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驚奇

謝安有着一手不錯的劍術和槍術,卻從來不認爲自己是一名悍將。他是個讀了很多書的人,先漢已經區分除了勇戰派和謀戰派,認爲自己應該算是一名謀戰派,絕不是勇戰派。

假設之中的背景,長江以北被胡虜統一,卻是一個多民族互相不信任的新生國家,那個君王還對各方異族一視同仁,可見內部的民族之間的博弈該是多麼激烈,還不知道有多少異族首領蟄伏着想要搞事。

對付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無非就是挑動那些有野心的民族,首先從民族矛盾上下手,不用特別去執行什麼離間計,會有無數的野心家進行各種明裡暗裡的搗亂。

“臣以爲胡酋需要一場堂堂正正的勝利來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謝安已經將一次問答當成是在進行推演,篤定地說道:“既是胡酋想要獲得堂堂正正的勝利,臣派出使者前往邀請會獵,以需要渡河爲由,請胡酋向後退出十里,以作會獵場合,胡酋必然答應。”

劉彥大笑起來。

歷史上的苻堅的確是想要獲得一場堂堂正正的勝利,答應了謝安後撤的請求,結果晉軍大呼苻堅敗了,前秦軍隊看到苻堅的王旗的確是在後退,可能是真的以爲苻堅敗了,也可能是那些蟄伏的野心家終於找到機會。

一支可以投鞭斷流的八十萬前秦大軍像樣的交戰都沒有打,竟然是被數萬晉軍輾在後面追着打,上演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潰敗。

苻堅歷經這一次大敗,回到後方連重整旗鼓的機會都沒有,原本表現出臣服模樣的各族割地自立,偌大的前秦短短數年之內土崩瓦解。

“得此大勝,南軍可否趁機北伐?”劉彥笑完,問道:“藉此機會光復中原?”

“或可光復豫州和徐州?”謝安琢磨了很久,給出答案:“恐無法光復中原。”

不止是謝安猜到了,聽了個全程的人都猜到是怎麼回事。他們的理解是,所謂的南軍應該是東晉小朝廷,北方胡虜就是五胡中的一胡。

如果南面的政權是其它,不是東晉小朝廷,擊敗八十萬敵軍,各方胡虜又陷入自相殘殺,北伐光復中原還是相當有希望,問題那個南軍是東晉小朝廷。

都被趕到南方苟延殘喘了,可是東晉小朝廷卻沒有出現衆志成城的局面,相反內鬥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一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門閥、世家和士大夫立志要殺回中原,也爲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歷經祖逖和劉琨那一次北伐之後,誰都失望了。

祖逖的北伐是最有可能光復中原的一次,那個時候都殺進了關中挺進關東,但就是有那麼些人不願意看到局面大好,後續該有的支援沒跟上,甚至還不斷地扯後腿,甚至出現內奸給胡虜暗通消息的情況。

祖逖北伐大軍在浴血奮戰的時候,南方卻是一片日夜笙歌的景象。

然後祖逖的北伐大軍全軍覆沒,南方日夜笙歌並沒有停止,中間甚至發生了出名的鬥富。

沒誰在乎中原到底能不能光復,甚至中央政權壓根就不希望中原被光復,對北伐大軍全軍覆沒痛哭流涕的人成了異數,那些一再呼籲北伐的人更是成了別人的眼中釘。

庾氏是四大門閥之一,一度還差點超過王氏成爲四大門閥之首,但因爲庾亮一再呼籲北伐,也真的爲北伐做出了實際行動,結果庾氏明裡暗裡不斷遭遇阻擊。

在朝臣的一片反對之聲中,庾亮還是率軍北伐了。

庾亮是在一片謾罵之聲中率軍開拔,大戰還沒有打開邾城卻是失陷,因爲邾城的失陷北伐再難進行。

邾城的失陷在史書上不過是短短的一句記載,卻是有着很難堪的內幕,庾翼後面調查之下發現邾城壓根就是有人刻意造成的結果,目的是爲了破壞庾亮北伐的局面,甚至爲此不惜葬送五千守軍,以及將滿城百姓丟給胡虜殺戮和凌虐。

如果會出現由南向北進軍,並且最終還取得成功的戰爭,絕對不會是發生在東晉小朝廷身上。

或許應該這麼說,只要門閥和世家沒死絕,一幫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張嘴還活着的人還在把持朝政,由南向北最終一統天下的局面,是沒有可能出現。

劉彥看着說出類似觀點的桓溫,內心的訝異不是一點半點。

的確,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棲身在南邊安家發展,卻能發兵由南向北一統天下者,僅是老朱家。

至於校長?他從始至終就沒有完成過真正的統一,哪怕是連名義上的統一都沒有辦到。

“卿的意思是……”劉彥好奇問道:“南兵不堪戰?”

