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

好。太好了。劉明聽完郭嘉的建議,別提有多高興了。郭嘉這建議正說到了劉明的心頭所想。一下子就把請張魯的藉口,說了一個天衣無縫。而且還幫着劉明擺正了張魯的位置。

這郭嘉果然不愧是少數知道張魯和劉明之間真正關係的心腹之一。隨便的一個建議就把劉明的心中的困惑給揭開了。那張魯按着張秀兒的說法,最大的心願不在於統一天下,而在於弘揚天師道,就連他如今的政權都是政教合一的。根本與劉明就沒什麼極爲衝突的地方。而如今劉明也正好不知道該如何引領人們的精神和信仰。把張魯請來,對之委以重任,正好發揮張魯的巨大作用。

劉明當即點頭稱好道:“就這麼辦了。卻不知何人可往漢中,說降張魯?”

劉明這麼一表態,剛纔討論的關於應如何招降張魯的議題,也隨之有了定論。反正剛纔討論的那兩個方法,一個懷柔,一個威壓,那都是各有優略的不相上下,用哪一個都是差不多的。都是給主公劉明的參考而已。如今主公既然採取了懷柔的手段,這些文武當然無條件的支持了。大不了懷柔不成,再採取威壓也就是了。

而底下早就憋着勁的徐庶,不待郭嘉推薦,就急忙忙得向劉明請令道:“主公,屬下願劉明一看是徐庶,也挺高興。徐庶的口才還是很不錯的。經得多,見得廣,頭腦也非常靈活,辦這件事應孩沒有什麼問題。何況這侍事裡面還有張秀兒的情面在裡面。張魯起事之初,也沒少受過自己的恩惠。徐庶去。那應該是十拿九穩的。

部嘉也在一旁點了點頭說道:“元直願意前往,此事可成。”

當即,這事就這麼敲定了。劉明命徐庶回去準備,明日啓程前往漢中。劉明要爲其踐行。

徐庶遵令。賈詡又在一邊說道:“主公。再請張魯來此之間,咱們不如把那個山海和尚,請到驛館中安歇,一個是體現咱們禮賢下士地風度和大度,另一個也可先把這個山海和尚與百姓們分割開來。讓百姓對他逐漸的淡忘。同時也便於咱們對他的就近監控。”

劉明再次點頭認可。

次日。劉明爲徐庶壯行。同時把張秀兒和自已親寫的兩封密信,交給了徐庶,囑咐其要對張魯好言勸告。使其明白天下的局勢,誠心歸降。

徐庶一一點頭記下。

而等徐庶走了之後。郭嘉等到了日子。再次見到那個山海大師,向其說道:“山海大師。

您得要求,我以轉告了我家主公。然而,我家主公雖認爲幫您建造寺廟,弘揚佛法,乃是等閒之事。但,我中土歷來乃是儒家治國,道教修身。我家主公這個幽州之主,更是修仙之人。您這佛教乃外來宗教,不知真僞,不知良善。若因此冒然提倡,恐觸犯我中土的至聖先師,以及三清道尊。故,我家主公認爲您要在中土傳道,必須先經過我們當代大儒和蓮教全真的考驗,證明您乃是真知大道。良善本源。這纔可以助您修建廟宇。弘揚佛法。畢竟前幾年我們這裡邪教橫行,以致天下大亂。此等關乎百姓夾定的事情,我家主公爲了我們幽州地失定,那也是不能草率行事地。還請大師多多諒解、包涵。不過,大師您乃是有道高僧。又是喜金不怕火煉。想來也不會與我等凡夫治氣。更不會怕那曲曲的考驗了。”

郭嘉又是恭維,又是下扣。把那個山海大師楞往套裡趕。

然而,那個山海大師有備而來。本來就是爲了來此折服劉明,藉助劉明這個當今最大的世話力量來傳播佛教。那也是,不是猛龍不過江。對國家的言詞,那也是毫不在意。臉上連一定定點不悅地顏色都沒有。和顏悅色地高呼佛號說道:“彌陀佛,太尉大人一心爲公,行事穩健。乃是國之楷模。此等大事,理當如此。老納如能與貴地的高人雅士,談經論佛。實乃是堪慰平生。安敢罪之。阿彌陀佛。”

