第94節 拯救黃老學

“兒臣拜見父皇!”劉德走到殿中一拜。

“起來吧……”天子劉啓點點頭,指着另一側的一個老者,對劉德道:“這位是田叔,高皇帝時的元老大臣!”

劉德站起身來,向田叔稽首道:“見過田公……”

“殿下萬勿多禮……”田叔心裡也暗叫一聲可惜,劉德來的有些不是時候,劉德一來,這君臣對奏的形勢就改變了……本來按照他的計劃,應該是在劉德未到之前,就跟天子詳細的奏報爲什麼一定殺晁錯。

田叔連腹稿和諫言的步驟都想好了。

在他想來,只要按照計劃進行,就算天子最後不接受他誅殺晁錯的建議,也能給晁錯製造些麻煩,讓他不能再這樣順風順水。

田叔爲何要諫言殺晁錯呢?

老實說,田叔跟晁錯往日無怨,今日無仇。

但是,自晁錯秉政以來所推行的削藩政策,卻是戳到了田叔這種老派臣子的痛處。

而且,最重要的是,晁錯是法家在當世的代表人物,晁錯的得意和強勢,使得法家的政治勢力開始復甦,這對於田叔這樣堅持和推崇黃老學的老臣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過去五十年,黃老派的政治家爲了阻止法家復辟,可謂是用盡了手段!

先帝在位之時,某次去上林苑遊玩,發現上林苑中有一個管理虎圈的小吏記憶裡驚人,辦事能力也很卓越,當時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在那個小吏面前,簡直就是個無能的廢物,於是,先帝立即當場拍板下詔要拜其爲上林令。

然而,詔書被廷尉張釋之駁回。

張釋之爲何要刻意的去針對一個小小的胥吏,難道以張釋之的智慧不知道那個胥吏也是個人才嗎?

張釋之當然知道那個小吏的才幹很出色,但是,他更知道,那個小吏是法家出身。

‘夫秦以任刀筆之吏,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蔽徒文具耳,無惻隱之實!’當年,張釋之就是用這個理由阻擋先帝簡拔那個小吏的。

這個理由能站得住腳嗎?

當然站得住腳!這個理由在當時就是政治正確!

但凡法家的人,統統要攔在官場之外,不能讓他們溜進來,這是自蕭何以來漢家政壇上的共識。

可惜的是,千防萬防,還是防不住,讓晁錯成功的溜到了當時的太子,現在的天子身邊,並且從此就深深的改變了黃老派與法家的力量對比,連丞相都在晁錯的攻擊下步步後退……

然而,這卻也不能怪當年在臺上的那些大臣。

誰叫晁錯這傢伙太狡猾了,居然是披着一塊儒皮混進的太子、宮!

等到發現人家的真面目時,他已經站穩腳跟了!

想到此處,田叔看向劉德的眼神就充滿了期待。

當今天子是不可避免的被法家影響了,成了法家的支持者,那作爲有望成爲儲君的劉德,一定要保證不能再被法家的思想所污染,要將其引回正道!

再想到他到長安後打聽到的消息,衛人汲黯此時就在劉德身邊這個事情,他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黃老派最近十幾年後備人才已經有些青黃不接了,像汲黯這樣的年輕才俊,已經是目前爲數不多的黃老學的後起之秀,故而,田叔是知道的。

只是這還不夠!

歷經三朝,在政壇上摸爬打滾了幾十年的田叔很清楚政治就是要抱團取暖。

不說未來的儲君身邊全部都得是黃老派的人,起碼也要做到絕大部分的輔佐之臣都是黃老出身或者親近黃老學的人。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黃老派繼續在將來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像現在,在朝堂上竟然被法家按着喘不過氣來!

劉德卻不知道當面的老人想里居然有那麼多的道道,他只是秉持着一個晚輩的最基本禮儀,恭敬的對待田叔。

“田公此來長安是探親訪友呢還是?”劉德恭敬的問道。

像田叔這種老派的臣子,現在在長安城裡還是有着許多親戚和關係戶的。

但劉德很清楚,現在這幾年是黃老派最後的餘暉了。

隨着晁錯的崛起,法家開始在政壇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並不斷的擴充着他們的力量,晁錯死後,郅都接班,郅都之後是寧成,儒家同樣也在躍躍欲試着想要大幹一場。