“陛下,臣絕無此意。”桓溫纔不願意背這個鍋:“天下無不堪戰之兵,只有葬送士卒之將。”

其實講透了就明白了,上古先秦一直到數千年之後,南方之所以無法由南向北一統天下,無非就是南北精英階層的優劣。

拿個比喻,東漢末年時期,北方的士人想的是再一次一統天下,南方的士人想的則是割據偏安。兩個不同區域的精英階層從想法層次上已經分出了勝負,一方充滿了進攻性,另一方只想守住老家。

想要守住老家的那一批人,他們就算是從實力上有機會打穿北方,可因爲想打穿北方的只是少數人,必然是會被多數人多牽絆和破壞。這樣一樣十成的實力能發揮出一半就已經算是很高,通常是十成能夠發揮出三成都算不錯了。

不獨東漢末年是那麼回事,要是翻閱史書會發現一點,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南方的精英階層九成九都是“守財奴”或“保守派”,偶爾出現那麼一兩個銳意進取的人,他也會在大環境之下成爲異類,不是屈服於大環境,就是落個英年早逝的下場。

同一個民族,只是因爲區域不同卻有那麼大的區別,無非就是因爲生活所造成。說白了就是北方時刻遭到草原的威脅,南方卻是沒有大敵。人的眼界都是與成長環境有關,思想的養成自然也是那樣。

劉彥也就是應景地在八公山提出一個假設,搞成軍事推演沒什麼意外的地方,卻是不得不讓衆大臣多想。

漢帝國現在也開始在出現南北差異。越是往北的地方不是受於戰火荼毒就是原本荒涼,越是往南的地方遭遇戰火的破壞也就越小。

大體環境安逸的南方,哪怕是出現了動盪,生活環境卻是依然比北方要優異許多,不用考慮恢復戰爭傷痛的前提下,適應時代進行發展成了必然,造成的現象是南方的作坊與工廠的新增數量遠要超過北方。

出巡隊伍離開八公山進入淮南,能夠從很多東西瞧出端倪,便不是什麼大城鎮,小型的作坊也絕對不缺,有別於北方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農耕恢復。

抵達長江邊上,少不了是要停下來遊覽風光。

作爲諸夏母親河之一的長江,就算是沒有劉彥來進行干涉,長江的利用程度其實也是遠遠超過黃河。

“並非長江水道適合航行,亦非南人熟悉水性。”桑虞看着舟船不絕的長江:“乃是思想之上的區別。”

北人擅走獸,南人熟舟船,其實何嘗不是生活環境所造成?

“南方水系縱橫交錯,以舟船代步遠要方面於車駕。”呂議想了想繼續說道:“南方難以獲取牲畜,利用水網未必不是無奈之舉。”

某種程度來講還真的是一種沒有選擇之下的屈服,真不是因爲有着便利的水網,說到底人是生活在陸地,不管是趕路還是運貨,利用舟船也總有需要上岸的時候,以當前的手段進行裝載和卸貨並不太容易,上了岸也絕對不是就達到了最終目的地。

名屬少府的江南造船廠,主要基地是在會稽郡(杭州灣),分基地卻有多個,其中的一個就在江都。

建造鐵船的就是江都分船廠。

Wωω ▲ттκan ▲c○

江都離建康非常近,廣泛一些的說就是隔江對望罷了。

今天,天子出巡的隊伍出現在長江北岸,事先知情的官僚自然是早早等候迎接,後面才知道的百姓是傾巢而出。

百姓當然知道不能靠近天子行在,他們是離得遠遠地張望,發現出巡隊伍不是要過橋開進建康城,納悶又失望的同時,好奇是要前往哪處。

江都的軍事價值是隨着南北重新統一而下降,不過因爲京口成爲漢帝國的兩大貿易口岸之一,江都的軍事價值雖然降低了卻沒有被裁撤掉。

軍事價值降低的一個體現就是,江都不再有江都令,僅僅是一個駐守軍侯。

一早就得知天子會來的江都,該做的準備一樣不缺,負責迎接的自然不會是駐守軍侯,主迎接人是江南造船廠的督造使,副迎接人則是建康令。

先有禁軍開進去進行各種檢查,而後接管了要害,劉彥攜百官進入的時候,看到的就是一個地上連根雜草都沒有的乾淨場合。

“拜見吾皇!”

