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設伏

此後三天,魏軍並未向南進攻,而是將廣陵城下的將士及糧草物資先後運往了對岸的松陽,直到三天後方纔運送完畢。

第四天,見後勤之事已經完畢,王翦便率大軍向南直撲延陵。

延陵不過是一座小城,根本就無法容納項燕的十五萬大軍。

項燕本人也明白,憑藉着延陵及自己手下的這點兵力,根本就無法阻止魏軍。

可明白又如何?延陵的背後就是楚都吳城,一旦延陵被破,吳城也將不保,故而,項燕也只得咬牙與魏軍一戰。

江東之地,七山二水一分田。

其實,這也說明了,江東之地,根本就不利於大軍作戰。

特別是在戰國時代,江東的交通條件又極其的差,故而,即便王翦有四十餘萬大軍,可也不能說是佔據了絕對優勢。

不過好在,魏軍之中的魏武卒便是當年吳起爲了對抗秦國而組建的,特別善於山地作戰,其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跑騰躍,如履平地,故而,江東的這些丘陵對於他們這些習慣了在大山之中訓練的人來說,可謂是如魚得水。

更何況,去年爲了進攻巴、蜀兩地,王翦還特意訓練了一支山地兵。

也就是說,本來沒有多少優勢的魏軍,面對楚軍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其實還有一點忘記說了,那就是楚國國內雖然多山,可楚國卻並未訓練過專門用於山地作戰的軍隊,這也爲楚國的慘敗打下了基礎。

其實,這個時代的兵種還是很單一的。因爲在戰國二百餘年的歷史上,大多數的戰爭都發生在中原地區。

而中原地區地勢平坦,又無大山大水,故而,各國很少會去訓練別的兵種。

也因此,楚國並未發揮出自己特有的優勢,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

魏軍這邊,有了具體部署之後,王翦便親自率領五萬武卒及兩萬山地兵向延陵進發,而靳歙則率大軍在後,直接向延陵撲去。

“報!”一斥候匹戰馬飛快的駛入延陵城外的楚軍軍營,來到項燕帳下方纔停下。

下馬,斥候闖入項燕營帳內回報道:“啓稟將軍,王翦正率七萬人馬向我軍方向而來,現在距離我軍軍營不到十里。”

“再探!”項燕吩咐一聲,便召集軍中將領商議,“斥候剛剛探得的消息,王翦親率七萬人馬趕來,不知諸位有何對策?”

有將領道:“王翦雖能征善戰,但竟然敢率七萬人馬攻打我軍,我看他是不要命了。”

“是啊,我軍有十五萬人馬,足足是王翦的兩倍有餘,此戰王翦竟然如此囂張,只怕真的活不耐煩了。”

“請將軍下令,命末將帶十萬人馬,末將必斬王翦頭顱獻給將軍。”

……

一時間,營帳中各種聲音都有,但無一例外,他們都認爲此番王翦是輕敵冒進,必敗無疑。

可項燕卻感覺哪裡不對,因爲以項燕對王翦的瞭解,王翦並不是容易居功自傲之人,也不會因爲幾場勝利就得意忘形,故而遲遲沒有下達命令。

這時,有將領急了,說道:“將軍,王翦雖能征善戰,又一向謹慎,可那都是以往,而現在的王翦是那個先滅趙,後破秦的王翦,只怕性格早已發生了變化也說不一定,還請將軍速速下達軍令,否則待王翦到達我軍營前,只怕我軍就是想擺開軍陣也是難了。”

這員將領說的是實情,延陵城附近,只是一個狹小的盆地,四周都是丘陵,十五萬大軍想要擺開戰陣,根本就不是一時半會而能完成的。

故而,不敢猶豫,項燕當即下達軍令,命大軍在營外擺開陣型,等待王翦的到來。

“報!”

