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

高拱在張居正的府中住下,次日他就找到了楊博府上的管家,將拜帖送到了楊博府上。

高拱和楊博的密談並沒有太久,高拱帶來的是裕王的態度和許諾。

裕王日後登基,拜楊博爲兵部尚書,入閣擔任內閣首輔。

這是高拱在離開宣府之前,裕王親自寫下的政治承諾。

楊博的仕途軌跡,就是技術性官僚的職業生涯,充分發揮了螺絲釘精神,只要好用就往死裡用,但是死活升不上去。

楊博擅長軍事,是嘉靖朝對邊事最擅長的大臣之一。

因爲這個,所以他當官大部分時候都在九邊,怎麼都升不到京師當官。

後來在嚴嵩當政的時候,楊博的軍事主張和嚴嵩不符,嚴嵩又害怕皇帝讓楊博回朝入閣,將他調任南京擔任兵部尚書。

後來振武營兵變被解職,嚴嵩倒臺之後楊博才被啓用,擔任京師兵部尚書。

蹉跎一輩子,楊博這輩子當官的願望就剩下入閣了,高拱的許諾算是搔到他的癢處。

楊博摸着鬍子說道:“京營和九邊精銳思歸,北返也算是順應軍心,但是李成樑那邊。”

高拱立刻明白了楊博的意思,楊博也傾向於返回北返,但是李成樑主張激進,他手裡又捏着遼陽鐵騎,他的態度纔是最重要的。

高拱再次感嘆,到底是到了亂世。

當年胡宗憲在東南抗倭的時候,有俞大猷和戚繼光這樣的悍將,但是這些武將依然被朝廷一紙命令就能打壓解職,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可是現在楊博身爲戎政尚書節制兵馬,連軍事決策都要看手下武將的臉色。

這一次讓九邊精騎北返,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但是高拱也顧不得這麼多,必須要將這支兵馬掌握在手裡!

高拱秘密拜訪李成樑一日之後。

這些日子,李成樑在徐州的日子過得並不順心。

江淮暑熱,他手下的遼陽鐵騎來自於苦寒之地,根本不耐暑熱,軍營中不少人患病。

李成樑這些日子都在慰問軍營,可偏偏他和主管後勤的張居正不對付,始終要不來足夠的糧食和藥品。

最後還是他的養子,女真人李如彘想出了一個辦法,讓一部分騎手裝成匪徒,在徐州附近劫掠,這才湊齊了糧食和藥材。

李成樑爲此賞賜了李如彘,還將他的那個營的士兵收爲親兵營的親兵。

親兵就是李成樑的“家丁”,這一千人是李成樑麾下待遇最好的兵馬,在李成樑看來,這是對李如彘這些女真蠻子最好的獎勵。

但是對於李如彘來說,他卻依然不滿足做一個親兵。

這一路上,李如彘見到了漢人城市的富庶,見到了漢人田畝中那茂盛的莊稼。

但是李如彘也發現這些漢人百姓的懦弱,他們甚至比羔羊還軟弱可欺,李如彘沿途帶着女真騎兵搶劫下來,竟然都沒有受到什麼有用的抵抗。

李如彘想到了白山黑土之間的族人,他們爲了一點可以耕種的土地廝殺,爲了糧食互相搶劫,爲了活命出來給李成樑當狗。

相比之下,這麼好的土地都被軟弱的漢人佔着,李如彘握緊拳頭,只覺得長生天是何其不公!

這些日子,李如彘將自己搶來的東西藏起來一部分,分給營地中的女真僕從軍。

這些新招募的女真騎兵,是李成樑麾下最不受待見的部隊,分到的冬衣都是最差勁的,武器都是自備的。

這其中還有不少是李如彘他們這些歸化女真人抓來的生女真,連漢語都不會說。

李如彘不斷的在女真僕從軍營中邀買人心,和一些部落頭人稱兄道弟,倒是和這支兵馬混的很熟悉。

在徐州的這些日子,這些女真人建功立業的心思逐漸被江淮的太陽曬光了,如今他們只想要儘快返回遼陽。

就在李如彘從僕從軍營中出來,突然接到了李成樑的召見。

李如彘連忙走進李成樑的兵府,他見到李成樑立刻跪地道:“義父!”

“起來說話!”

李成樑頭也不擡,讓李如彘站起來後問道:

“你經常出入女真軍營,如今軍心如何?”

李如彘心一揪,難道李成樑發現自己的異心了?

李如彘腦海中轉過了好幾個念頭,甚至有直接衝出去帶領女真騎兵譁變的打算。

但是李成樑下一句話讓他放鬆下來。

“你說說,如今營中是不是想要北歸?”

