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過不去的心坎

李然看着宮兒月在那前後忙碌着,便也走上前去問道:

“可需要我做些什麼?”

宮兒月卻是用手腕拭了一把額頭,並是揮了揮手:

“去去去,你個宮觀閒人,又能做得什麼?只會在一旁礙事,且一邊歇着吧!”

李然一陣苦笑,卻也是被懟得無言以對。

的確,李然他是從來就沒做過這些個事情,現在讓他上手,他也是無從做起。

而宮兒月,則也是一點都不嫌髒,先是弄了一些沙土,又打來了井水,便是靜待到褚蕩是帶着草料回來。

宮兒月又將那些草和沙土混合在一起,再澆上水……按部就班,宮兒月倒也不嫌髒,皆是親力親爲。

李然看到這一幕,不由是又想起了祭樂。

想當初,祭樂也是與如今的宮兒月一樣,不僅同樣有着悲天憫人之心,甚至還有那一股的精明強幹作風。

他看着宮兒月,心中不由得酸楚。

李然嘆息一聲,不能再想,只將目光是放在了別處。

乞者的家中雖是破敗,但此處畢竟是坐落於杏林之後,也能將那一片杏林是一覽無餘。

時值秋意漸起,而杏樹秋葉,則是連成了金燦燦的一片,望之亦是不由令人心曠神怡。

或許是體悟到了秋意之悲涼,李然想到他不能再與祭樂一起觀賞如此的美景,心情又不免是低落到了極點。

他凝望着秋林深處,情不自禁,不由吟賦道:

“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這首《蘀兮》,其實乃是一首描述少年男女唱和山歌情景的小詩。秋天來了,落葉繽紛,在金風中飄舞。而這首詩,也正是蘊含着李然對於祭樂所寄寓的情思。

李然對於祭樂的思念,實是太過於深沉。

他對於祭樂,從來都沒有忘懷。而他心中的憂傷,也是一直延綿至今。

正在這時,卻聽得宮兒月在他的身後接着賦道:

“高岸爲谷,深谷爲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宮兒月所賦的,乃是《詩》中的《十月之交》。其中,前兩句的意思是:高山能成爲深谷,深谷也可以成爲丘陵。

顯然,這一首大氣磅礴的詩辭,乃是她在魯國學習的這段時日裡,跟着言偃學來的。

言偃,作爲孔丘的得意門生,最是以絃歌嘔啞最爲擅長的。

所以,宮兒月也算是耳濡目染,竟也學得了一些。

而她這幾句的用意,也無非是要讓李然能夠從此振作起來,不要再如此的頹廢下去。

只不過,因爲宮兒月她畢竟學《詩》也不精,所以也是想到一出是一出。

她也不管這《十月之交》所言的核心意思卻根本就不是她所以爲的那樣。

但即便如此,李然聽罷卻依舊是能夠心領神會,也不由是嗤笑了一聲。

回過頭去,只見到宮兒月雙手的泥垢,竟是難得的用柔和的眼光看着他,這倒是讓李然不由驚了一下。

以前祭樂在的時候,他們夫妻二人便時常是以詩相和。可謂是水乳交融,其樂融融。

然而,自從祭樂去世之後,這種感覺早就已經沒有了,如今和祭樂相貌如此相似的宮兒月說出這種話,雖是用辭不得體,卻也讓李然是來了一陣莫名的悸動。

這不由是讓李然有了一種錯覺,好似祭樂是又以宮兒月的身份,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一般。

不過,李然卻也沒有答應宮兒月。

他的情志依舊是保持着清醒的,他知道面前的這個人,也並非祭樂。

他回過頭,又再一次望向杏林深處,並又是嘆息一聲。

待褚蕩和宮兒月一起合力將那個漏洞補上之後,又贈給了那婦人和小童一些刀幣。

而且,宮兒月還直接說了李然的住處,並是說道:

“你們以後若是遇到什麼困難,只管直接來找我便是。我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李府內,但凡能幫到你們的,本姑娘就絕不會坐視不理!”

