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

歐盟或者歐聯邦無論從地理位置、文化、工業產量以及人口都有問鼎天下的實力的,想當年拿破崙、希特勒憑一國之力也能綻放異彩,可惜今天歐洲是一盤散沙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法德超越歷史的恩怨走在了一起,歐聯邦的成立,歐元的出現,一度讓人無限憧憬,可惜,若干年過去了,歐盟還是美國的一個小兄弟。依舊沒能成爲中美之外最強的聲音。

特別是在亞盟解體之後,歐洲傳統國家又走上了打壓俄羅斯的老路上,在地外戰爭爆發前歐盟內部已經出現了分裂的矛頭。

歐洲的經濟一體化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政治、軍事一體化則變得異常艱難。事實上只要北約還在,歐盟就不可能實現軍事一體化。美國是不能眼睜睜看着歐洲脫離自己掌控的。

當美俄中相繼展開太空爭霸後,歐洲內部國家也雄心勃勃的想要進入太空;當中俄美三大國相繼開發並應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時候,歐盟也開發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計劃曾雄心勃勃想超越中國的北斗系統—被稱爲衛星定位系統的典範,但在計劃啓動5年後,各企業卻爲利益分配問題陷入嚴重內鬥,嚴重阻礙了系統的開發進度。

最終,這一歐盟未來深遠意義的項目,卻因利益分配問題而互相扯皮,進展緩慢,這就是歐洲的悲哀。歐盟的分散與無能由此可見一斑,歐盟就像一個威武的機器人,每個部位都強大無比,但拼裝起來不能同心同德,因爲它沒有一個核心。

最有能力成爲核心的英德法俄四國卻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最終不能如願,英國二戰後一直緊跟美國的國防政策,她基本上就是美國插入歐洲內部一個攪屎棍,雖然實力有但是不得人心;法德兩國卻因爲歷史恩怨的原因,導致兩國互相拆臺,誰也不希望對方上臺,這使得兩國都無法登上理想的高度;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本來最有希望成爲歐洲的領導人,但是歐洲傳統國家對其的戒心,以及沒有真心接受過俄羅斯,使得俄羅斯在歐盟的話語權一直都不大。

這就使得每當國際上有重大事情的時候,都能聽到歐盟各種各樣的聲音,可最後具體落實這些事情的時候,歐盟往往緘口不語,他只有發言權,沒有話語權。

美國利用歐盟的弱點,極盡打拉之能事,歐盟亦俯首聽命,無可奈何。面對很多好的機遇,在美國的干預下,歐盟只能望梅止渴,無能爲力。這期間中蘇戰爭、中美衝突、亞盟解體、美國打伊拉克等等一系列機會,歐盟如果抓住其中一兩次機會就有可能成爲除中美之外最重要的第三極。

從以下兩個重大戰略失誤,我們來具體看一下歐盟的悲哀。

失誤一: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與歐盟其實是當今世界上最理想的合作伙伴,無論從政治、軍事、地緣上講雙方之間沒有根本的衝突,共同利益卻極多。

如今中國日益強大,一方面可以瓦解美國的實力,這對於歐盟從美國的勢力下解放出來,是有幫助的;另一方面曾經蘇聯如今的俄羅斯都被認爲是歐洲的宿敵,中國越強大,俄羅斯就越需要歐盟,俄羅斯對歐洲的壓力就越來越小。

同樣的道理,歐盟強大,歐元像美元、華元一樣成爲世界貨幣,可以硬流通,既能消解美國實力,也能遏制俄羅斯的崛起,中國是很喜歡看到這個局面的。可惜,中國多次投桃,卻不見歐盟報李。

至今歐盟仍推行對敵視中國的政策,這是何等愚蠢的做法。中國的最佳合作伙伴沒有選擇最佳的做法,中國只能與俄羅斯重修舊好,這是歐盟*的。俄羅斯也沒有辦法,歐洲國家不是真心想要幫助他,要想法突破局勢的圍困、重新崛起,他只能和中國重修舊好。

一旦中俄建立密切之極的關係,俄羅斯實力大增之後,中國實力強悍,內部一心根本不懼俄羅斯,到那時歐盟還有好日子過嗎?將來必然有人要清算這段歷史,來追悔他們失去的機會,歐盟將爲他們愚蠢的做法,付出代價。

失誤二:美國欲取中東,佔領世界制高點。這也威脅到歐盟的利益,一旦美國拿下中東,揮舞石油大棒。試問,歐元還能成爲真正的世界貨幣,歐盟還能擺脫美國的控制嗎?歐盟崛起之路就被堵死,歐盟的影響將永遠停留在歐洲。

直到有一天,在俄羅斯的西進中,委曲求全。面對美國對中東下的毒手,歐盟沒有一點反擊的力量,甚至還幫美國完成他的大中東計劃。

這塊曾經誕生過亞歷山大、拿破崙、希特勒英雄梟雄的神奇土地,如今猶如去勢的公牛,毫無鬥志可言,真想不到曾經引發整個世界政治經濟的革命的歐洲,竟落到這種地步。

要不是關鍵時刻中國的佈局,美國早就打下伊拉克完成了中東的戰略佈局,可是即使這樣,歐盟一幫短視的傢伙依然指責中國破壞了他們的謀劃,豈不知要不是中國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不希望歐盟完全淪爲美國的跟屁蟲,纔出手破壞掉美國的中東戰略。

