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節 租船(1)

未央宮想要東宮太皇太后不敢幹政?

那東宮怎麼纔會不敢幹政?

當然是要出一個大簍子。

甚至是出一個大丑聞!

以此爲由,讓東宮從此不敢再幹涉國家政務!

就像當年,太宗皇帝逼死郅候薄昭。

從那以後,整個太宗朝,所有的外戚,全部變成了乖孩子,人人噤若寒蟬,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乃至於,當如今的太皇太后,尋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胞弟後,只能眼睜睜看着貴族和大臣們打着教育的旗號,對着竇氏兄弟指手畫腳。

竇長君到死也不能封侯。

太宗於是成爲了那個言出法隨,口含天憲的天子。

假如不是晚年栽在了新恆平身上,幾乎就是全無污點的聖人。

當今天子號稱‘太宗指定隔代繼承人’,安能不學其祖父故技?

一念及此,袁盎就已經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他看着自己眼前的這位江都王。

江都王想當趙王?

這就是他可以利用和突破的地方!

“大王無須憂愁……”袁盎笑着道:“當今陛下待大王,如先帝之於樑王,如國之佐也!且夫大王仁德恭孝,天下皆知,或許,陛下長久不定邯鄲之主,乃是特意等候大王立下功勳,爲大王而留之……”

袁盎可不管自己說的話是否屬實。

他現在只要忽悠住眼前的這個年輕的江都王就可以了。

劉閼聞言,似乎也被袁盎的言論所打動,他喜不自勝的道:“若果如公之言,寡人能得王趙國,必有重謝!”

但隨即,他又消沉了下來。

這功勳,可不好立!

尤其是他的這個江都國,地處大江下游。

本來,周圍還有東鷗這樣的小受可以調、教。

但奈何如今東鷗已然變成了東海郡。

據說,再過幾年就要變成東海君的封地。

當然了,現在,這個東海郡還是一個依附在江都國之上的附庸。

其境內的官員、士紳甚至地主,都是從江都遷徙過去的。

正是因爲有了東海郡,江都才能實現消滅乞丐這一偉大政績:當年,張釋之爲江都國丞相,在風災過後,既下令禁絕乞丐。

理由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以不息’。

乞丐這樣的羣體,有手有腳,卻不去勞動。

簡直是違反了先王的教誨,對不住祖宗神明。

必須進行改造!

怎麼改造?

當然是發現一個抓一個,然後統統用皮鞭和刀劍,押着去東海郡開墾土地,營做作坊。

而江都國的新興地主階級,對此是四肢都舉起來贊同的。

他們早就對廉價勞動力,充滿了飢渴。

於是,在他們的配合下,整個江都現在別說是乞丐了。

就是無業流民都很少了。

地方上的遊俠不是北上去了懷化,就是被嚇得逃到了齊魯。

如今的東海郡,主要在當地開發的人,就是地主們的佃農以及官府押去強制進行勞作的乞丐、遊俠等‘末業之民’。

因爲此事,加上當年風災的處置得當。

張釋之在江都獲得了萬民擁戴。

儘管他如今已經病逝,但他的祠堂和祭祀,卻已經遍及全吳。

而對劉閼來說,東鷗變成了東海郡。

這意味着他失去了一個可以輕鬆攻略,獲取功勳之地。

剩下的閩越和南越,則體積有些大,難以下嘴。

何況,他們現在也乖巧的很。

沒看到現在在這廣陵江上的船舶嗎?

