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

五把利刃,化作五道刀光,閃電般的砍向諸葛亮。沒想到那個諸葛亮對此毫不慌張,依然是羽扇輕搖,面帶微笑的說道:“諸位壯士,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這本是天以地義之事。只是山人這條賤命,雖然不值幾個錢財。可也是父母所予,父母所養,那也是萬萬不敢輕易送人的。”

耳聞着諸葛亮話語,孫權等人皆感愕然,哪有鋼刀臨頭還這麼絮叼的,這還是人嗎?然而,所有的人都沒注意到諸葛亮在說話的同時,諸葛亮的左右雙腳,已經悄悄的在他所乘坐的輪椅上,輕輕的踢踏了五就這輕輕的五下,孫權等人被那幾個殺手的視線所阻。看不見有什麼異常的現象。可那五個殺手卻看了一個清楚,那諸葛亮所乘坐的輪椅之上,猛然間就從五個地方飛射出了無數點的寒光。

此時那五個殺手正被諸葛亮的言詞所感,雖然衝向諸葛亮的速度不變,可是要想驟然改向,那卻萬分不易了。當時就有四個殺手被那些寸許長的短釘射中,倒在了地上,爬不起來了。只有剛纔那大聲呼喝,稍微落後的那個殺手,躲過了這一劫。不過,這也看出來了這個殺手的功夫要比那些死去的同伴要高上一些。應該是這幾個人的頭領。

但是,這個殺手雖然倖免於身死,可是還是被那些短釘射中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全身上下,那也是鮮血淋淋。然而,這個殺手就好像那些鮮血不是從自己身上流的一樣,應付完了這撥短釘的飛射。也不管那些倒下的同伴是否身死,再次的發力,決然地向諸葛亮衝去。那神采。別提有多剛烈了。充滿了一住無前的氣勢。

此時,諸葛亮也不再微笑了,右手輕輕的一拍他那輪椅的扶手,諸葛亮的輪椅後背,猛然間彈起一物,既像翻板的彈出,又像發石車的拋射。十六個石球般的事務,從那個板上被拋了出去。但這十六個石球又不向發石車地碎石一樣。漫天激射。而是每個石球上面都有繩索相連。這十六個石球竟然帶起了一張巨網。鋪天蓋地地就向那個最後的殺手網了過去。

此時那個殺手正處在巨網的中心,根本就無法閃避,當即就被網了一個正着。諸葛亮隨即右手抓住扶手,輕輕的往上一提。那張巨網當時收縮繩索,把那個殺手拾拽倒了。

那個殺手眼看無法完成任務了。隨即又高聲喊道:“劉明待我等天高地厚之恩。今任務不成,唯有以死報之。”言畢。倒轉鋼刀,刺腹而死。

而此時,那四個被諸葛亮地暗器射倒的人中,有一個尚未身死地,此時剛剛能動上一動,也隨即橫刀自盡而忘。

這接連不斷的突變,那真是讓人目不暇接。孫權等人剛剛還在嫌那個諸葛亮絮叼呢。可接二連三之間,剛纔那五個令他們險些招架不住地殺手就幾乎全都被諸葛亮給放倒了。這實在是令孫權等人目瞪口呆,張目結舌了。這個諸葛亮也太厲害了。

然而,孫權他們還沒從詩葛亮帶來的震撼中清醒,那些殺手毫不猶豫自盡的一幕,更是震撼了全場,這是多麼剛烈的忠貞之士啊。這些殺手雖然乃是敵對的一方,可他們還是贏得了諸葛亮和孫權等人的無比尊敬。

徐盛忍不住讚歎道:“那個幽州的劉明真是不簡單。其麾下竟然有如此的死士。無怪乎他如今能有那麼大聲望。成就那麼大的家業。”

呂蒙聞言搖頭道:“文向此言差矣。此六人之剛烈,忠貞,我等皆親眼所見,這就用不着我多說了。以其忠義,豈能張口閉口,直呼其主的名諱?此等大不敬之事,我等尚且不犯。這等死士又焉有冒犯的?況且,那幽州的劉明,傳言中乃是一個仁義之士,頗爲愛惜名譽,別說他不會作出此等殺害名士之事,就算他做得出,那也是要派人不落聲色的下手。又怎麼會讓其手下高呼其名,自報家門?而且,你看那些殺手,個個矇頭蓋臉,顯然不向暴露身份。而他們的所穿所用之物,那也是咱們江南本地所產,我斷定他們身上的攜帶之物,也不會有什麼暴露身份的事務。這就足可以證明這些殺手,除了忠義之外,也是相當謹慎的。

