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第504 505章 還得是晉國

告別了魯侯稠,李然和祭樂只得是且依依不捨的回了官驛,依舊是由仲由一路護送。到了驛館,李然趕緊又讓子路是護送醫和,趁着夜色未明,前往魯侯稠的藏身之地,替魯侯稠是裡裡外外診斷了一番。

子路也是身強體壯,來回奔波,竟亦不知疲憊。

醫和也沒有停留,當即便隨着子路去了。

隨後,李然當即是召集孫武、孔丘等人商議接下來該如何謀劃。只因祭樂也甚是關心魯侯稠的安危,所以也跟着他們是一起商量着……

剛商議了沒一會兒,醫和也趕了回來。

李然當即問道:

“魯侯的情況如何?”

醫和猶豫了一下,瞧見這一片可謂人多嘴雜,故而似是有所隱瞞的答道:

“還好,並無大礙,在下已經替魯侯開了一個藥方,屆時只需記得按時服用,便可無虞……”

李然總覺得醫和似乎是沒有把話說明,但鑑於祭樂就在身邊,也不便是問得過於詳實了。

公孫青,齊國公子勝之子,字子石,乃齊頃公之孫。說起來,與如今的齊侯杵臼乃是平輩。

冉耕的話讓公孫青不由爲之一怔。

“實不相瞞,寡君對魯侯如今已是不甚關心了,如果哪一天季孫意如真的舉兵來犯,寡君只怕也不會再派兵來援……”

“而如今,季氏更是早已經將自己與魯國之國運捆綁在了一處,這也是爲何叔孫氏和孟氏當初亦不得不支持於他的原由。若是冒然動了季孫意如,縱是季氏從此一蹶不振,但恐怕魯國屆時也將遭到更大的災禍!”

李然聽罷,不由是撫掌大笑:

“嗯……此事,恐怕還得是從晉國入手纔好!魯侯出奔,晉國身爲天下盟主,此前並無所作爲,實爲不該。近聞晉頃公於前不久剛剛薨逝,而魯侯由於出奔在外,故而尚未派人去往晉國弔唁。”

“弟子冉耕,見過尊師!”

李然則是趁此機會,與祭樂是不無囑咐道:

公孫青聞言,不由是又眯了一下眼睛:

“非青不作爲,實在是無能爲力,今日不同往日,更何況魯侯也並非衛侯啊!”

他本爲一國之君,而如今卻背棄了祖宗社稷,流落在外。甚至是在偏鄙之地,這般東躲西藏,這種落差恐怕論誰也都受不了。

祭樂聞言,亦是點了點頭:

“夫君考慮周詳,就依夫君之意便是!”

只聽李然又是淡淡的說道:

“既如此,還請子石大人明示,不知大人可有意護得魯侯周全?”

隨後,冉耕便對衆人言道:

“尊師,季氏那邊似有軍情!”

李然言罷,不由得是多看了一眼坐於身旁的祭樂,並是繼續言道:

“季孫意如眼下雖是不易解決,然而奉送魯侯歸國一事,卻是刻不容緩的。”

而彼時的衛侯元,由於尚且是流亡在草莽之中,便是以沒有行聘禮之地爲由予以推辭。(衛靈公曰: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吾子無所辱君命)

但公孫青還是一再堅持,於是,年輕氣盛的衛侯元甚是不厭煩的與他懟道:

“子石大人若是擔心日後會受到齊侯的責罰,那也是別無他法可想,索性就請大人是屆時親自送魯侯的屍體回齊國吧。哎,只可惜一國之君,竟是淪落到如此地步,也實在是令人悲嘆!”

公孫青卻是擺了擺手,並是嘆息道:

“哎……魯侯遭此橫禍,青本應是以禮相待,只可惜青也不能做得更多,實是令人羞愧!”

衛侯元見他如此,也不免有些心動,就表示你不必在此守護了,他現在流落至此,且就生死由天吧。

李然聞言,不由是點了點頭。

祭樂也知仲由勇武過人,所以也就此放下心來:

冉耕聞言,卻又是悠然道:

“子石大人確是有心了,只是比起當年對待衛侯來,恐怕還是有所不及啊。子石大人,不免是有些厚此薄彼了些!”

“樂兒明白的!”

“子石大人莫不是還有顧慮?”

