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4



細君公主看完阿依蘇魯的第二十一天的下午,多變的山區天氣,剛纔還是陽光燦爛的天空,一時間卻突然陰沉下來,傾刻之間天空佈滿了濃濃的烏雲。

烏雲籠罩着羣山,籠罩着草原,原野一片昏暗,閃電像利劍劈開烏雲劃出一道亮光,暫時掃去了昏暗帶來的沉悶。隆隆的雷聲從遠處滾來,像羣野馬在大山上奔騰,又像隕石從空中跌落,震人心魄,又一聲霹靂在長空炸響,在山谷迴盪,震耳欲聾。暴雨來臨之前狂風四起,狂嘯在羣山、轟鳴在峽谷。雨點和剛纔炸響的雷聲幾乎是同時落了下來了,雨借風勁,風助雨威,瀉向山川,灑向大地,雨越來越大,雨越下越猛,和着風、和着雷電,主宰了整個草原。頓時,視野中的氈房和樹木隱入暴雨傾瀉之中。

身居後宮的細君公主,感覺到腹中一陣疼痛,她知道自己就要生產了。阿嬋、阿菱急忙把她扶着躺在了牀上。阿嬋冒雨去叫來了多天前就在這裡等候的接生婆,傳來了御醫周光明在附近房間裡候着。

在接生婆的安排下,兩名侍女去燒開水,阿嬋、阿菱守候在公主的身旁照顧。細君公主痛苦地呻吟着,不停地轉動着身體,一個時辰過去了,孩子依然還在腹中。汗水浸溼了她的衣服,豆大的汗珠從她的臉上滾落,阿嬋不停地給她擦着。燒水的侍女們把熱水換了一盆又一盆,所有的人都盼望着,等待着一個新生命的降臨。

“我的公主,你不用緊張,用一點勁……用一點勁……。”接生婆一遍又一遍安慰鼓勵着細君公主。“啊——。”隨着細君公主的一聲長叫,一聲清亮的啼哭,結束了細君公主痛苦的分娩過程。孩子響亮的哭聲,衆人忙亂的過程卻沒有喚醒公主極度疲勞後的昏迷。 接生婆趕緊掐住細君公主的人中,隨着一次長長的呼吸,細君公主微笑中睜開了眼睛,她想轉頭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已精疲力竭了。

隨着外面的風雨聲,“哇——”又一聲孩子的啼哭,激發了公主全身殘存的力量,她睜大了眼睛,無力地掙扎着要坐起來看一眼自己的孩子,被阿嬋輕輕地摁住了。這時,接生婆把洗淨的女兒輕輕地放在細君公主的身邊,她的眼睛閃出一絲寬慰和感謝,雖然她的笑意是疲倦的,衆人們看到後,還是輕鬆地鬆了一口氣,臉上掛滿了比細君公主還多的笑容。

這種笑容持續不到一天,又被擔憂所代替了,產後虛弱的細君公主一反常態,吃不下任何食物,儘管她的笑容有時還勉強掛在臉上,不過多數的倦容和周圍人的擔憂形成了強大的憂慮。這時,慌壞了御醫周光明,他既要用藥提高公主的食慾,又要考慮產後過量用藥的害處,還要注意用藥後奶水的問題。

孩子生下來以後,由於細君公主吃飯極少,一直沒有奶水,好在哈尼姆、阿依蘇魯的奶水充足,兩個人在宮中輪流值班充當奶媽,才保證了孩子按時吃到奶水。七八天過去了,公主的食慾依然沒有很大的起色,阿嬋安排後廚想着辦法、變着花樣給公主做一些可口的飯食。阿菱每天像哄小孩一樣讓公主多吃一些東西,無奈公主的精神和身體一直疲倦無力、食慾不振,沒有從虛脫的困境中走出來,就連臉上少有的笑容也消失了。

御醫周光明在滿月的第二天,就走進了細君公主居住的後宮,坐在她的身邊第一次給她把脈,大家都把希望集中在他的身上,每個人靜靜地站在一邊不說話,從周光明的神情中想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周光明眯着眼睛,仔細地把着脈,眼裡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涌了出來,他強忍着不讓它掉出來。當週光明站起來走出後宮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感覺到細君公主所有生存的希望都被他帶走了。

