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節 人心(2)

齊都臨淄。

當代齊王劉將閭,看着擺在他前面的那幾封來自廣陵城的公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去告訴內史,立刻押解刀氏全族入京……”劉將閭對着身邊的宦官吩咐。

老實說,若有可能,他是絕對不願意,讓刀間去長安的。

刀間在齊國,每年爲他的齊王王宮孝敬黃金數千金,銅錢數以百萬,布帛無數。

錢財什麼的,倒是次要的。

要緊的是,這刀間是他劉將閭的黑手套。

很多劉將閭不方便幹,或者說不能幹的事情,刀間都能很漂亮的解決。

刀間走了以後,再培養一個這樣聽話懂事,同時還有能力的黑手套,恐怕很難!

但沒有辦法。

長安那邊打垮了劉濞,清算了劉戊和劉遂、劉安的勢力後。

長安天子的力量,就已經倍於天下諸侯王力量的總和了。

這次廣陵事件後,長安天子更是將對天下所有勢力,形成一種全方位的碾壓。

假如說,在今年以前,諸侯王們還能在天子面前蹦躂蹦躂,倚老賣老的話。

那今天之後,大家就都得全心全意忠於聖天子了。

不然……

獲罪於天,無可禱也!

根本用不着長安天子下令,國內的貴族大臣,就能把‘賊子’給綁了起來。

所以,這刀間,真是非送去長安不可了!

於是,刀間的命運,立刻迎來了一個巨大轉折。

齊國上上下下的官僚們的工作效率。陡然間提升了十倍不止。

不到一天時間,就走完了程序,由臨淄令簽發的遷徙公文,直接送到了刀間面前,甚至連遷徙時間。也嚴格限定在了元德二年夏五月之前。

根本不給刀間任何運作和活動的空間。

拿着官府的命令,刀間也是長嘆一聲。

他哪裡不知道,這些傢伙催的如此急,分明,都是想吃肉。

刀家一離齊境,這些傢伙立刻就會撲上來。用‘合理’的價格,將刀間這十幾年來辛苦攢下的家業和田產,一口不剩的全吞了。

刀間知道,這是必然的結局。

但他能怎樣?

當他得知廣陵城如期迎來颶風,廣陵以西十餘城被毀的消息時。刀間就清除,這是註定的命運。

所以,他顯得很淡然。

“有朝一日,某一定會回來的……”刀間對着前來送遞公文的官差如是說道:“到時候,吃了某家的,都要給某家吐出來!”

被強遷關中的豪強大戶,一百家裡,也未必有一家能繼續風光。

因此。那官差只是笑笑,沒有迴應。

在他們看來,刀間從此就要泯然路人了。心裡有火,是肯定的。

似這樣當面發泄,比藏在心裡,暗自算計的結果好多了。

只是,他們那裡知道,刀間早就爲自己準備好了東山再起的手段。

混‘有活力的社會組織’。能混到刀間這樣的高度的人,那裡會把所有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長安天子馬失前蹄的謀劃上。

凡事不多作幾手準備。不多留幾條退路,不多想幾個對策。他刀某人焉能在臨淄城的各種勢力競爭和傾軋中,逍遙快活到今天?

刀間,在得到了廣陵的情報後,他當機立斷,立刻就派出了親信心腹,帶着黃金千金,前往長安活動了。

“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在馬上!”送走官差,刀間對自己的兒子刀戎說道。

“大人,我們是遷去關中,怎麼在馬上建功立業?”其子不解的問道。

刀間哈哈大笑,道:“前些時日,爲父命你看天子去歲以來的詔書,你都看過了嗎?”

“回大人,小子已然看過了……”刀戎低頭道。

“既然你看過了,那你爲何還不明白爲父的意思?”刀間撫着鬍鬚,看着自己的兒子,語重心長的教導道:“天子去歲曾經下詔,宣告天下,今歲將遷天下無地百姓,充實遼東、朝鮮、新化等地,且將以軍墾模式推行……”

刀戎點點頭,這個詔書他當然看過,核心內容就是朝廷決定,在遼東的無人地區和新化朝鮮等新得的土地上,採取軍管軍屯的模式開荒。

軍墾團,以漢軍的編制和組織進行管理,統一指揮,統一開墾,統一勞動。

民衆遷往當地後,頭五年,免除一切徭役賦稅,並配給種子、耕牛、屋舍,如同過去朝廷授田一樣的規格。

唯一的不同點是,所有的民衆,都必須在軍墾模式下,耕種三到五年,才能得到一份永久屬於自己的土地。

此詔傳出來後,天下百姓激動無比,不知道有多少佃戶和貧民,都在等着今年官府的抽調呢!

