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秦國的打算

不管龐癝是否同意襄陵君入朝,魏無忌還是下達了調襄陵君入朝爲官的命令。

不幾日,在封地襄陵悠閒度日的魏郊便收到了來自魏無忌的調令。

魏郊接過調令後興沖沖的回到後院尋找母親:“母親,剛剛兒子收到叔父的調令,叔父要調兒子回大梁!”

“什麼時候的事兒?”如姬聽後震驚不已。之前如姬一直擔心再回到大梁,可她也知道想要阻止魏郊入朝這事千難萬難,魏郊身爲當今魏王平的親叔叔,先王魏增的幼弟,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入朝爲官的事情的。

之前魏郊年紀小,如姬可以憑着自己的心意說服魏郊回到封地襄陵安閒度日,避過大梁城裡的風風雨雨。可現在看來,有些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信陵君可曾說過是因爲什麼事情調你回大梁的?”如姬問道。

魏郊搖了搖頭道:“不太清楚,不過來送信的人說叔父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估計兒子被調回大梁的事兒十有八九與這有關!”

“什麼?”如姬吃驚不已:“之前我還聽說信陵君的身子很好,怎麼突然就不好了呢?”

對於如姬來說,魏無忌是她一生都要感激的人,故而聽到魏無忌身子不大好,這纔有些失態。

“母親這是怎麼了?”魏郊見母親如此失態,關係的問道。

“沒什麼,只是信陵君是大魏的頂樑柱,如果他倒下去的話,只怕朝堂將要混亂一陣了!”如姬自然不會說自己擔心魏無忌的身體。

“哦!母親,您看咱們什麼時候回去?”魏郊問道。

定了定神如姬問道:“書信上可曾說調你回大梁之後任何職?”

魏郊搖頭道:“這倒沒有說,叔父只是說等兒子回大梁之後看看兒子自己的想法之後再行商議!”

“如此你就命人收拾一些行李,過兩天咱們再回大梁也不遲!”如姬說道。

“一切都聽母親安排!”

秦國咸陽,秦王嬴政正看着一封從魏國傳來的密報,從臉色上看去,這密報上所說的應該是一個好消息。

“來人,傳李斯、王翦過來,寡人有要事相商!”看完密報,嬴政急忙命人傳喚李斯、王翦。

半個時辰後,李斯、王翦先後入宮。

“見過大王,不知大王傳喚微臣/末將所爲何事?”

“你們看看就知道了!”嬴政興奮的拿起案上的密報遞到李斯手中。

李斯看着密報眼神也跟着明亮起來。

王翦看了看嬴政的表情,又看了眼李斯的表情,有些疑惑不解。

好在此時李斯已經看完並把密報傳到王翦手中,王翦開始細細的看了起來。

完畢,王翦問道:“敢問大王,密報上所言之事可屬實?”

嬴政點頭道:“應該八九不離十吧!寡人早就盼望着這一天的到來,只是魏無忌之前一直身體健朗,寡人這才一直對魏國按兵不動。現在好了,一旦魏無忌病逝,對魏國來說無異於失去一塊擎天之石。到時候寡人看這天下還有哪一個國家還能制衡我大秦雄起!”

李斯道:“魏國現今的國力已然不下於大秦,如果行伐魏的話只怕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了。”

王翦也跟着點頭:“不錯!從密報上的消息來看,魏無忌的身體最多隻能撐一年的時間,所以這一年時間裡我大秦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只要確認魏無忌病逝,我大秦就可集結全國之兵伐魏,從而一舉蕩平大梁,立下不世功業!”

魏無忌,這個名字對天下各國來說就是一柄始終懸在頭頂的利劍。

論才智,魏無忌不過中人之姿,論指揮能力,魏無忌遠遠不及王翦、李牧等人,論治國之能,魏無忌也不及李斯、龐癝等人。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各方面都算不得最優秀的人卻是魏國的國之柱石,是別國難以逾越的大山。

因爲魏無忌有無窮的人格魅力,他的魅力能夠使人心甘情願的臣服,能夠影響手下的將士心甘情願的爲他效命,能夠使得敵人聞風喪膽,就因爲‘魏無忌’三個字就使得列國不敢攻魏。

