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鄉試臨近

第192章 鄉試臨近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等到蘇澤從苦讀中擡起頭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底了。

鄉試的日期已經定下,和往年一樣都是八月初九。

朝廷按例給福建督學汪道昆加鄉試提調官(主考官),又委任委任福建學政爲副考官,學道衙八人爲同考官,這些都是需要參與閱卷的官員。

對於官員來說這是一個苦差事,閱卷工作是時間緊任務重,要知道上一屆福建鄉試應試的生員足足有三千五百人,而八名同考官要負責在五天時間內看完這麼多的卷子,然後從中選出合格的考卷交給主考官審定,一天就要看116份卷子。

這可不是選擇和判斷題,而是正兒八經的八股文啊。

這樣繁重的閱卷工作,還有巨大的責任。

有明一代對於科場弊案的懲罰極重,一旦閱卷出現差錯就有可能被遷延罪責。

汪道昆接受了朝廷的旨意,大明一代鄉試主考官非常清貴,又被稱爲“知貢舉”,在唐宋期間這是宰相纔有的權利。

因爲大明朝的殿試主考官是皇帝,所以會試不敢稱“知貢舉”,鄉試主考官稱之以顯示尊崇。

接下來汪道昆拿着聖旨,福建按察使和按察副使擔任正副監試官,負責監察本次鄉試。

接下來是印卷官,福建八府的推官齊聚福州城,最後抽籤出延平府推官張思敬擔任印卷官,鄉試要負責印刷試卷,由一府推官擔任此職位。

張思敬眼神閃爍,印卷官在鄉試前一天會得到試卷,比其他同考官都要提前知道卷子內容,是相當要害的崗位。

又設兩名受卷官,負責彙總接收考生的卷子,也是抽籤從福建縣令中選出,這次是泉州府和汀州府下的兩個縣令中籤。

兩人神色沮喪,受卷官責任重大,若是考生試卷損壞或者遺失,都要承擔很大的責任,還要和考生一起關在考院中受罪,所以大部分官員都不願意擔任。

再設五名彌封官,他們負責檢查卷子上有沒有記號,將檢查無誤的考卷封上名字,交給謄錄官來謄抄。

彌封官責任重大,考察考卷書法字體是否合格,也是他們的責任,如果字跡不過關的,彌封官就會直接黜落,由福州府下的五名知縣擔任。

又設謄錄官十人,這又是一份苦差事,要將三千五百份考卷謄抄,這次又是抽籤,由各府推官或者各縣縣令擔任,抽中的人也是愁眉苦臉。

最後是對讀官兩員,對讀官就是校對的官員,他們要負責將謄錄官謄抄的硃卷,和考生自己寫的墨卷都發給考生,考生檢查謄錄官有沒有謄錄正確,如果謄錄官的謄錄出錯,那考生有權讓對讀官發回重新謄抄。

