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汝最類父

第342章 汝最類父

南京一日而陷,當爆炸城牆爆炸響起的時候,李廷竹整個的都是懵的。

他被親衛家丁架下了城牆,這位臨淮侯還是知兵的,他立刻讓副將舉起旗幟,收攏從城牆潰敗下來的士兵。

可是李廷竹的努力註定是徒勞的,這些守城的士兵們,早就被巨響嚇破了膽子,根本沒有人聽從上級的指揮。

李廷竹只能帶着手下親衛衝向城牆被炸開的潰口,可是到處都是散亂的士兵,他的部隊的根本無法前進。

南京城有內外兩座城牆。

內牆的炸藥,是通過熊五的密道運進城內,南京站的秘諜混入到了民夫的隊伍,安裝在內城的牆根上。

外牆的炸藥是反水的新軍,在熊況的領導下安裝在外牆上的。

在城外炮樓宣佈易幟的同時,兩邊的炸藥同時爆炸,緊接着就是林良珺指揮第二第三旅的聯軍衝進了南京城。

爆炸聲響起,南京六部完全慌了神,正在戶部主持後勤的高拱筆頭頓了一下。

衆人紛紛看向這位提出籌辦新軍的國子監祭酒。

高拱放下手中的毛筆,淡定的說道:“南京城破,諸位各自回家吧。”

這些平日裡在秦淮河畫舫紙醉金迷,平日裡在官場上欺上媚下的官員們,此時都失了臉色。

特別是幾個官聲名聲差的官員,更是臉色慘白。

高拱站起來,對着戶部一名堂官說道:“戶部筆架閣在哪裡?”

“高大人,就在衙門後面。”

“南直隸的鹽稅田丁,絲絹雜貢賬冊可都在筆架閣中?”

“都在!都在!”

“讓所有人離開戶部!”

高拱直接走向戶部衙門後的庫房,他點起火把,將火把扔在筆架閣上,周圍的署吏紛紛變色。

等到整個戶部庫房中都燒起來之後,高拱面無表情的走出戶部,返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高拱來到書房,看着自己這些日子所編寫的新軍訓練教材,還有他所寫的救國方略,對自己治國思想的總結,最後點燃蠟燭。

高拱拿出一把短管鳥銃,這是他親自工匠監督打造的,清理槍膛,裝填火藥,裝填彈丸,高拱將蠟燭扔在自己的文稿上,然後拿着短管鳥銃對準自己的下顎。

“你醫書中言,腦乃人之中樞,蘇汝霖,我幫你驗證這句話對不對了。”

就在這個時候,書房的大門一下子被踹開,緊接着一個年輕的身影衝進書房,一下子踢翻了高拱手裡的短管鳥銃。

“爹!”

衝進來的正是高務觀,高拱看着兒子,他還不清楚城外的情況,只是驚訝的問道:“你,你沒死?”

高務觀直接說道:“爹,我起義了!我已經投了蘇大都督!”

高拱先是驚訝了一下,緊接着也閉上了嘴巴,是啊,他也應該猜到了,要不是南京新軍這麼快投降,南京城也不可能一日而陷。

高務觀奪下短管鳥銃說道:“爹,這樣的朝廷,您爲什麼要爲它赴死!”

幾個隨着高務觀回來的士兵衝進來,將書房的火焰撲滅。

高拱坐在地上,看着這個越來越酷似自己的兒子說道:“裕王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和裕王有半師之誼,南京城破,爹當然要以死殉國。”

高務觀說道:“大都督弔民伐罪,討伐的是當今陛下,又不是裕王,爹爲什麼要死?”

兒子這個腦回路突然讓高拱愣住了。

高務觀看着高拱說道:“父親,我想清楚了,這天下沒有皇帝最好。”

高拱指着兒子,想要斥責他這個大逆不道的說法,可偏偏說不出話來。

高務觀說道:“我們父子雖然對有沒有皇帝存有爭議,但是當今天子無道這點是共識吧?”

高務觀對着高拱說道:“爹,如果您覺得有皇帝更好,那您應該回京師去,輔佐裕王登基。”

這句話更是將高拱徹底震驚了。

高務觀說道:“爹,我派人護送你出城北上,您去找張叔父,肯定可以安全返回京師。”

“爹您真的覺得裕王是明主,那就應該輔佐裕王登基爲帝,當今陛下衆叛親離,有爹的籌謀和輔助,以裕王在羣臣中的聲望,未嘗不是一條路。”

“若是裕王還不能救大明,那這天下還是沒有皇帝比較好!”

高務觀說完這些後,對着高拱行了一個跪拜大禮說道:“娘就留在南京城,兒子一定會好好奉養的!”