督造使馬會率先行禮。

建康令庾龢跟隨之。

而後就是一幫經過禮部挑選出來的官員以及優秀匠人。

雖然都是跪,但並不屬於跪禮,是拜。就好像屈膝是坐,不是跪。

“平身。”劉彥目光掃視過去,發現匠人的數量多於官員,臉上出現了笑容:“諸卿,船在何處?”

船自然是在船塢,等的就是天子與百官過來,先上去進行參觀,而後會移動到滑道,等待最後的下水儀式。

江都這邊有十六個船塢,幾乎是沒有空置的機會,一條接着一條,上面那條完工就又馬上鋪設新的龍骨,新的船隻建造隨之跟上。

船塢不是在露天場合,同時也不是集中在一處廠房,十六個船塢之中最小的是造內河船,佔了其中的十一個,剩下的五個則是專門用來打造海船。

“建康乃是大漢大市之一,汝不可出了差錯。”

庾翼在前,庾龢在後,兩個叔侄沒有特意避開人。

作爲叔父的庾翼對庾龢非常看好,能做一任建康令的人,只要在任上沒有出現差錯,一般在後來都能得到重用。

庾龢是庾亮的第三子,他的兄長庾彬在蘇峻之亂中遇害,二哥因爲一些原因沒有出仕,庾亮一脈就他早年出仕,先是到地方做縣一級別的佐官,後面又成爲縣令,是在王猛離任之後,成爲新一任的建康令。

“陛下今次而來,汝不可做表面文章。”庾翼諄諄教導道:“恪守本分纔是爲官之道,建康以穩健爲主,無需銳意進取。”

庾龢沒有什麼覺得難堪的地方,有個叔父願意將話講的那麼明是一種幸運。

建康作爲漢帝國的兩大貿易城市之一,的的確確需要的不是什麼激進,維穩纔是最正確的理政方式。

衆人來到放置鐵船的船塢,看到的是一條長二十四米、寬八米、有着三桅的船隻,承載它的不是木頭結構,是被安放在水泥墩架。

要說鐵船給人最大的是什麼印象,該屬看去有着明顯的流水線,外觀上很大部分是借鑑了飛剪船,就是不長的船身卻有三個船桅,看去就顯得擁擠了一些。

劉彥看着外殼烏黑的鐵船,知道是被上了漆。他特意問了一下,主要是詢問骨架契合,得知是鎔接也不意外。

諸夏的冶煉工藝可能並不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但是早早就掌握了鎔接技術,像是很多冷兵器就需要用到鎔接工藝。

“有試航過嗎?”

“回陛下,有的。”

劉彥點點頭,他都要來視察了,相關人員怎麼可能會沒有事先準備,試一試將船落到水中是必然的事情,要不然鐵船入水直接往下沉的話,鬧的就不止是笑話那麼簡單。

“最大航速是多少?”

“這……風力最大航速僅是三節。”

劉彥再次點頭,他原以爲依靠風力能跑個一兩節就算多,沒想到竟然跑了三節?

“臣以爲,鐵船用風力驅使並不合理。臣見過新式戰艦,以爲機械驅動必是趨勢。”