公孫青見冉耕將他的這一往事重提,也是不由得嘆息一聲:

“哎……不過是陳年往事,不提也罷……”

醫和怔了片刻,隨後是隻嘆息一口,搖頭言道:

“魯侯的病,關鍵在於心結,他若能解得這個心結,當可無礙,但若是解不開……”

翌日,衆人一起是給李然送行。

也是正巧,這冉耕在齊國時,就與公孫青是頗爲熟絡。於是,冉耕便是毛遂自薦,與李然、孫武一起,來見公孫青。

孫武接過信札,點頭道:

李然這般說着,這時在門外候着的仲由不禁是朗聲道:

“尊師,伯牛師兄送來密報!”

李然十分清楚,現在王子朝之亂剛剛塵埃落定,南方楚國闇弱,如今佈於天下的暗行衆,其勢力可謂是達到了鼎盛。

一方面,必然是要對鄆邑嚴防死守,護住魯侯稠。而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前往晉國充當說客,儘快讓晉國出面,奉魯侯回國。

“子明先生,你們剛到鄆邑,其實青便已是知曉了的。也實不相瞞,青雖是受寡君之命,爲保魯侯安危而駐紮於此的,但是寡君之後卻命我等是一撤再撤。如今已是從當初近萬人到得如今不過三四千人。恐怕,寡君也早已沒了保護魯侯的心思了。”

——

第505章_公孫青和衛國的往事

“魯侯的病究竟如何了?”

而聽聞此訊息的公孫青,便又是一路趕到了死鳥,並向衛侯元請行聘禮。

此刻的公孫青,還沒有收到季孫意如想要討伐鄆邑的消息,故而是這般言說。

祭樂其實也不甚明白李然和晉國之間的那些恩恩怨怨,既然聽得李然如此說,也就不再憂慮,只微微點了點頭,並是細語言道:

“樂兒明白,夫君早去早回。對了,此行要不帶上褚蕩?沿途也好有個照應。”

公孫青此舉確是大義所在,而衛侯元最後也是順利回到國都,對公孫青也自然是感激不盡。

而彼時的公孫青,卻認爲自己既是受齊侯之命前來行聘的,而衛侯元眼下既然還在衛國,那他就還是衛國的一國之君,所以,他也有責任保護衛侯元的安危。

路上,李然則是又找到醫和,在拜託他看好祭樂和魯侯之餘,最後是低聲與他問道:

只聽門吱呀一聲打開,進來一個年紀不到二十的小年輕,一見得孔丘,便是跪拜在地。

“季孫意如得知魯侯如今藏身於鄆邑,便邀孟氏一起,以爲孟氏奪回失地爲由,派其家宰陽虎,以及孟孫何忌,準備興兵前來討伐鄆邑!不過,季孫意如爲了能夠師出有名,亦是且向晉、齊國等國是遞送了文書。所以,可能還需得一段時日!”

“樂兒,那湯藥可得每日按時服用,不得有半分疏漏。另外,一定要聽醫和的話,爲夫此番前往晉國,想來也不會有事,樂兒只管放心便是。”

李然聽罷,卻是不由得一笑:

“當初子石大人秉持大義而爲,難道隨着年紀的增長,反倒是愈發的不曉大義了?”

孔丘出生於魯國,又在季氏下面做過事情,雖然也是看不慣季氏的,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季氏和魯國,早已成爲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

“子石大人亦不必自責,我等皆知大人此舉實也是無奈之舉。”

李然隨後又低頭一陣沉思,並是標誌性的將食指和拇指在那反覆挼搓着:

只見他朝衆人行禮,而李然等人則是一陣還禮。

沒看到寡人現在正落難着麼?這愣頭青,可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

“既如此,我等不如就以魯侯之名義前去弔喪,待到了晉國後,可再伺機而動。”

“好,那就有勞先生了。”

“既如此,那李然便跟子石大人交個底吧。如今魯國季氏已經在謀劃討伐鄆邑之事,魯侯可以說已是危在旦夕!魯侯的這條性命,可就在子石大人的一念之間啊!”

