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

“廣陵急報!”一個信使騎着快馬急匆匆的闖入了壽春城,直奔郡守府項燕的行營而去。

此時,項燕正在爲鍾離之事發愁。

十萬大軍耗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居然連一個小小的鐘離城都守不住,而且這個攻城主將還是自己的長子項渠,想想項燕就覺得有些臉疼。

要知道項燕可是一向都很看重自己的這個長子,無論文韜還是武略,都是悉心教授,結果第一次獨立指揮軍隊,就給自己這樣的一個戰績,還不如自小放養的項梁呢,起碼項梁還曾小敗過劉季幾次。

如果換做是別的將領給出自己這樣一個戰績,說什麼自己都要把他給斬了,可項渠畢竟是自己的長子,項燕還沒有如此狠的心腸去斬殺自己的長子,只是修書一封與項渠,讓其務必在三天內攻克鍾離。

這邊剛剛命一名親衛前去鍾離送信,那邊廣陵來的信使便急匆匆的闖了進來。

一進來,信使就拜道:“啓稟令尹,兩日前魏軍突然偷襲廣陵,我家郡守請令尹速去救援!”

“什麼?”項燕頓時驚疑不定,要知道廣陵城內可囤積着無數的軍用物資,一旦廣陵被魏國佔據,那麼後果可就嚴重了。

“魏軍有多少人,主將是誰,廣陵城可還在我軍手中?”項燕心急,一連串問了好幾個問題。

信使回道:“此次偷襲廣陵的魏軍人數共有兩萬人馬,統兵大將是張耳,而廣陵城,小人來時,廣陵城已經岌岌可危,只怕現在已經被魏軍佔據了!”

“兩萬人馬?”項燕難以置信道:“魏國大軍是怎麼到達的廣陵?”

“小人也不知道!”信使回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雖然不清楚魏軍是怎麼到達廣陵城下的,,但既然這麼多魏國軍隊出現在廣陵城下,就一定有路線可尋。

“難道······難道是從邗溝而來?”一想到這兒,項燕便頓住了,可隨即又回過神來兀自搖了搖頭:“邗溝雖然是一條被開鑿出來的運河,可中間卻有一段數百里寬廣的沼澤,也是一道天然屏障,魏國是怎麼渡過去的呢?”

項燕想不明白,然而確鑿無疑的是,魏國確實派出了一支軍隊前去偷襲廣陵。

此時壽春城內的糧草物質只夠三十萬大軍半個月的用度,如果自己不能在半個月內拿下廣陵,只怕楚國這僅有的三十萬大軍就將要被活活餓死了。

可項燕一旦派兵前去救援廣陵,無異就給了淮河對岸的龐癝一個可乘之機。

何去何從,項燕一時間有些難辦。

其實要從江東向壽春運送物資,還有一條道路,那就是由江東出發,逆流而上到達松陽,再由松陽經過宗城北上到達居巢、壽春。

可這樣一來,無疑會增加不少的運力,更關鍵的是,江東並沒有這麼多的船隻使用。

既然要運送物資,小船自然是不行的。而楚國並沒有足夠的大船,短時間內,楚國也打造不出足夠的大船。

猶豫再三,項燕當即便修書一封,命親信將向項渠、項梁兩子傳信,令其率大軍返回壽春。

壽春無論是距離期思還是鍾離,路程都不是很遠,且道路也不崎嶇拿走,故而項渠、項梁兩人收到項燕的書信後,有些納悶爲何項燕突然召自己率軍回師?

故而,項渠、項梁兩人撇下大軍,帶着幾名護衛獨自前往了壽春城。

見兩人這麼快就回來了,不用多想,項燕便知道兩人肯定是舍下軍對獨自回返的。

之前的書信中,因爲保密的原因,項燕並未寫下傳召項渠兩人率軍回來的原因,故而親口從項燕口中得知廣陵城被魏軍偷襲,兩人都是十分的震驚。

看着眼前兩個兒子,項燕嚴肅道:“眼下形勢危急,爲父打算放棄壽春、居巢,你們兩人也連夜趕回自己的軍營,令大軍速速返回吧!”