不是南下去南越的,就是去閩越的。

中國的稻米、布帛、鐵器和絲綢以及茶葉,源源不斷的輸入閩越和南越,解決了這兩國的許多問題。

而來自南越和閩越的甘蔗糖、象牙、香料以及珍珠等產品,則源源不斷的通過長沙和江都,流向中國腹地。

現在,閩越和南越,都已經放棄了自己鑄錢,改而用長安鑄造的五銖錢作爲貨幣。

而這也意味着,南越和閩越在事實上開始從經濟上接受中國的統治。

南越如今甚至連軍隊調動,都開始通過長沙國,向長安報備了。

南方看樣子是打不起來了。

劉閼想着這些事情,也不由得悶悶不樂。

好在,他並非僅僅只有開疆拓土,才能贏取自己皇帝哥哥的歡心。

“太傅可知,今日寡人出巡,所爲何事?”劉閼得意洋洋的昂着頭說道。

“必然是廣陵造船廠……”袁盎在心裡說道。

江都上下誰不知道,這位大王隔三差五,就要往廣陵城外百里的江邊造船廠跑?

那個造船廠原本是舊吳之時,吳王劉濞營建的一個大船廠。

巔峰之時,每年有三千船匠在其中工作。

生產着包括巨型樓船在內的許多戰艦。

劉濞覆滅後,漢軍南下,這個造船廠被漢軍接管。

隨後,江都王就國廣陵,他來到廣陵城即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那個造船廠視察。

從那以後,這個造船廠就成爲了江都最神秘的地方。

許多人只有耳聞,卻不曾親眼目睹過船廠內的盛況。

袁盎來到廣陵城也有數月了。

但是,卻也從未親眼見過那個造船廠的模樣。

因爲,當地已經成爲了軍事禁區。

漢軍在船廠周圍設立了哨卡,禁止一切閒雜人等靠近。

就連他這個江都王太傅,曾經私下驅車前往,都被攔在了門口。

漢軍丘八大爺們的脾氣,向來暴躁的很。

沒有命令和公文,別說是什麼兩千石了。

丞相也得在門外吃癟。

不過,袁盎到底是袁盎。

知己滿天下,好友遍四海,這可不是吹牛。

雖然進不去,但他卻有着許多關係和渠道,能知道這個船廠到底在幹嘛。

綜合許多消息,袁盎知道,這個船廠裡,有着整個漢室最好的船匠。

楚國,舊吳、齊魯等王國之中的知名船匠,幾乎都被集中到了這裡。

足足有超過五千人的船匠和工人,在此日夜不休的建造和設計着船舶。

但,具體這個船廠所造的船舶,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袁盎費勁了許多關係,也沒有打探出來。

只知道,樓船將軍在去年夏天親自來到這裡視察新型戰艦,隨後,隆慮候靠着產自這裡的新型戰艦,橫跨了海洋,找到了倭奴列島。

“是寡人與陛下都每日掛記於心頭的‘江都船廠’!”劉閼卻是得意洋洋的對着袁盎說道:“此船廠,爲天下第一船廠,雲集四海列國最著名之匠人,歲耗錢財,數以千萬!今日,是此船廠的全新捕鯨船下水之日……”

“太傅到時候可別被嚇着了……”劉閼滿臉驕傲的說道。

雖然,他嘴上說‘寡人可不是來當船匠的……’。

但實際上,他卻比所有人都關心船廠的進度。

去年,福船下水,是他親自目睹的。

今天,這捕鯨船下水,他照例要來刷波臉。

……………

袁盎很快就知道了,劉閼所說的‘太傅到時候可別被嚇着了’的意思。

此刻,袁盎目瞪口呆的看着那艘從船塢中緩緩滑入江水之中的鉅艦。

這是一艘充滿了藝術感的鉅艦。

長約十餘丈,高約三丈,立在江水之中,猶如一座小山。

巨大的桅杆,高聳入雲。

遠遠的隔着,袁盎都能感受到,這艘鉅艦的強大和無敵。

用它去捕鯨?

這鯨魚該有多大?