彼時的衛侯元,由此只得亦是如同現今的魯侯一樣,逃出了國都,並來到了死鳥這個地方。

而另一邊,李然和祭樂這就又要分離,自又是有些依依不捨。

衛侯元,也就是後世所知的衛靈公,此時卻還只是一個年紀不到二十的小青年。

孔丘見他稍有疑慮,顯然是因爲不知道是否該當着這麼多人說起。

“之前,魯侯屢屢遭到刺客,我們也曾派人從旁協助看守。但是,也實在是力有不逮,故而後來索性就不再理會魯侯居在何處了。而此舉,其實也未嘗不是一種保護,至少那些刺客再想要尋到魯侯,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醫和話沒有說完,但是李然已經明白,魯侯稠的病情,其實說到底就是心結所至。

而公孫青雖不敢擅自答應幫助衛侯元復國,卻也命人是時刻保護着衛侯元的安危,並且他自己也是日夜不敢怠慢。

於是,公孫青親自執鐸,整夜都不曾閉眼。

公孫青見到好友冉耕,也是十分的熱情,並且他也早就聽聞了李然和孫武的威名。

“善!子石大人果然是心懷大義之人,李然亦是由衷佩服!”

“哦?是何軍情?此間無有外人,但說無妨。”

更何況在與醫和的一番暢談過後,他又豈能不識魯國真正的禍根?又豈是一個季孫意如這麼簡單的?

李然當機立斷,是做得兩手準備。

依照李然想的,先借助外力讓魯侯回國。待其名正言順之後,再行聯絡與季氏不對付的各方勢力,來一同來制衡季孫意如。

……

是夜,祭樂抱着李然,久久捨不得鬆開。

事態緊急,如今鄆邑的守兵並不多,撐死不過三四千,而且大部分還隸屬於齊國。就算是加上魯侯身邊的親卒,以及李然的私兵,滿打滿算,也就五千出頭。

孔丘急忙說道:

“長卿,這是丘給孟氏宗主孟孫何忌留下的一封書信,你若得機會,可於陣前交予他。他若是還有幾分純良之心,自當會明白該如何去做!”

“哦?是冉耕來了?既如此,便快請他進來。”

“若齊使執意請聘,那就請將寡人送回帝丘吧!”(衛靈公曰:“君若惠顧先君之好,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有宗祧在。”)

衛侯元說得此言,其實就是覺得這公孫青實在是有點軸了,有點太不識趣了。

果不其然,公孫青聽得李然的這一番話,索性是一咬牙,狠狠說道:

“也罷!既如此,青願意移交兵權,全權由孫長卿統領,青願從旁佐助,以護魯侯!”

公孫青聞言很明顯愣了一下。

“不必了,季氏的軍隊不日便會攻來,褚蕩還是留下來協助長卿爲好!有仲尼的弟子仲由跟隨,亦是一樣的!反倒是你和阿稠,切記一定要好生注意身體!知道嗎?”

於是,當即是設宴招待,酒過三巡,公孫青卻是在那不停的把玩起了手中的酒盞。

而孔丘亦是對此也頗不以爲然:

“丘以爲,此事並非如此簡單,季氏如今把持魯國朝政,已歷三世,早在當年季文子和季武子之時,季氏之於魯國便已成盤根之狀,難捨難分!”

鄆邑原本是魯國孟氏的領地,只因齊國那時候爲了幫助魯侯,纔是強行將其奪了過來。現在季孫意如以替孟氏索要失地爲由前來攻打,倒也可謂是名正言順。

不過,他又將自己的良駒是作爲禮物,獻給了衛侯元以作爲其落難在外之時的駕輿。

李然對孔丘的話也是頗爲贊同:

“仲尼所言甚是!季孫意如雖是需得解決,但也需得是穩定了朝政之後,才能緩緩圖之!”

顯然,李然是故意這般說的。其實,從公孫青的言辭之中,再加上其過往的經歷,還是足見其對於公室的尊重之心。

而就在李然與醫和私下言語之時。孔丘這邊也特意是從袖口中取出一封信札,並親手交給了孫武手中:

公孫青踟躕良久,沒有回話,自顧自的將一盞酒一飲而盡。

……

孔丘讓他起身,並向在場的人是簡單介紹了一番。原來,這個冉耕乃是孔丘前不久新招的弟子,字伯牛。

如此,孫武便就此接過了鄆邑的防務,將魯侯稠從荒廢的驛站給接了出來,並是安置妥當,祭樂自也是要留在鄆邑,正好可以多陪陪魯侯稠。

“這……恐怕是多有不便吧?”