高拱短暫震驚之後,嚴肅的臉上難得露出笑容。

他突然哈哈大笑起來,高務觀疑惑的看着父親,等到高拱笑完之後,他拍着高務觀的肩膀說道:

“衆人都說你不類父,今日才知,你最類父!”

“你娘就交給你了,日後戰場上我們父子相見,不要手軟。”

高拱脫下自己身上的青色官袍,對着高務觀說道:“送我出城吧。”

混亂中,高拱從離開南京城,他記得李廷竹說過朝廷要在徐州決戰的消息,他一路向北直接向徐州而去。

林良珺的兵力不足,對於這些逃離的官員也沒有追捕,他進城之後第一步是控制各部衙門和五軍都督衙門,接着就是彈壓南京城內的潰敗明軍。

對於着火的南京戶部衙門,林良珺第一時間組織撲救,但是依然燒了半個筆架閣,南京戶部一半檔案付之一炬。

其他部分的官吏就沒有高拱這麼忠於大明,不少衙門的官吏直接封存了檔案,官員站在衙門口“喜迎王師”。

甚至看守南京舊宮的太監,都打開了宮門,等待“王師”接收。

臨淮侯李廷竹也知道大勢已去,他帶領親兵返回侯府,本來想要護送家人離開南京城。

只不過臨淮侯府也是重點目標,臨淮侯府直接被林良珺派遣的小隊包圍,李廷竹抵抗了一陣,就被手下綁了開府門投降。

進入到火器時代之後,在對方取得絕對優勢之後,在候府這種建築物內固守已經成了一種徒勞的抵抗。

李廷竹被抓,南京城內那些軍頭都害怕被東南新軍清算,紛紛想要帶領部下北上。

別看這些軍頭平日裡吃兵血腐化墮落,可是他們是世代軍門,自然知道如今天下已經大亂,亂世之中最值錢的就兵馬。

這些軍頭試圖將士兵帶出去,只要自己手上有兵,那麼返回大明朝廷也不會受到懲罰,又或者可以拿着這些兵馬和蘇澤討價還價,再或者還可以帶着這些兵馬落草爲寇,割據一方。 只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打的很好,卻忘記了自己平日裡如何欺壓士兵的。

很多軍頭帶着人還沒出城,就直接被士兵捆了,直接送到了東南新軍這邊。

還有的平日裡民怨比較大的,將士兵當做奴隸的軍官,更是直接被憤怒的士兵衝上去砍死,成了南京城內一具無人認領的屍體。

也幸虧第二旅和第三旅的參謀們,根據南京的城防地圖,很仔細的推敲了接管南京的方案,但就是這樣,也鬧出了不少亂子,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情況。

林良珺和林德陽分別讓軍法官的人在街頭巡邏,又抓了幾個不守軍紀的士兵,這纔算是初步恢復了秩序。

關押甄別投誠官員和士兵,處理戰場,清理南京城內的屍體,維持治安,控制各部衙門,等到三月二十日的,南京城終於安定下來。

三月二十日,李時珍從蘇州府帶領學徒五十人進入南京城。

林良珺乾脆直接將南京城中央的舊宮,也就是明故宮拿出來,交給李時珍來做醫院。

李時珍倒是也沒顧這些,他帶着學徒立刻對南京城內的疫病情況進行調查,迅速撲滅了幾次小型瘟疫。

接着,李時珍巨大的號召力,讓整個南京城懂得醫術的人都來皇宮報道,對於戰爭中受傷的士兵和市民也開放了義診。

至於東南新軍,這一次整個東南新軍進攻南京的戰役中,僅僅陣亡三人,傷五百人。

這傷亡的士兵,沒有一個人是在攻城的時候受傷的,全部都是維持治安的戰鬥中傷亡的。

三月二十一日,已經被各種民政事務忙的焦頭爛額的林良珺,終於等來了救星。

“徐參贊!”

看到徐渭的長鬍子,林良珺立刻驚喜的說道:“您怎麼來南京了?大都督來了嗎?”

徐渭搖頭說道:“大都督在上海等你們呢,大都督派我來,接任南京城的軍務民政。”

聽到徐渭這麼說,林良珺立刻大喜過望說道:“終於把您盼來了!大都督能派您來太好了!我這就就交接,然後立刻去上海!”

