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回 名繮利鎖

劉明興趣盎然的聽這蘇雙的講訴,心裡覺得這個蘇雙十分的有意思,雖然蘇雙最後的一大段話有些轉(zhuai)文,可是大概的意思劉明還是聽懂了。劉明對蘇雙的才華不禁有些另眼相看。但是,劉明還是有些疑問,雖然現在蘇雙分析得挺好,可是要是具體的操作起來,其中還是有些難度的。於是,劉明有些不放心的問道:“如你所言,你又如何能令烏恆大王不在聽那張舉之言?”

蘇雙一看劉明感了興趣,更是興高采烈的說道:“主公,這張舉作亂,不過就是借黃巾作亂之餘勢,天下百姓對朝廷心存疑慮的動盪之機,而興兵作亂,他的那些兵卒,不過是一些流民在倉促間組成的軍隊!雖號稱十餘萬的大軍,可是,要是沒有那些內合張舉的奸佞,那張舉也斷不會成了那麼大的氣候!也不會被公孫將軍萬餘人壓制!而那些蠻王一向還是對我朝廷心存畏懼的,畢竟我朝曾經把一向壓制他們的匈奴一族,打得差點滅亡了。這回只是受到了張舉的誘惑,同時見我朝內亂,而有心試探罷了!只要主公先不急於與那張舉和烏恆等開戰,而是召集軍馬,安撫百姓,屯兵懾敵,而屬下在前去遊說烏恆大人丘力居,憑藉屬下在塞外多年的誠信,以及大人天馬城的威名,和那高粱美酒,那些蠻王海不是立馬歸順朝廷。說到底,這些蠻王不過是因爲朝廷屢屢令其征討,而且不給餉銀,還多加賦稅,又貪圖我朝的富貴,纔會被張舉所誘惑。現在我們讓他們明白了天朝的威嚴,在給他們一些好處,就像大人開放的天馬城集市一樣,那些蠻王有了長遠的利益,又怎麼還會妄起刀兵?而張舉沒了這些蠻王的支持,不過就土雞瓦狗一般,隨手而破之!”

劉明越聽蘇雙講解,越覺得此人奇才也!這些話要是郭嘉等人和劉明說的,劉明還不會這樣驚奇,畢竟郭嘉的名望在歷史上擺着呢。可是這默默無聞的蘇雙竟然也能說出來這麼一番話,實在是令劉明驚奇了。而且,劉明還有些地方感到奇怪,就是蘇雙那一段文縐縐的話,和蘇雙的一貫的言語用詞,實在是大大的不符。劉明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脫口問蘇雙道:“這些話和謀略,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劉明說完之後,就有點後悔,哪有這樣問人!這不是明擺着懷疑別人嗎?就算是想問,也應該側面打聽呀!這可叫蘇雙怎麼回答。

沒想到,蘇雙在劉明問後,臉稍微有些一紅的說道:“屬下不敢欺瞞主公。這些話其實是別人分析的,可是向蠻王曉以大義,絕對是我想出來的!而且我和那些蠻王打過交道,我有把握說服他們!”

劉明一聽樂了。這蘇雙還夠誠實,竟然承認這些話是別人分析的,不過這背後的高人又是誰呀?劉明笑着對蘇雙說道:“不要着急。這些功勞都是你的,是跑不了的。在我知會了公孫將軍後,就按你的計策行使。到時候你就出使塞外,勸說那些蠻王,我會給你大量的金錢,和一定的優惠條件讓你來對那些蠻王,因勢利導。而且我也會派人護送於你,保護你的安全。這些你都儘可放心。”

劉明安撫了一蘇雙,接着問出了自己心中真正惦記的事情:“不過,你到底是聽何人所言?你能不能把他也請來輔佐與我?如若你能再辦成此事,我再記你大功一件!重重的對你封賞!”

蘇雙聽劉明說如能請來此人,就對自己大加封賞,蘇雙先是眼冒精光,一幅勢在必得的樣子,可隨後,目光就逐漸的黯淡了。最後蘇雙嘆了一口氣,對劉明說道:“主公,這個人,我可以給您介紹一下,可是這個人,我實在的是請不來!還請主公恕罪!”

劉明一聽更感興趣了,對蘇雙說道:“無妨!你可把此人來歷一一道來!我只會賞你,絕不會怪你的!”