袁盎從未見過鯨魚。

但以他所知,這樣的鉅艦,恐怕莊子所說的鯤鵬,也是能捕上一捕的。

但問題是……

“這艘鉅艦,單單是用料,恐怕就是價值數百萬的木材……”袁盎在心裡想着:“若算上其他與人工以及維護,恐怕

兩千萬都打不住……”

“這樣的鉅艦,造了出來,誰用的起?”袁盎喃喃的說着。

“自是用得起的……”劉閼看着這艘鉅艦,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樣,他提起綬帶,對袁盎介紹道:“太傅,此艦,乃是以深山之中,三百歲以上之巨木爲骨,用樺木爲板,單單是木材所耗,就價值千萬!”

“算上人工與其他物件,價值超過三千萬!”

劉閼走下王駕攆車,在船廠工匠和官員的簇擁下,走向那艘鉅艦,然後登上甲板,袁盎緊隨其後。

一上甲板,袁盎就感覺有些坐不住了。

因爲,這艘鉅艦的甲板上,居然固定了一臺巨大的牀子弩!

這種漢軍用來守城的利器,被安放在這艘所謂的‘捕鯨船’上,袁盎無法想象,這到底是民用的船舶,還是軍用的戰艦?

更重要的是……

三千萬打造一艘這樣的鉅艦。

能收得回成本嗎?

三千萬!

相當於某些經濟不太發達的地方的一郡一歲田稅啊!

便是漢家的萬戶侯,一年租稅所得,也不過千二百萬而已。

號稱富甲天下,爲漢家列侯最富的平陽侯家族,一年租稅所得也不過三千萬!

一艘這樣的鉅艦,就要三千萬!

十艘就是三萬萬!

誰用得起?

怕是天子也是用不起的!

“起帆吧,掛上隆慮的標誌,等隆慮過來提船!”劉閼卻是在視察了一番這船舶的構造後,就對着左右吩咐。

這又嚇呆了袁盎。

隆慮?陳嬌?

那個出了名的紈絝跟二世祖?

他來提船?

“看來吾想差了,當今根本就沒有要蕩平外戚的心思……”袁盎在心裡想着:“三千萬的船,說給就給,今上非但沒有制裁外戚之心,相反,在放縱外戚!”

是啊,三千萬一艘的軍國重器,被一個紈絝子拿去當玩具!

當年紂王爲討好妲己,恐怕也沒有這麼敗家過,所謂幽王,烽火戲諸侯,也是大大不如!

三千萬!

太宗時,曾經想修個亭子給自己享受,結果一聽報價,居然要百金。

於是感慨: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爲?

於是,馬上不修了。

太宗自己,節衣縮食,至今其神廟之中所供奉的衣冠,都是與尋常百姓無二的普通常衣,用絲綢的地方都很少,唯有那套天子衣冠,才用了絲絮。

他喜愛和寵愛的妃嬪,衣不拽地,帷帳無文繡。

陵寢所在的霸陵,沒有金銀銅等貴金屬器皿,全部都是瓦器,連個墳頭都不起。

結果到了他的孫子這裡,三千萬一艘的鉅艦,拿去給皇后的弟弟當玩具……

太宗一生用度加起來,能有三千萬嗎?

袁盎想了想,應該是沒有的!

但,轉念一想,袁盎又覺得不對。

今上在儉樸方面,確實不如他祖父。

但也不是大手大腳的給自己享受的君王。

今上雖然常常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追求最好的口感,喜歡在宮裡面吃美食。

但,他所吃的食物,卻都是自己的宦官和侍從們種的。

今上諸妃,最受寵的義夫人,聽說也是自己養蠶織布。

皇后陳阿嬌算是最被寵溺的,但也只是不用自己養蠶而已。

今上即位四年來,天下水利工程是鋪滿了少府和大農衙門的案臺。

但未央宮和長樂宮的宮室卻是一間也沒有多修。

傳說,今上甚至在去年下令,命令自未央宮的度用中拿出一半,給武苑和太學送去……

這樣一個君王,會將幾千萬的東西,拿來當玩具?

這大抵是不可能的?

但袁盎對陳嬌兄弟的印象,卻真是壞到了極點!