徐渭說道:“傳大都督軍令。”

林良珺立刻站直身體,徐渭拿出文件說道:

“第二旅,第三旅攻克南京,所有士兵嘉獎銀元五枚,各級軍官多獎勵銀元五枚。官兵皆受旌表,銀元已經運到南京立刻發放,旌表等戰後再發放。”

“第二旅,第三旅各級軍官敘功一份,每個連隊推薦一名戰鬥英雄,參加下一輪軍校進修。”

“從第二旅和第三旅中各抽調一千人,組成南京衛戍第五旅的骨幹,由徐渭在南京招募第五旅士兵。”

“允許第二旅在南京補充吸收兵員三千人,第三旅在南京補充吸收兵員三千人。”

“接到命令開始,休整三日,第二旅,第三輪所部向上海開拔。”

林良珺立刻喜滋滋的接過軍令。

緊接着徐渭又拿出另外一份政令。

“大都督府政令。”

“任命徐渭爲南直隸巡撫,接管南京城防務和政務。”

林良珺彷彿解脫了一般,立刻將南京城內所有的政務都移交給了徐渭。

他自己則忙着整編士兵,另外還要和第三旅的林德陽搶奪兵源。

雖然在剛剛的攻打南京作戰中,兩個旅配合默契。

但是此時兩個旅已經是競爭關係,主要是這擴軍的兵源,好的士兵自然是大家都要搶。

雙方爭搶的,就是高拱訓練的一千南京新軍。

兩人都從熊況那邊拿到了新軍軍官的名單,然後開始了瘋狂的搶人大戰。

高務觀這種,有起義功勞,本人又是新軍中尖子生的,自然被雙方輪流招攬。

最後高務觀還是帶領部下加入了第二旅,林良珺立刻任命他爲參謀,並且許諾一定會讓他去軍校進修。

那些南京新軍中的寒門子弟,加入東南新軍更是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搶完了新軍之後,剩下的就是南京各部隊的士兵了。

不過這些士兵很多都超過了服役年齡,還有不少都營養不良,也有一些乾脆就是城裡的混混無賴,是爲了投機取巧而參軍的。

挑挑揀揀,南京城號稱三萬大軍,竟然連五千合格的兵源都湊不齊!

後來還是徐渭允許他們在城內市民中招募士兵,這才湊齊了六千人。

三月二十四日,休整和整編完畢的第二旅,第三輪準備開拔,被圈在臨淮侯府中的臨淮侯世子李言恭,找到了李廷竹。

“爹,我想清楚了,我要從軍。”

臨淮侯一家沒有什麼劣跡,他們復爵之後一直本本分分,所以林良珺只是將他們圈在府中禁止出入,並沒有限制他們在府內的自由。

“從軍?從什麼軍?”李廷竹被上次爆炸驚嚇,至今腦子依然嗡嗡的,他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等等,你要從賊!”

李言恭說道:“父親,南京您也守了,我們臨淮侯必定要被除爵了,君恩您也算是報了。”

“兒子不孝,想要走自己的路。”

說完,李言恭對着李廷竹跪拜行禮,緊接着他走到侯府門口,對着守衛侯府大門的士兵喊道:

“我是南京新軍學堂的軍官,我要從軍!”

侯府大門打開,一個軍官看向李言恭,這個人赫然就是熊況。

“熊兄!”

熊況已經換上了東南新軍的延平藍色軍官,他對着李言恭笑着說道:“我本來是要向李兄辭行的,沒想到我們又要同路而行了,高兄已經加入第二旅了!”

李言恭驚喜的看着熊況,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說道:“勞煩熊兄引薦!”

“這個自然,我們南京新軍可是很搶手的!旅長肯定不會放過你的!”

與此同時,京師,京畿城外。

簡易的軍營中,擠滿了九邊南下的騎兵,亂糟糟的營房亂成一團。

(本章完)

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451章 僭主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198章 解元!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73章 定草原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529章 電磁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540章 挖人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35章 髒東西第646章 蘭州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281章 講武堂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007章 軍籍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072章 巧破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651章 新火槍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24章 徐渭第007章 軍籍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28章 大赦第012章 煙薯第004章 龍王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65章 海參崴第388章 印花稅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646章 蘭州第618章 捨不得第482章 缺官第674章 夜航船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258章 藥,種子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64章 駕崩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40章 挖人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
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451章 僭主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198章 解元!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673章 定草原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529章 電磁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540章 挖人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35章 髒東西第646章 蘭州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281章 講武堂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007章 軍籍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072章 巧破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134章 倭亂的根源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651章 新火槍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224章 徐渭第007章 軍籍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628章 大赦第012章 煙薯第004章 龍王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65章 海參崴第388章 印花稅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399章 改道黃河之志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646章 蘭州第618章 捨不得第482章 缺官第674章 夜航船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258章 藥,種子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464章 駕崩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40章 挖人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