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有這樣一塊傳奇之地。它的名字叫做亞特蘭蒂斯。相傳,這是一塊神秘的地方。它擁有鉅額的財富和極其發達的超級文明,至今令人難以想象。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突然之間卻消失了……

於是,一個千古之謎留給了人類。數千年來,人們爲了找尋它,一直在苦苦地探索着,並爭論不休。然而來自未來的林峰卻知道亞特蘭蒂斯島是外星人曾經在地球建立的臨時基地,這是一座臨時人工,工程浩大,後來建成之後成爲外星人在地球殖民統治的指揮中心。他們乘坐各種飛行器來往於地球和母星,但是正當他們開始施展殖民地球的時候,他們的母星遭到另一個外星物種的入侵,導致了地球移民計劃的擱淺。

於是他們引爆了該人工島上的自毀裝置,以磁歐石爲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巨大的人工島就沉了,亞特蘭提斯人則消失了。

可是,亞特蘭提斯並非真的就此消失,因爲這個大陸承擔着不可思議的命運。亞特蘭蒂斯人將主力精英返回到母星參與保衛自己家園的戰爭,剩餘一些“老弱病殘”則分散到地球各地,以超文明爲譽的亞特蘭提斯,終於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

但是,在激變後的的亞蘭特提斯人,卻廣佈在世界各地。亞特蘭提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移民們把文字、藝術、射箭等體育運動傳授給希臘人,所有這些在當時的大陸還聞所未聞。他們教會希臘人制造青銅器和金器,還可能曾幫助後者營造大陵墓和宮殿。

於是,亞特蘭蒂斯人及其後代就在地球上生活下來,但是他們的祖先也許是爲了不泄露母星的秘密只是將各種有關亞特蘭蒂斯的事情都是通過故事或者預言流傳下來。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後來地球人無法理解這些先進文明而將其神話,總之,亞特蘭蒂斯人已經和地球人融爲一體了。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亞特蘭蒂斯人雖然擁有與衆不同的超能力,最後還是慘敗於自己的對手。他們最後一次光顧地球是在瑪雅文化時期,他們教給了瑪雅人先進的歷法的技術,並且告訴瑪雅人地球文明將在2012年左右遭受巨大的災難。

這是亞特蘭蒂斯人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算出“外星入侵者”抵達地球的最快時間,於是地球上開始流傳2012末世說。交代好地球上亞特蘭蒂斯人後代之後,亞特蘭蒂斯人最終回到母星參與最後的戰爭。

亞特蘭蒂斯人走了,但是他們留下了文明的火種和各種“末世”傳說,實際上這些末世說是他們想要激勵地球人努力發展的手段,如果地球文明在外星文明入侵之前不能掌握先進的技術,那將是一場滔天浩劫。

林峰十分清楚的記得,2012年底外星人全面對地球發動殖民戰爭,最終人類損失慘重,最後只能依靠核武器苟延殘喘。直到過了幾百年之後,人類才重新奪回對地球的統治,趕走了入侵者,建立了強大地球聯邦。

林峰就是希望能在這之前建立中國太空部隊,以便在將來作爲保衛國家和民族的有力武器。同時月球和地球作爲將來抵禦外星人入侵的前沿陣地,戰爭中將遭受巨大的破壞,爲了避免華夏民族在這期間蒙受損失,林峰已經開始建立火星移民點,縱觀整個太陽系只有火星適合作爲新的人類居住地。

而且爲了避免地球上其他國家的人發現自己的超級戰艦,林峰早就悄悄地將其轉移到火星。並在火星開始通過智能機器人建設新的基地。火星(媽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爲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週約爲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在西方稱爲“戰神瑪爾斯”,中國則稱爲“熒惑”。

橘紅色外表是因爲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爲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着季節消長。

作爲太陽系裡各種生產條件最接近地球的行星,火星將是人類開展星際殖民的第一站。將來,這裡有可能是華夏民族躲避星際戰爭或者開闢第二戰場的最佳位置。

可是林峰卻知道在外星文明入侵之前,地球文明很可能再次陷入內亂。由於中國的強勢崛起導致東西方力量發生嚴重偏移,近代本來一直佔據領導地位的西方文明將面臨以中國爲首的東方文明強烈挑戰,對於這些老牌殖民國家,想要他們退出歷史舞臺,除了戰爭別無他法。

