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回 進京

浮生偷得半日閒。

此句用來形用此時此地的劉明,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現在的劉明正處理完一堆的公事。躺在他那逍遙椅上,悠閒的品着茶水,看着報紙,逍遙快活無比。

報紙?對!正是報紙。而且還是《每日新報》。

要說起着《每日新報》的出現,還真有一番波瀾。

首先這報紙起源於糜竺之手。而最早出現的報紙,就是那被劉明定名爲《商務報》的報紙。

自從那糜竺接管可劉明手下的商業經營之後,那糜竺在‘幽州書宛’成立不久,就敏銳地發現了這裡面的無比巨大的商機。那糜竺本來就是徐州地界的大商人,徐州半數以上的商鋪都是糜竺他們家族的產業,所以那糜竺非常清楚得知道,明確掌握兩地的物價差異的情報,那對一個商人來說是如何的重要了。而主公劉明手下的情報組,就可以用蒼鷹來傳遞消息,可以令自己時刻得知兩地物價差異的最新情報,那對自己的幫助真是太大了,而且也更是快捷無比,準確無比。如今那‘幽州書宛’又可以輕易的把這些消息全都印到紙上。那不僅自己可以獲利,更可以販賣這些消息給其他的商人,進一步的獲利。而且由於源頭掌握在自己手裡。自己更可以藉機操作市價。於是糜竺利用這個機會,狠狠地賺了一把。以簡報得形式販賣這些消息。每張簡報上都登着當天的各地物價,每張售價:半兩黃金。每天幾乎都可以爲幽州帶來千兩黃金以上的利益。再有利可入的情況下,這《商務報》率先的興旺起來。

而在有了糜竺開創的先例之後。那營銷部的蔣芳,也不甘落後。創辦了後來被劉明定名爲《娛樂報》的報紙。爲自己手下的那些說書人,提供一些趣聞和說書的資料。本來蔣芳搞得這個《娛樂報》,在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內部刊物。可隨着那些說書人的傳播,弄得到後來,每一家酒樓,茶社,如果沒有《娛樂報》和說書人的場子,那基本上就是開不下去了。這樣一來,這娛樂報的發行量,就遠遠的大於了《商務報》的發行量。雖然每張《娛樂報》的價格要遠遠小於《商務報》,可最後獲得利益卻比《商務報》還高。如此一來,這《娛樂報》也火了。

可隨着《娛樂報》的出現,那活閻羅方正,卻找上了劉明,對劉明進言道:“主公。秦法有云‘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而我朝漢法,也明令‘擅議朝政者斬。’兩朝都有此法,乃是因民心不可散。民心散,則上令不得下達。禍亂必生。近,《商務報》、《娛樂報》均有此跡象。此風萬萬不可助長。主公萬不可因小利,而得大害。還請明令禁止此報。”

當時劉明聽了方正的進言,那心中是大感彆扭。這報紙的出現,在劉明的眼裡,那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是一個啓發民智,監督政府的好東西。可方正所言,也確有他的道理,這報紙肯定是和現在的這種愚民制度不符了。不利於朝廷對百姓的統治。簡單點說,就是對自己現在統治幽州不利。

而在方正提出建議之後,那蔡邕也進言道:“主公。那先秦行商君法制後,民衆卻只能‘以法爲教’、‘以吏爲師’,只有逆來順受的義務,再無議政議事的權利。百姓皆君之傀儡。勢不長久。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旨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今主公有報紙可以開言廣論,教化百姓。正是勝任之道。乃是千古之良策也。不可輕廢。”

而隨着蔡邕的這一番言論,又引起了劉明手下的幽州官員對這個言論自由的闡述,分作了兩派。一派以漢武大儒董仲舒的《三綱學說》爲代表。認爲天地命數,恆古有之,不可妄議。報紙容易混亂聖聽,不可取之。而另一派則以爲:唐堯之世,治國者於公共場合特設‘誹謗之木’(華表的前身),聽任庶民在上刻文批評國政,天下乃大治。今報紙也如此,乃是實現大治的良方,應該加以鼓勵。