蘇雙聞言,又重新振奮了精神說道:“主公,這番話其實是從兩位大賢口中流傳出來的。這二位就是號稱‘三人一條龍’的龍腹邴原,龍尾管寧,管公。我剛纔說的,就是邴原的一些話語。”

劉明聽聞‘三人一條龍’更是感興趣了,劉明心中暗想:這龍可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神物,可不是隨便哪一個人就可以比的!凡是能以龍相比的決不會是普通人!象那現在不知身在何方的諸葛孔明不就是號稱‘臥龍’嗎?(劉明不知道的就是,此時的諸葛亮還在嗷嗷待哺。)

劉明高行地問道:“嗯,再說詳細些。”

“是!主公”蘇雙得令,更加賣力地說道:“那邴原,字根矩,自幼家貧,十一歲,喪父,早孤。見鄰里同齡之兒童皆能讀書於學堂,而自己沒錢讀書,則立於學堂之前哭泣,學堂先生,感邴原求學之熱誠,遂免費教學於他,後邴原年長,諸子經義,無所不通,遊學於遠方!曾經就學於安丘孫崧,那孫崧不敢教學邴原,以鄧玄,鄧大師推託,並留下了‘東家之丘’的這一段佳話。現在邴原隨管公在我們虎嘯山莊,西五里處安身,平常,時有一些言論,談及國家大事,我這才我所收穫。”

劉明聽蘇雙把他那番言語的出處,和邴原的來歷都講得很清楚,心中十分高興。可是蘇雙言語中提及的鄭玄,鄭大師;管寧,管公。卻沒詳提,不禁心癢難捱的問道:“這鄭大師,管公又是何人?一併講了來。”

蘇雙只得接着說道:“這鄧玄,鄧大師,不在我們這裡,我也只是簡單的知道,鄧大師精通經義,門徒遍天下,使我朝當代第一的經學大師。其他的就不甚了了(liao)了(le)。”蘇雙說完鄭玄,又換了一幅崇敬的面孔說道:“至於這管公,姓管,名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人(治今臨朐東南;今安丘縣管公鄉),遠祖是春秋時代的賢相管仲。這管公,也是自幼家貧,可是管公卻自幼好學,飽讀經書,不慕名利,甚是清高!這管公也曾於邴原,以及龍首平原人華歆,共同求學。相傳,管公與華歆在求學之時,‘鋤園得金’那華歆還曾看上一看,再行拋棄,而管公卻是視金如視之如瓦礫,對那黃金不屑一顧,實在令人欽佩!而後來更有和華歆‘割席斷交’之美談!現在這管公帶着邴原,從中原避禍而來,見我虎嘯山莊乃是一方樂土,擇荒地築廬而居,旬月而成邑。管公經常給人間道:‘講詩書,陳俎豆,飾威儀,明禮讓’。自己雖然不多談政事,可是管公卻言傳身教,育化一方的百姓,現在臨近管公的幾村鄉民,皆稱其爲管公,而不言其名。這管公可是一個大有德行的人。”

劉明被這蘇雙以崇敬的神態,訴說着管寧的來歷,不禁對這管寧有些神往。自語道:“好一個管寧!”

旁邊的楊軍,聞言而知雅意,對着劉明說道:“這管寧,管幼安。我倒是也曾聽聞過。確實好像是一個賢者。不過,據說此人甚是清高!恐不易請來。不過,只要我們集思廣益,也未必沒有機會?那蔡邕,不都被我們的三將軍請來了嗎?何況他一個士子!我這就去叫奉孝來。咱們一起商量一個辦法,不愁他管寧不就範!”

劉明聽到奉孝二字,心中充滿了信心!對呀!我有郭嘉,我怕誰?難道還有什麼郭嘉搞不定的嗎?

當下劉明任命蘇雙爲軍中從事。留待日後出使蠻王。現在則暫時下去休息,聽命。而命從人去請郭嘉前來商議,劉明自己則和楊軍在這裡一邊聊天,一邊等候郭嘉得到來。

不多時,郭嘉到了。

劉明命楊軍把邴原,管寧及鄭玄的事和郭嘉說了一下,並表明了想招攬他們的意思。

郭嘉一聽,心中大爲歡喜,心說:不錯!主公現在就開始招賢納士,果然是大有作爲的樣子。不過主公提的這幾個人還真的有些難度。郭嘉稍微有些皺眉道:“主公,您能有此意實在是非常得不錯!可是,這別人不說,單說這鄭玄乃是當世的大師,如那蔡邕是士林之魁首,則這鄭玄就是這士林的祖師,宗師。朝廷尚且招之不到,我們的名望也恐怕不能使之歸來!而且這鄭玄又遠離我們的管轄之地,我們也無力驅之。而且以這鄭玄的名望如若真的來到我們這裡,也恐怕會招天下人的妒嫉,對主公也是實爲的不利!所以這鄭玄,主公還是也不要考慮了。”

郭嘉的一番話,說的劉明點頭稱是。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劉明還是明白的。不過劉明還是問郭嘉道:“奉孝,那邴原,管寧二人你又看如何?”