當年齊衛兩國準備聯姻,公孫青奉君命行聘。然而到了衛國,卻發現衛國內是發生了內亂,衛國的卿大夫齊豹等人,一起合謀殺了衛侯的兄長公孟縶。

原來,冉耕所提及的,乃是公孫青和衛國之間的又一樁往事。

你這愣頭青既然那麼想要“不辱使命”,行啊,那你倒是先幫寡人回國啊!

衛侯元的言下之意,即是讓齊國幫助自己復位。但公孫青未得君命,也不敢擅答,便只得是放棄繼續行聘禮。

此人言行舉止溫文爾雅,待人接物亦是頗爲得體大方。與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鄆邑現有近五千兵馬,魯侯身邊更有子家羈、孫武、褚蕩等人的陪護,安全自是也有了保障。魯侯稠的心情也是由此好上了許多。

於是,孔丘便只管是讓他說了便是。

“那是自然,即便是寡君對其不管不問,但青只要在還在這鄆邑駐守,自然就會力保魯侯不出意外!”

聽得齊國守將公孫青如此說,立於一旁的冉耕,則是恭敬回道:

“有子石大人這句話,然也就放心了。子石大人若是真有此意,那是否可讓大人麾下的齊國將士,悉數歸我身邊的這位孫將軍統領?”

公孫青稍作思量,迴應道:

就在這時,孫武又開口言道:

“魯侯既然無礙,那如今唯一需要解決的,便是那季孫意如!先生,子玉曾跟武說過,魯國如今的禍根,皆是集於季孫意如之身,只要季孫意如一死,一切禍事,當可迎刃而解!”

醫和則是躬身作揖回禮道:

“此乃醫和分內之事,理所應當,理所應當。”

李然的這些話倒也並非客套,如今這個世道,還能有這種人,已是實屬難得。

季孫意如肯定是要趁此機會,想着如何除去魯侯稠以絕後患的。

前往晉國一事,李然決定是親自前往。而李然在離開之前,還要說服鄆邑的守將公孫青,讓其務必履行起保護魯侯稠的職責。

所以,想要妥善解決季孫意如,就必要先妥善處理魯國上下的朝政!

其實,這個提議,當時觀從就已經向李然提出過了,只不過,他對當時的這個提議就已經否決了。

“仲尼兄放心,孫武一定帶到!”

幾年未見,孟孫何忌如今已是成年,但他名義上終究還是孔丘的弟子。

雖然這些時日裡都不曾有過來往,但孔子畢竟是他幼時所拜的師傅。而孔丘亦是知道孟孫何忌其人秉性的,孟孫何忌雖是有些膽小懦弱,但當初在他的薰陶之下,也還算是懂些君臣大義的。