婦人自是對他們千恩萬謝,而李然三人,也就此是回到了城外的府邸。

……

接下來,又是一連數日,李然也未曾再出過杏林,只一心是在那裡編纂着《春秋》。

而宮兒月做侍衛這段時間,倒也是盡職盡責,順便還承擔起照看麗光的職責來。

所以,麗光如今除了跟父親和范蠡親近外,對宮兒月也是生出了許多的好感來。

而宮兒月,也總能夠是有意無意的吸引着李然的注意力。

李然雖是總有些恍惚,但是也不敢再做任何的非分之想。對其始終是以禮相待,也沒有任何逾越的舉動。

不過,李然對她倒也是十分信任,甚至是直接讓她帶着麗光入得城中游玩。

只不過,李然的這一舉動,卻是讓孫武不由是多了幾分警惕。

他自然也知道宮兒月究竟是和祭樂有多像。

但是,他那天生的直覺,還有警惕心,卻總讓他覺得,眼前的這個宮兒月,其身世恐怕也並不簡單。

所以,他便將心中的擔憂是告訴了李然。

李然聽得孫武所言,便是放下了手中的書簡:

“長卿吶,爲兄知你心中所慮,但是她一個越國來的才人,又是越國部落宮兒氏之女,千里迢迢來到魯國,又是孔仲尼推舉過來的,若她真是別有用心,那未免也太過離奇了些?”

“而且,她若是當真有別的心思,想來也不至於會如此的高調。長卿可曾見過有間者可以做得如此張揚的麼?愚兄以爲,長卿此番或許是真的多慮了。”

孫武卻是抱拳回道:

“即便如此,但正所謂‘虛者實也;實者虛也’,雖說現如今她的所作所爲是有些違反常理,但也不可不察!縱是此女無有問題,但也難保越王他……會動些什麼其他的心思。”

“據聞,近些時日吳越之間戰事頻發,越王便曾是向楚國求援,但是楚國自平王始,便無意於逐鹿天下。如今,平王既薨,楚國更是無力討吳。”

“如今越王勾踐,吳王闔閭,皆爲雄主,二雄相爭,必有一傷!恰逢越女來此,令武是不得不如此作想吶!”

李然聽得孫武如此說,卻依舊是不以爲意,不禁笑道:

“長卿,若論料敵先機,行兵佈陣,然確實不如長卿。但是,長卿未免也是思慮太過了,我與那越國,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他又何必要來設局暗害於我?”

孫武卻又是不由警惕的回道:

“先生莫不是忘了……越王允常之舊事?”

孫武這邊所提到的越王允常,其實就是當年隨着楚靈王征討吳國的越國大將常壽過。當初,常壽過率軍與楚師征討吳國,卻最終在觀從的遊說之下叛楚。

並且,隨着楚國整體的戰略收縮,楚靈王一死,越國便立刻遭到了吳國的報復。以致於吳越兩國之戰事綿延至今。

所以,若要真說起來,越國還當真是被觀從給坑慘了的。

這時,孫武又繼續補充道:

“當初,先生對鄭國駟歂尚且還有過舊恩,但待其投於晉國範鞅之後,卻還要反來害先生一族。如今,更何況是這越王勾踐……”

李然一聽,卻是突然正色道:

“長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李某既已經留下了她,便不可如此的猜忌。此事,若被旁人聽了,卻還以爲我李子明無有容人之量了。”

“宮兒姑娘心底單純,也絕非此等奸詐之人,還請長卿不必再說了。”

孫武聞言,不由是愣了好一會兒,這纔開口道:

“哎……先生既如此說,武也無話可說。但還請先生許我於暗處繼續跟進此事!”

李然知道孫武的秉性,他所認定之事,便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所以,他也只得是嘆息言道:

“既如此,長卿只管於暗中調查便是,但切莫是擺於明處。”

孫武是極爲鄭重的給李然拱手作了一揖,以示遵從。

而這在李然看來,卻是反而多了幾分的生分。

這時,只聽孫武是繼續言道:

“先生,夫人雖已去世,但是她的大仇還未得報,其孟兄豎牛依舊在晉國興風作浪。還請先生能早日重振,早日消滅暗行衆。一方面也好告慰夫人她的在天之靈!另一方面,也算得匡扶天下之大義!”