郭嘉點首說道:“主公,這兩個人,應該沒什麼問題。我在遊學的時候,倒也聽聞過‘三人一條龍’的名聲。現在他們既然在主公的封地上安居,自然不會讓他們跑了。容我先去打探一下,回頭自會給主公一個交待。”郭嘉會這樣說是又根據的,現在劉明的暗部可是在郭嘉得手上。

兩日後,郭嘉代了一人,來見劉明。

這個人就是邴原。郭嘉回去後,沒用什麼功夫就打聽清楚了邴原其人,知道邴原素有雄志,平常好談國事,以耀其才學,郭嘉針對這點,以劉明漢室宗親,當今聖上族弟的正統身份,以及劉明年紀輕輕就身任幽州牧,現在又要蕩平反賊張舉,前途不可限量的遠景,輕而易舉的就挑動了邴原建功立業,名標青史的雄心。邴原於是就這樣跟劉明來了。

劉明非常高興的接見了邴原,並委任邴原爲涿郡郡守。邴原大喜過望,當下抱定了誓死跟隨劉明的決心。邴原從郭嘉哪裡知道劉明還有招攬管寧的心願。當下,邴原對劉明說道:“主公,我與那幼安乃是好友,那幼安乃是一名清流。品志甚是高雅!他雖才華蓋世,可是卻尊聖人言,崇尚黃老之道,無爲而治,獨善其身,不願爲官。雖然我不能爲主公勸說幼安來投!可我卻能安排主公和幼安見上一面,只要主公能從萬民的福澤出發,使那幼安相信主公,可能還有一線的希望,使幼安投奔主公。”

劉明聞言甚喜。遂叫邴原前去安排。

待邴原下去後,劉明才問郭嘉,具體如何?

郭嘉答道:“管公不愧是一個賢者!以身爲例,無爲而治。流民相聚其鄰,旬月而成邑,鄰里之間,感管公的教化,明禮儀,而少糾紛,實乃令人,知而生敬也!我如何的派人打聽都是對管公的讚揚之聲,實在是找不到此人的半點弱點。實在可以說是一個完人!我也只能先請了根矩前來。也許,剛纔根矩所言,可能是唯一能招攬管公的一線希望!”

劉明聽郭嘉也是如此的推崇管寧,不禁對管寧更是神往,可是劉明也不禁得質疑起管寧完人的身份來!在這無有外人的環境下,兩句現代的名言,不禁從劉明得口中,脫口而出!“天下熙熙,皆爲名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這名繮利鎖,又有何人能掙得斷的!”

劉明得一句無心自問,只聽得郭嘉是兩眼冒光,郭嘉暗讚道:主公的這兩句,說的真是太精闢了!這名繮利鎖形容的是太恰當了。如此說來,這管公不求財力,完人一個,也未嘗不是名之所困!如此,我和主公見到那管幼安後,必保他前來歸順主公!

當下郭嘉信心十足的對劉明說道:“主公,不必掛念,有您的這句話。我肯定能幫着您把管幼安說服!”

劉明大爲奇怪,心說:我又說什麼了?不過劉明看到郭嘉,那麼的信心十足,那麼的高興。還是大爲滿意的。

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460回 妙想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36回 狠狠地打之書房定策第93回 出使烏桓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604回 天下亂第42回 誰是誰非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521回 化工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330回 屠龍手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320回 忠心的表現第24回 對外貿易第110回 歸屬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9回 高人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56回 義之所在第529回 神罵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78回 ??vs張飛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427回 病第427回 病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519回 逼供第155回 立誓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448回 戰潼關第31回 空兵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176回 隆中對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25回 回扣第270回 突破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第298 貿易隱患第505回 喜第290回 傭兵(下)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288回 傭兵(上)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513回 公理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572回 慫恿第301回 倒黴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529回 神罵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376回 兵制第20回 夜談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251回 人嚇人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604回 天下亂第301回 倒黴第441回 阻擊戰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144回 買一送二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312回 意外第230回 勤快第133回 進京第9回 虎嘯山莊第557回 亂戰第209回 自大狂第549回 魯肅兵敗
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245回 恐懼的反應第460回 妙想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36回 狠狠地打之書房定策第93回 出使烏桓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604回 天下亂第42回 誰是誰非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521回 化工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330回 屠龍手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320回 忠心的表現第24回 對外貿易第110回 歸屬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9回 高人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64回 內部危機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56回 義之所在第529回 神罵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78回 ??vs張飛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427回 病第427回 病第482回 膽大包天的呂布第519回 逼供第155回 立誓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81回 不可小瞧的蘇雙第594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第448回 戰潼關第31回 空兵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176回 隆中對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25回 回扣第270回 突破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第298 貿易隱患第505回 喜第290回 傭兵(下)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217回 曹操的收穫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288回 傭兵(上)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513回 公理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572回 慫恿第301回 倒黴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529回 神罵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376回 兵制第20回 夜談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251回 人嚇人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604回 天下亂第301回 倒黴第441回 阻擊戰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144回 買一送二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272回 官渡之戰上第312回 意外第230回 勤快第133回 進京第9回 虎嘯山莊第557回 亂戰第209回 自大狂第549回 魯肅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