這就是魏無忌,一個只憑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威壓了一個時代的人物。

魏無忌已經行將就木,然而即便如此在無法確認魏無忌真的死亡的情況下,強大的秦國依舊不敢向魏國派去一兵一卒,饒是雄才大略的嬴政,在‘魏無忌’三個字面前只能小心翼翼,不敢逾越雷池半步。

現在好了,魏無忌病重昏迷,雖然後來清醒了過來,但秦國在魏國的密探已經得到確切的消息:魏無忌的身子拖不過一年的時間。

這對秦國來說無異於一件天下的好事,故而無論是秦王嬴政還是國相李斯、大將王翦心情都是十分的高興。

不過好在王翦也算是沙場宿將了,只是興奮一陣便醒悟過來,相嬴政勸道:“大王,眼下還不是高興的時候。雖說魏無忌去世之後魏國就沒有了獨當一面的大將,可咱們卻也不得不防。自古以來魏國就人才輩出,因而眼下咱們並不能判定魏無忌去世之後魏國是否還有不世之材脫穎而出,是故對於魏國末將以爲還是要保持警惕的態度。”

嬴政聽王翦這麼說有些不以爲意:“王翦你有些多慮了吧?”

王翦道:“末將也希望末將這是多慮了!可想想眼下魏國雖無大將,但也可以說人才濟濟一堂。魏相龐癝之前只是一個守城小吏,尉繚、范增等人也都是籍籍無名,這就使得末將不得不擔心魏國如果突然發掘出一員優秀將領的話,那對我大秦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了!”

李斯對此深以爲然,向嬴政勸道:“微臣以爲王翦將軍所言極是,對於魏國不得不防,大王可下令在魏國的密探一旦發現魏國有將才出現就全力格殺,不能給魏國一丁點的希望!”

嬴政雖然自傲但並不自大,也知道如何行事才能對秦國最爲有利,故而稍微細想了一下便同意了王翦、李斯二人的提議,下令分佈在魏國的密探一旦有將才受到魏國朝堂的重視就全力追殺,不給魏國一丁點的機會。

一百七十、合謀二百五十、設伏一百一十四、部署三十八、泛舟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一百三十五、試探二十五、魏王之殤八十、三年四十七、項燕佈局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九十四、羣臣諫二百四十八、渡江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二十四、分兵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十一、魏國出兵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五十二、洛邑會盟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七十七、唐雎使楚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五十五、秦軍撤退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六十三、說親五十七、張良論勢二百零九、流言三十二、秦國政局五十二、洛邑會盟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三十五、試探一、暗潮七十、如姬歸來八十三、虎符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暗潮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五十一、魏國出兵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三十九、交鋒六十二、打算三十六、明哲保身二百四十八、渡江六十四、入陶地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二百零九、流言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九十五、張良計十三、風波起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五、秦王之宴八十九、縱橫事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二十三、函谷六十四、入陶地三十、使館問答三十三、辛秘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九十四、羣臣諫七十六、惜才、送才一百二十九、議和二百四十八、渡江七、上黨戰起三十三、安國君二十五、魏王之殤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九、旁觀者迷一百三十五、試探一、暗潮六十五、所謂伊人
一百七十、合謀二百五十、設伏一百一十四、部署三十八、泛舟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一百三十五、試探二十五、魏王之殤八十、三年四十七、項燕佈局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九十四、羣臣諫二百四十八、渡江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二十四、分兵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十一、魏國出兵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五十二、洛邑會盟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七十七、唐雎使楚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五十五、秦軍撤退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六十三、說親五十七、張良論勢二百零九、流言三十二、秦國政局五十二、洛邑會盟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三十五、試探一、暗潮七十、如姬歸來八十三、虎符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一百八十三、謀劃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一、暗潮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五十一、魏國出兵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三十九、交鋒六十二、打算三十六、明哲保身二百四十八、渡江六十四、入陶地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二百零九、流言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九十五、張良計十三、風波起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五十五、秦王之宴八十九、縱橫事四十七、項燕佈局一百二十三、函谷六十四、入陶地三十、使館問答三十三、辛秘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九十四、羣臣諫七十六、惜才、送才一百二十九、議和二百四十八、渡江七、上黨戰起三十三、安國君二十五、魏王之殤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九、旁觀者迷一百三十五、試探一、暗潮六十五、所謂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