像竇嬰、田蚡、趙綰、王臧、莊助、公孫弘等將來的名臣,大都都是親儒家的或者本身就是儒家出身的。

而反觀黃老派,卻出現一個巨大的人才斷檔。

除了一個汲黯算是黃老派裡未來的支柱外,其餘人等都沒什麼太大的作爲,大都都是抱守成規,那時的黃老派真的就是一個腐朽、守舊的政治勢力,再也沒了蕭何曹參那樣驚才絕豔的政治人物出現。

因而,建元之後,實際上黃老派已經漸漸的退出了政治中心。

它留下來的空檔被儒家和法家所填充。

之後纔有罷黷百家獨尊儒術,否則,倘若朝廷裡還跟現在一樣,九卿裡有四五個是黃老派的人,就算劉徹是天子,也不可能真的推動罷黷百家獨尊儒術。

前世的時候,劉德對這些是沒什麼感覺的。

但今生,劉德卻不能容許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了。

那麼怎麼才能拯救日落西山,即將變成腐朽陳舊的代名詞的黃老學?

劉德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培養更多的黃老學的人才纔是關鍵。

只是,這時代培養一個讀書人,跟後世的唐宋明時代是兩碼事情。

唐宋明之時,一個人若想讀書上進,需要家裡有一定的資產,能支撐其求學。

而在這個時代,想讀書除了有錢之外,還得有機遇。

因爲,知識掌握在極少數的人手中,大部分的人都沒機會接觸到。

儒家未來的興盛,是因爲董仲舒、胡毋生這一代人不遺餘力的拼命傳播和擴散,爲了傳播儒學,劉德聽說董仲舒和胡毋生甚至會負擔一部分貧寒弟子的生活費,爲他們提供三餐。

與儒家比起來,黃老學就閉塞許多了。

因爲黃老派的學問是掌握在貴族大臣手裡的,像過去黃老派的代表人物蕭何曹參陳平周勃,哪一個不是食邑萬戶?

這樣的高位者,自然不可能向泥腿子傳授學問了。

所以要拯救黃老學,必須要先做一個事情——找幾個有時間也願意向公衆講授黃老學學問的人。

而田叔,就是劉德的目標之一!

……………

嗯,昨天4更沒實現~有些不好意思,但那個真不能怪俺,應該算不可抗力吧~

嗯,今天別的不多說3更先~

然後,明天開始我必須存稿了~

像現在這樣沒存稿,根本沒法混啊~

嗯,我再也不會去看那些催更票了!!!!!!

第567節 風暴(3)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167節 藝術(1)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00節 網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0節 考舉?科舉?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572節 戰和(1)第921節 齊魯第449節 土化肥第1580節 情報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756節 命名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413節 相親(1)第383節 詔諭第633節 新學派(2)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425節 冬小麥(2)第1307節 嬰兒潮第1347節 毀滅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198節 老將第455節 坑第692節 制度(1)第609節 定策(3)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770節 返航第510節 綠茶婊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513節 戰略(1)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037節 出塞(2)第1536節 居延(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657節 南巡(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394節 談判(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295節 帝國的毀滅(4)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40節 考舉?科舉?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234節 選擇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560節 加稅?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205節 撕逼!(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537節 居延(2)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103節 抉擇(1)第213節 宮變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694節 制度(3)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169節 藝術(3)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037節 出塞(2)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5節 推恩(上)第658節 南巡(3)第681節 法度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
第567節 風暴(3)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1167節 藝術(1)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00節 網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0節 考舉?科舉?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091節 想當狗腿子的丁零人第572節 戰和(1)第921節 齊魯第449節 土化肥第1580節 情報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756節 命名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413節 相親(1)第383節 詔諭第633節 新學派(2)第1546節 工程師治國第425節 冬小麥(2)第1307節 嬰兒潮第1347節 毀滅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198節 老將第455節 坑第692節 制度(1)第609節 定策(3)第291節 忽悠匈奴人(2)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770節 返航第510節 綠茶婊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240節 振奮的羣臣第1041節 河陰之戰(1)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513節 戰略(1)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1576節 流血的單于庭(4)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037節 出塞(2)第1536節 居延(1)第1297節 帝國的毀滅(6)第657節 南巡(2)第51節 競爭對手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1394節 談判(1)第441節 獎勵生育第1295節 帝國的毀滅(4)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40節 考舉?科舉?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239節 破裂的聯盟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234節 選擇第471節 鹽鐵官營(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560節 加稅?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455節 掀桌子(1)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205節 撕逼!(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537節 居延(2)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459節 軍隊的憤怒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1103節 抉擇(1)第213節 宮變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694節 制度(3)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169節 藝術(3)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1037節 出塞(2)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5節 推恩(上)第658節 南巡(3)第681節 法度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