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

天色已經越發的暗淡。

此時,蒙恬率領着從重泉方向逃脫出來的十萬人馬,來到了涇陽城下。

三十萬大軍,除卻有五萬人戰死沙場之外,其餘十五萬大軍,盡竭被王翦俘虜。

而這十萬人馬,可謂是秦國最後的希望,蒙恬自然不希望他們出事。

“只要踏過涇陽橋,我軍就安全了!”在蒙恬看來,咸陽城內的魏軍根本就料不到自己會由涇陽而過,故而,遠遠的看到涇水上的大橋,蒙恬長出了一口氣。

“傳令下去,大軍即刻動身,跨過涇陽橋!”剛剛到達涇陽城下,蒙恬便下令道。

“將軍,我軍已經奔波了數十里,眼下再沒有體力跑了,不如讓將士們在城裡歇息片刻,用一些水糧再動身不遲。”親衛勸道。

蒙恬卻道:“魏國大軍還在我軍背後緊追不捨,一旦此刻歇息下來,只怕不到一個時辰,魏軍便會包圍涇陽城,到時候,我軍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根本就不聽親衛的勸阻,蒙恬依舊下達了渡過涇水的命令。

剛剛跨到橋頭,蒙恬便聽到了背後傳來喊殺之聲:“魏軍來了,大家趕快渡河!”

不敢猶豫,蒙恬急忙下達了緊急渡河的命令。

可大軍剛剛過去不到五千人馬,前方就傳來了一陣馬蹄聲。

不過一柱香的功夫,靳歙便率五萬大軍來到了蒙恬大軍前方。

“還好來的及時!”見秦軍並未走脫,靳歙不由長出了一口氣,而後又令大軍向橋兩岸的秦軍喊道:“我家將軍有令,放下武器投降者,既往不咎,如若膽敢反抗,格殺勿論!”

隨着魏軍陣營中不斷傳來的吆喝聲,本就沒有多少戰心的秦軍將士更加的心灰意冷,紛紛放下武器,向魏軍投降。

“不準投降,爾等是大秦的軍人,只有戰死方可上報君恩!”

可無論蒙恬怎麼喊,仍舊無法阻擋秦軍將士向魏軍投降的大潮。

蒙恬見大勢已去,不敢多想,便欲率身邊一衆親衛從靳歙的大軍中衝殺過去。

可靳歙手下足有五萬人馬,而蒙恬手下的死忠,至多也只有不到五千人,十比一的差距,蒙恬又豈是靳歙的對手。

即便蒙恬勇武異常,可最後還是力竭,被魏軍俘虜了下來。

而涇水東岸,王翦已經率領追兵到達了岸邊,一邊下令麾下將士收攏秦軍敗兵,一邊騎馬向涇水西岸走去。

“見過上將軍!”

搖曳的火光之下,靳歙見王翦到來,急忙下馬行禮。

“靳歙將軍請起,此番三十萬秦軍全部被俘,你乃頭功,待回到大梁,老夫一定爲你請功。”王翦一把攙扶起下拜的靳歙,開心的說道。

“不敢,一切都是上將軍指揮調度有方,末將這才立下了這寸末之功。”靳歙謙虛道。

“靳歙將軍謙虛了。”說着,王翦又問道:“秦軍主將蒙恬呢?是否被我軍將士殺死?”

靳歙搖了搖頭回道:“沒有,蒙恬戰至力竭,已經被我軍將士生俘,現正被押解在後方。”

聽此,王翦心中不由鬆了一口氣。

畢竟,王翦和蒙家來往密切,而蒙恬本人,在王翦眼中更是與自家子侄一般無二。

又和靳歙寒暄了幾句,王翦便在靳歙親衛的引領下,前往大軍後方去探望蒙恬。

一路上,王翦有很多的話想要同蒙恬講,可在看到蒙恬的那一剎那,王翦卻又什麼也講不出口了。

苦笑着搖了搖頭,王翦轉身而回,再次渡過涇水,來到了涇陽城下。

此刻,涇陽的城門早就已經大開,城門下面也是燈火通明。

王翦並未急於進城,而是福分麾下將士將秦國降卒嚴加看管之後,方纔同靳歙等一衆將領一起入城。

在縣衙住下之後,王翦方纔命人將蒙恬帶來。

因蒙恬十分英勇之故,將士們將蒙恬來了個五花大綁,生怕他掙脫而去,後面還跟着十餘名將士。

見蒙恬竟然被如此對待,王翦呵斥了將士一頓,而後又親自給蒙恬鬆綁。

“賢侄……”鬆開繩索之後,王翦正欲說話,不料蒙恬卻止住了王翦的話頭,“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不過我蒙氏歷受君恩,無以爲報,且魏國與我蒙氏有血海深仇,我是不會降魏的。”

見蒙恬如此說,王翦便知蒙恬已經心有死志,不由苦笑一聲,而後道:“那我親自送賢侄上路吧!”