像齊國,現在就已經有許多失地農民,從鄉下涌入了臨淄城裡,就等着天子的命令到來,他們就準備前往遼東屯墾了。

畢竟,雖然故鄉很好,遠方的異鄉太過遙遠,而且聽說環境惡劣,非常寒冷。

但是,假如,留在故鄉要捱餓,到去了遠方,卻能吃飽肚子,還能在未來獲得屬於自己,能傳給後代的土地。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都會選擇離開故鄉。

所謂故土難離,對多少下層百姓來說,也就那樣了。

底層的民衆,纔沒有那麼多的情懷和小清新的心思呢。

天大地大,沒有吃飯大!

只是,刀戎明白歸明白,卻不知道,這跟自己家以後有什麼關係?

刀間看着兒子疑惑的樣子,不得不解釋道:“吾兒,此去關中,若吾父子不想點辦法。一輩子,都要給人驅使,永無出頭之日!”

這幾乎是肯定的!

關中那是什麼地方?

天底下最有權勢,最有力量,最聰明。最厲害的精英聚集之地。

他刀間在齊地能混的風聲水起,到了關中,誰認識他啊?

長安街頭,隨便一個紈絝子,就可能是某位貴人的子侄,某位大人物的家人。

下面的地方。縣鄉各處,一個巍顫顫的老頭,都有可能是曾經跟着高皇帝、太宗皇帝打過仗的老兵,根本惹不起。

像刀氏這樣的外來者,進了關中。根本就翻不起任何浪花來,眨眨眼就要被人連皮帶骨頭一口吞了。

所以,去了關中,在刀間看來,是死路一條!

就算僥倖活下來,那又怎樣?

關中的大戶,哪一個背後沒站幾個大人物?

像他刀間這樣的人,在那些人眼裡。充其量,也就是一條狗罷了。

主人心情好了,賞幾根骨頭。主人心情不好,亂棒打死,也是常事。

刀間,怎麼會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人手裡?

而且,刀間很清楚。他離開齊國後,那些官僚貴人。爲了吃下他的產業和財產,肯定會有所手段。

吃相難看的。可能會跟廷尉打小報告。

刀間過去做過無數的犯法之事。

這些事情,大的,足夠讓刀間跟所有涉案人員腦袋全部搬家,甚至三族都要完蛋。

小的,也夠刀間去廷尉大牢一生遊了。

因此,刀間很清楚,也看的很明白,他唯一的生機,在於成爲一個榜樣,一個標榜,一個朝廷的宣傳材料。

而怎麼成爲朝廷的宣傳材料?

當然是緊跟天子的步伐,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自得知,自己要被遷徙後,刀間,就下了血本,派了數百手下,打探朝野情報。

然後,刀間發現了一條生機:去歲天子表示要在遼東、朝鮮、新化實行軍屯後,天下大戶豪強,沒有一個主動報名,願意爲天子去披荊斬棘,鞏固國土的。

踊躍的都是民間的貧民。

毫無疑問,天子也是很苦惱的。

朝廷的政策,需要士紳大戶的支持和聲援。

不管是嘴炮還是實際行動,總得有人站出來搖旗吶喊。

而這軍屯,就更是如此了。

離開士紳的聲援和親自行動,朝廷在這個方面的聲勢就要弱上許多,更會讓百姓有所疑慮——不管百姓是不是真的疑慮,當官的肯定會這麼去想。

而這,在刀間看來,正是他的機會。

雖然說,遼東、新化、朝鮮,這些地方究竟在哪裡?

刀間一時半會也沒搞明白。

當地情況如何,更是兩眼一抹黑。

但刀間相信,不管那些地方,環境惡劣到什麼程度。

總比留在關中,給人當狗一樣使喚和肥豬一樣看待強。

再者,歷來,一片全新的蠻荒之地,中國人過去後,用不了多久,就能將當地建設成爲人間繁華之所。

譬如春秋的楚,吳、越。

且,當地秩序未立,勢力一片空白。

以刀氏的積累和財力,殺過去,刀間預計,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讓刀氏在當地浴火重生。

更別提,軍墾模式下,刀氏鐵定能獲得一個職位——起碼,也得是個營司馬,甚至可能是校尉。

這樣,就有了軍方的身份,能跟那些大人物拉上關係。

當今天下,是武人的天下!

大丈夫,欲要建功立業,旦在馬上取!

有了這軍方的身份,若再抱上一個金大腿,刀間自信,憑藉自己的手段,未來封侯拜將,也未可知!

這些日子以來,刀間思慮了這麼久,早將這些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考慮清楚了,也考慮明白了。

現在,他確信,遼東、新化,就是他刀間的重生之地。

所以,在得知了廣陵的消息後,刀間第一時間就知道,自己的遷徙不可避免。

於是,他當機立斷,讓自己最信得過的兩位親信心腹,帶着他最後的黃金積蓄,前往長安活動。

不爲別的,只爲了將自己那封親筆所書的‘願爲天子開疆守土書’呈遞御前。

這封請願書,可不是等閒之文字。

乃是刀間花費了重金和大量人情,請了齊國文筆最好的兩位才子潤筆,又請了數十位文士參謀、研究、揣測後,根究天子即位以來詔書中所表露出來的喜好,數易其稿後,寫出來的。

那文字,連刀間自己看完,都被感動了。

只覺得自己真是‘無比愛國’,忠心耿耿的大忠臣啊。

對兒子,將自己腦子裡所思所想和所慮的細節,全部說了一遍,最後,刀間總結道:“吾兒,你要記住,識時務者爲俊傑也,所謂識時務?所識者,天下大勢也!廣陵之後,天下大勢,盡操於今上之手,吾父子,若要成功,就要緊隨天子的意思去做事!”