這兩派的爭分不斷,各有各的道理,搞得劉明不勝其煩。而就在這時,那楊軍偷偷的告送了劉明一個天大的秘密。那所謂的儒家代表董仲舒,其實也是法墨的傳人。當初漢武帝覺得以法治國,雖民各有章,然,總有不畏死者,以亂天下。於是這董仲舒就上《天人三策》,用來給帝王進行包裝。即所謂的神話帝王。不過這董仲舒神話帝王,卻不像當初劉邦初始神化自己的那樣,是那麼的雜亂無章。那劉邦一會兒說是赤帝之子,一會兒又說是黑龍之子,非常容易被他人仿效。而那董仲舒則把神明分作了四大類,最低的爲山川湖波等等的自然之神,其次則爲氏族血緣之神,如各個部落的圖騰之神等。再往上則是各個行業之神,如農神,道尊等等,而最至高無上則爲‘天’。那是統治萬神的規則之神。而皇上就是受命於天,是天子,是‘天’在人間的代言人。如此,皇上就在物質的統治了百姓之後,又成爲了百姓精神上的統治。而再後來,董仲舒又鼓動皇上,在以法治國的同時,再包上一層儒家的外衣。以儒家的道統之道。實現對天下人的精神上的統治,如此就可以長治久安了。這董仲舒可以說是一心爲了漢武的長治久安。費盡了心力。本來以爲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了,自己也能受到重用,法墨的思想也能在儒家思想的掩護下,繼續發揚光大。可不曾想,卻栽在公孫弘的手裡,被人家因勢利導,弄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後世更是忘了董仲舒那治國要內用法墨,外衣儒術的真髓。搞了一幫腐儒出來。

劉明再聽完楊軍的說辭後,更是堅定了繼續辦報的信念。以自己幽州刺史的權力,力壓衆議。開闢了《每日新報》作爲各派發表言論得的專刊,同時這《每日新報》還用以發佈每天的時局消息等等。並親自給報紙定下了‘輿論引導,輿論監督。’這兩大基本職責。而且劉明更是讓那蔡邕好好的把握住報紙這個喉舌的作用。決不能讓報紙這把利劍,反過來給自己一下。

而經過了劉明衆多的努力,劉明如今才能如此悠閒的飲茶看報。

可就在劉明看的興起的時候,就聽到郭嘉遠遠的對典韋喊道:“主公在嗎?嘉有緊急軍情稟報。”

劉明心說: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你多晚看到有典韋在,而我不在的時候。不過劉明也知道,這其實就是郭嘉在給自己做一個通報。於是劉明衝外面說了一聲:“是奉孝嗎?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郭嘉一臉興奮的拿了一張紙條遞給劉明說道:“主公您看。厚德給咱們來信了。先皇駕崩了。現在是新皇登基。這天下可離亂世不遠了。”

劉明隨便得看了一眼厚德來得這份密報。擡頭向郭嘉問道:“奉孝。你對這份密報有何評價?”

郭嘉這幾年又長大了幾歲,人長的是更加的風liu倜儻了。而那智謀也是更加得圓滑周密了。郭嘉聞劉明所言笑着答道:“主公。若咱們只是單看這份密報的話。那咱們原先的策劃,可以說是徹底的失敗了。咱們原本是打算讓先皇改立皇子協爲太子,然後蠱惑何進謀反。可如今這先皇卻提前駕崩了。那何進聯合滿朝的文武擁立新君登基。已經佔了朝廷的大義。所以咱們的策劃是徹底的失敗了。可這事要是細思之,那何進並無王佐之材,現今竊據高位,而現在各地的諸侯,又全都擁兵自重。這先皇駕崩,新皇登基,如此的動盪之際,必有不安於現狀者。只要他們率先而起。這天下的動亂之世,馬上就要來到。主公此時就應該集結兵馬。等到有人謀亂之時,咱們也割據一方,而後圖謀天下。如若實在沒人作亂,咱們也可以讓那張燕投靠一方的勢力,幫着他作亂。可是那樣的話。咱們卻又損失了一路的兵馬。頗爲可惜。不過以嘉之愚見。應不至於此。這時不過半載。必定有天時出現。”

劉明聽郭嘉所言,深感佩服,這郭嘉果然有遠見。別的不說,光那董卓,就夠那何進受的。

幾日後,郭嘉再次從情報人員那裡得知,京師坊間流傳何進弒帝,鴆殺董後。連忙又告之劉明。二人一商議,覺得這雖然是個藉口,但不適合劉明率先前去。應靜待他人以此出頭之後,再來漁人得利。

十餘日後,那先皇劉宏的傳旨官,終於把那封密旨給劉明帶來了。

蔡邕等人一見大喜。那蔡邕立馬向劉明進言道:“主公,如今咱們有先皇遺詔在手,那何進必是謀逆無疑。咱們正好可以興義師,清君側,再立天子。大事可圖也。”

劉明聽了不覺意動。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可就在劉明的心動的時候,那楊軍及時的進言道:“不可。我等起義師之後,雖可把那何進剿滅。可如此一來,主公也就成了衆弩之的了。如主公只是一心爲了幫那腐朽的朝廷殘喘,雖然可一時位及人臣。不過如此一來,只不過是爲他人作嫁,而當那天子年長之時,收回皇權,主公恐也難逃功高震主之禍。到那時悔之晚矣。可主公如若清君側之後,再行那王莽之事,則清君側等均動,也必成笑談。主公也必被後世定位漢賊無疑。到時候天下人共討之。主公雖然是兵強馬壯,恐也難逃那滅頂之災。”

