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三三制

bookmark

楊烈在攻打播州城失敗之後,熊況的獨立團行軍速度最快,開到了播州附近的山區。

在知道了楊烈攻打播州城失敗的消息後,熊況並沒有直接去播州解圍,他甚至沒有攻打楊烈,而是看着地圖部署起來。

楊家在貴州頗有威望,而這一次楊烈造反,也聯絡了很多貴州土司和大族響應支持。

所以熊況乾脆躲在了播州城附近,準備來一個圍點打援。

果不其然,在楊烈的號召下,有幾個貴州當地大族和土司帶着自己的私兵,也向着播州前進,試圖和楊烈合流。

在蘇澤穿越的歷史時間線上,播州之亂原本鬧的不大,也是因爲西南的土司在看到楊家起兵之後紛紛開始響應,而明廷在一開始的時候鎮壓不力,這才導致了播州之亂席捲西南,造成了巨大的後果。

所以在蘇澤給西南的軍令之中,要求各軍在面對叛軍的時候一定要迅速果斷的鎮壓,絕對不給叛軍一點火苗。

而這一次楊烈起兵的時候,西南的矛盾還沒有萬曆年間那麼尖銳,而東南委派的各級官員能力都不錯,也緩解了很多西南土著的矛盾。

東南平定安南的強大戰鬥力,也讓很多西南土司處於一種騎牆的狀態。

他們觀望楊烈的造反情況,如果楊烈勢如破竹,擊敗了東南軍隊的不敗神話,那他們自然也會殺官造反響應。

如果楊烈很快被鎮壓,那這些土司就會立刻和楊烈切割。

熊況守在播州附近的山裡,在楊烈起兵的時候就來投奔他的,必然是楊烈最親近的勢力,也是和楊烈一樣最反動的造反派。

果不其然,整個貴州響應楊烈的並不多,帶兵前往楊烈的只有三支隊伍。

熊況帶着手下勘定三川地圖,確定作戰區域後,這三支隊伍出現在播州附近的山區。

熊況召集手下的營長連長開會,按照防禦區域佈置兵力。

“按照我們在南中的剿匪經驗,山地作戰和平地作戰不同,無法再山裡擺開火槍兵方陣。”

“根據之前的作戰總結,三人一個作戰小組,是在複雜地形作戰的最好編組。”

“每一個火力組,每個士兵配備火槍一把,組長攜帶手榴彈三枚。”

“在戰鬥中,三人小組就等於是火槍方陣的三排士兵,互相輪流設計,互相掩護包抄,保證火力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十個人作爲一個基礎作戰單元,以經驗豐富的老兵來擔任班長,每個班安排滇馬一匹,負責運送整個班一天使用的彈藥和乾糧。”

“三個火力組在一定距離內的戰場區域活動,在遇到少部分敵人的時候,三人小組可以殲敵作戰,遇到人數比較多的敵人,則可以三個火力組互相配合。”

“三個火力組可以組成一個班,三個班可以組成一個排,三個排可以組成一個連,三個連可以組成一個營。”

“在遇到不同數量敵人後,可以根據這個原則不斷組合兵力,保障在局部上的火力優勢。”

這個三三制度,是熊況在南平山中剿匪,總結出來的山地作戰方法。

很顯然平原作戰的那種火槍手方陣,是沒辦法在山地作戰中使用的。熊況總結了在南平山中作戰的好的經驗,發明了這種作戰編組。

果然在使用了這種編組後,獨立團在南平剿匪效率大增。

這一次在播州山區,熊況依然使用這種編組方法。

楊烈退回到自己的老巢中,決定徵發更多的百姓加入軍隊,此時他也感覺到了危機感。

一個小小的播州城都無法攻下,一旦東南大軍來了,自己靠着山寨根本守不住。

更讓楊烈惶恐不安的是,本以爲自己高居旗幟就能讓西南雲集響應,怎麼到了現在都沒人來投靠自己?

楊烈派出去聯絡的使者也沒人回來,他現在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第二天的時候,楊烈再次派出親信,聯絡周圍的土司一起起兵,打探播州附近的情況。

剛剛派出去了親信,楊烈就聽到了山中零星或者密集的槍聲。

這嚇得楊烈立刻召集軍隊,可是槍聲忽遠忽近,零零星星,有些距離山寨很遠。

楊烈更是不敢動彈,乾脆將讓部將死守山寨,自己返回宣慰使府喝酒消愁去了。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被楊烈派出去的親信纔有零星的返回,帶來了更糟糕的消息。

最早相應楊烈的周圍三個土司,剛進入播州就遇到了東南精銳的襲擊,三個土司被打的全軍覆沒,今天在山中響起的槍聲,就是東南軍隊和三支土司軍隊的戰鬥。

楊烈的心更涼了,他本來以爲東南的軍隊還要幾個月才能到播州,可沒想到竟然來的這麼快!

楊烈參加過幾次明廷軍隊的徵召,他深深知道明廷軍隊集結的效率之低,就算是東南的速度要比明廷高,也不會這幾天就趕到吧?

不是都傳言東南的精銳軍隊都在北方和大明鏖戰嗎?

怎麼來的這麼快?

楊烈更是六神無主。

對於西南這些土司,其實明廷也在執行養豬政策。

這些土大王長期盤踞在本地,不需要奮鬥就能世襲地位,而又沒有上升空間,所以自然也是不讀書不學習的。

平日裡也就欺負欺負普通百姓好山裡的雜夷,打仗靠的都是一股兇殘勁兒,別說是兵法了,就連章法都沒有。

之所以蘇澤穿越前的播州之亂能席捲整個西南地區,那也是因爲萬曆年間的明廷也是旗鼓相當的對手,而且播州之亂髮生的時候明廷正在抗倭援朝,精銳都調到了北方。

這一次情況就不一樣了,在攻打播州失利後,楊烈麾下那些平日裡兇狠的軍頭也丟了勇氣,再聽說了援軍被消滅的消息,楊烈軍中更加不安。

在這種情況下,楊烈更是破罐子破摔,一邊在宣慰使府中喝酒享樂,一邊開始準備自立爲王,還要冊封王后和大臣。

百姓被驅趕到宣慰使府前,看着掛滿了整個府的綾羅綢緞,楊烈身穿早就已經準備好的蟒袍,在衆多家臣的勸說下三辭三讓,最後“不得已”自封爲鎮南王。

第012章 煙薯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09章 廣築城?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90章 貪上史書第525章 分產令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40章 挖人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257章 大員島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055章 算卦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618章 捨不得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70章 縣試前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653章 滾雪球第027章 鴛鴦陣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431章 蒸汽機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495章 陽謀第023章 蘆田第245章 李時珍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51章 發鈔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057章 邀請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82章 缺官第566章 睢陽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495章 陽謀第600章 三三制
第012章 煙薯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09章 廣築城?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90章 貪上史書第525章 分產令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540章 挖人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257章 大員島第593章 女王的決斷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48章 嘉靖西狩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055章 算卦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618章 捨不得第408章 駱駝祥子第048章 岳陽樓記第475章 武昌和滎陽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70章 縣試前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653章 滾雪球第027章 鴛鴦陣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431章 蒸汽機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495章 陽謀第023章 蘆田第245章 李時珍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51章 發鈔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057章 邀請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82章 缺官第566章 睢陽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495章 陽謀第600章 三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