如此謹慎的忠義之士,又怎麼會魯莽的自報家門,給人留下追查的線索?這必是有人嫁禍給劉明無疑。而當今天下時刻想要削弱劉明的聲望,而又有如此實力者。非曹操莫屬。這定然是曹操派來的殺手死孫權和徐盛無不歎服,皆認爲呂蒙說的大有道理。而這時,孫權的手下的那些親隨也搜尋了那些殺手的屍體完畢。那些殺手身上果然如呂蒙所說的一樣。沒有任何可足以證明身份的東西存在。鋼刀,衣物,那都是江南本地所產。就連他們那一些隨身的小零碎,那也全都是江南本地江湖人物身上常見的東西。唯有他們身上的內褲布料,卻是兗州地方所產。

當今天下,劉明幽州等地的布料,乃是紡織機所織,行線緊密,布匹柔韌,乃是天下一絕,行銷各地。江南布販多與其交易,江南本地的紡織技術也是大爲提高,而且江南的布料,多爲絲綢,針腳也是相當細膩。唯有與其他地方斷絕布匹交易的兗州,直到如今還是使用那種比較粗糙布料。而內褲這種貼身東西,平民百姓,不穿的,沒有的,也就罷了。但凡是穿的,那也是很少有隨意更換的。

孫權等人得到這些報告,那更是斷定呂蒙所說的一點錯誤也沒有可呂蒙卻是不管徐盛等人的歎服,而只是緊緊地盯着諸葛亮,呂蒙剛纔的那些言論,一個爲指出徐盛所見的片面,另一個就是爲了看看這個諸葛亮到底有什麼反應和見解,單只是奇門遁甲。以及機關,那可是不能讓呂蒙信服的。呂蒙兩次隨孫權走訪諸葛亮,如果要在算上在荊州書院以及龐統那裡撲空地兩次,那就是四次了。這麼多次的走訪,這也令呂蒙在期待諸葛亮的同時,那也有着微微的不服。

呂蒙的目光,當時就影響了孫權。這呂蒙乃是孫權的頭號心腹。

呂蒙的一舉一動,孫權無不了然於心。當時就明白呂蒙是怎麼想得了。

孫權當即上前一禮。隨即說道:“這位先生。想是諸葛孔明先生了吧。在下江南孫仲謀。有禮了。”

此時諸葛亮的年紀不過二十,那也是跟孫權邊邊大地年齡,被孫權如此尊稱,那也是美啊。諸葛亮連忙起身下了輪椅。給孫權回禮道:

“不敢,不敢。山人諸葛亮愧不敢當。吳侯折殺吾也!”

孫權隨即手指呂蒙、徐盛說道:“先生。此二人乃我只手下呂子明,徐文盛。”隨即孫權又對呂蒙、徐盛說道:“爾二人還不過來給先生見禮。”

呂蒙、徐盛急忙過來給諸葛亮施禮。諸葛亮也再次地還禮。

見禮已畢。孫權向諸葛亮問道:“先生。適才我那手下二人之言,先生也是聽到的了。他們二人各自說的都有些道理。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這些騷擾先生來的賊人,到底是何人所派?”

諸葛亮對此笑而不答,不加斷言。只是微笑着說道:“吳侯請入內說話。此處荒涼,卻是山人有失待客之道了。”

孫權疑感不解,入得廳內。孫權向其詢問道:“先生,適才呂子明所言,可是有什麼不妥之處?先生因何笑而不答?此二人皆是我地心腹手足,先生只管直言無妨。”

諸葛亮微笑道:“謀略之策,在乎人心,若是有高謀之士,反其道而行之。呂子明之言,豈不是正中他們的詭計?”

孫權等三人,當時都倒吸了一口涼氣,世上若有如此高人,白己等人地算計皆在他人的謀略之中,那戰場之上,豈不是仁由其宰割?

wωω• тt kān• ¢○ 孫權沉聲問道:“先生。依你之言,這六個殺手死士。還是那個幽州地劉明所派不成?”

諸葛亮再次笑道:“非也,非也。那幽州的劉明,兗州的曹操,皆當世豪雄,智謀深遠之輩。手下又有無數智謀之士輔佐,此二人皆有可能行此事。而且,斷人謀略,首在知彼,只有知其行爲慣例,纔可依事推斷。山人此時不過一村夫。既無情報人員,也無手下。所知消息,不過是一兩友人,口口相傳耳。如此,又怎麼能斷定此事到底是劉明所派,還是那曹操所爲。此非神人所能斷也。”

孫權沒想到諸葛亮竟會如此說,既感到這個諸葛亮是一個大有智慧,大有才能的人,又微微的感到有些失望。孫權下意識地說道:“難道先生就不準備分析一下到底是何人要準備加害於您的嗎?”

諸葛亮依然微笑道:“天下間能有如此實力,只是爲了要殺一個區區的山人,就能派出如此死士的諸侯,除劉明與曹操,再無他人。而此二人皆與山人有過接觸,也皆都被山人拒絕了。爲了山人不被他人所用,此二人派出殺手,殺害山人,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分一些遲早,不會有什麼異同。這分與不分,又有何必要?而且,山人既不願輔佐他們,也無力與他們對抗,多說這些,又有何益?”