這兩個禍害,當年在長安,拿人錢財,不給人辦事,將外戚列侯的臉都丟光了!

若非如此,今上怎麼會放他們去安東?

果不其然,袁盎隨後就聽到劉閼說道:“隆慮的錢可送來了?”

“回稟大王,隆慮候在月前,已將三千金保證金與一千金之租稅送到了長安陛下之前……”一個官印說道:“此乃長安發來的回函……”

劉閼接過來,看了看,點點頭,滿意的道:“如此甚好,等隆慮來提船吧!”

然後,他走到已經思維混亂的袁盎身邊,得意的道:“太傅,此船造價雖然高昂,但其未出船廠,就已爲隆慮所租!”

“租?”袁盎不明所以,問道:“此是何意?”

劉閼哈哈大笑,這所謂的租賃,可是他的得意之作。

雖然有着皇帝兄長的提點和幫忙完善,但這念頭和腦洞卻是他所開的。

此刻,他當着袁盎的面,當然迫不及待的想要將這個完美的主意告訴袁盎,再通過袁盎的嘴巴,傳播到天下去,爲他營造聲望。(。)

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874節 未來第1142節 團結(1)第594節 忠臣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8節 家宴(下)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570節 人心(2)第274節 新思維(3)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20節 過繼(1)第1323節 抉擇(1)第541節 酷吏(1)第1445節 歸一(2)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933節 廣關(2)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520節 條件(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650節 嘗試(2)第446節 博弈(2)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605節 戰略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446節 博弈(2)第483節 閱兵第844節 善後(1)請假條第1188節 明主(1)第1175節 羞恥第12節 忽悠第871節 覲見(1)第384節 官僚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492節 深海(2)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589節 博弈(1)第1352節 決戰(4)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463節 裁決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360節 微服(3)第1602節 僵持(1)第483節 閱兵第1146節 使命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83節 考驗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7節 馬屁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25節 難題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550節 無題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821節 臣服第632節 新學派?(1)第796節 投軍第1211節 新法家(4)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632節 新學派?(1)第987節 動員(2)第932節 廣關(1)第104節 栽贓第652節 誘導(2)第101節 挑撥第916節 哭廟(2)第865節 條件第586節 新世界(2)第1432節 死間第411節 考舉(4)第413節 考舉(6)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70節 早朝(3)第474節 中央集權(2)
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874節 未來第1142節 團結(1)第594節 忠臣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619節 羣魔亂舞(2)第8節 家宴(下)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570節 人心(2)第274節 新思維(3)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1122節 前進吧!墨家!(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20節 過繼(1)第1323節 抉擇(1)第541節 酷吏(1)第1445節 歸一(2)第256節 知難而退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933節 廣關(2)第420節 軍制改革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520節 條件(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370節 各人的遭遇第650節 嘗試(2)第446節 博弈(2)第1450節 爲民做主(2)第1555節 周亞夫致仕(1)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670節 人衆定能勝天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第605節 戰略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446節 博弈(2)第483節 閱兵第844節 善後(1)請假條第1188節 明主(1)第1175節 羞恥第12節 忽悠第871節 覲見(1)第384節 官僚第1210節 新法家(3)第1492節 深海(2)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589節 博弈(1)第1352節 決戰(4)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1463節 裁決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360節 微服(3)第1602節 僵持(1)第483節 閱兵第1146節 使命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999節 暴躁的晁錯第83節 考驗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27節 馬屁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25節 難題第1257節 匈奴的計劃(1)第550節 無題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821節 臣服第632節 新學派?(1)第796節 投軍第1211節 新法家(4)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632節 新學派?(1)第987節 動員(2)第932節 廣關(1)第104節 栽贓第652節 誘導(2)第101節 挑撥第916節 哭廟(2)第865節 條件第586節 新世界(2)第1432節 死間第411節 考舉(4)第413節 考舉(6)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70節 早朝(3)第474節 中央集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