劉明聽了楊軍的這一番話,激靈靈得出了一身的冷汗。這回楊軍是把自己有圖謀天下的意圖全都挑明瞭來說了。這要是自己的那些手下知道自己有反意,那還不得亂了套。楊軍這個老頭怎麼能把這事在這說出來。劉明連忙向左右看了一眼。

不過,這劉明不看還好,一看之後,劉明更鬱悶了。只見坐在兩旁的那些自己的屬下家臣,一個個都是心安理得,理應如此的樣子,全沒把楊軍說的那些造反的言論放在心裡。劉明一看就明白,敢情這幫人都知道,都惦着反,就自己一個人還矇在鼓裡,模棱兩可的。

而楊軍一看劉明這舉動,也知道劉明是想得什麼了。心裡暗自得意:主公啊主公。雖然這次老朽是急進了一些。有些嚇着了主公。可主公您也不想想,難道老朽這功曹從事是當假的,平日裡老朽透露主公乃是要行大事之人,那就是在試探這些人的忠誠與否,凡是對主公有二心的,早就被老朽藉故解決了。那還容得他們坐在這裡。主公這回是多慮了。

而就在此時,那郭嘉也覺得楊軍之言有理,於是對劉明進言道:“現今主公既有遺詔在此。那何進必是謀逆無疑。如此,無需主公費心,那何進無謀,行此大事,早晚必會自亂陣腳,自露破綻。到那時,各地諸侯,凡是有心之人,也會紛紛而動。咱們到時再借機舉義兵,割據一方,也不爲遲。正可在那各路諸侯心存異心的時候,藉機壯大。”

此時的劉明,已經從那擔心自己的屬下知道自己有反心的擔憂之中解脫出來。在聽到郭嘉的建議,聯想到這要是那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變成了十八路諸侯討自己,那自己不就成了一個冤案了嗎?自己還是等董卓出來之後,再割據一方吧。

當下,劉明採納楊軍和郭嘉等人的建議,把遺詔這碼事,秘而不宣。等待天下動亂的到來。

可沒等多久,那幷州的魏續、侯成就給劉明來信了,說是那幷州刺史丁原,接到大將軍何進的將令,要進京勤王,清除張讓等宦官。現在那幷州刺史丁原,令張楊鎮守河內;自己帶着呂布等一干人等十五萬的兵馬前往京師洛陽。

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96回 出走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587回 局第109回 麻煩第30回 草原之鷹第301回 倒黴第293回 西征(中)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445回 詭異的曹軍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78回 ??vs張飛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632回 神嘴劉明第53回 正名第225 青樓聯盟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155回 立誓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93回 出使烏桓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562回 魯肅心虛第437回 轟轟烈烈的迎親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145回 豐收第531回 攻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573回 大志第438回 行賄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57回 亂戰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344回 看戲第23回 馬鐙,蘇雙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5回 初見流民第422回 真的亂了第466回 斬首行動第250回 機會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503回 變,變,變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09回 自大狂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463回 天馬第300回 各懷鬼胎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563回 邀約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506回 巨響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35回 巧進漢寧第293回 西征(中)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35回 張飛怒喝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246 虛實之間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506回 巨響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183回 詐降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138回 破關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270回 突破
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96回 出走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587回 局第109回 麻煩第30回 草原之鷹第301回 倒黴第293回 西征(中)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445回 詭異的曹軍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78回 ??vs張飛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632回 神嘴劉明第53回 正名第225 青樓聯盟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155回 立誓第489回 張飛的猛將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第435回 情色小說的鼻祖第478回 厚德得威風第93回 出使烏桓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562回 魯肅心虛第437回 轟轟烈烈的迎親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145回 豐收第531回 攻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573回 大志第438回 行賄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625回 甘寧突圍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57回 亂戰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344回 看戲第23回 馬鐙,蘇雙第125回 變態剋星第5回 初見流民第422回 真的亂了第466回 斬首行動第250回 機會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503回 變,變,變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09回 自大狂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463回 天馬第300回 各懷鬼胎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563回 邀約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369回 趙雲的愛慕者第481回 呂布歸來第506回 巨響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35回 巧進漢寧第293回 西征(中)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35回 張飛怒喝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246 虛實之間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506回 巨響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183回 詐降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138回 破關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362回 四項全能第242回 無奈的轉換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270回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