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回 突破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正是夏侯敦此刻的真實寫照。

如今夏侯敦確實是像張繡說的那樣,身受重傷,絕對不是張繡的對手,而且,就算是夏侯敦完好無缺,夏侯敦也不見得是張繡的對手。此時夏侯敦有如此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可輕易的脫離戰場,誰也不能怪罪夏侯敦的。也更不能說夏侯敦是臨陣脫逃的。

可是,夏侯敦的性格太剛烈了。夏侯敦寧願死!也不願意揹負被他人放生、小瞧的恥辱。

夏侯敦怒吼一聲:“某乃頂天立地之好漢。豈可被汝小瞧!曲曲小傷,何足掛齒?來來來。某家與你走上三百合。”

夏侯敦的滔天豪氣,令張繡也不敢小瞧。真漢子也!張繡也擺出了慎重的姿態,以此來表達對夏侯敦的敬重。

夏侯敦藉此豪氣,猛催戰馬,向張繡疾衝而去。掌中的鋼槍,蓄而不發,意志牢牢的鎖住了張繡的咽喉要害。直到了與張繡之間距離到了最佳階段的時候,夏侯敦才猛然刺出了這一槍。

這一槍,充滿了有去無回,一往無前的意境。除了要命中目標之外,在夏侯敦的腦海裡再無別的念頭存在。即使是夏侯敦自己在刺出這一槍之後會被張繡扎得穿心而死,那都不在夏侯敦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除槍之外,易無他物。顯然夏侯敦在生死關頭,在自己永不屈服的精神支持下,在面對強敵的壓迫下,夏侯敦的槍技得到了昇華。夏侯敦的武藝突破了,武學的境界突破了。如此一來,夏侯敦憑藉着傷殘的身軀,竟然刺出來自己有生以來巔峰的一槍。

只要夏侯敦今日不死,夏侯敦憑藉今日的經驗和意境,那夏侯敦的武學前景,絕對是不可限量的。

雖然夏侯敦此時還沉浸在那忘我的一槍之中,還沒有想到這一點,可是目睹這一切的張繡,卻是明白其中的關鍵。

當夏侯敦的意志鎖定了張繡的時候,張繡就知道夏侯敦已經不再是一個一流的高手了。而是一個超一流的高手了。即使是夏侯敦此時身受重傷,可是在這意境的較量中,這都不重要了。

故此,張繡不管是出於尊重夏侯敦這個對手,還是爲了消滅今後潛在的威脅,張繡都不能讓夏侯敦從自己的手上活着離去。

雖然此刻夏侯敦的超水平發揮,刺出了必殺的一槍,可張繡畢竟是北地神槍。張繡本身的武學境界絕對不比此刻的夏侯敦差多少。

當時,就在張繡感應到了夏侯敦的意志鎖定了自己的時候,張繡深知此時就算是自己同樣的鎖定了夏侯敦,那也不過是拚一個兩敗俱傷,最大的可能就是兩人同時被對方捅死。這裡面絕對不能產生其中一人先被捅死,而因此導致無力,而無法使另一個人致命的結果。快速飛馳的駿馬,是絕對不會給對方這個機會的,單靠馬的慣性,就能使高速移動的鋼槍刺透任何一個人的軀體。張繡可不想和夏侯敦一命換一命。

故此,張繡在運起人槍合一之後,目標鎖定的不是夏侯敦的軀體。而是夏侯敦的槍尖。此刻,張繡既槍。槍既張繡。而這杆槍的唯一運動軌跡,那就是夏侯敦槍尖的那一點。

隨着夏侯敦全力一槍的刺出,張繡也傾盡全力的刺出了同樣的一槍。

夏侯敦槍尖的終點是張繡的咽喉。而張繡槍尖的終點卻是夏侯敦的槍尖。兩個高速移動的點,沿着一條玄之又玄的軌跡,猛的撞到了一起。

沒有聲音產生,因爲那種高強頻率的聲音,絕對不是人的耳朵可以收集的。不過,遠離戰場的劉備,卻被這種無聲的巨響,震的腦袋發暈,胸口發悶。噁心得要命。好玄就要把一口鮮血吐出來。

雖然沒有聲響,可是卻有電光火花產生。那兩個槍尖對撞出來的火花,絕對是讓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巨大的衝擊力,讓夏侯敦和張繡的那兩匹馬都不太好受。止住了前進的步伐不說,還各自後退了幾步,稀溜溜的嘶鳴不止。

按理說,馬匹快速奔跑,以馬的重量加上人的重量,質量加速度,那巨大的衝擊力絕對不下於兩噸。而人的腕骨卻絕對承受不了兩噸的重量,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如此巨大的撞擊力面前,還能緊握住槍桿而不鬆開的話,那隻可能是馬上那兩個人的腕骨粉碎,而那兩匹馬則是錯蹬而去。

可是,張繡和夏侯敦這兩個人刺出那一槍的姿勢太完美了。絕對是人體力學的完美體現。如此巨大的撞擊力,沿着二人那持槍的手,完美的傳遞到了此二人的全身各處。被他們全身的骨骼、關節和肌肉分攤了。並把最終的力量,傳遞到了各自的馬匹身上。此二人就像是一個強力彈簧,在巨大的壓力下,把最終的力量轉嫁給了底座。而彈簧本身卻毫髮無傷。

不過,張繡還是佔便宜了。對撞產生的強大力量,令兩個人的槍體都產生了巨大的向後作用力。槍體和二人手掌之間的摩擦力是巨大的。以張繡完好無損的雙手,都被那種巨大的摩擦力撞得夠嗆。夏侯敦那被射穿了左掌又怎麼可能有好下場?

