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節 新世界(3)

盛夏的六月,是新化城最好的時光。

漫山遍野,都開滿了杜鵑花,陽光照在山陵上,無數的濊人男女,都揹着揹簍,穿梭於密林之中,尋找着人蔘的蹤影。

在護濊軍官兵的護送下,第一批從中國來的移民,安靜的行走在筆直的官道上。

遠處,新化城巍峨的城牆,已然出現在眼前。

“那就是新化城!”騎在馬上的一位護濊軍軍官用着驕傲的語氣對着移民介紹。

他當然有理由驕傲。

新化城,是他和他的同袍,用自己的雙手,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批移民,與其說是移民,倒不如說是軍屬。

他們全部都是護濊軍軍中上下士卒軍官的父母兄弟妻兒。

換句話說,這些移民之中,其實就有着他的親人。

在親人面前,當然要好好顯擺顯擺了!

“那邊是魚海,不過,這是濊人的說法,我們是叫它黑水的!”這位軍官非常熱情的向着移民介紹着不遠處那條奔騰不息的河流:“聽濊人說,每歲七月到九月,黑水之中,就會擠滿魚羣,到那個時候熊、鷹都會徘徊在河的兩岸,等着魚羣跳自己的嘴裡,濊人們以前也主要靠着從黑水裡捕魚作爲食物,再過兩個月,我們應該就能看到那個盛宴了!”

移民聽完,一下子就嗡嗡嗡的議論了起來。

對於這種聞所未聞的新奇事物,多數人還是非常好奇的。

尤其是年輕人們,更是不斷的伸長了脖子。眺望着不遠處的河流,想象着兩個月後,河裡擠滿魚羣的盛況。

但年長的老人,卻更加實際。

“後生,我們的地在哪裡?”一位頭髮有些花白的老者。在自己的兩個兒子攙扶下,發出了自己的問題。

對於中國農民來說,土地,纔是他們真正的命根子。

有土斯有家。

而多數選擇來此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已經在自己的家鄉失去了土地的佃農和貧民。

“哦……”那位軍官撓了撓頭,頗有些不好意思的尷尬的笑了笑。然後指着東面的一處平原,道:“我們的地啊,在那裡!”

移民們順着軍官的手看過去。

那是一塊平原。

原野上還生長着茂密的草叢,鬱鬱蔥蔥,數不清的野花盛開於期間。

但。平原上,依稀可見,有道路、屋舍、村寨的模樣。

甚至,還有幾架水車架在平原一側的河邊。

衆人彷彿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快帶我們過去吧!”移民們忍不住紛紛喊起來。

作爲護濊軍的家屬,這批移民,早在今年的二月,就已經得到了自己的兒子、兄弟、丈夫的家書。

所有的家書的內容幾乎都是一致的:快點來新化城跟我們團聚吧!

這裡的土地無比肥沃,這裡的平原一望無垠。這裡的山林物產豐富。

除了天氣太冷,路途遙遠外,這裡幾乎沒有缺點!

士兵們當然不會對他們的親人撒謊。

這裡。確實是一個天堂!

