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填報志願

顧憲成,和現在的湯顯祖同歲,都是十六歲就從殘酷的科舉考試中殺出來的天才。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顧憲成就是明史研究領域繞不開的人物。

雖然顧憲成最終做到了吏部考功主事,累官至吏部員外郎,這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職務。

但是他被罷官之後回鄉創立的東林書院,那可是赫赫有名。

顧憲成在這座書院講學議政,培養出影響明末局勢的重要力量——東林黨。

不過此時的顧憲成,只是一名鑽研東南新學,將蘇澤視作偶像的年輕讀書人。

看到本次科舉的第二名,臨江湯顯祖,蘇澤又是面色古怪。

當年蘇澤在福建揚名的時候,文抄的就是湯顯祖的成名作品《牡丹亭》。

當時蘇澤還心中想着日後見到湯顯祖,要將他收爲弟子。

如今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收了湯顯祖爲徒了,畢竟東南開科取士,這些進士名義上都可以算是他這個大都督的學生。

蘇澤不由的感慨,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都不是普通人。

而能夠在史書中佔據重要位置的,更是人中之龍。

顧憲成和湯顯祖這樣的人,在哪裡都會出頭。

想明白了這一點,蘇澤倒是淡定了一些,既然是人才又願意參加東南舉辦的科舉,那他們就是願意爲東南效力了。

蘇澤突然和唐太宗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有了一種“天下人才盡入吾彀”的豪情。

看完了內閣排出的前一百名,蘇澤確認了這些卷子確實都有真才實學,就批准了本次科舉的最後榜單。

湯顯祖從科舉考場出來之後,就一直被同鄉的考生拉着在南京赴宴。

雖然這一次東南首次科舉的進士人數已經遠超往年了,但是今年足足有一萬多考生齊聚在南京,中進士的概率還是太低了。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水平不夠,依然要來南京趕考,一方面是爲了見一見東南第一次科舉的卷子,感受一下科舉的氛圍。

另外一方面就是爲了結交人脈,互通有無。

湯顯祖年輕又有才氣,但是他爲人卻很低調,並不喜歡參加這種宴會。

相比之下,顧憲成就高調多了。

他不僅僅熱衷於出席各種宴會,還經常在宴會上鍵政,暢談天下局勢,更快就在南京打起了名聲。

顧憲成仿照當年徐渭等人結社的“越中十友”,也搞出了一個“吳中八友”,也在南直隸打出了名號。

等到放榜的時候,湯顯祖並沒有和同鄉一起,而是孤身一人前往貢院看榜。

而顧憲成則在好友的簇擁下,擠到了貢院廣場最中央的位置。

“中了!恭喜顧兄高中本科狀元!”

張榜第一個名字就是顧憲成,就連一向恃才傲物的他也揉了揉眼睛,確定自己沒看錯之後,天大的喜悅包圍了他。

雖說東南科舉改革,前一百名的甲等進士說起來都沒有區別。

但狀元這個名號,在日後進入官場的時候,也是非常亮眼的資歷。

衆人聽說顧憲成中了狀元,紛紛向他道賀,廣場中央更加的熱鬧。

擠在角落中的湯顯祖,也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在顧憲成下方。

當他看到被衆人團團圍住的顧憲成,連忙壓下自己內心的喜悅,小心翼翼的離開了貢院廣場。

十六歲高中狀元,顧憲成風光一時無二,他一面派人向家中報喜,卻謝絕了全部的宴請,閉門謝客。

湯顯祖高中榜眼的消息,也在江西同鄉口中傳開了,湯顯祖同樣低調,謝絕了同鄉的宴請。

第二日,禮部的官員登門,召集四百名新科進士去考試院報道。

接下來是蘇澤在舉行制憲會議的水晶宮設宴,所有內閣重臣都出席了宴會,對新科進士們做了勉勵講話。

唯一讓顧憲成遺憾的是,三鼎甲跨馬遊街的儀式取消了,他作爲狀元也只是和蘇澤交談了兩句,蘇澤親切的叮囑顧憲成繼續學習,早日通過觀政結束後的選調考試。

而湯顯祖卻很高興不用騎馬遊街了,蘇澤對於湯顯祖也非常熱情,詢問了他不少生活上的事情,還鼓勵他在閒暇的時候可以嘗試寫寫戲劇。

湯顯祖有些疑惑,他家教極嚴,一直都在埋頭讀書,雖然接觸過蘇澤所寫的戲劇,但是他也只是私下模仿蘇澤的戲曲,寫過一些練筆之作,從沒有對外發表過,大都督又是怎麼知道的?