夏侯敦那個被洞穿的傷口,又開始撕裂了。汪汪的血水,順着夏侯敦的槍桿流淌下來。也就是夏侯敦這個非人類才能忍住如此的劇痛而沒叫喚出來,並還能繼續作戰,把無邊的痛苦,轉化爲無窮的戰意。

張繡不得不佩服夏侯敦的勇猛。可是兩軍對陣,私下的感情只能放到一邊,只有竭盡全力的殺掉夏侯敦,那纔是對夏侯敦武勇的最大敬意。即所謂的:大丈夫馬革裹屍。寧死陣前,不死陣後的說法。

夏侯敦和張繡二人再次的戰到了一起。這回可看出來了,即使是一個身手高過對方的武將,在對方不要命的拼殺下,那也是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的。

此時夏侯敦那真是槍槍亡命。只求傷敵,而不顧己身。只要能扎到張繡,夏侯敦對張繡是否會扎到自己,那是一點都不在意的。

而張繡當然不想和夏侯敦拼命了。夏侯敦一個傷殘之軀,而且張繡正佔着上風,張繡那能和夏侯敦以命搏命呢?

故此,可笑的畫面出現了。原本豪言要放生夏侯敦的張繡,卻被夏侯敦殺了一個痛快。

不過,這只是表面現象。張繡雖然只是在招招架架,可是張繡的槍法一點也不散亂。張繡的目光更是敏銳。張繡始終在等一個機會,一個一擊必殺的機會。

剛不可久。別說是夏侯敦的傷殘之軀了。就算是一個完好無損的夏侯敦,也不可能如此瘋狂的無限制進攻。他肯定會產生漏洞的,機會不在多,一個即可。一個也就夠用了。足可以輕易的殺死夏侯敦,而讓張繡自己完好無損。

確實。張繡的戰術是正確的。身體狀況不佳,只是靠着無窮戰意支撐的夏侯敦,不過才支撐了五十招不到。就再也支持不下去了。夏侯敦的身體在搖搖欲墜。夏侯敦的精神也由亢奮而變得有點恍惚。

張繡的機會終於來了。二馬錯鐙的瞬間,張繡反手一槍,扎入了夏侯敦的背心。夏侯敦‘哎呀’了一聲。趴在了馬背之上,沒有了生息。而夏侯敦的那匹馬顯然也有些靈性。就此也沒再回頭,飛快的跑了。而且還應了老馬識途的那句話。夏侯敦的那匹愛馬跑的方向,顯然是夏侯敦追來的方向。

張繡有心追趕。可劉備卻知道夏侯敦來的那方向還有不少的人的在追趕自己呢。這要是張繡一個人追過去,碰上了夏侯敦的大部隊,到那時,可就沒有張繡的好處了。故此,劉備連忙勸阻道:“將軍,窮寇末追。此時曹軍偷襲成功。時局動盪。尚不知將軍來此助拳。若是將軍派人突然襲擊,我再聚攏我的那些部下奮起反擊。當可一戰驅除操賊。還望將軍以大局爲重。”

張繡聽劉備一說,覺得也有道理。而且張繡對自己的槍法也有信心,深信自己的那一槍,絕對能要了夏侯敦的性命。就算是夏侯敦的那匹馬把夏侯敦揹回去了。也只能是揹回去一具夏侯敦的死屍。

故此,張繡對劉備的勸阻,欣然而允。領着劉備迴轉營盤,會見陳宮,商量突襲曹操的事宜。

劉備和陳宮見面,那真是各自傷感。各存怨念。

陳宮是萬萬沒想到自己才走了幾日,竟然發生瞭如此的變化。虧得自己緊趕慢趕的說服張繡前來助拳。竟然還是晚到了一步。關隘失守了。陳宮不禁怨恨劉備的無能。

而劉備奔波了一夜,亡命的逃竄。那也是身心俱疲。而且劉備雖然直到如今還不知道這個關隘是怎麼丟失的。可劉備總算還是知道肯定是有內鬼接應曹操的結果。而那個內鬼,肯定還是陳宮帶來的那些人。故此,劉備對陳宮的識人不明,用人不當,也有一定的怨恨。

不過,這些都是小問題,劉備和陳宮都是幹大事的人。當然知道此時不是追究這些的時候,現在應該是精誠團結,如何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下,聚攏敗兵,反擊曹操。

於是,劉備、陳宮、張繡三人聚攏到一起。商議此時應該怎麼辦?