對讀官由福建省內的進士擔任,最後白知縣也抽中了籤,只能苦笑着站在考官的行列中,這也是一份苦差事。

再有巡綽監門官六人,這是負責執掌考場哨兵,巡視考場和把守考院的武官,由福建都司衙門抽取衛所主官擔任。

最後是供給官八人,由八府同知擔任,負責考場內的蠟燭供應,考官和看守哨兵的伙食,考生的伙食是不負責的,還是和之前一樣是自己帶。

鄉試之重,就體現在一條條都是朝廷的章法,各個環節的官員都由全府的官員中選出來,試圖杜絕考試官員夥同考生作弊。

可實際上鄉試作弊整個大明朝就沒停過,每一屆鄉試都有各種醜聞。

比如某某舉人的文理不通這類的新聞經常聽到,以至於鄉試主考官都戰戰兢兢,生怕鬧出什麼大新聞斷送了前程。

接下來汪道昆要在六月七月這兩個月中,將福建的考試貢院修葺完畢,然後進行各種鄉試準備工作。

【學堂苦讀,科舉技能經驗+20,Lv9,915/5000】

蘇澤看了一下自己的科舉技能,在13點的智力加成和苦讀下,每個時辰可以獲得20點科舉技能經驗,一天攻讀四個時辰就可以獲得80點的技能經驗。

這樣堪堪可以在八月份鄉試開始前,將科舉技能肝到Lv10。

蘇澤暫時放棄肝其他技能,挑燈夜讀,每天都在肝科舉經驗。

林默珺再次讓林良珺送上了安神的香囊,又叮囑蘇澤安心備考,長寧衛的事情交給她就行了。

這期間方若蘭也寄來信來,一封是方若蘭寫給蘇澤的信,也是叮囑他注意身體安心備考,惠民藥局的黃提舉也送來了養生的湯藥。

而另一封是方望海寫給家人的信,方若蘭也按照方望海的吩咐,謄抄了一部分給蘇澤。

方望海已經到任江南,信中說一切安好,正在按照蘇澤的鈔關法整頓鈔關,方望海叮囑蘇澤安心備考,專心於今年的鄉試。

除此之外,還有一份最新的《時文選刊》,這是方若蘭在南京國子監的舅舅寄回來的。

方若蘭也寄來一個安眠的香囊,她的繡工還是那麼抽象,沒有任何的進步,信中說李夫人已經放棄了,從泉州府網羅了兩個繡工出衆的粗使婆子,準備隨着方若蘭一起嫁過來。

方大小姐得意洋洋的在信中說了自己的勝利,蘇澤很懷疑她是故意繡不好的。

蘇澤的同學,陳朝源、李起元、王遜、韓歷、於宗章都在縣學苦讀備考,不過在海瑞看來,他們的水平都不足以考上鄉試,反而讀書最晚的蘇澤最有希望。

海瑞也是驚歎於蘇澤的學習進度速度,要知道陳朝源這些人都是從小開蒙,十歲就開始讀四書,十五六歲就開始治五經了。

而蘇澤是去年剛剛開始治五經,剛入學的時候四書的水平也只是普通。

這一年多的時間,蘇澤已經連中三元考上了秀才,現在更是成了縣學中能夠衝擊舉人的人選。

要知道鄉試、會試和殿試中,鄉試淘汰率最高,三千五百名生員參加考試,最後能中舉的不過是九十人而已。

如此殘酷的淘汰率,很多范進一樣的考生從青年考到了老年。

海瑞對蘇澤很滿意,唯一不滿意的是福建督辦鑄幣的陶太監總是隔三差五來找蘇澤,如今整個南平城都傳出了蘇澤攀附權奸的風言風語。

之前海瑞聽說蘇澤和礦監胡公公來往,海瑞還當是流言,如今親眼看到蘇澤和陶太監親近,海瑞心中也是有些不滿,他招來蘇澤讓他好好讀書,安心走科舉正途。

蘇澤也沒辦法解釋,只能接受了海瑞的教導。

南平城外的陋室亭上,從福州府城趕回來的延平推官張思敬和黃時行等書院學生宴飲。

作爲印卷官,他只要在鄉試前十天趕到貢院就行,他返回延平府交代了手上的工作,就繼續出城玩樂去了。

府衙刑房的典史最是喜歡這種甩手掌櫃的推官老爺,前任方知府手段了得,壓制這些胥吏擡不起頭來。

但是如今朝廷任命的新知府還沒到任,刑房胥吏又重新威風起來,在延平府又從幾個案子上下其手,狠狠敲詐了幾筆。

對此在府衙中擔任兵房典史的林顯揚也經常和蘇澤吐槽,蘇澤也只是微微搖頭,在交通技術落後的時代,統治如此龐大的帝國,各級地方官員就經常出現這種缺位的情況。

原因也很簡單,方知府是突然高升的,在方知府高升之後,吏部文選司就要重新推舉新的延平知府。

且不談吏部的工作效率,委任新知府的任命要發下去,新任知府還要趕到延平府,以這個時代的交通條件,路上走個三個月都算是快的。

在知府空缺的時候,暫代職務的李通判性格柔弱,自然壓不住這些胥吏。

而張推官這種不管事的主官,更是下面胥吏最喜歡的官員,他們只求任內無功無過,整天只要混日子就行,下面的胥吏自然更是貪贓枉法。

蘇澤也只能嘆息,在人治社會中能有一任靠譜的父母官,那真的是當地百姓修來的福分。

陋室亭中,黃時行給張思敬倒上酒,和衆人一起向他道賀:“恭喜張大人就任印卷官。”

參與鄉試是大事,主考官在主持完考試後都會提拔,而其餘參與的官員也會得到優推,也就是在當年的工作考覈中獲得加分。

印卷官比起苦哈哈的受卷官、彌封官、對讀官,可以說是最輕鬆的考試官員了。

衆人歡飲完畢,張思敬又開始說起時局來:

“朝廷要疏通錢法,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可惜委託這些豎奸來做,又要禍害百姓了!”

黃時行衆人紛紛附和。

張思敬又說道:“前幾日我和幾位給事中舊友通信,也都說到了這件事,閹人誤國啊!”

衆人再次附和,這時候黃時行又說道:

“張大人,聽說那長寧衛蘇澤和朝廷派下來的陶太監過從甚密,學生聽說有人目睹陶太監和蘇澤在縣學前攀談。”

一說到蘇澤和太監過從甚密,衆人自然是羣情激奮。

噴太監是大明朝文官的政治正確,他們當着太監的面自然不敢噴,但是背地裡不噴就會被人看不起。

蘇澤和陶太監公開往來,自然是被讀書人看不起的,張思敬更是直接表露出對蘇澤的厭惡。

“此子沽名釣譽,竟然還敢點評先賢文章。那個縣學教諭海瑞也是可笑,竟然敢爲先賢作注!”