可是,爲了本民族的利益,林峰卻知道自己是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必須取得世界的霸主地位。只有取得世界霸主才能集合地球所有的資源開展全民星際殖民行動。

第二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本屆奧運會被視爲是奧運會歷史的重要轉折點,洛杉磯奧運會在籌委會主席彼得?尤伯羅思的規劃下,首次以民間方式承辦奧運會,扭轉前幾屆奧運會鉅額虧損的情況,以5億美元低成本的投入,。本屆奧運會在投資上的成功成爲以後奧運會的楷模。

在美國等國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後,蘇聯和東歐集團以及朝鮮都集體抵制了洛杉磯奧運會。(東歐國家中只有羅馬尼亞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奧運會,許海峰獲得了中國也是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

中國男子體*選手李寧獲得自由體*、鞍馬和吊環三項單項金牌,這也成爲中國選手單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的運動員。中國女子排球隊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第一名,至此獲得“四連冠”的成績。

奧運會可以說是一個宣傳自己、擴大國際影響的最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讓全世界的人民瞭解自己的國家。中國如今已經是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因此也具備了申請奧運會的條件。因爲舉辦奧運會是要花費很多錢,而且消耗很大的人力,這對於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是很難承受的。同時奧運會期間要求很高的安保條件,那些政局不穩定的國家是不可能申請舉辦奧運會的。

臺北已經代表中國申請了1992年的奧運會,而且許多體育場所已經開始修建,特別是位於臺北的鳥巢主體育場館。“鳥巢”外形結構主要由巨大的門式鋼架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國家體育場建築頂面呈鞍形,長軸爲短軸爲最高點高度爲最低點高度爲

體育場外殼採用可作爲填充物的氣墊膜,使屋頂達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陽光可以穿過透明的屋頂滿足室內草坪的生長需要。比賽時,看臺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變化的,可以滿足不同時期不同觀衆量的要求,奧運期間的20,000個臨時座席分佈在體育場的最上端,且能保證每個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整個賽場。入口、出口及人羣流動通過流線區域的合理劃分和設計得了完美得到的解決。

鳥巢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碗狀座席環抱着賽場的收攏結構,上下層之間錯落有致,無論觀衆坐在哪個位置,和賽場中心點之間的視線距離都在140米左右。

“鳥巢”的下層膜採用的吸聲膜材料、鋼結構構件上設置的吸聲材料,以及場北京29屆奧運會體育場鳥巢實景內使用的電聲擴音系統,這三層“特殊裝置”使“巢”——這個數字保證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觀衆都能清晰地收聽到廣播。“鳥巢”的相關設計師們還運用流體力學設計,模擬出91000個人同時觀賽的自然通風狀況,讓所有觀衆都能享有同樣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風。

“鳥巢”的觀衆席裡,還爲殘障人士設置了200多個輪椅座席。這些輪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證殘障人士和普通觀衆有一樣的視野。賽時,場內還將提供供助聽器並設置無線廣播系統,爲有聽力和視力障礙的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許多建築界專家都認爲,“鳥巢”將不僅爲1992年奧運會樹立一座獨特的歷史性的標誌性建築,而且在世界建築發展史上也將具有開創性意義,將爲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建築發展提供歷史見證。爲了這屆奧運會林峰借鑑了後世中國21世紀初所舉辦過的奧運會,畢竟21世紀初的技術對於此時的人們並不是特別難接受的事情。相反如果林峰整出太玄乎的話,很可能整個世界又該吵翻天了。

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5章 財政會議第2章 初臨臺灣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231章 “講和?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29章 “假冒風潮”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78章 平凡日子第67章 太空計劃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章 夢醒月球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38章 林峰大婚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3章 合作愉快!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2章 美國之行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87章 收復蒙古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92章 中國危機之中東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261章 中獵和談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24章 對日索賠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35章 廣交會(上)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
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5章 財政會議第2章 初臨臺灣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231章 “講和?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29章 “假冒風潮”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78章 平凡日子第67章 太空計劃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33章 巡視南海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章 夢醒月球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38章 林峰大婚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3章 合作愉快!第215章 俄羅斯參戰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2章 美國之行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87章 收復蒙古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92章 中國危機之中東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261章 中獵和談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24章 對日索賠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35章 廣交會(上)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