所以孔丘認爲,興許他的這封信,到了關鍵時候還能有所作爲。

第412章 第482 483章 趙鞅手下留情第667章 會是一個機會嗎?第366章 伯有鬼魂的“真身”第366章 伯有鬼魂的“真身”第144章 李然的身世不簡單第296章 祭樂有身孕了第441章 會師鄆邑第316章 堵陽關遇截第410章 黃父之會第605章 第731 732章 田乞好賤第649章 鴻鵠之志第251章 第290 291章 伍舉與王子棄疾的秘約第589章 公斂陽的本心第403章 京邑告急第757章 祭樂的秘密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第427章 範鞅的詭辯第310章 楚國的巔峰第644章 趙氏恩仇錄第61章 子產來訪第138章 聽人勸,吃飽飯第77章 衛大夫齊惡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孫武心動了第158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第133章 這個晉侯不太行第425章 第504 505章 還得是晉國第505章 趙鞅是關鍵第158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第596章 第719 720章 坎有險,求小得第241章 魯國來了個驚天大瓜第523章 第622 623章 李然的一些反思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來攪局?第651章 再入絳城第486章 祭樂真的寄了?第674章 自大的中行氏第235章 第266 267章 傲嬌的楚人第247章 君王的心思太簡單第556章 耽誤了時機,將一無所有第149章 赴會第631章 周王派人刺殺王子朝第718章 荀躒遭暗算第286章 月下美人第330章 揮斥方遒第266章 舉薦申無宇第350章 第411 412章 以法治民,何如?第198章 伍舉報喪第717章 國夏撤軍第229章 楚有三危第716章 李然再入齊營第202章 楚王熊圍的禮賢第399章 京邑保衛戰第612章 第739 740章 李然親勸公斂陽第310章 楚國的巔峰第220章 吳國的游擊戰第391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217章 舒鳩之戰第43章 子產的正義第158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第756章 豎牛的野心第550章 第666 667章 棋勢與棋子第8章 頑皮的千金第491章 過不去的心坎第47章 真相大白第293章 李然的仁道第542章 第653 654章 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第663章 朝堂激辯第578章 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第183章 談判的價碼第376章 以亂治亂第710章 奇襲糧道第527章 第630 631章 公若藐無意反叛第207章 第224 225章 子產歸鄭第718章 荀躒遭暗算第342章 王子棄疾的演技第420章 第496 497章 天道有定數第633章 鞏簡的決心第730章 蒯聵起爭心第183章 談判的價碼第386章 遊說鞏簡第49章 辭行第138章 聽人勸,吃飽飯第689章 誘敵之計?第319章 君臣之道似男女第481章 越國來的才人第465章 鄭國來的危機第131章 王子圍的野心第736章 謂我何求?第185章 第186,187章 何謂子錢?第106章 打草驚蛇第430章 覲見晉侯第595章 兩全其美的一場戲第245章 第281 282章 向戌的請求第296章 祭樂有身孕了第492章 知過能改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覲見天子第630章 天下爲家第531章 暗潮涌動第127章 王子圍之聘
第412章 第482 483章 趙鞅手下留情第667章 會是一個機會嗎?第366章 伯有鬼魂的“真身”第366章 伯有鬼魂的“真身”第144章 李然的身世不簡單第296章 祭樂有身孕了第441章 會師鄆邑第316章 堵陽關遇截第410章 黃父之會第605章 第731 732章 田乞好賤第649章 鴻鵠之志第251章 第290 291章 伍舉與王子棄疾的秘約第589章 公斂陽的本心第403章 京邑告急第757章 祭樂的秘密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第427章 範鞅的詭辯第310章 楚國的巔峰第644章 趙氏恩仇錄第61章 子產來訪第138章 聽人勸,吃飽飯第77章 衛大夫齊惡第196章 第206 207章 一代人只做一代事第521章 第618 619章 孫武心動了第158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第133章 這個晉侯不太行第425章 第504 505章 還得是晉國第505章 趙鞅是關鍵第158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第596章 第719 720章 坎有險,求小得第241章 魯國來了個驚天大瓜第523章 第622 623章 李然的一些反思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234章 第264 265章 又是季氏來攪局?第651章 再入絳城第486章 祭樂真的寄了?第674章 自大的中行氏第235章 第266 267章 傲嬌的楚人第247章 君王的心思太簡單第556章 耽誤了時機,將一無所有第149章 赴會第631章 周王派人刺殺王子朝第718章 荀躒遭暗算第286章 月下美人第330章 揮斥方遒第266章 舉薦申無宇第350章 第411 412章 以法治民,何如?第198章 伍舉報喪第717章 國夏撤軍第229章 楚有三危第716章 李然再入齊營第202章 楚王熊圍的禮賢第399章 京邑保衛戰第612章 第739 740章 李然親勸公斂陽第310章 楚國的巔峰第220章 吳國的游擊戰第391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217章 舒鳩之戰第43章 子產的正義第158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第756章 豎牛的野心第550章 第666 667章 棋勢與棋子第8章 頑皮的千金第491章 過不去的心坎第47章 真相大白第293章 李然的仁道第542章 第653 654章 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第663章 朝堂激辯第578章 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第183章 談判的價碼第376章 以亂治亂第710章 奇襲糧道第527章 第630 631章 公若藐無意反叛第207章 第224 225章 子產歸鄭第718章 荀躒遭暗算第342章 王子棄疾的演技第420章 第496 497章 天道有定數第633章 鞏簡的決心第730章 蒯聵起爭心第183章 談判的價碼第386章 遊說鞏簡第49章 辭行第138章 聽人勸,吃飽飯第689章 誘敵之計?第319章 君臣之道似男女第481章 越國來的才人第465章 鄭國來的危機第131章 王子圍的野心第736章 謂我何求?第185章 第186,187章 何謂子錢?第106章 打草驚蛇第430章 覲見晉侯第595章 兩全其美的一場戲第245章 第281 282章 向戌的請求第296章 祭樂有身孕了第492章 知過能改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覲見天子第630章 天下爲家第531章 暗潮涌動第127章 王子圍之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