“這師徒二人如今還結交權奸,真是丟了我們讀書人的臉!”

張思敬又罵起了他最恨的方望海道:“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前任延平知府方望海!他在童子試中舞弊,讓蘇澤中秀才,又招攬他爲婿!真是國之大奸!”

說道這裡,在場的讀書人更酸了。

方知府的女兒在南平城內名聲頗佳,當然方大小姐不曾拋頭露面,但是城內命婦還是見過她的。

如此佳人竟然和蘇澤這樣的窮小子定親,那些沒有婚配的讀書人自然是牙都咬碎了。

黃時行也曾經立下誓言,不考上舉人不婚配,他也曾經聽過方若蘭的芳名,心中對蘇澤更恨了。

張思敬繼續說道:“我也曾經向汪督學寫過信,請他重新考評蘇澤的功名,只可惜汪督學公事繁忙沒來延平府。”

張思敬自然不會噴汪道昆,汪道昆是翰林官,比他們科道官更清貴,這一次主持一省鄉試,回京說不定就能飛黃騰達。

張思敬繼續說道:“你們且盯着這蘇澤,要是他真的爲虎作倀,協助豎奸敗壞福建錢法,本官一定請科道好友上書彈劾!”

衆人紛紛稱頌張大人的清正剛直,張思敬在這些讀書人的吹捧中,也更是膨脹,逐漸口無遮攔起來。

“儲君是什麼?儲君乃是一國之本!國本虛懸至今未定,若是陛下有什麼不測,豈不是國家大政都落入婦人和權奸之手?”

說到了這個話題,衆人的臉色都白了。

這是他們一羣生員可以聽的嘛?

這可是掉腦袋的話啊。

要是傳出去,豈不是說張思敬咒罵君上?

衆人當然知道張思敬是因爲“妄議國本”才被貶謫到延平府的,請求立儲自然也是清流的立場,清流早就圍繞在裕王身邊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張思敬的投機上書,也是爲了向裕王投一張投名狀。

這等高層的鬥爭,自然不是黃時行這些秀才能摻和的了。

一陣涼風吹過來,張思敬醒了幾分酒,他也知道自己失言,轉移話題說道:

“你們回去後,和家裡說多收銅錢。”

衆人立刻明白了張思敬的意思,他們也都是大家族的子弟,也是聽家裡人說過嘉靖六年鑄錢的事情的。

朝廷要疏通錢法,無外乎強行鑄大錢。

官府鑄了大錢,肯定會強行要求民間使用大錢,這時候用收來的銅錢改鑄大錢,跟着官府後面強行用錢換銀,是穩賠不賺的買賣。

對於他們這些大家族來說,搞一個錢範在家裡私鑄銅錢根本不會什麼難事,有的家族在三十年前就做過這樣的事情。

經過張思敬提醒,衆人立刻會意。

黃時行偷偷在張思敬耳邊說道:“恩師,家中的錢範和煉爐都準備好了,您上次給我的五百兩銀子,學生定當好生運作。”

張思敬微微點頭,這五百兩銀子是他從推官衙門中挪用的銀子,只等從這次鑄錢的大業中賺到一筆。

清流,也是要銀子的嘛。

若是沒錢走動,怎麼才能從這延平府推官這極邊雜職復起呢。

張思敬摸着鬍子,擾亂錢法的反正是陶太監這樣的權奸,和清流的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

(本章完)

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550章 授權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73章 案首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388章 印花稅第023章 蘆田第466章 爭湖廣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67章 政治仗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173章 案首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78章 銃炮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09章 做空第679章 雨將軍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51章 發鈔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41章 朕的錢!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265章 歸有光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25章 三本書第060章 吃飽飯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022章 畝產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97章 再破題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34章 爭陝西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444章 陽謀第351章 《治安疏》第027章 鴛鴦陣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160章 掀桌子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281章 講武堂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
第312章 “蘇汝霖!幹恁娘!”(加更)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550章 授權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73章 案首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388章 印花稅第023章 蘆田第466章 爭湖廣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667章 政治仗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173章 案首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78章 銃炮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111章 衛所事忙,科舉升級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09章 做空第679章 雨將軍第410章 李時珍醫學院第251章 發鈔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47章 雙雙升級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41章 朕的錢!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89章 合理,太合理了!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265章 歸有光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90章 貪上史書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25章 三本書第060章 吃飽飯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022章 畝產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97章 再破題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34章 爭陝西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444章 陽謀第351章 《治安疏》第027章 鴛鴦陣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160章 掀桌子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281章 講武堂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