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暗潮

待龐癝回到大梁之時已是魏安釐王二十七年了。

回到家中,龐癝召來李園問道:“我不在的這些日子大梁可有什麼事情發生?”

龐癝離開大梁已有大半年之久,這些日子雖然有書信來往,但龐癝分身乏術,書信大多都是關於軍國大事,其次便是與家中妻妾報平安之類的,故而龐癝纔有此問。

李園道:“這些日子大梁城最轟動的莫過於大王要封安榮爲君的事情了!”

“哦?詳細說說!”這件事龐癝絲毫不知情。

“相邦您剛剛離開大梁不到一個月,大王便召集重臣說要封安榮爲封君,甚至連封地都劃好了,就在龍陽!”

“等等,你剛纔說在哪兒?”龐癝覺得有些奇怪,便止住李園問道。

“龍陽啊!”

“龍陽君嗎?”

“正是!”

龐癝之前雖對安榮的身份有所猜測,直到這一刻才確認安榮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龍陽君。

“結果如何?”龐癝又問道。

“哪能!大王這話一出口,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特別是以御史大夫孔斌爲首的一衆文臣反對的特別激烈,說安榮無寸功於魏國,按照新法不得封君。

大王不得不妥協,想要降爵封安榮爲大夫,可大臣還是不依不饒。直到最後大王說安榮爵位可以不封,但一定要讓其進入朝堂爲郎中,大臣這纔不得不妥協同意。”

“只怕這纔是大王的真正意圖吧!”龐癝道。

在龐癝看來,這件事中一衆大臣都被魏王當了提線木偶,並按照魏王設定的劇情走的。

魏王又不是傻子,他又怎能不知道安榮這樣一個對魏國無寸功可言之人又怎麼可能被封君呢?魏王的意圖一開始就是想讓安榮進入朝堂,可又怕大臣反對,這才做出種種妥協般的樣子來麻痹大臣來達到自己的真實目的。

至於魏王把安榮安置到朝堂的目的,無非平衡罷了!

安榮現在雖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郎中,但以後只要立一些功勞想要升職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還有一件事情小人不知該不該講?”李園小聲道,但他那四處亂轉的眼神卻出賣了他。

“說吧!”

“就是去年年底的時候大梁城突然多出許多稷下學宮之人,且其中大多都是儒家弟子。孔斌先生從中挑了一些人推薦給大王並把他們安置到地方爲官!”

“具體多少人?都有誰你都知道嗎?”龐癝皺着眉頭問道。

“人數大概有三、四十人的樣子,被安置的地方是齊地。”

“齊地?”

龐癝細想自己之前在臨淄見到的那些官吏,好像他們的服飾、禮儀還真是儒家弟子的模樣,這使得龐癝的心更加的擔憂起來。

走到堂前,龐癝不禁長嘆一聲:“真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相邦您說什麼?”李園問道。

“龐癝搖頭道:“沒什麼!”

對於安榮被拜官之事不過是小事,自己在齊地時沒有聽說還罷了,可孔斌居然悄無聲息間在地方大肆安插儒家弟子,這就不得不引起龐癝的重視了。

現在的儒學雖然還不是後世的腐儒,但卻已然和墨家並稱爲諸子百家中最頑固的保守派,做事因循守舊,和以打破陳規漏矩著稱的法家形成鮮明的對比。

孔斌爲何會如此做?

在龐癝看來無非是儒、墨兩家背後的堅定支持者齊、魯兩國已經先後滅亡,接下來儒家何去何從便成了孔斌這個孔丘嫡系子孫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了。

秦國獨尊法家,自然不在儒家弟子的考慮範圍之內,再說孔丘歷來也瞧不起秦國,因而秦國自然而然的被儒家弟子排除在外。

楚國被儒家稱呼爲蠻楚,歷來被儒家弟子瞧不起,因而也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燕國雖是周文王後人,是姬氏子孫,但燕國太遠,又是苦寒之地,也不是首選。