頓了頓,刀間補充一句道:“且以爲父觀之,今上,乃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之英主也!”

什麼叫不拘一格降人才?

簡單的說,就是無視對方過去的身份地位和所有一切問題。

只看這個人,是不是對自己有用,能不能幫自己完成大業。

史書之上,遠有齊恆公與管仲,近有高祖與陳平。

管仲在爲齊恆公效力前,與齊恆公是敵人,陳平就更不用說了,漢室出了名的盜嫂之人。

但齊恆公爲了霸業,將管仲之前得罪自己,差點害自己性命的那點不愉快拋之腦後。

高祖爲了大業,對陳平的那些劣跡和過往的那些‘小問題’一概無視。

有這兩個例子在,刀間非常確信,只要自己能表現出有用之處。

別說以前他犯下的那些罪行了。

就是再乘個2,估計今上也會一笑置之。

雒陽師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師家幹過的那些破事,刀間確信,河南郡的郅都都已經查清楚了。

但,師家現在在關中,卻混的不錯。

前不久,刀間與之通信,甚至發覺了師家好像有些樂不思蜀的味道。

若今上,真是一位嫉惡如仇的天子,師家早被砍了腦袋,抄了家產了。

但現在,師家卻依然活的很好,甚至不止是很好。

而是非常好了!

傳說,師家的女兒,甚至攀上了館陶太長公主的關係,要嫁給堂邑候的嫡子爲妾。

刀戎聽完,卻是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刀間看了,也只能嘆了一口氣。

他也清楚,這些事情,以刀戎的閱歷,是很難一下子吃透的。

但沒關係,未來日子還長的很。

刀間還有的是時間教育他。

“遼東、新化……”刀間輕輕呢喃着這兩個離自己數千裡之遠的異鄉地名。

刀間隱隱有感覺,或許,遼東、新化、朝鮮這樣的待開發地區,纔是他這樣的人,建功立業之所。

“今上,輕虛務實,僅靠文字,是打動不了,也抱不上他的大腿的……”刀間在心裡琢磨:“趁着這些時間,吾得好好想一想,怎麼列出計劃與步驟,打動天子!”()

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快去搶紅包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281節 迷霧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1514節 戰略(2)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728節 佈置第323節 疑慮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16節 基本盤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23節 蒼鷹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572節 戰和(1)第50節 五銖第1312節 賞賜(1)第1580節 情報第968節 安排第659節 南巡(3)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996節 廟算(2)第521節 條件(2)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606節 決斷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561節 左勾拳第1308節 疑惑第1529節 刷經驗(1)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69節 祥瑞(2)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206節 安排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465節 大朝儀(5)第328節 選秀(完)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932節 廣關(1)第968節 安排第1029節 狂歡(3)第797節 戰前(1)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943節 微行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103節 抉擇(1)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529節 擦屁股第890節 任命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513節 鼓譟第76節 黑心第48節 忠臣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319節 投機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39節 突圍第121節 過繼(2)第927節 封王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482節 視察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079節 小算盤第382節 殖民(2)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224節 觸動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461節 大朝儀(1)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548節 諸儒
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1094節 天單于(2)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快去搶紅包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281節 迷霧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1514節 戰略(2)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134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2)第728節 佈置第323節 疑慮第698節 天坑裡的人們(2)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16節 基本盤第524節 護濊別部司馬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123節 蒼鷹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572節 戰和(1)第50節 五銖第1312節 賞賜(1)第1580節 情報第968節 安排第659節 南巡(3)第1379節 強制性閉關鎖國第996節 廟算(2)第521節 條件(2)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344節 武以止戈第606節 決斷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561節 左勾拳第1308節 疑惑第1529節 刷經驗(1)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69節 祥瑞(2)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206節 安排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465節 大朝儀(5)第328節 選秀(完)第1092節 且之的條件第250節 塵埃落定第932節 廣關(1)第968節 安排第1029節 狂歡(3)第797節 戰前(1)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943節 微行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103節 抉擇(1)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671節 磨礪表弟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529節 擦屁股第890節 任命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513節 鼓譟第76節 黑心第48節 忠臣第230節 劉濞的對策第319節 投機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39節 突圍第121節 過繼(2)第927節 封王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482節 視察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1079節 小算盤第382節 殖民(2)第241節 新丞相的人選第1224節 觸動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779節 烏恆的算盤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461節 大朝儀(1)第843節 顏異的麻煩(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1548節 諸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