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東面,同州,沙苑。
很難想象在繁華的關中平原的渭水河邊,居然還會有這樣一大片的沙地。不知情的人,還以爲來到了漠北之地。
漫漫黃沙,沙丘起伏,牛馬遍地。
“拔給我們的一千畝地幾乎都是鹽鹼地,這是不毛之地,怎麼種玉米呢?”副監李元芳指着面前的那一大片起伏不平的沙地,緊皺眉頭對李逍說道。
“鹽鹼地好啊,元芳啊,我跟你說,玉米不比麥稻粟,其實也是能夠在鹽鹼地裡生長的,雖然產量肯定會低,但還是能長出來的。”李逍笑着說道。
“鹽鹼地能長出玉米?”李元芳大驚。鹽鹼地,簡單點說就是土壤裡含有較多的鹽份,進而影響到作物的生長。
шωш⊙ тTkan⊙ CΟ
如沙苑這個地方,是有特殊的地理形態,據說沙苑在很久以前是白水茫茫的一片汪洋在海,傳說素有水國之稱。
當堯舜之世,沙苑在洪水之中,潼關以南之終南,以北之中條,二山相連,水無出路,關口閉塞,此處系一大盆地,黃、洛、渭、涇之急流,挾沙而下,沉澱於此。大禹治水時,方由潼關開一缺口,導水而下,此沙苑之所以生成也。
沙苑原在洪水之中,以後水出沙成。
而關中地區又比較乾旱,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沙苑這個古老湖泊底的大量沙層,更容易使鹽份在土壤表面逐漸積聚起來。
鹽鹼地也分爲輕鹽地、中鹽地、重鹽地。輕鹽地是還能長出一些植物的,中鹽地基本上已經是隻有少數雜草才能生長,而重鹽地,那就是真正的一毛不拔。但不論是輕鹽還是中鹽、重鹽地,鹽鹼地向來都是不適合粟麥稻生長的,在這種地方種植莊稼,根本不會有收成。
“其實這塊地,是我特意要求的。”李逍語不驚人死不休。
“我們如今是試種玉米,試種,就是爲了試驗出玉米的各種性能。如果我們能在這片鹽鹼地上種出玉米能有收穫,那麼意義重大。”
“鹽鹼地真能種出玉米?有收穫?”李元芳看着眼前這片沙地,這一千畝的一片新劃出之地,並不平坦,沙丘起伏,有些地方則有些小水泊,還有一些地方顏色看上去還泛着白,那些地方一根草都不長。
“玉米抗鹽鹼能力不弱,再加上我們適當的改造一下這些鹽鹼地,那麼還是能所有收穫的,就算產量不高,但能在鹽鹼地上種出玉米,這不就是意外收穫嗎?”
大唐的鹽鹼地很多,尤其是如關中地區,特別是關中西北地區鹽鹼地更多,以往這些地方是種不出莊稼的,如果玉米能在這些地方生長收穫,那確實意義深遠。
還有諸如東面沿海地區,鹽鹼地也極多。
“要怎麼改造鹽鹼地?”李元芳心情激動。
“其實也不算難,首先就是得把這片沙地平整,地越平整,那麼能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李元芳想想這倒不難,把這片沙地平整不算問題。
“還有呢?”
“其次就是搞好灌溉排水渠道,要堅持灌水洗鹽,這是改良鹽鹼地,降低土壤鹽鹼含量的根本辦法。然後還要不斷增施肥料,沙苑這裡有牧馬監,不缺馬糞,倒是不用擔心肥料問題。牲畜糞尿肥能夠改良土壤結構,抑制水鹽上升,長期使用肥料,配合水洗,甚至能夠把輕鹽地改成良田。”
“再有就是得深耕,尤其是在秋後,對土地深耕,且耕後不耙,形成粗糙疏鬆的覆蓋層,不但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抑制土壤反鹽,還能把聚集在表土的鹽份翻入深層,把含鹽少的底土翻上表層,經過日曬,能夠促進玉米生長。”
用水洗鹽鹼地,李元芳倒是知道的,但這種方法單一使用效果並不好,可能得長期灌洗,成本很高。
不過李逍說的並不只是簡單的水洗,還有平整土地、深耕等配套方法。
“關鍵是種玉米,玉米抗鹽性強,更容易成活,種其它的就要差的多。”李逍一句話,讓李元芳的興奮度降低了不少。
“種玉米,還得晚播,並要增大播種量,比普通田地要晚播一旬左右,以便種子在較高的溫度下快速發芽,縮短鹽害時間。鹽鹼地最大的問題就是出苗困難,難發芽,所以我們最少要增加三成左右的播種量,另外,最好先浸種催芽再播種,而且播種時得采用深溝淺蓋法播種,先開半尺的溝,把含鹽高的表土翻到兩側,再把種子播到溝裡,再蓋兩寸的土,這樣溝裡的水可向壟背聚焦,減輕鹽害。”
“有句秘訣,勤中耕,不反鹼。深中耕,地不板,雨後中耕能防鹽。”
李元芳轉頭對幾位玉米監的吏員道,“剛剛監正的話都記住了沒?馬上拿筆記下來,詳細的都記下來,一字不許漏了。”
李逍笑笑,“不用記,這些我都有寫在玉米經書裡面,裡面內容更詳細,回頭我拿給大家抄寫,好好研究。”
今天李逍來沙苑,就是要來試驗這塊地的。
朝廷在沙苑爲玉米監劃了一千畝地做實驗田,但現在種子有限,所以李逍只打算先種一分試驗田。
按其它地的種法,一分田只種315株玉米,以試驗玉米到底能不能在沙苑這樣的沙地成活,而李逍還加大了難度,要在鹽鹼地上種植。
“挑一塊輕鹽地,量出一分田來種玉米,剩下的那九百多畝,現在就要開始平整田地,挖好灌溉水渠溝道,還要開始洗地、深耕。今年秋,我們就要在這種上更多的玉米。”
“三郎,若是這一分地夏天真能收穫,哪怕一畝只收個五斗,那也不得了啊。鹽鹼地裡種玉米,這以後關中得增收多少糧食啊。一畝只要三斤種子,就算收穫五斗玉米,也十分划算啊。”
關中缺地,關中做爲帝都所在,僅有一小片關中平原,人多地少,朝廷每年都要從關東費力輸送大量糧食入關,每一粒關東糧食運過來,都耗費極大。一石糧食從東南轉運到長安,這一路上所耗費的其實已經是三四石之多。
關中少雨多旱,水坡地、鹽鹼地極多,若是李逍的玉米真的連鹽鹼地都能種植收穫,那真的不知道有多了不起了。
“相信我,今天我們在這種下玉米,一百天之後,就能看到收穫了。而且,肯定不止畝產半石的。”
要知道,後世那些用科學方法改造好的鹽鹼地,玉米畝產能達到六百多公斤。哪怕就算現在沒那個技術,但輕鹽地裡種玉米,畝產個百來斤總不是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