聽了項燕的話,項渠兩人雖然十分震驚與項梁這麼輕易便要捨棄壽春城,可最後還是接受了軍令,連一杯茶水都未來得及飲用便趕回了自己的軍營。

龐癝這邊,得到張耳成功拿下廣陵城的消息,要比項燕那邊要晚上兩天。之所以如此,蓋是因爲項燕那邊是用快馬傳遞的消息,而自己這邊,張耳在佔據了廣陵城後命人乘船沿邗溝北上,而後又從淮河逆流而上,消息自然也就滯後了兩天。

“相邦,是否該下令全面出擊了?”張良問道。

“也是時候了!”龐癝點頭道,而後又令人傳信於劉季,讓其收到消息後立刻攻打期思,一刻也不得耽誤,而自己這邊,龐癝也下令大軍做好隨時渡河的準備。

至於鍾離城內的曹參,鍾離城內眼下只有不到三萬人馬,又經過月餘的苦戰,還是讓他們歇息一番吧!

在劉季收到龐癝的消息後,急忙命大軍前去攻打期思城,不到一個時辰就順利攻下了城池。

劉季十分驚訝,按說杞思城東側,還有十萬援軍,怎麼自己攻城時不見他們有絲毫的動作呢?

還未來得及詢問,就有將士跑來向劉季回報:“啓稟將軍,城東的十萬楚軍消失了!”

“什麼?消失了?”劉季十分震驚,怎麼好端端的十萬人便就這麼消失了呢?自己這邊怎麼沒有察覺到絲毫?於是劉季便問道:“什麼時候的事情?”

士兵回道:“早幾天前,這邊楚軍的主將項梁便開始小規模的向東撤退,而今天攻城時,項梁更是率領着全部軍隊撤退了!”

“只怕現在項梁還沒有走遠,立刻傳本將的命令,速速前去追擊項梁!”說着,劉季便一馬當先,騎着戰馬向城東方向跑去!

可是追了半天,劉季連項梁的一絲影子都未發現,只得率軍返回期思。

在項梁這邊撤退之時,項渠這邊也開始了撤退,不過不同於項梁的偷偷摸摸,項渠是光明正大的撤軍,而鍾離城內只有不到三萬人馬,曹參即便知道了項渠爲何撤退,可最後也是無可奈何。

七十四、楚人李斯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十、龐癝說魏王(四)九十、人才爭奪九、旁觀者迷六十九、太子魏增十五、虛張聲勢二百三十七、定策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三十一、家庭五十三、魏趙秘盟三十三、辛秘三十、使館問答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六、魏增大婚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三十七、憋屈四十三、龐癝歸國三十五、趙國求和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一百三十、迴歸一百零五、秦王到八十八、秦國意圖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七十九、口舌之利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三十、使館問答二百二十五、渡河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十五、掙扎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零六、論趙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六十八、秦國動員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五十三、魏趙秘盟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九十九、兩難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三十六、明哲保身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一百二十二、議和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七十三、名將五十八、審理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十一、交鋒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三十八、欣欣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八十七、龐癝的思慮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十七、幕後黑手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四十九、國士七十九、縱橫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九、瑣碎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八十五、風雲動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六十三、說親六十五、所謂伊人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一百一十、戰序
七十四、楚人李斯一百九十一、伐謀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十、龐癝說魏王(四)九十、人才爭奪九、旁觀者迷六十九、太子魏增十五、虛張聲勢二百三十七、定策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三十一、家庭五十三、魏趙秘盟三十三、辛秘三十、使館問答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六、魏增大婚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三十七、憋屈四十三、龐癝歸國三十五、趙國求和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一百三十、迴歸一百零五、秦王到八十八、秦國意圖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七十九、口舌之利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三十、使館問答二百二十五、渡河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十五、掙扎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零六、論趙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六十八、秦國動員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五十三、魏趙秘盟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九十九、兩難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三十六、明哲保身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一十一、不存在的宅鬥一百二十二、議和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七十三、名將五十八、審理一百八十、劉季用兵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十一、交鋒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三十八、欣欣二十、龐癝見趙王(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八十七、龐癝的思慮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十七、幕後黑手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四十九、國士七十九、縱橫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三十九、瑣碎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八十五、風雲動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六十三、說親六十五、所謂伊人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一百一十、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