劉彥停下腳步看着說話的馬會,目光裡面滿滿都是審視。

第1019章 舉世攻漢(十)第180章 青州六郡第179章 那顆躁動的大漢之心第114章 不可爲獨夫第330章 驕傲的理由第1057章 父與子第736章 沒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第975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383章 仁至義盡第678章 軍靴所踏皆爲漢土第204章 第四支部隊第976章 怎麼能是沒用呢?第733章 人性如此第204章 第四支部隊第1012章 舉世攻漢(三)第527章 不使傳承丟失第1073章 將與帥第997章 方法是人想的第912章 人不爲己……第161章 心結難釋第503章 世家真的很大第917章 實事求是第792章 還有這好事?第819章 想要大漢綠卡嗎?第824章 真夠瘋狂第449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第7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636章 文武再交鋒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690章 可怕的國家第958章 友邦驚詫!第580章 君王私宴第735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57章 怎可無掙扎第170章 一郡之地到手第513章 小朝廷之亡(六)第134章 半島“攪屎棍”第130章 虛與委蛇第377章 漢軍兇猛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939章 浩瀚的事業第81章 君主無家事第473章 值得尊敬第152章 唯所慮者第899章 南方人吃你家大米了?第356章 情況不一般第802章 野火燒不盡的下一句第147章 強襲燕使團第716章 苛政如虎啊,這是!第537章 殺掉,統統殺掉第1069章 漢旗飄揚第630章 君心難測第509章 小朝廷之亡(二)第41章 禍害鮮卑?第1090章 都開始拼命了第379章 唯名與器第441章 漢軍太刻板第490章 漢將,吃吾一箭!第455章 再來一次百年戰爭?第296章 汝家有女初長成?第675章 撤退?那是不可能的!第951章 非我族類第558章 舉世圍攻第788章 不行了,讓我再笑一會第2章 自稱漢部第1011章 舉世攻漢(二)第1059章 超級大島第902章 是不是太喪心病狂了第581章 這就是冉閔第104章 有效整合第381章 難道就沒明白人?第310章 實話最刺耳第451章 總覺得時不待我第934章 何至於此?第129章 登陸後的尷尬第979章 願諸夏永久第205章 決戰來臨第990章 天竺都護府第469章 鄴城之內第689章 頭等大事第747章 是時候了第934章 何至於此?第1002章 爲時未晚第483章 桓溫的人品第940章 能不談公事嗎?第237章 龍騰衛士,出擊!第985章 羅馬的進擊第428章 好一陣交鋒第649章 壞事也能變好事第357章 註定佔便宜的文化人第252章 劉彥與桓溫初見第120章 各自的選擇第350章 “鹿”只有一頭第992章 史上第一神書第409章 寄予厚望第970章 冉冉升起的新星第570章 一漢抵十胡第459章 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第120章 各自的選擇
第1019章 舉世攻漢(十)第180章 青州六郡第179章 那顆躁動的大漢之心第114章 不可爲獨夫第330章 驕傲的理由第1057章 父與子第736章 沒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第975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383章 仁至義盡第678章 軍靴所踏皆爲漢土第204章 第四支部隊第976章 怎麼能是沒用呢?第733章 人性如此第204章 第四支部隊第1012章 舉世攻漢(三)第527章 不使傳承丟失第1073章 將與帥第997章 方法是人想的第912章 人不爲己……第161章 心結難釋第503章 世家真的很大第917章 實事求是第792章 還有這好事?第819章 想要大漢綠卡嗎?第824章 真夠瘋狂第449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第7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636章 文武再交鋒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690章 可怕的國家第958章 友邦驚詫!第580章 君王私宴第735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57章 怎可無掙扎第170章 一郡之地到手第513章 小朝廷之亡(六)第134章 半島“攪屎棍”第130章 虛與委蛇第377章 漢軍兇猛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939章 浩瀚的事業第81章 君主無家事第473章 值得尊敬第152章 唯所慮者第899章 南方人吃你家大米了?第356章 情況不一般第802章 野火燒不盡的下一句第147章 強襲燕使團第716章 苛政如虎啊,這是!第537章 殺掉,統統殺掉第1069章 漢旗飄揚第630章 君心難測第509章 小朝廷之亡(二)第41章 禍害鮮卑?第1090章 都開始拼命了第379章 唯名與器第441章 漢軍太刻板第490章 漢將,吃吾一箭!第455章 再來一次百年戰爭?第296章 汝家有女初長成?第675章 撤退?那是不可能的!第951章 非我族類第558章 舉世圍攻第788章 不行了,讓我再笑一會第2章 自稱漢部第1011章 舉世攻漢(二)第1059章 超級大島第902章 是不是太喪心病狂了第581章 這就是冉閔第104章 有效整合第381章 難道就沒明白人?第310章 實話最刺耳第451章 總覺得時不待我第934章 何至於此?第129章 登陸後的尷尬第979章 願諸夏永久第205章 決戰來臨第990章 天竺都護府第469章 鄴城之內第689章 頭等大事第747章 是時候了第934章 何至於此?第1002章 爲時未晚第483章 桓溫的人品第940章 能不談公事嗎?第237章 龍騰衛士,出擊!第985章 羅馬的進擊第428章 好一陣交鋒第649章 壞事也能變好事第357章 註定佔便宜的文化人第252章 劉彥與桓溫初見第120章 各自的選擇第350章 “鹿”只有一頭第992章 史上第一神書第409章 寄予厚望第970章 冉冉升起的新星第570章 一漢抵十胡第459章 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第120章 各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