李如彘最後決定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道:‘義父,軍中確實有思歸之心。’

李成樑這才放下手裡的事情說道:“軍心不可逆,你去放出消息,大軍不日就要北返了。”

李如彘立刻跪在地上對着李成樑說道:“義父英明!”

七月十二日,在徐州的九邊精騎大營突然召開軍議,軍議上,主將楊博,副將李成樑張居正沒有再次爭吵,竟然出奇的達成了一致。

楊博和李成樑先帶領遼陽鐵騎和京營北上,響應監國太子裕王的請求,南北夾擊收復京師!

張居正則留下九邊其他地區的精騎兵一萬人,加上他從鳳陽帶回來的兩萬人,繼續駐守在徐州,伺機進攻南直隸的其他地區,收復“失地”!

這道命令宣佈之後,李成樑所部和京師士兵全部喜氣洋洋,被留下來的其他邊鎮騎兵垂頭喪氣。

事不宜遲,第二天楊博和李成樑就帶着士兵開拔,迅速離開徐州沿着大運河打道回府。

高拱則跟在楊博的大帳中,隨着大軍一起北返。

等到大軍離開五日之後,姍姍來遲的趙貞吉進入徐州城。

聽說了大軍北返的消息,趙貞吉大驚失色,他連忙找到了留在徐州的張居正。

張居正聽說趙貞吉帶來了皇帝的旨意,也連忙打開大門,穿上硃紅色的官袍出門迎接。

“趙閣老!您怎麼來了!”張居正一副驚訝之極的樣子,對着趙貞吉問道。

趙貞吉沒有之前心學宗師的氣度,而是焦急的問道:“張部堂!朝廷的大軍呢?”

張居正立刻將趙貞吉迎接到了府中,這才說道:“聽說京師生變,大軍北上勤王去了。”

“勤王!?陛下已經入關中!王在關中!”

趙貞吉已經失去了涵養,直接厲聲說道。

但是張居正可不吃他這一套,而是淡淡的說道:

“京師陷落,大軍思歸,軍心不可違啊,趙大人!”

趙貞吉冷靜下來,他看着張居正掏出皇帝的聖旨說道:

“陛下有旨,徐州的九邊精騎立刻西進,移鎮開封。”

張居正搖頭說道:“恕不能奉旨。”

“你!”

張居正說道:“大軍開拔了五天,若是趙大人要北上宣旨,我立刻護送你去。”“但是我是奉了主將楊尚書的命令,留守徐州,徐州得失關係到大軍退路,不敢擅自離開,還請趙閣老諒解!”

趙貞吉已經要坡口大馬路了,但是看着露出微笑的張居正,趙貞吉又突然升起一股寒意。

現在和以前不同了,現在兵荒馬亂的,他這樣的內閣重臣,在徐州也不過護衛幾十人。

張居正可是手握着三萬大軍的,若是張居正動手,自己可就凶多吉少了。

到時候推給譁變士兵或者過路匪盜,嘉靖皇帝肯定不會爲自己出頭。

趙貞吉想到了在太原兵變的時候,被那些憤怒的士兵活活打死的成國公,想到了那些被士兵衝進宅子裡殺死的京師權貴,全身打了一個寒顫。

張居正再次滿含深意的說道:“軍心不可違啊,趙閣老三思。”

這句話已經是赤裸裸的威脅了,趙貞吉想到了當日太原思歸的京營士兵,再次看向面帶笑容的張居正。

憤怒褪去,趙貞吉的腦子重新轉起來,他終於明白是自己來晚了。

趙貞吉對着張居正說道:“既然如此,張部堂就好好守着徐州,我要返回關中給陛下復旨了。”

趙貞吉頭也不回的就離開了張居正的府邸,張居正連一句挽留的話都沒有說。

身邊副將上來問道:

“部堂,趙閣老會不會去追回大軍?”

張居正笑着說道:“趙貞吉是聰明人,經過我的提醒,他肯定不會北上送死的。”

趙貞吉出了徐州城,立刻對手下說道:“快!快離開徐州!”

馬車也不坐了,趙貞吉騎着馬飛馳,一路狂飆離開了徐州。

一直等到了出了南直隸的地界,趙貞吉這才渾身癱軟的下馬,冷汗已經將他的衣襟都弄溼了。

隊伍中的宣旨太監對着趙貞吉問道:

“趙部堂,我們去湖廣宣旨嗎?”