李然聽得此言,不由是擡頭看了一眼孫武:

“嗯……此事我心中有數,長卿暫且先退下吧!”

孫武卻欲言又止,但最終還是沒再多言,便是怏怏退去。

而李然則是拿起書簡,卻是無有心思的在那反覆搗鼓着……

宮兒月和褚蕩,巡視李府周圍,褚蕩對宮兒月一直可謂是禮遇有加,客客氣氣的。

而宮兒月,也趁着今日的機會,是與他在那扯聊着。

褚蕩爲早些喚起她身爲“夫人”的記憶,便是將李然和祭樂之間的事情,是一五一十的說與她聽。

而褚蕩雖是性情耿直,不修辭藻。但說起這等風花雪月之事,竟也是毫無違和之感。

宮兒月在那,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只聽褚蕩是最後說道:

“所以,自夫人去世之後,先生就變成如今的樣子了。他的心裡也是真的苦啊!”

宮兒月聽得這些故事,也不免是對祭樂產生了一絲惋惜之情。

“哎……好端端的一佳人,怎會落下如此一個病根呢?”

褚蕩黯然道:

“哼!要怪就都怪那豎牛!若不是夫人的族人悉數葬身於四國大火之中,夫人她又如何會落下如此的病根?”

“只可憐了先生,卻一直在那自責,只覺得是他自己對不住夫人。”

宮兒月聽了,卻是直接問道:

“唉?這事又從何說起?這事說來說去,也不能怪他呀?”

褚蕩狠狠的點了點頭,並是應道:

“是啊是啊!本就怪不得先生嘛!但是他自己想不通,我們又如何勸得?”