但,排除秦、楚、燕三國,剩下的就只有韓、趙、魏三國了。

因而儒家的打算就是通過孔斌這樣的三晉大臣來進入三晉朝堂,從而在三晉之地生根發芽,茁長成長,直到把持一國朝政。

之前提到過三晉與秦國文化一脈相承,都是來自於衛國的鬼谷文化,因而儒家弟子想要在三晉迅速發展無異於癡人說夢,孔斌便採取了把儒家弟子分配到地方主政一方這個策略來逐漸改善三晉的文化土壤。

龐癝始終認爲法家的改革思想太過極端。

同樣,龐癝也認爲儒、墨兩家的思想太過保守。

但無論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都不是以龐癝的思想爲轉移的。

再想想之前自己還幻想着諸子百家能夠在魏國朝堂之上和諧相處,龐癝覺得自己還是太幼稚了。

現在因爲諸侯爭霸,朝堂上的各門各派有共同的目標這才能夠和諧相處,即便是有不和諧的聲音也都被各家首領給強壓了下去。

但以後呢?

以後如若魏國一統天下,諸子百家間還能和諧相處嗎?

只怕不能。

到時候諸子百家間不再是和諧相處,而是刀光劍影了。

現在魏國還沒有一統天下,只是有了幾分崛起之勢儒家便已安奈不住開始暗地裡動手腳了,那麼以後呢?

只怕魏國還沒等到一統天下,朝堂便已四分五裂了吧!

這不是龐癝想看到的。

但這同樣不是以龐癝的意志爲轉移的。

“且看吧!”對此龐癝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龐癝有種直覺,之前魏國朝堂上一片和諧的聲音只怕再也不會出現了。

回到大梁之後的龐癝並未急於上朝處理政務,而是向魏王告了一個月時間的假,每天在家中或陪伴妻妾,或領着家中兩個小兒玩樂,每天看起來優哉遊哉,似乎把一切政務都拋到了腦後的樣子。

至於龐癝爲何會這樣做,他心中究竟有何目的,只怕除了龐癝本人沒人能猜的出來。

可這時一個從趙國傳來的消息打破了龐癝的悠閒生活:秦國新君異人的妻子趙姬及兒子嬴政被趙國禮送回了秦國!

在加上不久前呂不韋被秦王異人拜爲國相一事,龐癝知道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嬴政從這一刻開始便正式踏入歷史舞臺!

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四十三、龐癝歸國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四十七、項燕佈局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二百零五、反思七十、如姬歸來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四十、舊怨重提九十五、滅魯十七、幕後黑手四十、舊怨重提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七十、合謀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三十、定論十一、交鋒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六十一、父子決絕二百五十、設伏一百六十、反應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六十八、秦國動員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暗潮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三十一、心思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四十一、見秦王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八十三、蠶食計劃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五十一、變法開始五十五、秦王之宴三十八、龐癝使秦八十、捭闔二百二十七、講和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一百三十四、權衡八十四、燕、趙之戰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三十九、瑣碎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五十一、魏國出兵五十四、喋血七十五、通天大火九十一、我若爲相三十四、範睢遠謀二百零五、反思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三十五、趙國求和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一十、陰謀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三十一、心思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二十五、魏王之殤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六十五、所謂伊人一、暗潮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
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四十三、龐癝歸國五十五、秦王之宴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四十七、項燕佈局九十三、王翦評劉季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二百零五、反思七十、如姬歸來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四十、舊怨重提九十五、滅魯十七、幕後黑手四十、舊怨重提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七十、合謀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三十、定論十一、交鋒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六十一、父子決絕二百五十、設伏一百六十、反應七十二、意想不到的結果六十八、秦國動員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一、暗潮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三十一、心思五十二、洛邑會盟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四十一、見秦王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零三、滅齊之戰八十三、蠶食計劃七、龐癝說魏王(一)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五十一、變法開始五十五、秦王之宴三十八、龐癝使秦八十、捭闔二百二十七、講和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一百三十四、權衡八十四、燕、趙之戰六十七、李牧立新君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三十九、瑣碎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五十一、魏國出兵五十四、喋血七十五、通天大火九十一、我若爲相三十四、範睢遠謀二百零五、反思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三十五、趙國求和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一十、陰謀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三十一、心思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二十五、魏王之殤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六十五、所謂伊人一、暗潮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