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登月計劃

中日戰爭紛紛擾擾之後漸漸又歸於平靜,中國在意識到自身不足之後開始慢慢發展自身實力,蘇聯似乎將主要精力放在中亞的阿富汗身上,美國依然糾纏在歐洲事務當中,全世界似乎進入一種詭異的平衡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人民活的都很無聊。

就在這個時候,中國臺灣省突然傳出中國將發射“嫦娥”號宇宙飛船和登陸月球的消息。消息傳出全世界都將目光聚焦在寶島臺灣,畢竟這是人類第二次進行的登月活動,自從美國阿波羅登月之後人類再也沒有踏上那片土地。

這次登月計劃是林峰探索宇宙星空的第一步,爲了合理的啓用月球基地,林峰必須逐步的提高中國的空間技術。現在臺灣的整體的科技實力已經達到後世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水平,嫦娥號宇宙飛船是林峰集合整個臺灣和大陸的科技精英經過兩年的努力的結晶,當然這裡面少不了林峰提供的一些設計技術和特種加工方面的支持。

雖然宇宙飛船是最簡單的一種載人航天器,但它還是比無人航天器(例如衛星等)複雜得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宇宙飛船與返回式衛星有相似之處,但要載人,故增加了許多特設系統,以滿足宇航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種需要。

例如,用於空氣更新、廢水處理和再生、通風、溫度和溼度控制等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報話通信系統、儀表和照明系統、航天服、載人機動裝置和逃逸生系統等。而且,掌握航天器再入大氣層和安全返回技術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宇宙飛船,除了要使飛船在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限制在人的耐受範圍內,還應使其落點精度比返回式衛星要高,從而及時發現和營救宇航員。

前蘇聯載人宇宙飛船就曾因落點精度差,結果使宇航員困在了冰天雪地的森林中差點被凍死。未來的宇宙飛船將朝三個方向發展:有多種功能和用途;返回落點的控制精度提高到百米級的範圍以內;返回地面的座艙經適當修理後可重複使用。

對於進入外太空的宇航員來說,宇宙射線是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當前的技術情況下,宇宙飛船主要採用鋁製防護罩來保護宇航員免受宇宙射線之害,但這主要適用於近太空探索。火星之旅由於距離遙遠,所需時間漫長,採用傳統的鋁製防護罩的話就太重,太消耗燃料,甚至無法發射。

嫦娥號宇宙飛船採用有別於傳統的新型設計外形,這種新型防輻射宇宙飛船由主倉體和四個伸出的均勻固定在主倉體周圍的帶電金屬防護球組成,四個帶電金屬防護球相對於主倉體的方位經過精密計算,從而構成一個保護主倉體的靜電輻射防護圈經過周密計算得出,要使靜電輻射防護效果最佳的話,每個帶電金屬防護球的直徑需在10-20米之間,它們與飛船主倉體的距離需保持在50米左右。

這樣,帶電金屬防護球就能使飛向飛船的帶電粒子流偏離主倉體,從而保護宇航員的安全。與傳統防護技術相比,這種防輻射設計能使飛船在減少質量的同時獲得更大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帶電金屬防護球由中空的鋁金屬製成,主倉體的防護層則採用碳納米管與鋁合成的新型材料,這種材料使飛船質量很輕,但強韌度又能承受起重離子的撞擊(重離子進入防護層後會與防護材料的原子發生碰撞)。

嫦娥一號飛船預計今年7月發射,它的成員一共五人,經過林峰慎重考慮這四名乘員其中兩名是駕駛員,另外三名則是登陸月球的首批中國宇航員。這三個登陸名額被林峰交給大陸一個,另外一個要在臺灣內部選取。現在寶島內部選普通人登陸月球的事情已經在臺灣傳的沸沸揚揚,每一個島內民衆都興奮異常,宇航員選拔報名的條件很寬只要身體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國人都可以報名參加。

目前臺灣各大城市的報名點已經是人山人海,每一箇中國人都都希望自己成爲那個登陸月球的幸運兒。趁着這股東風整個臺灣興起一股航天熱,每個人都在談論着“登月”“外星人”“UFO”有關的話題等等,臺灣網絡上流傳的各種有關航天旅行的文章和視頻。

隨着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現在臺灣民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食糧已經極大的豐富,特別是網絡開通及電腦普及之後臺灣民衆的自豪感和幸福指數躍居全球第一,而今年是臺灣新經濟計劃實施的第三年,去年島內人均收入已經超過3500美元,全年財政收入超過700億美元,再加上島內各種保障制度的實施,這些都令臺灣島內民衆更加擁護政府,特別是又一輪的公務員“自糾自查”和羣衆網絡防腐監督活動之後政府的威信更加的高漲。