在外患重重之下,歐盟內憂不斷,德國的總理,那個沒有遠見的女人,惡意僵化與中國的關係,有時想想日耳曼民族到底怎麼了,怎麼能選這樣一個弱智的人來做當家的,中德是多麼好的戰略盟友,可惜德國不認。

法國總統希拉剋要走了,下一位總統不知是何人,但會同天下估計,此人不可能有希拉剋的靈活,或者等到此人認識到問題能靈活之後,機會早已失去,在這亂雲飛渡之時,需要的是大智大勇之人。

歐盟的悲哀在於政治不統一,在於無法把握自己的方向,在於對未來沒有長遠的目標,且不能堅定不移的執行,也在於沒有一個真正的核心,還有可惡的英國在裡面攪混。

歐洲國家看不到誰是真正的敵人,從未來看中國肯定是他的心腹大患,這一點沒錯,中國要想取得世界霸權,地球上任何一個強國都會是自己的對手。這一點美國、俄羅斯同樣也不例外。但是歐盟要想在未來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聯合在一起,而阻擋歐洲合力的就是可惡的英國。

在美國稱霸世界的舞臺上,有兩個鐵桿的小兄弟,一個自願的跟班——英國,現在還是;一個是被迫的隨從——日本,已經被中國斬掉。

英國自從一戰結束後,就已經不能真正的掌控世界了。雖然英國還不想把權力拱手交給美國的,可二戰後英國已徹底沒落,還想保留一點既得利益的話,就必須依靠美國。

這猶如黑社會裡被*退位的老大,現在只有聽新老大的話,纔有體面的位子,一份過的去的生活。

二戰以來,英國和美國的配合最爲默契,英國成了美國最得心應手的小弟。英國有時爲了博得老大的歡心,做出些有害道義的事,遭到了世界其他國家的詬病。

如美國攻打伊拉克,英國秉承美國的旨意,急衝衝的赤膊上陣。什麼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布萊爾信誓旦旦的給英國人洗腦,可是最終跟隨美國兵敗伊拉克,還反手被中國聯合伊斯蘭實力給狠狠的胖揍了一頓,結果除了死傷上萬人之外什麼也沒撈到。美國忽悠了布萊爾,布萊爾又忽悠了英國人民。

其實,英國這種自願做小的做法也是有苦衷的。英國始終恪守的就是歐洲大陸均勢政策,主要表現爲通過維持和左右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集團相互制約抗衡,避免使歐洲陷入任何一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支配和控制之下。

簡單的說不讓歐洲大陸出現強國,如果出現強國,英國必須聯合其他的弱國與之爲敵,否則,統一歐洲大陸的強國會對英國產生致命的威脅。

爲了維持歐洲的大陸的均勢,英國不停的與歐洲諸國結盟,爲敵。與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普魯士)、俄羅斯諸國結過盟或進行過戰爭。

比如拿破崙在歐洲稱雄時,英國組織反法同盟與法作戰;希特勒的德國強大時,英國又同德國作戰。英國這種多變和實用主義的傳統,使他們得到了一個著名的稱謂——“背信棄義的英國人”。

英國不選擇國家,只選擇強者的做法必然讓英國在戰爭中消亡。因爲一個國家無法恆強,而且不加選擇的同強國作戰,這本身就是自殺的戰法,這種戰法能得益於一時,卻不能得益於永久。

在原來的歷史上,英國的歐洲大陸均勢的政策,被美國的全球均勢政策所繼承,美國也不允許地區間出現強國,誰強誰就是美國的敵人,英國的命運也就是將來美國的命運,這也是爲什麼美國老是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原因。

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42章 戰爭準備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244章 北極戰略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59章 全球會議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61章 開發南海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45章 SARS陰謀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6章 戰後風波第84章 清算“印尼”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25章 日本賠償第12章 美國之行一百零五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1第145章 SARS陰謀第29章 “假冒風潮”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87章 收復蒙古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64章 揭幕戰(1)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22章 中國“心臟”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89章 建設月球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95章 中蘇戰爭(4)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9章 跨過1970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47章 戰後餘波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39章 新經濟計劃(上)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
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42章 戰爭準備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244章 北極戰略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59章 全球會議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61章 開發南海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45章 SARS陰謀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6章 戰後風波第84章 清算“印尼”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25章 日本賠償第12章 美國之行一百零五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1第145章 SARS陰謀第29章 “假冒風潮”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87章 收復蒙古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34章 軍事演習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64章 揭幕戰(1)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22章 中國“心臟”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89章 建設月球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95章 中蘇戰爭(4)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9章 跨過1970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47章 戰後餘波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39章 新經濟計劃(上)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