孫權一聽,來了興趣。這諸葛亮到也是一個妙人,別人殺他,他都這麼的灑脫,真是不簡單。

孫權隨即問道:“先生,那曹操持掌朝政,自天子以下,一言定之。那劉明氣吞山河,兵雄馬壯,世所披靡。先生因何不願輔佐之?”

諸葛亮還是智珠在握的說道:“那曹操隨持掌朝政。擁有大義之名份。然當今天下,劉明羽翼已成。又有先皇輔政之重託。曹操自保尚且困難。何況那曹操雖有愛民之舉,但是其屠城之舉,屢見不鮮。足可見其殘暴不仁。此等人,政見與我非同,朝野之中,又有其黨派林立。山人就是輔佐與他,也不見得能得之重用。說其不聽,任山人有回天之力,也是難以挽回必敗之局。況且,以其之殘暴,就算他聽得山人之言,重整了山河,可史書上也難免留下暴虐的一筆,山人隨之,也是罵名千載,此非智者所取也!”

孫權聞言,點了點頭,覺得諸葛亮說的甚是在理,這曹操的名聲雖然顯赫,可是其屠城的作爲,卻大大的抹殺了曹操的功績,曹操就是功勞再大,也難以洗刷這一污點。恐難逃史書的譴責。想到這裡,孫權暗喜:看來這曹操也就貌似強大。既有內憂,又有外患。自己傾江東之力,與之對敵,應有一搏之力。

而這時,諸葛亮再次言道:“那幽州的劉明,其志向非某所能及也,也非天下人所能及也。然,其志向卻過於理想化,雖然此時尚且不顯,但行政之上,危機處處,密佈其中。稍有差池,立時土崩瓦解。

即使是除了山人在沒有他人看出其中的奧妙,並在那劉明的大勢之下,安定了天下,但劉明百年之後,其危機必然顯現,到時候,天下仍然陷於混亂。百姓仍然受苦。山人輔之何益?何況,即使是山人願輔之。

敢行此變革激進之政,那也必是一個偏激執拗之人。山人直言勸告,其未必肯聽。徒惹殺身之禍耳。還不如逍遙山林,來的快活。”

孫權聞言大喜,此時的孫權,首怕曹操大舉進犯。再怕那劉明果然有傳言中的那麼厲害。即使是戰敗了曹操也擋不住劉明一統,平白的爲他人做了嫁衣。如今這兩人在諸葛亮的分析下,都各有缺點,那諸葛亮應當有足夠的實力爲自己出謀劃策,抵擋那曹操,以及其後的劉明。

孫權當即站起身來,一躬到地的說道:“先生。仲謀不才,江東也是頗基業。唯缺高人指點耳。當今亂世。仲謀也有意與之爭鋒,佑一方的百姓,成萬世的基業。先生高才,若肯指教。仲謀願以師侍之。

江東上下,以先生爲謀主。請先生助我。”

第460回 妙想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35回 張飛怒喝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469回 玄妙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399回 把柄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251回 人嚇人第70回 禮節(下)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184回 兩難第53回 正名第415回 恩威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529回 神罵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155回 立誓第113回 腐敗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294回 西征(下)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149回 叫屈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213回 無奈呀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477回 驚變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320回 忠心的表現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70回 禮節(上)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439回 受賄第96回 出走第287回 請戰書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457回 殲滅第140回 顏面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236回 進攻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67回 追擊第513回 公理第154回 燒荒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22回 張飛用蛇矛前用什麼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31回 空兵第205回 海戰第519回 逼供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350回 大手筆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93回 出使烏桓第153回 亂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62回 遷都第294回 西征(下)第446回 清河郡主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149回 叫屈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91回 妙計破城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155回 立誓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409回 智慧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614回 趙子龍日奪三城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102回 蹭藥第339回 習俗第604回 天下亂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
第460回 妙想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35回 張飛怒喝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469回 玄妙第468回 意外的攻城第399回 把柄第631回 廢話與簡言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251回 人嚇人第70回 禮節(下)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184回 兩難第53回 正名第415回 恩威第621回 是計不是計第529回 神罵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155回 立誓第113回 腐敗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294回 西征(下)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570回 巧戲魯肅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149回 叫屈第420回 威壓高句驪第213回 無奈呀第565回 魏延要造反第477回 驚變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320回 忠心的表現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70回 禮節(上)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439回 受賄第96回 出走第287回 請戰書第354回 吃一塹,長一智第457回 殲滅第140回 顏面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236回 進攻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67回 追擊第513回 公理第154回 燒荒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22回 張飛用蛇矛前用什麼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31回 空兵第205回 海戰第519回 逼供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350回 大手筆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93回 出使烏桓第153回 亂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62回 遷都第294回 西征(下)第446回 清河郡主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149回 叫屈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91回 妙計破城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155回 立誓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409回 智慧第366回 還是能忽悠的吃香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614回 趙子龍日奪三城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102回 蹭藥第339回 習俗第604回 天下亂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