第755章 豎牛的真實身世第38章 平丘之會的真相第156章 會說話,能活命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覲見天子第453章 第540 541章 壞隤(tui)流血事件第225章 第252 253章 諸樊之死第359章 無頭的冤魂第760章 下山遭伏第378章 王子朝之亂第270章 李然的終極迂迴第164章 樂王鮒索賄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第139章 君有疾在後宮第464章 稷門之誓第746章 范蠡與文種第329章 第378 379章 耳食之談?第327章 吳國的隱患第692章 荀躒之野望第539章 第649 650章 這齊國也太不仗義了第590章 第711 712章 李然巧定計第619章 途徑衛國,王孫賈來訪第687章 勝利在望第342章 王子棄疾的演技第500章 宮兒月奮力救主第315章 申無宇趕來勸阻第454章 “倚老賣老”的榮駕鵝第295章 四國大火的預言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237章 第269 270章 什麼叫國際巨星啊?第481章 越國來的才人第533章 郈邑政變第138章 聽人勸,吃飽飯第165章 自污的手段第259章 第301 302章 城樓鏖戰第489章 難養,真是難養第371章 子產交代後事第48章 孫驟之死第644章 趙氏恩仇錄第598章 太子荼也是求賢若渴第474章 家人團聚第287章 順勢與逆勢第564章 公爲與汪錡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第91章 厲大行第439章 孔丘遊說齊侯第431章 範鞅的第二計劃第274章 暗行衆的運行方式第763章 遺計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642章 宗伯氣象第705章 潞之戰第4章 驚動太子爺第189章 第194 195章 遊說豐段第150章 令人不安的會盟第666章 邯鄲入局第288章 費無忌第24章 人才的價值第394章 王師敗績前邑第682章 單旗矯詔第670章 劍拔弩張第506章 子貢勞晉師第529章 第634 635章 駟赤的大義第344章 第401 402章 衆叛親離的楚王第480章 陽虎說孔丘第706章 高強殺不得第751章 越王勾踐另有打算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266章 舉薦申無宇第209章 克己復禮第742章 宮兒月會是嫌疑人?第51章 勇夫褚蕩第150章 令人不安的會盟第55章 貴賓請上座第302章 滅蔡第715章 誰的功勞更大第483章 錯認“佳人第440章 孔子和晏嬰第92章 何爲大局?第197章 慶功宴君臣賦詩第146章 天欲取之,必先予之第655章 晉陽途中初定計第329章 第378 379章 耳食之談?第120章 蹊蹺的迎親(求首訂!謝謝)第677章 周王室的抉擇第325章 要作燭之武第750章 天命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聰明的叔孫輒第393章 危機再臨第474章 家人團聚第682章 單旗矯詔第168章 獻計叔孫豹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363章 豐段橫死第308章 厥憖之會第30章 孫武愛打仗第657章 趙鞅開始動手了第603章 吳國的行動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齊國第294章 第342 343章 請辭第452章 第538 539章 年輕的子貢
第755章 豎牛的真實身世第38章 平丘之會的真相第156章 會說話,能活命第419章 第494 495章 覲見天子第453章 第540 541章 壞隤(tui)流血事件第225章 第252 253章 諸樊之死第359章 無頭的冤魂第760章 下山遭伏第378章 王子朝之亂第270章 李然的終極迂迴第164章 樂王鮒索賄第143章 春秋克格勃第139章 君有疾在後宮第464章 稷門之誓第746章 范蠡與文種第329章 第378 379章 耳食之談?第327章 吳國的隱患第692章 荀躒之野望第539章 第649 650章 這齊國也太不仗義了第590章 第711 712章 李然巧定計第619章 途徑衛國,王孫賈來訪第687章 勝利在望第342章 王子棄疾的演技第500章 宮兒月奮力救主第315章 申無宇趕來勸阻第454章 “倚老賣老”的榮駕鵝第295章 四國大火的預言第530章 第636 637章 駟赤見齊侯第237章 第269 270章 什麼叫國際巨星啊?第481章 越國來的才人第533章 郈邑政變第138章 聽人勸,吃飽飯第165章 自污的手段第259章 第301 302章 城樓鏖戰第489章 難養,真是難養第371章 子產交代後事第48章 孫驟之死第644章 趙氏恩仇錄第598章 太子荼也是求賢若渴第474章 家人團聚第287章 順勢與逆勢第564章 公爲與汪錡第352章 何謂“春秋決獄”第91章 厲大行第439章 孔丘遊說齊侯第431章 範鞅的第二計劃第274章 暗行衆的運行方式第763章 遺計第552章 子路入費邑第642章 宗伯氣象第705章 潞之戰第4章 驚動太子爺第189章 第194 195章 遊說豐段第150章 令人不安的會盟第666章 邯鄲入局第288章 費無忌第24章 人才的價值第394章 王師敗績前邑第682章 單旗矯詔第670章 劍拔弩張第506章 子貢勞晉師第529章 第634 635章 駟赤的大義第344章 第401 402章 衆叛親離的楚王第480章 陽虎說孔丘第706章 高強殺不得第751章 越王勾踐另有打算第268章 李然舉薦的真正用意第266章 舉薦申無宇第209章 克己復禮第742章 宮兒月會是嫌疑人?第51章 勇夫褚蕩第150章 令人不安的會盟第55章 貴賓請上座第302章 滅蔡第715章 誰的功勞更大第483章 錯認“佳人第440章 孔子和晏嬰第92章 何爲大局?第197章 慶功宴君臣賦詩第146章 天欲取之,必先予之第655章 晉陽途中初定計第329章 第378 379章 耳食之談?第120章 蹊蹺的迎親(求首訂!謝謝)第677章 周王室的抉擇第325章 要作燭之武第750章 天命第573章 第692 693章 自作聰明的叔孫輒第393章 危機再臨第474章 家人團聚第682章 單旗矯詔第168章 獻計叔孫豹第33章 外交的目的第363章 豐段橫死第308章 厥憖之會第30章 孫武愛打仗第657章 趙鞅開始動手了第603章 吳國的行動第597章 第721 722章 李然出使齊國第294章 第342 343章 請辭第452章 第538 539章 年輕的子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