蘇澤勉勵湯顯祖的時候被臨江同鄉們見到,衆人還以爲湯顯祖有什麼佳作被蘇澤讀過,紛紛要湯顯祖將寫的戲文拿出來品鑑。

湯顯祖無奈的應下來,衆多同鄉這才放過了他。

等到宴會結束,第二天衆多新科進士們就被領到了吏部,這時候大家就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了。

昨天的宴會上,大家都是天之驕子,新科進士,都沉浸在科舉中試的喜悅之中。

今天衆人當中,只有前一百名的甲等進士能夠留在南京,後三百名的乙等就要離開南京,前往各地方上觀政去了。

顧憲成雖然年輕,但是他是新科狀元,情商又很高,很快就和同科們混成了一片。

禮部負責的官員姓孔,據說是衢州南孔家族這一代的嫡孫,如今是禮部負責禮儀的奉禮郎。

這位孔奉郎帶着衆人進入吏部大門,原本一路上嘰嘰喳喳的新科進士們紛紛肅穆起來。

吏部掌管官員任免和升遷調動,是理所當然的七部之首,衆多新科進士的未來可能就掌握在吏部一名小小的堂官手裡,大家自然都緊張起來。

孔奉郎微微一笑,帶着衆人跨過第一道門,來到了職方司的大堂。

“這是職方司,負責的是地方官員的檔案,應該是“所有”吧乙等進士的檔案都已經送過來了,乙等進士們都留在這裡,接下來職方司的官員會指導你們如何填報觀政衙門的志願。”

站在第一排的顧憲成悄悄對身邊同樣年輕的湯顯祖說道:

“榜眼郎,我聽說這一次選官用的自主填報志願和調劑分配結合的辦法。”

畢竟關係到自己的前途,湯顯祖也來了興趣,他問道:

“還請狀元公賜教。”

顧憲成交友廣泛,昨天他閉門謝客,就是打聽新科進士選官規則去了。

他已經提前打聽到了這一次新科進士選官的方法,他也樂意賣這個同樣年輕的榜眼好處,於是說道:

“所謂自主填報志願,就是吏部將所有可以觀政的崗位都列出來,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向,填報想要去的崗位。”湯顯祖疑惑的問道:“那好的地方自然人人都願意去,差的地方自然沒人願意去,不可能所有人都留在富庶的地方當官吧?”

顧憲成說道:“這是當然,每一個崗位需要的人數都是有限的,如果填報的人數過多,那就按照錄取名次從前選擇,排名靠後的就要落選了。”

湯顯祖暗道殘酷,果然科舉還是要看排名的,科場排名高的就能優先選擇,科舉排名靠後的豈不是隻能去偏遠地區爲官了?

顧憲成說道:“不過每個人都能填報三個志願,如果好好研究,未嘗不能選到自己心儀的職位。”

湯顯祖問道:“那請問狀元公,如果三個志願全部都落選怎麼辦?”

顧憲成說道:“那就是調劑了,如果三個志願全部落選,那就只能接受吏部的安排了。”

顧憲成對着湯顯祖說道:“不過這和我們沒什麼關係,你我都是能選到自己心儀的崗位的。”

湯顯祖也點點頭,他是今科的榜眼,也就是說今天選官的新科進士中,只有顧憲成擁有比他更優先的選擇權。

孔奉郎帶着甲等進士繼續向吏部深處走去,很快又來到了一座庭院中。

“這裡就是文選司了,所有在京官員的檔案都存在此處,你們的檔案也都送過來了。”

“接下來是文選司的官員會告訴你們如何填報志願。”