農家和墨家的賢者和朝廷的尚書郎們,都曾經到訪過這裡,甚至指導過濊人耕作。

所有的事實都證明了,這片荒蕪的黑土地,確實是農耕的最佳地點。

而作爲新化城的常駐軍隊,護濊軍自然有着一些特權和優待。

而且。久居邊疆的士卒,要求與親人團聚。在漢室是非常合理而且符合倫理道德的要求。

沒有任何一個官員、將軍能拒絕士卒要求家人與他們一起戍衛邊疆的要求。

所以,這些護濊軍的家屬移民。並不是屯墾團政策的一部分。

他們來到新化城,也不需要像其他政府組織的屯墾團移民一樣,需要經過五年以上的軍事化集中屯墾,然後才能靠表現得到屬於他們的土地。

這些軍屬移民,一來到新化,立刻就能獲得每戶兩百畝以上的土地,以及按人丁分配的糧食、衣物、農具和牲畜。

半個時辰後,移民在新化城東北方向的一個村寨前,停下了自己的腳步。

在村寨的道路兩側,一個個激動無比的士兵,拼命的朝着移民們揮舞着自己的雙手。

“細君,細君!某在這裡!”這是丈夫在呼喊自己的妻子。

“父親大人,兒子給您磕頭了!”這是兒子就拜見父母。

“仲兄,仲兄!”更有喜聞樂見的兄弟姐妹抱頭相會。

便是護濊軍校尉薄世見了這個場面,也有些忍不住眼眶有些發紅。

“給所有有家屬來此的士卒放假三天,讓他們好好團聚團聚吧……”薄世對左右軍官命令着。

“諾!”軍官領命下去。

“某也有些想家了呢!”薄世想起了自己在長安的妻兒,嘴角也露出一些幸福的笑容。

……………

激動過後,護濊軍的士兵們,就紛紛領着自己的親人,走進村寨中。

村子裡的屋舍,一排排的整齊的林立在兩側。

這些屋舍全部是由少府的工匠主持修建的,且採取了許多墨者的建議和意見,針對新化冬季的嚴寒,進行了保暖和防暴雪設計。

屋子裡,都設有壁爐。

臥室裡有着火坑。

每一棟房子還附帶一個專門用於儲存食物的地窖。

當然,移民們暫時是不知道這些設計的巧妙,他們只是裡裡外外,仔仔細細的打量着自己的新家。

一個個嘴都笑得合不攏。

這樣的磚瓦房,在家鄉,那可是隻有官家和富商地主才能住得起的!

而且,所有的屋舍都非常大,裡裡外外,都是兩進,足夠住下一家五口,甚至想點辦法,住下七口人也沒問題。

更關鍵的是,所有房屋中,都放了兩個大米缸,米缸裡滿滿的都是脫粒的粟米。

屋子的牆壁上,還掛着大小不一的好幾條肉乾。

許多士卒,都指着這些肉乾,滿臉驕傲的對着自己的親人說:“這些肉,可都是我今年跟着同袍們在山林裡獵獲的野豬和野鹿肉!”

爲了迎接親人,在一個月前,護濊軍就全體出動,還請了當地的濊人一起幫忙,在附近的山林裡獵殺野獸,然後製成肉乾。

一方面,這是爲了補充軍隊的肉食,給軍中打牙祭,另一方面,主要還是爲了給即將到來的親人一個驚喜。

移民看着肉乾,笑得更開心了。()

第845節 善後(2)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208節 諷刺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358節 自作孽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423節 狗腿子(3)第786節 洗腦(2)第721節 原委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341節 接觸戰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292節 挖坑(1)第457節 契機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582節 籌備(2)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174節 矯正(1)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246節 義民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87節 萬石君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590節 新世界(6)第306節 神器(1)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96節 趙胡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307節 嬰兒潮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641節 廟算(3)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470節 在安東(2)第929節 探尋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485節 假象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323節 抉擇(1)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712節 影響第1174節 矯正(1)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027節 狂歡(1)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226節 掃把星第1358節 自作孽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604節 說服(1)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071節 血戰(2)第634節 新學派(3)第65節 前世仇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792節 廟算(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488節 移民(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580節 張蒼去世
第845節 善後(2)第442節 人口倒逼戰爭第1208節 諷刺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1358節 自作孽第1059節 諸胡的暢想第423節 狗腿子(3)第786節 洗腦(2)第721節 原委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1341節 接觸戰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292節 挖坑(1)第457節 契機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582節 籌備(2)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174節 矯正(1)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246節 義民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245節 平賈的威力第1196節 大幕拉開第87節 萬石君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590節 新世界(6)第306節 神器(1)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248節 太子劉德(4)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564節 司馬季主出仕第96節 趙胡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1307節 嬰兒潮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641節 廟算(3)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489節 皇室教育(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470節 在安東(2)第929節 探尋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84節 匈奴最後的指望第485節 假象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1323節 抉擇(1)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712節 影響第1174節 矯正(1)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383節 高漲的輿論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1027節 狂歡(1)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477節 酒的問題第226節 掃把星第1358節 自作孽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604節 說服(1)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第1071節 血戰(2)第634節 新學派(3)第65節 前世仇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474節 中央集權(2)第1043節 匈奴對漢軍的恐懼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1325節 故佈疑陣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792節 廟算(1)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488節 移民(1)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1096節 戰勝帶來改變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580節 張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