說是三人商議,可那基本上是劉備和陳宮二人在討論。而張繡只能在一邊聽着。而且,即使是如此的二人平等討論,那也能看出陳宮雖然在軍情判斷上要比劉備高明得多。可是陳宮說話的學問卻要遠遠遜於劉備。

劉備在簡單的敘述關隘失守的時候,不經意間的就把過錯安在了陳宮頭上。雖然劉備還在不斷自責自己無能,對不起陳宮的看重。可結果卻是劉備的言語讓陳宮自責不已,不僅不再怨恨劉備了,而且還覺得對不起劉備。覺得劉備如此看重自己,信任自己。自己只能用自己的一生忠誠來回報了。

而隨後,劉備又大肆的讚揚張繡的仗義,爲了忠義,爲了朝廷,敢爲天下先。是一個蓋世的英雄。而且,劉備還感謝了張繡的救命之恩,並着重誇耀了張繡的武勇。弄得張繡暈暈乎乎。除了知道心裡美,知道自己還姓張之外,那就再也不知道別的了。只覺得劉備是自己的知己。自己爲了朝廷出頭,這劉備不惜一切的來幫着自己,是自己的好朋友,是個漢子。

至於張繡原本是爲了劉備出頭,是應了劉備的請求才來這裡地。而最終怎麼卻變成了劉備爲張繡幫忙了。張繡是一點也琢磨不出來的。也是一點也不琢磨的。

最終,計策商量出來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張繡的這支經過充分休息的精銳騎兵,打曹操一個出其不意。以曹操混戰了一夜的疲憊之師,絕對不可能是張繡騎兵的對手的。而與此同時,張繡的部隊則要把劉備的旗號懸掛起來,用來聚集劉備的那些殘兵敗將。

雖然劉備、陳宮不敢保證原先就是曹操兵馬的部隊能有幾人回來。可劉備感保證,劉備自己帶來的那些嫡系部隊,除了讓曹操抓住的,殺死了的之外,其他的那些,只要是活着的,而且知道劉備消息的部隊軍兵,絕對會盡快的迴歸到劉備這裡的。

劉備的如此自信,讓陳宮和張繡都不得不相信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可是陳宮和張繡暗地裡卻覺得若是劉備的軍隊果真如此,那就證明了劉備太受他的那些部下愛戴了。那劉備就絕對是一個不可小瞧的人物。

而行動結果,事情的發展,還真如此順利。

曹操鬱悶呀,本來好好的拿下了關隘。就等着一舉擊破劉備了。可是,先是追趕劉備的夏侯敦被人生死不知的擡回來了。隨後,又接到了劉備反攻的消息,而且劉備反攻的勢頭還很兇猛,還都是騎兵。這劉備他哪來的騎兵呢?

可就在曹操鬱悶的時候,猛然間有士卒驚慌失措的前來報告:“稟丞相。大事不好!于禁造反了。”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第520回 根第38回 狠狠地打之匣弩無雙第339回 習俗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14回 法墨傳人第520回 根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161回 結交第136回 小強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251回 人嚇人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612回 悲壯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584回 郭嘉小計第460回 妙想第279回 交警第89回 軍紀第441回 阻擊戰第355回 開眼界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246 虛實之間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572回 慫恿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510回 毒蛇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406回 大事第126回 天下勢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159回 神算第441回 阻擊戰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133回 進京第433回 雛也要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172回 擁立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225 青樓聯盟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88回 公孫瓚的請求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31回 空兵第533回 肯薩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428回 孫吳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150回 分歧第304回 竊笑第278回 高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416回 火種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449回 笑閻羅第454回 拼命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403回 神槍,槍神第279回 交警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139回 一唱一和第444回 進攻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330回 屠龍手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28回 禰衡到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78回 ??vs張飛第147回 談笑間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
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第520回 根第38回 狠狠地打之匣弩無雙第339回 習俗第57回 快速部隊的好處第14回 法墨傳人第520回 根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161回 結交第136回 小強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251回 人嚇人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612回 悲壯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276回 張飛的智慧第584回 郭嘉小計第460回 妙想第279回 交警第89回 軍紀第441回 阻擊戰第355回 開眼界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246 虛實之間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572回 慫恿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510回 毒蛇第394回 劉明的微笑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406回 大事第126回 天下勢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159回 神算第441回 阻擊戰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133回 進京第433回 雛也要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240回 圍城打援第172回 擁立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225 青樓聯盟第296回 雄圖壯志第88回 公孫瓚的請求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31回 空兵第533回 肯薩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14回 攘外必先安內第428回 孫吳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509回 劉明的渴望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150回 分歧第304回 竊笑第278回 高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416回 火種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449回 笑閻羅第454回 拼命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403回 神槍,槍神第279回 交警第368回 高手就是高手第139回 一唱一和第444回 進攻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330回 屠龍手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28回 禰衡到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78回 ??vs張飛第147回 談笑間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