趙貞吉這次出來有兩個任務,一個召回徐州的九邊精騎,這個任務已經失敗。

另一個就是宣佈景王的任命,讓景王都督湖廣贛直諸軍事,等於授予景王總任一方的權利。

趙貞吉立刻說道:“自然是去湖廣!”

趙貞吉終於不再乘坐轎子,一路上都騎馬向湖廣而去。

徐州大軍的動態,自然瞞不過蘇澤在南直隸的情報站。

接到消息,熊五立刻用快船送到上海,再用飛剪船傳遞到大沽。

八月三日,京師。

京師軍營中,蘇澤接到了從南直隸傳來的消息,得知了徐州大軍北上的消息。

蘇澤立刻召集在京師所有要員參與軍議,一開場蘇澤就向負責民政的王錫爵問道:

“王京尹,秋稅徵收如何了?”

王錫爵立刻說道:“大都督,秋稅已經徵收完畢,已經通過北運河全部運到了天津裝船了。”

蘇澤又看向許國問到:“許參贊,天津的木料船打造如何了?”

許國說道:“回大都督,已經打造木料船十艘,已經準備好拖運了。”

蘇澤又拿出林默珺的信件說道:“第一旅傳回消息,艦隊已經攻佔登州港(蓬萊),我們返程的日子到了。”

“凡是爲我們效力過的各級官員,名冊上的匠人也全部都帶走。”

“等所有相關人員全部離開之後,第二旅第三旅再撤出京師!”

“今日京師進行宵禁,執行軍管,禁止隨意出入城門。”

“諸位,我們要回家了!”

按照參謀部制定好的撤離方案,所有人都開始行動起來。

王錫爵首先返回順天府,緊急召集各坊的官吏開會。

等這些官吏集中到了順天府衙門,王錫爵立刻宣佈了大都督府的命令。

這些基層官吏聽說撤去江南,大部分人都是情願離開京師的。

明廷的政治清算越發的激烈,他們這些“出仕賊軍”的官吏肯定沒有好下場。

而他們給蘇澤效力的這段時間,大部分人過得都是忙碌又充實,東南新軍的官場上可沒有明廷那麼多的陋習。

王錫爵派出士卒,協助他們帶上家人打包行李,然後帶着順天府所有的人丁田冊,從碼頭乘船前往天津。

轉移的工作從蘇澤進入京師就開始了,從運送《永樂大典》開始,就有京師匠人隨船送到了上海。

許國名冊上的工匠已經轉移了大半,剩餘的也全部集結到了天津,準備隨着京師大軍一起撤離。

等到入夜之後,京師中的官吏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入夜之後蘇澤命令大軍出城,趁着夜色向天津撤退。

騎在馬上,看着巍峨的京師城牆,蘇澤對着身邊的諸將說道:

“京師,我們還會回來的。”

說完這些,蘇澤揚起馬鞭,頭也不回的向天津而去。

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大地上,一片淡黃色的光暈包圍着街道。

因爲昨天宵禁的緣故,百姓們依然不敢出門。

等到太陽高升,纔有幾個膽大的百姓走出家門,他們赫然發現整個京師中的東南新軍全部消失了。

順天府衙門那些忙碌的官吏消失了,那些身穿藍色軍裝在街頭巡邏的東南新軍士兵消失了。

巨大的恐懼涌上普通百姓的心頭,他們再次想起了明廷撤出京師那段日子。

部分百姓慌不迭的跑回家中,釘死門窗在屋內瑟瑟發抖。

還有的百姓開始以坊爲單位結社自保,等待混亂的降臨。

而那些被東南新軍彈壓的地皮流氓又蠢蠢欲動起來,即將失去秩序的京師彷彿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

快馬從京師馳出,向着各方勢力通報這個消息。

等到八月十日的時候,進入京畿地區的楊博大軍接到了消息,驚愕到無以復加。

楊博立刻召集李成樑和高拱議事。

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53章 滾雪球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88章 印花稅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29章 凱旋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055章 算卦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036章 售鹽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51章 《治安疏》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31章 歌舞團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634章 爭陝西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47章 破蜀道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54章 抵捐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推一本朋友的書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657章 拼命第237章 水戰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106章 紅陽教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
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653章 滾雪球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88章 印花稅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029章 凱旋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055章 算卦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036章 售鹽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51章 《治安疏》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531章 歌舞團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634章 爭陝西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547章 破蜀道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54章 抵捐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592章 曼陀羅花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推一本朋友的書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457章 騎兵還未退場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91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286章 【六經注我】!啓動!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657章 拼命第237章 水戰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106章 紅陽教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