項燕這邊軍陣剛剛擺好,就見此後又一次到來,“啓稟將軍,王翦突然率大軍爬上附近的丘陵。”

“什麼?”聞此,項燕不由一愣,想不明白王翦爲何好好的道路不走,非要怕丘陵。

“繼續探查。”給此後下達了軍令之後,項燕又向各部將領下達軍令,讓楚軍各部嚴陣以待,以防王翦突然襲擊。

這樣下來,直到一個時辰之後,項燕再無聽到關於王翦的意思消息,只能在營外苦苦等候。

而楚軍將士,嚴陣以待了一個時辰,見並無敵人到來,不由有幾分鬆懈,雖然外表上看起來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但思想上已經開起了小差。

這時,楚軍軍陣西側的丘陵上突然傳來一陣喊殺的聲音。

項燕放眼望去,便見一隊人馬正從山上向自己軍陣這邊奔跑而來,不由吃驚不已。

雖然心中十分疑惑王翦到底意欲何爲,和卻絲毫不敢鬆懈,急忙命西側的軍隊前去剿滅山上的魏軍。

而王翦這邊,見楚軍這邊項燕派軍前來,急忙下令大軍向後撤退,待前來的楚軍到達山中五六裡之後,方纔將這股楚軍團團圍住剿滅。

而項燕這邊,見遲遲沒有山中的消息,心中不由焦急起來。

這時,一名士卒從山上跑了下來,跑到項燕面前哭道:“將軍,王翦那邊竟然有六七萬大軍,現在我軍已經被魏軍團團圍住,將軍請速去增援。”

項燕一聽不由大吃一驚,沒想到王翦竟然如此瘋狂,敢率六七萬人馬在自己眼皮子低下活動,故而想也不想便下令全軍進山,向王翦大軍進攻。

王翦這邊,當得知項燕將全軍壓上,準備一舉擊潰自己的時候,臉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知道只要項燕一旦率軍進入山中,那便意味着項燕敗局已定,故而對麾下將領下令道:“將包圍圈裡的楚軍全都殺了吧!”

“諾!”

隨着王翦命令的下達,被魏軍包圍的楚軍沒拖延到項燕的到來,就已經被魏軍全殲了。

而後,王翦又命大軍在山上設伏,又命人在附近來回的呼喊,以吸引項燕的到來。

魏軍將士的呼喊聲,在項燕聽來,就是楚軍將士與魏軍的廝殺聲,故而便順着聲音,一步一步的進入了王翦設下的包圍圈。

見項燕已經進入包圍圈,本趴在山石後面的王翦突然起身,朝項燕大笑一聲:“項燕,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隨着王翦的起身,四周隱蔽起來的魏軍將士也紛紛起身,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魏軍的身影……

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三十七、山雨欲來十六、互換質子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三十二、魏王託孤五十、三公就位五十八、審理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三十六、明哲保身三十七、山雨欲來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十五、虛張聲勢一百七十、合謀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五十、韓國求救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七十五、論戰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七十、如姬歸來七十五、通天大火四、縱橫五、聘禮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六十五、所謂伊人八十四、申斥六十八、襄陵君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三十四、範睢遠謀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二百二十五、渡河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七十三、魏楚開戰九、龐癝說魏王(三)二百零二、暗鬥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三十、定論一百一十四、部署一百四十三、忠奸八十九、縱橫事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九、旁觀者迷二十六、廉頗到來九十四、王翦的老謀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六十、虎父犬子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九十六、各自算計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二百三十七、定策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八十三、蠶食計劃六十、虎父犬子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二十二、議和五十四、喋血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九十四、羣臣諫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三十八、泛舟六十三、說親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十五、魏王之殤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零三、銳士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百九十一、伐謀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三十八、欣欣八十七、論勢六、戰國四公子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二十四、分兵
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三十七、山雨欲來十六、互換質子二百一十六、龐癝的舉動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三十二、魏王託孤五十、三公就位五十八、審理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三十六、明哲保身三十七、山雨欲來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十五、虛張聲勢一百七十、合謀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五十、韓國求救六十六、意外消息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七十五、論戰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四十八、孔斌說太后七十、如姬歸來七十五、通天大火四、縱橫五、聘禮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六十五、所謂伊人八十四、申斥六十八、襄陵君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三十四、範睢遠謀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二百二十五、渡河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七十三、魏楚開戰九、龐癝說魏王(三)二百零二、暗鬥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三十、定論一百一十四、部署一百四十三、忠奸八十九、縱橫事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九、旁觀者迷二十六、廉頗到來九十四、王翦的老謀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六十、虎父犬子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九十六、各自算計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二百三十七、定策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八十三、蠶食計劃六十、虎父犬子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二十二、議和五十四、喋血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九十四、羣臣諫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三十八、泛舟六十三、說親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十五、魏王之殤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零三、銳士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一百九十一、伐謀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一百三十八、欣欣八十七、論勢六、戰國四公子一百七十二、中伏一百二十四、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