說完這些,孔奉郎就和衆人辭別,一名年輕的吏部官員走了出來。

這個圓臉的吏部官員姓林,穿着五品的官袍。

但是能在吏部文選司任職,肯定不是普通人,衆人紛紛向這位林文選行禮。

果然和顧憲成說的一樣,甲等進士也按照自主填報志願和調劑分配結合的選官方法,來決定衆人觀政的衙門。

接着有吏部的吏員拿出一張大大的榜單,張貼在了告示牌上。

林文選說道:“這是本次甲等進士可以選擇觀政的部門,後面的數字就是可以觀政的人數,每個人可以填報三個志願,若是全部落選就只能聽從吏部安排了。”

“大家有半天的時間選擇,午餐前我會再回到這裡,然後在都察院御史的監督下,當場公佈各位的去向。”

等到林文選離開,在場的新科進士們互相看了看,此時大家從同科同年,變成了選官的競爭對手,現場氣氛微妙的發生了變化。

唯一輕鬆的自然是科舉名次靠前的進士們了,他們科舉名次靠前,只要不和前面的人撞車,基本上都能選中自己心儀的崗位。

而科舉名次靠後的只恨自己在考試的時候沒有好好發揮,現在選官都要看別人的臉色。

最尷尬的還是甲等靠後幾名的進士,他們如果滑落到一百名後,就可以在乙等進士中優先選官了,也不知道最後留在京師選到一個邊緣部門到底好不好。

顧憲成主動張羅參謀起同科研究選官去向,他是本科的狀元,早就已經決定了自己的去向。

這會兒給同年們參謀,也是爲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提高在同年中的聲望。

顧憲成也早就選擇好了自己的去向,那就是留在吏部文選司觀政。

吏部文選司,是負責地方官員考評升遷的重要部門,可以說是吏部的最要害部門。

因爲想要做吏部的工作,所以顧憲成才積極的結交同年。

湯顯祖看着長長的職位名單,卻陷入到了糾結中。

湯顯祖生性冷淡,不願意和人交往,人人都趨之若鶩的吏部他並不想去。

他本身對財稅之事也不感興趣,戶部自然也不願意選了。

湯顯祖也不想要從軍,陸軍部和水師部自然也不會選擇。

他對於刑名司法也不感興趣,那剩下的就是禮部、工部和刑部了。

雖然甲等進士們可以選擇的京師衙門還有五寺和兩監,但是七部明顯在五寺兩監之上,衆人都只是將它們作爲二選或者三選的備選職位。

這時候已經幫着同年參謀完畢的顧憲成湊到了湯顯祖的身邊。

“榜眼郎,你想去哪個衙門?”

看着密密麻麻的崗位,湯顯祖也有些挑花了眼,他摸着頭說道:

“我也不太清楚。”

顧憲成說道:“那就讓我給你參謀一二?”

湯顯祖點點頭,顧憲成說道:

“首選當然是吏部和戶部了,榜眼郎考慮嗎?”

湯顯祖搖了搖頭,顧憲成情商很高的沒有再勸,而是繼續說道:

“大都督也肯定了榜眼郎的才學,去禮部也是一個好選擇。”

“禮部第一的部門自然是考試院了,這是負責我們東南各項考試的重要部門,我們本次科舉的出題和閱卷也都是考試院負責的。”

湯顯祖想了想,也覺得考試院不適合他,又搖了搖頭。

“新聞出版署呢?負責全東南報刊的審定,以及版權保護工作。”

湯顯祖又搖頭。

“學政署呢?負責整個東南的學校和學官。”

湯顯祖還是搖頭。

這下子顧憲成也撓頭了。

“工部呢?榜眼郎考慮嗎?”

湯顯祖腦子也很亂,他點頭說道:“工部也可以考慮。”

顧憲成低聲說說道:“那我推薦榜眼郎去這個新成立的部門,聽說這可是大都督親自籌建的部門。”

蘇澤是湯顯祖的偶像,聽到這裡湯顯祖也來了興趣:“還請狀元公賜教。”

“工部鐵路司。”

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31章 當家難第243章 水淹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034章 精製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257章 大員島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25章 分產令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525章 分產令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634章 爭陝西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
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第450章 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31章 當家難第243章 水淹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303章 鄢懋卿!冒青煙!第599章 土豆粑粑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129章 葡萄牙船長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034章 精製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257章 大員島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525章 分產令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99章 講學技能,表字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525章 分產令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634章 爭陝西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345章 無能狂怒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