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將炕桌擺上,林寧一看,不只她做的玉米粥,李大娘還炒了兩個雞蛋,煮了六個雞蛋,放在大碗裡。
“閨女,你吃雞蛋,吃雞蛋。”
李大娘讓了好幾回,她自己卻沒動筷子。
在她心裡,這雞蛋便是頂頂好的東西了。
這閨女一定是大半夜的就進山去了,這麼冷的天兒,可是遭罪了,還不都是爲了她?
李大娘人上了年紀,心思卻明亮,知道林寧這般勞碌是爲哪般。
按人家姑娘這打獵的手藝,哪兒能缺了吃穿?
林寧痛痛快快的吃了兩大碗熱乎乎粘稠稠的玉米粥,還吃了三個煮雞蛋,別說,這忙活了大半日,她可真是餓了。
李大娘看她吃的香,笑得見牙不見眼,比她自己吃了還高興。
“大娘,你也吃。”
“哎,哎。”
李大娘答應着,也吃了一個煮雞蛋,卻是不肯再多吃了。
“閨女,你歇着啊。”李大娘按住想要幫忙收拾的林寧,自己拾掇了出去,讓林寧好好兒歇歇。
可林寧歇不住,李大娘家已經沒什麼柴禾了。
轉身又拎了柴刀進了山。
李大娘追到院子門口,看着漸漸行遠的林寧的背影,忍不住老淚縱橫。
林寧一連砍了七大捆樹枝,劈成四十公分左右的小段兒堆在李大娘院子裡,碼得像小山一般。
這也就差不多了。
正要回屋子裡歇歇,院子外來人了。
李大娘正燒了水,讓林寧進屋去喝口熱水,緩緩神,自己忙出去,開了院門,正是楊二柱。
楊二柱二十五六歲的年紀,穿着一件大棉襖,上面還補了兩個補丁,戴着個狗皮帽子,穿着大棉靴,這大冷的天兒,趕車往外走,可得穿暖乎嘍。
那車上還拉着一牀棉被呢!
就是怕起了風,這一望無際的原野,那風能吹到人的骨頭裡。
“大娘,昨兒我找了楊老四,他一會兒就到,我來看看能幫上啥忙。”
原來昨天李大娘到楊二柱家說起殺豬,楊二柱主動說替李大娘跑一趟,也省得她年紀大,腿腳不利索,來回跑着費勁。
李大娘忙將楊二柱讓進來,準備讓他先坐會兒,這昨日的兩頭,加上今天的三頭,一共五頭野豬,可費時候兒了!
正要往裡走,外面又熱鬧了起來,“李大嬸子,你家也沒養豬啊,咋還殺豬呢?”
李大娘和楊二柱又出了門,見楊老四揹着個簍子,裡面裝着他殺豬用的東西,旁邊還有村長和他的兩個兒子。
“老四,你來啦!”
李大娘笑着上去招呼,又看着村長,“村長咋還來了?這大老遠的,可是麻煩你們了。”
村長是個高高壯壯的四十多歲的漢子,他倆兒子一個二十多,一個十六、七,都是結結實實高高大大的。
楊玉寶,也就是村長,和楊老四一個輩分,但人家是村長,在村子裡有地位,也沒人稱呼他的排行,他是個實誠人,也不鬧些虛文,“大嫂子,我聽說您家要殺豬,早起就讓我家倆小子挨家挨戶的送了信兒,這不,過來看看你有啥要幫忙的。”
“那敢情好,快裡面兒呆着!”李大娘高興的很,村長能來,可是給她大面子了。
楊二柱也上前打了招呼。
那邊楊二柱的爹、娘和媳婦兒,和他哥楊大柱一家子,帶着他家兩個孩子也過來了。
殺豬,在這時節可是個大事兒。
再說這不年不節的,咋就想起殺豬了呢?
也是趕巧了,這雲州地廣人稀,年前大顯鬧水災,這裡也只是雨水多了些,倒還沒到鬧到出人命塌屋子的地步。
百姓的日子倒還過得去。
正好後日是正月二十五,按習俗要蒸飯燉肉添倉的,本來村兒裡打算着今天讓人到鎮子上去買肉,明日回來,挨家挨戶都統計好了的,這下可省了腿腳,也省了路費了。
就是不知道這豬有多大,要是太小,只怕不夠村子裡分的。
可這李大嫂子哪兒來的豬啊?莫不是別人跑丟的?也沒聽說哪家丟豬啊。
村長正琢磨着,一行人進了院子。
都被院子裡堆的野物給驚呆了。
“大,大,大嫂子,你這是咋了?”村長難得的不淡定了。
便是李老頭兒在時也沒這好本事啊。
李大娘臉笑得跟花兒似的,“村長啊,你說咋了,嫂子我這是走運了唄!”
當下把救了林寧之事說了,正說着,林寧出來了,臉上已是施了換顏術,變成那個之前變幻過的清秀有餘美貌不足的村姑樣子。
臉比以前黃了,眼比以前小了,眉毛也比以前粗了。
李大娘一怔,這閨女咋還變了模樣了呢?
剛要問,見林寧衝她眨眼睛,陡然便明白過來,這閨女長得那般漂亮,許是不願意讓別人看見,故意裝扮成這個樣子了。
也就沒再問,給村長介紹,“這就是那閨女。”
林寧上前欠身見了禮,村長也還了禮。
衆人都在暗自裡打量,這姑娘不過十六、七歲,能打這些獵物?那幾大筐魚也是她打的?
林寧默默站到一旁,對旁人的目光視而不見。
李大娘請大家夥兒到屋裡坐下,又倒了熱水,村長便道:“大嫂子快別忙活了,我看你家這獵物可不少,還是趕緊的殺豬吧,先殺一頭讓二柱趕車到松樹屯兒去轉轉,一會兒回來再拉兩頭,去附近村子,老大老二,一會兒你們倆和你二柱哥一起去,也有個照應。”
這樣大的野豬,拉着到外莊兒賣,人少了難免吃虧。
“哎!”村長兩個兒子齊齊答應。
“沒想到有這麼多東西,老二,你跑一趟,到你大伯、二伯和四叔、五叔家,把你兄弟們都招呼來幫忙。”
村長又分派。
“哎!”村長家老二答應着,撒腿跑出去了。
“這麼多東西,我看也別在這兒殺了,咱到河邊兒去,那兒寬敞,取水也方便。”
“成啊!”
楊老四樂呵呵答應。
他還沒殺過幾回野豬呢,尤其是這樣大的野豬,這一頭足有六、七百斤吧!也不知那姑娘是咋打來的。
“二哥,一會兒孩子們來了,您帶他們去河邊兒搭兩個竈吧!”
村長這聲二哥叫的是楊二柱的爹,他們這一輩兒排行第二。
“成啊。”楊老二敲敲菸袋鍋子,點頭應着。
說着就招呼楊大柱出去看地方了。
搭個竈臺倒是容易,只是冬天地都凍着,不好取土。
還得先燒上兩堆柴暖暖。
過了一陣兒,村長的侄子們也都來了,好幾個人,林寧自動的去山上砍柴了。
一時熱鬧,大夥兒也顧不上她。
再加上她現在施了換顏術,不過一個普通的村姑模樣,也沒什麼人注意她。
人越發多了起來,搭竈的搭竈,鑿冰的鑿冰,搬野物的搬野物,整個楊樹屯兒都熱鬧了起來。
“娘,咱家殺豬咋不告訴我們呢!”李大娘三個兒子得着了信兒,一個比一個跑得快,見到李大娘先埋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