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戰爭尾聲

琉球海戰以中國全勝而結束,這場海戰的結果也隨之震驚了整個世界,中國方面僅僅以一艘護衛艦受損、五架飛機受傷爲代價全殲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和航空兵主力。海戰之後日本幾乎失去了戰略進攻的能力,中國則完全掌握了這場戰爭的主動權。

日本大本營已經失去了奪取琉球的信心,現在他們考慮的是要做好本土防禦,在失去了海軍主力後僅靠剩下的兩支護衛艦隊能否保證本土的安全還是個未知數。

中國航母編隊經過琉球海戰之後自信心暴漲,伍世文命令艦隊稍作修整進行一些後勤補充和彈藥更換,然後和進行登陸作戰的艦隊匯合。此次執行登陸作戰的部隊是臺灣陸戰旅、陸軍第二集團軍和大陸陸軍第一軍、南海艦隊陸戰一旅,總兵力達到十萬人。

臺灣陸戰旅和南海艦隊陸戰一旅共一萬人充當登陸琉球的第一波攻擊部隊,爲後續部隊掃清前進的障礙,在陸戰旅奪取灘頭陣地後,陸軍第一軍和第二集團軍隨後跟進全力佔領琉球羣島。

林峰將臺灣僅有的五艘登陸艦和十艘五萬噸級運輸船在搭配上大陸一些小規模的運輸部隊組成登陸部隊的運輸船隊,五艘兩棲登陸艦充當先頭部隊的登陸船隻和火力支援艦。

10月3日11時12分,持續了半個小時的空襲活動終於告一段落,琉球上的日軍也開始了短暫的修整,他們很清楚接下來將面臨中國更加猛烈地登陸作戰。由於中國已經全面控制了琉球附近海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琉球島上的日軍已經成了甕中之鱉,日本國內的任何補給都不可能穿越中國的封鎖線抵達琉球。

日本曾經試圖組織一些敢死隊想要突破海上和空中封鎖線,結果遭到中國毀滅性打擊,試了幾次之後,日方徹底放棄了增援琉球島的企圖,他們只能祈求琉球本島防禦部隊能夠抵擋住中國人的進攻。

11時20分琉球登陸戰正式打響,一艘導彈巡洋艦、一艘驅逐艦和30架飛機爲登陸部隊提供遠程火力支援,五艘“靈蛇”型兩棲登陸艦裝載着兩個陸戰旅和武器裝備同時在五架武裝直升機掩護下開始向敵灘頭陣地衝去。一時間整個海面炮火連天,日軍陣地頓時被濃煙籠罩,從艦載機發射的空地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準確降落在日軍的頭上。

“岳飛”號導彈巡洋艦發射的“閻王”式巡航導彈在衛星制導下準確命中日軍的導彈和重炮陣地,使得這些戰前被日軍即以厚望的部隊還沒來得及上場表演就喪身火海。唯一給登陸部隊製造了一些麻煩的就是那些裝備了單兵肩射防空導彈的火箭兵,只不過由於日軍只有60套單兵防空設備,在中國強大的火力支援下很快就消耗殆盡,最終在付出兩千人的損失下中國部隊終於佔領了琉球的灘頭陣地。

此後,日軍開始龜縮在島內環形防禦陣地內,日軍一共佈置了3道環形防禦線,將所剩的4萬兵力全部集中起來進行嚴防死守,打算利用有利陣地消耗中國的有生力量。陸軍第一軍和第二集團軍很快就接替了陸戰旅承擔接下來的攻擊任務,第二集團軍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以及第一軍裝甲集團首先向着日軍陣地發起攻擊,日軍同樣也發起了決死衝鋒。

兩支不同的部隊爲了同一個目的展開殊死搏鬥,中國軍隊雖然佔據了裝備上的優勢,但是由於長時間沒有經歷戰爭,同時經歷過朝鮮戰爭的老兵基本上已經退役,這些新兵都是第一次經歷戰爭,因此戰場上中國並沒有佔據明顯的優勢。

但是中國佔據着兵力上的優勢隨着時間轉移,日軍的兵力越來越少,防線只剩下那霸市中心,這股日軍已經做好爲天皇盡忠的準備。面對已經着瘋狂的日軍,中國總指揮部下令暫時停止攻擊那霸市,只是全力掃蕩琉球其他地區。

現在的那霸市中心龜縮着一萬殘存日軍,整個市中心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日軍已經在此建立完善的防禦設施,各種掩體、碉堡、地下設施遍佈市中心。爲了摧毀這些大量的堅固堡壘,中國遠征軍前線指揮部命令將所有前線飛機的彈藥換成特種炸彈,包括精確制導鑽地炸彈、集束炸彈、燃燒彈等,結果幾輪空襲下來日軍引以爲傲的地下掩體全部被破壞掉。

破壞掉日軍的防禦工事後,第一軍和第二集團軍展開攻擊,兩個小時之後中國軍方對外宣佈截止到1976年10月3日16時,中國軍隊已經將入侵的日軍全部消滅,中國正式收復琉球羣島,即日起將設立琉球特別行政區。