郭嘉佩服,這才叫涵養、氣量。這個老和尚真不簡單。最少他這外面地功夫。做的真是到位。

郭嘉同樣不露聲色地恭恭敬敬的把那個山海大師直接給安排到了幽州書院當中了。

別說,那地方,那絕對的是雅緻,安靜。山水、景色,等等等等的外部條件,那都絕對是一流的。用來招持一個苦修的僧人,那絕對是綽綽有餘。而且還不讓其流於奢華。

但是,就那地方。那可是幽州的學府重地,但凡在幽州有點名聲的士子、文人,沒有一個不去那裡交流的。而那蔡邕的博學堂,那也是坐落在書院之中。說白了,那幽州書院就是一個幽州儒家弟子交流的聖地。郭嘉把那個山海大師,楞往那裡安排,可見郭嘉是沒按着好心。絕對是在陰那個山海大師。幽州書院的那些閒站沒升麼事的學子高人們,對這個外來的和尚,那算是展開輪番轟炸了。

而此時的劉明在解決了張魯這個心病,同時又有着糜竺在爲其琢磨如何縮編軍費開支或是開闢新的財政來源。劉明終於空閒了下來。

但是,劉明雖然暫時空閒了下來,可山海大師這個煩人的傢伙,同樣也賦予了劉明的新的思考。無休止的擴張和正確的精神信仰的傳承。

劉明思考了多日,結合自己所知道的那點有限的世界歷史,恍然大悟。永無休止的殖民擴張,那根本就是一個笑話。羅馬帝國,曾經版圖無限龐大,可隨後分裂成了無數衆多的小國。數千年不得安定。而拜占庭也曾盛極一時,征服無數的帝國。可最終也照樣土崩瓦解了。成了歷史的一個塵埃。而蒙古的成吉思汗,也是同樣如此。他也打下了無數的土地,甚至成爲了歐洲恐懼地象徵。可最終在他死了之後,他那龐大的帝國,照樣瓦解。

而除了這些中古代的歷史教訓,近代的英國,也同樣是如此的一個典範。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他在近代工業革命之後,憑藉堅船利炮,成爲了當時最強大的帝國。打下了包括現今的美國。加拿大,渙大利亞,新西蘭,南非。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約旦,以色列等等地方,都使其成爲了英國本土地殖民地。英語更由此傳遍了全世界。可在二十一世紀,英國照樣衰落,殖民地也全都獨立了。就連印度那樣國家,都擺脫了英國地控制。可見這個笑話是多麼的幼稚。

而同樣的中國,雖然飽經風雨挫折,可至今依然屹立在亞洲。就算在被滿清統治的最黑暗階段,最終也照樣以文化精神地傳承,把滿族人融合在了漢族這個大家庭之中。這就說明了其精神傳承的偉大之處。

劉明想明白了這些,那時說不盡地感慨。

多可惜啊。炎黃的尚武精神,愣在這個時代受到了佛教地感染,以至於國人的血性,被套上了奴性的枷鎖。而在後代更有那麼許多可恨的腐儒,曲解聖賢之意,炎黃精神。迎合統治者的心意,仿照佛教思想,篡改了一些儒家精神大義。使國人也因此更加的愚昧。

以至於造成國人在今後無數個領先時代,本應煥發輝煌的,卻最終都遭到了泯滅。甚至於在滿清時代,還產生了文明倒退的野蠻現象。就連那號稱是十全聖君,一代聖主的乾隆,也是假借修繕《四庫全書》的名義,不知道損毀,焚燒了多少中華的知識著作。就連秦始皇的焚書,也是遠遠不及的。

而在自己所出那個二十世紀的年代,在砸四“之後,喪失了精神寄託的普逼人羣,崇洋媚外,拜金主義,極度利己等等的思想,那更是氾濫。

就連衆多祖國的未來,也是深受其害,白紙一樣的神聖心靈,沒有充分接受到祖先的無畏精神和偉大情操,卻被一些洋垃圾所包圍。某國的色情卡通,更是毒水一樣的澆灌着這些花朵。而英語這個外來語,原本只應該是翻譯工作者才應該掌握的工作語言。卻愣是被擺在了與祖國的母語一樣的地位上。二戰時德國人在法國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竟被喪失了精神寄託的國人,自己做到了。真是悲哀啊。

感慨萬千的劉明,甚至差點流出了眼淚。不過,劉明慶幸的是,如今自己恰巧來到了這個年代,完全有能力改變這一現象。而自己普及的標點符號,以及經書註解,也應該可以防止後代庸才的曲解。劉明頭一次如此渴望的在這個時代,完成這個壯舉。而不是因爲環境的逼迫,不得已纔去採取一些對策。

不過,劉明總還算知道自身的不足。劉明沒準備自己一個人幹這麼大的一件事。劉明準備等張魯來了,由張魯這個宗教專家,配上蔡笆,管寧等人來配合自己共同完成這個偉大的壯舉。

然而,就在劉明心潮澎湃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的傳來,那個山海大師在幽州書院衆弟子的責難聲中,竟然開壇,而那個山海大師所講的《三世論》,《因果論》以及飛金剛經》等衆多佛經,竟沒有一個人能夠說的過那個山海大師的。全都被那個山海大師給說的啞口無言,百思不解,沉陷其中。

劉明當即勃然大怒。這些幽州士子怎麼這麼沒有自知之明呢?自己本事不行,不會說話,你就不會藏個醜升麼的?自己找沒味,丟人現眼不說,這不是助長那個老和尚的氣焰嗎?

