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蓮和她兩個姐姐一樣,是很聽話的孩子,這幾年,我從教師崗位上下來,一直呆在家裡,清蓮除了下地幹活,整天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轉,三個女兒是我們老兩口看着長大的。清蓮尤其懂事,她人長得比她兩個姐姐都漂亮,心氣比她兩個姐姐高,但她能體諒做父母的難處,她和迎華見面以後,很快就好上了,並且很快就答應嫁到謝家村去,沒見她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至於結婚以後嗎,她回過一次門,我看她很高興的樣子,唉,孩子她娘,清蓮回門的時候,有沒有跟你嘀咕過什麼呢?”
“沒有清蓮什麼都沒有說 ”“ 。她不是和清荷呆在一起,就是和清水呆在一起。吃過在晚飯以後,她就和迎華回謝家村去了。”老人不緊不慢道。
話問到這個份上,已經沒法再問下去了。
在夏老師往火盆裡面添木炭的時候,門開了,兩個人裹着一身的雪花出現在門口。他們就是夏清荷和她的丈夫高正才。
夫妻兩在門口互相撣了撣頭上和身上的雪花,然後走進堂屋。”鄭局長,我男人說了,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七號晚上,謝迎華到咱家的時間是在公社廣播結束以後。正才,我說的對不對啊!”
高正才點點頭,看樣子,高正纔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男人。
“公社廣播結束是在什麼時候?”
“在八點。”夏清荷道。
“不錯,我們公社的廣播是在八點結束。”張雲鵬道。
“夏家堡到謝家村,步行要多長時間?”鄭峰在謝家已經提過這個問題。
“從咱們夏家堡到謝家村,如果不耽擱的話,我估摸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夏老師道,清荷,你到謝家村去過幾次,我說的對不對?”
“不錯,是在一個小時左右。”
鄭峰在算一筆賬,按照夏清荷的說法,夏清蓮是六點鐘左右離開姐姐家的,而謝迎華是七點鐘左右離開謝家村的,如果兩個人走得是同一條路的話,那麼,夫妻倆是應該在渡口到謝家村這條路上相遇的,雖然,鄭峰沒有問謝迎華走的是那一條路,但謝迎華說過,他是到夏家堡去迎夏清蓮的,所以,他走的一定是夏清蓮常走的路。可謝迎華竟然沒有遇到夏清蓮,這能說明什麼呢?
結束談話的時間在九點鐘左右,夏老師執意要將同志們送到沙河橋頭,夏清荷夫妻倆不放心夏老師,也隨同前往。
路完全被雪覆蓋,一腳踩下去,腳脖子就看不見了,路上沒有一個腳印,這麼大的雪,鄉親們都呆在家裡圍着火盆烤火,或者乾脆坐在牀上捂被窩了。
夏老師止步於沙河橋的西橋頭,當同志們走進一片樹林回望橋頭的時候,三個人影仍然佇立在那裡,雕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