就在中國宣佈收復琉球之後,日本政府在東京則表示不會接受中國佔領琉球的事實。林峰在聽到日本人的反應之後,冷笑一聲說:“不見棺材不掉淚,況且我也沒打算放過你們”。林峰在這場戰爭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對日打擊計劃,爲了徹底的削弱日本的實力,參謀部早就策劃好轟炸日本的計劃。

10月8日天剛破曉,東京上空突然響起了刺耳的防空警報,中國空軍開始對日首輪空中打擊,20架戰術轟炸機在80架戰鬥機的護航下開始對日本大中城市進行轟炸。日軍防空部隊還有僅剩的空軍部隊展開激烈的還擊,在中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特別注重了對打擊目標的偵察監視和遴選劃定。空襲前,遠征軍通過偵察監視衛星、無線電技偵、間諜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獲取了日本的大量戰略、戰役、戰術目標情報,精心制定了四個階段實施空中打擊的作戰計劃:空襲第一階段“斬首行動”,主要使用大量巨型炸彈和各類精確制導武器,直接把攻擊的矛頭指向日軍的領導層,即日本首相及其領導核心。雖然10月8日和10月10日兩次“斬首”行動可能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其對日軍領導層和作戰部隊的影響和“震懾”是明顯的,其直接效果是迫使日軍最高指揮層減少地面指揮活動,降低其對作戰部隊的控制。

第二階段“震撼行動”,主要使用巡航導彈和遠程空對地導彈,根據需要選擇打擊日本指揮通信系統的時機。在這次戰爭的第一階段,中國軍隊爲了從日軍通信聯絡中獲取情報,一改以往戰爭首先攻擊敵方指揮通信系統的作法,故意未對其指揮通信系統作徹底摧毀。但從戰爭第二階段開始,中國遠征軍明顯加強了對日軍指揮通信系統打擊的力度,特別是對日本政府機構、通信和廣播電視設備、供水電系統,甚至包括懷疑日本武裝力量集結、活動的商場、醫院等民用設施也無一漏網,最大限度地破壞日本的戰爭潛力,很快使日軍指揮陷入癱瘓,各防禦部隊的抵抗失去統一指揮,上下之間、友鄰部隊之間不能及時溝通信息,形成各自爲戰。迫使伊軍作戰體系癱瘓,最終達成中國軍隊的戰略目的。

第三階段“點穴行動”,中國軍隊把日軍作戰部隊作爲打擊重心。這次戰爭中國遠征軍從一開始就把日軍的防禦部隊作爲空襲的重點目標。

第四階段“癱瘓行動”,中國空軍開始對日本的重要系統和基礎設施展開轟炸行動。中國方面希望通過打擊日方的重要系統和基礎設施使對手喪失抵抗能力和意志。

爲了打贏二十一世紀戰爭,林峰制定了“星球大戰”戰略。按照這一新的戰略,空中、陸地和海洋的戰爭將波及到太空,要求空軍具備有及時發現、精確定位、瞄準和摧毀地球上任何一個固定或移動目標的能力。

正是“星球大戰”戰略爲指導,中國空軍在對日本空襲作戰在陸、海、空、天、電等多維作戰方面已顯現出“星球大戰”戰略的端倪。首先是注重謀求信息優勢,首次使用了“21世紀部隊旅及旅以下作戰指揮系統”,與“綜合數據傳輸系統”和“海上指揮控制系統”等指揮系統相配合,可以使作戰平臺共享數據,以戰區內、外,近程與遠程指揮相結合的方式,對空襲作戰實施了統一指揮、協調與控制。空中打擊首先從爭奪制信息權開始,在中國軍隊的強烈電子干擾和反輻射攻擊下,日本軍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受到極大干擾和破壞,無線和有線通信、電視等幾乎在瞬間全部癱瘓,整個戰場信息呈現出明顯的單向透明。

其次是注重奪取制空權和制天權,林峰認爲外層空間將成爲未來戰爭的主戰場,航天航空武器將取代單純的航空武器,使用空天一體化的預警與打擊力量已成爲時代的必然選擇。在中國的空、天優勢面前,日本的作戰飛機在兩週的交戰中無法起飛迎敵。再次是注重遠程快速機動與打擊,快速機動、遠程打擊,是高技術戰爭獲勝的必然要求。戰前和開戰後,空軍出動大批“鯤鵬”等大型軍用運輸機,迅速將部隊緊急部署到東海、黃海等周邊地區,新型戰略轟炸機、隱形轟炸機直接從臺北、新竹直接起飛,往返千餘公里對日本境內的預定目標進行了空中打擊。

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0章 釣*島風雲(下)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66章 反腐打黑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8章 中東戰爭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48章 登月計劃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37章 中英會談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46章 戰爭結束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78章 平凡日子第100章 五年發展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99章 UFO之謎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42章 戰爭準備第100章 五年發展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74章 新式武器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164章 揭幕戰(1)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47章 戰後餘波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96章 中蘇戰爭(5)
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0章 釣*島風雲(下)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66章 反腐打黑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8章 中東戰爭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48章 登月計劃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37章 中英會談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46章 戰爭結束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78章 平凡日子第100章 五年發展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99章 UFO之謎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42章 戰爭準備第100章 五年發展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74章 新式武器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164章 揭幕戰(1)第279章 中美宣戰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47章 戰後餘波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96章 中蘇戰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