“來人,備酒!”朝門外大喊一聲,王翦便又看向蒙恬,“汝之妻兒,我會照料的。”

“多謝!”蒙恬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感激之情。

這時,親衛抱着兩壇酒水走了進來,放到案桌上之後又退了下去。

王翦將酒水滿上,端起碗便一飲而盡,而後看着蒙恬說道:“你還有什麼心願未了的嗎?”

“沒有!”蒙恬搖了搖頭,亦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似乎是喝的不進行,蒙恬抱起酒罈,向嘴裡狂灌,而後擦了擦嘴角,說道:“好久沒這麼痛快了。”

而後,蒙恬笑着對王翦說道:“就不勞您親自動手了,我自己來吧!”

說着,蒙恬便搶過王翦腰間的長劍,王翦躲之不開。

蒙恬手拿長劍,沒有說話,而是用盡身體所有的氣力狠狠的向脖頸上抹去。

鮮血,呼吸間,堂上便滿是鮮血。

看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蒙恬,王翦眼中露出惋惜之色,而後對外面的親衛下令道:“來人,將蒙恬的屍體收攏厚葬!”

這個厚葬自然跟李信的不同,而是第二天,王翦親自前來祭拜了一番,而後方纔將蒙恬入土。

從靳歙口中,王翦自然也知道了李信戰亡的消息。

除卻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之外,王翦也是無話可說。

不過好在,李信和蒙恬先後去世,那就意味着,眼下秦國已經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

於是當天王翦便下令,由靳歙率麾下十萬大軍向西進攻雍城,徹底滅亡秦國。

而王翦本人,則呆在咸陽,並向龐癝修書一封,等待他的安排。

秦國,與王翦相熟之人並不只是李信、蒙恬二人。

此刻,逃亡雍城的一衆秦國君臣之中,大部分都與王翦熟悉,故而,王翦這一刻遲疑了。

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八、龐癝說魏王(二)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九十八、君臣問答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五十九、教導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六十八、襄陵君八十二、信陵薨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一百七十二、中伏六十六、意外消息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八十九、天下英才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六十九、太子魏增六十二、如姬來訪七十、秦、楚對峙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十三、風波起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六十八、秦國動員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一百九十一、伐謀三十九、暗流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五十二、秦策十五、虛張聲勢十三、風波起三十九、暗流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十五、掙扎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七十八、方略八十六、宴六十一、父子決絕九十六、各自算計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九十八、龐衛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三十四、範睢遠謀五十四、暗涌一百二十九、議和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七十、如姬歸來三十三、安國君一百六十三、君臣三十五、範睢看魏國四十、舊怨重提六、戰國四公子十四、對錯一百四十一、勸解三十三、安國君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八十九、縱橫事五、聘禮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三十三、辛秘一百九十一、伐謀十四、對錯一百三十八、欣欣六十五、所謂伊人二十一、民心之爭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一百零六、論趙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三十六、裂痕四十七、項燕佈局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七十二、中伏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一百零五、秦王到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
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八、龐癝說魏王(二)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九十八、君臣問答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一百五十九、教導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六十八、襄陵君八十二、信陵薨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一百七十二、中伏六十六、意外消息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八十九、天下英才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六十九、太子魏增六十二、如姬來訪七十、秦、楚對峙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十三、風波起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六十八、秦國動員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一百九十一、伐謀三十九、暗流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五十二、秦策十五、虛張聲勢十三、風波起三十九、暗流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十五、掙扎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三十五、趙國求和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七十一、無忌戲龐癝七十八、方略八十六、宴六十一、父子決絕九十六、各自算計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九十八、龐衛一百零四、臨淄之戰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三十四、範睢遠謀五十四、暗涌一百二十九、議和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七十、如姬歸來三十三、安國君一百六十三、君臣三十五、範睢看魏國四十、舊怨重提六、戰國四公子十四、對錯一百四十一、勸解三十三、安國君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四、千百謀劃爲今朝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零五、秦王到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八十九、縱橫事五、聘禮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三十三、辛秘一百九十一、伐謀十四、對錯一百三十八、欣欣六十五、所謂伊人二十一、民心之爭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一百零六、論趙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三十六、裂痕四十七、項燕佈局二十六、惡果(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七十二、中伏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一百零五、秦王到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