但是,林峰很清楚僅僅讓民衆活的幸福和公平是不行的,最重要的還要給民衆一個可以追求的目標或者給國家民族樹立一個“假想敵”,這樣人民纔不會感到空虛和無所事事。現在嫦娥一號即將發射這件事,將國人的目光一下吸引到廣袤無垠的宇宙,國人的心胸在這一刻突然變得寬廣起來,他們發現自己又多了一項追求。

就在世人熱熱鬧鬧選拔宇航員時,美國新任總統卡特向中國新任領導人鄧*平主席發出訪問邀請,鄧主席已經明確表示將在適當時機對美國進行友好訪問。如果之前美國還在心裡瞧不起中國人,認爲他們的實力比不上自己,那麼經過了中日海戰之後,中國海軍已經是僅次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大海軍強國。

特別是自中國新的海軍計劃公佈之後,一旦這個計劃順利實施中國將超越蘇聯海軍,這由不得美國不得不謹慎對待中國。現在中國的航天登月計劃即將實施,中國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國的航天大國,爲了避免兩國再次形成新的軍備競賽,卡特總統覺得有必要加強太平洋兩岸中美兩國之間交流和聯繫。中日戰爭的勝利和登月計劃的披露極大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威望,現在很多國家都積極想要改善同中國的關係,這其中就有1977年4月7日約旦和中國正式建交。

根據林峰的瞭解,傳統的人上天有三個條件,除要研製出載人航天器外,還必須擁有運載力大、可靠性高的運載工具;應弄清高空環境和飛行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並找到有效的防護措施。

嫦娥一號宇宙飛船和之前的宇宙飛船有些不同,它本身就可以利用自身的動力系統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另外飛船內部安裝了最新的模擬重力裝置和採用了模擬地球生態系統技術,有了這些東西飛船內部的人員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的生活和活動,同時由於最新防護技術的應用使得宇航員在飛船內部不用穿戴笨重的宇航服,只需像在地球上生活一樣就可以。這艘宇宙飛船可以說是林峰將來進行星際旅行的實驗船,未來的星際旅行所需的飛行器都將以此爲基礎。林峰必須讓中華民族在星際時代佔據主導地位,這樣才能保證民族利益不被侵害。

1977年7月3日嫦娥一號宇宙飛船運抵臺灣西北的發射中心,上午8時15分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林峰等人依次進入發射中心,由於這次發射行動是面向全球的現場直播進行,故各種準備工作要求更加嚴格。

五名宇航員除了軍方和政府的代表外最受外界關注的就是從普通羣衆中選拔的名叫郭美揚的女孩,這個女孩本是臺灣一個平凡的農家女孩,結果三月份餡餅從天而降,經過兩月選拔她被幸運的選中作爲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女性。

這次選拔的宇航員的除了兩名軍方代表外其他的人都是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普通人,只要這些普通人經受了這次考驗就說明林峰的星際計劃邁出了第一步,畢竟將來星際旅行的主體還是廣大的普通羣衆,如果每個航天計劃都是一些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才能參與的話那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上午9時05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嫦娥一號,在臺灣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5分鐘準備!”5位航天員再次檢查調整束縛帶,關閉面窗,鎮定地等待飛天時刻的到來。

“……5、4、3、2、1。”隨着零號指揮員來清晰有力的倒計時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點火——”控制指揮員迅速擡起右臂,果斷地按下那顆大拇指大小的紅色按鈕。1500米外的移動發射平臺上,一股橘紅色的火焰從嫦娥一號火箭底部猛地噴射出來。

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燈火通明。牆面上兩塊實時直播發射場景的巨大電子顯示屏,瞬間被紅黃色的煙霧填滿。在一排排閃爍着的計算機屏幕前,上百名科技人員目不轉睛地注視着不停跳動的各種數據。

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衆同時感受到了滾燙的氣浪和耳膜的強烈震動。飛翔!飛翔!飛船加速上升,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劃破墨藍色的天幕……

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145章 SARS陰謀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67章 “核大戰?”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2章 美國之行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4章 印尼排華(中)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64章 進軍波斯灣(2)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271章 漏網之魚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69章 非洲風雲之血腥廝殺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5章 日本賠償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5章 財政會議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4章 小康計劃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27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8章 中東戰爭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
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145章 SARS陰謀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67章 “核大戰?”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2章 美國之行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4章 印尼排華(中)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64章 進軍波斯灣(2)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271章 漏網之魚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69章 非洲風雲之血腥廝殺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5章 日本賠償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5章 財政會議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4章 小康計劃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217章 中國戰略出路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27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8章 中東戰爭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