劉明壓住怒氣喝問道:“爲什麼有這麼多的白癡去與那個和尚爭論?咱們幽州書院的那些一品博學士,全都哪去了?他們怎麼不去與那個和尚辯論?”

給劉明極信的密使,早已感覺到了劉明的怒火。但仍然一絲不荀的向劉明報告道:“回主上。前去與那個山海大師辨論的文人,除了第一個人不知道深淺,乃是一個三品的辯士之外,以後者,全都是咱們幽州的一品舌辯士。如今咱們幽州非在職的一品舌辯士,除了四個人還沒有輪到與那個山海大師談經之外,餘者,全都已經盡皆被哪個山海大師折服。若是那四個人在被山矮大師折服。咱們幽州的在野人士之中,就在沒有一個還有資格去與那山海大師辯論了。若是再要有人去,那就只能是主上手下的一品舌辯士,和超品舌辨士了。”

劉明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是猛龍不過江。這個外來的和尚,還真是夠厲害的。

劉明詢問道:“那如今幽州書院正在採取什麼對策?”

“回主上。您手下的在職人員,沒有您的命令,是不敢冒然與那個和尚辯論的。如今蔡大人和郭大人他們全都驚動了。他們正在拖延與那個山海大師辯論的時間。同時也在集思廣益,研究那個山海大師的佛法破綻。並由還未參加辯論過的人前去試探。”劉明手下的這個密探,照樣一絲不苛的向劉明回答道。

劉明沉思了一下,狠下心來道:“叫郭嘉前來見我。”

很快,郭嘉就來了。劉明惡狠狠的向郭嘉問蓮:“那個和尚,到底是怎麼回事?爲什麼沒有人能說過他?他就這麼能說嗎?”

郭嘉得冷汗都快下來了,郭嘉非常清楚劉明有自己直轄的情報系統,不可能有事瞞過劉明的。郭嘉實話實說道:“主公。此事原本是爲了打擊那個山海大師的氣焰。但是,不曾想那個山海大師的佛學立論,相當的完整。雖不是無懈可擊,可也是差不了多少了。那時經過千錘百煉後的精華,咱們的那些一品舌辯士,短時間內,還不是他的對手。”

劉明嘿嘿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讓禰衡走一趟吧。他不是號稱咱們幽州的毒蛇嘛。”

第238回 恐怖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441回 阻擊戰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97回 完婚第520回 根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21回 象棋?兵法?第165回 兵權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213回 無奈呀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82回 名繮利鎖第172回 擁立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206回 五十六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392回 遍地的張遼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349回 有什麼不滿意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132回 庭變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116回 呂布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294回 西征(下)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563回 邀約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458回 卑鄙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376回 兵制第69回 高人第386回 奇襲第356回 敗退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343回 神秘第466回 斬首行動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166回 天神力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93回 出使烏桓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91回 妙計破城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521回 化工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448回 戰潼關第433回 雛也要第250回 機會第253回 劫駕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504回 劉明土地論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440回 永遠笑着的曹操第605回 五虎八彪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72回 張秀兒的真面目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8回 第一次人代會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427回 病第572回 慫恿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20回 夜談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140回 顏面第469回 玄妙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281回 三分天下
第238回 恐怖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441回 阻擊戰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97回 完婚第520回 根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21回 象棋?兵法?第165回 兵權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213回 無奈呀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82回 名繮利鎖第172回 擁立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540回 張飛的價值第206回 五十六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392回 遍地的張遼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349回 有什麼不滿意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132回 庭變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116回 呂布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111回 糜竺獻寶第294回 西征(下)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563回 邀約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458回 卑鄙第348回 誰圍獵誰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376回 兵制第69回 高人第386回 奇襲第356回 敗退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451回 最後的瘋狂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343回 神秘第466回 斬首行動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166回 天神力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93回 出使烏桓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91回 妙計破城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521回 化工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78回 郭嘉對賈詡第448回 戰潼關第433回 雛也要第250回 機會第253回 劫駕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504回 劉明土地論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616回 黃月英生擒諸葛亮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237回 張遼顯神威第440回 永遠笑着的曹操第605回 五虎八彪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72回 張秀兒的真面目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8回 第一次人代會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427回 病第572回 慫恿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20回 夜談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140回 顏面第469回 玄妙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281回 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