把脈後的第一服藥端來了,阿嬋、阿

菱給公主喂下去半個時辰以後,公主睜開了眼睛。高興得阿嬋、阿依蘇魯等人臉上掛滿了笑容……圍在她的身邊笑着問長問短。可是時間不久,公主又漸漸地進入了昏迷的狀態。

又一次喂藥,又一次清醒,接下來又一次昏迷,細君公主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了,昏迷的時間越來越長了……她的心在漫無目的飛翔着。她想起了初來草原的不適與尷尬,不會盤腿坐喝奶茶的窘態,以及不會用刀子吃肉的無奈。是草原張開它那博大的胸懷包容了她,是草原人的熱情豁達溫暖了她,使她從無奈中漸漸地愛上了滿眼蔥綠的草原和草原上的人們。

她想起了千里迢迢路上的風沙與戈壁,風雪雹雨。倒在這條路上的官員、士兵、伕役及侍女們,爲了漢朝皇帝的神聖使命,爲了自己能夠平安走到烏孫草原,成爲遠離家鄉故土的鬼魂。

幾天來,細君公主漸漸地只能喝一些湯水了,時間在悄悄地流逝着,公主在慢慢地虛弱着,生產以後公主僅僅勉強地靠着被子坐起來一次,此後再也沒有力量坐起來了。只是在孩子哭聲響亮的時候,艱難地睜開長久閉着的雙眼,想在臉上泛顯出一次笑容漸漸地也難以實現了。

昏迷中,她回到了長安城,眼前的金碧輝煌,亭臺樓閣對她來講再也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她已經看膩了,看煩了,她想找到當皇帝的爺爺問明白一個事情,爲什麼現在還不讓自己回到中原的都城……。

阿依蘇魯、哈尼姆每次給孩子喂完奶的時候,都會把細君公主的手放在孩子的身上,讓她撫摸着孩子的身體和臉蛋。每當這時,哈尼姆等人雖然淚流滿面卻不敢吱聲,生怕破壞了公主這種溫馨與滿足的心緒……。因爲只有孩子才能使細君公主心理得到滿足,也只有孩子纔是她最後的掛牽。

她的思想回到了揚州城,見到了冷笑的叔王和陪着自己流淚的嬸孃,她無力地向他們訴說着自己的惆悵與失落,他們也無力給她幫助與救援,空曠的旁屋內冷嗖嗖的像寒冷的冬天,她不禁打起寒戰,趕緊又逃回了草原,家在哪裡?她自己也說不清楚,難道家就在草原?

死亡撫摸着細君公主,她微閉雙眼輕微地呼吸着,漸漸地安靜了下來。遊離體外的魂魄,看到了草原上的白霧與揚州如煙如雨的霧連在了一起,掩蓋了前進的路,她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正當這時,一個聲音在大聲哭喊着:“公主,給孩子起一個名字吧!”她聽到了,這是阿嬋的聲音,於是,她也奮力呼喊着:“賜福!”

“子夫?”沒有聽清的阿嬋又大聲問道。

“賜……”公主後面的話被無情的死神在黑夜中帶走了。

“祈望長安賜福!”的細君公主沒有等到軍須靡的到來就撒手人寰了。只留下“祈望”、“長安”、“賜福”三個幼兒花開草原。

天漸漸變亮了,一抹瑰麗的七彩之色透過後宮的大窗從山尖噴涌而來,覆蓋了細君公主的全身,爲她和她製造的夏特城鑲上了極其美麗的金邊,成爲綠海里一座峻偉的金碧輝煌。

細君掙扎着走出後宮的大門,驚喜地看到前面一道彩虹,橫跨了整個天際,從天邊草原這一頭一直到驚濤拍岸的東海邊。來自天國引導靈魂的彩色水珠,晶瑩透亮地懸掛在彩虹的兩邊,幾乎伸手可及。浩大蔚藍的蒼穹彷彿正是爲了這樣舉世無雙的彩虹而存在。遠處揚州城的樓閣、石橋、細柳、流水、鮮花隱約可見,她笑了,帶着思念故鄉情結笑了。

這一刻,她拋掉了人世間所有憂愁與苦難,在這難以言說的光芒裡,宛若重生的以自己從未有過的神情,從未有過的姿態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

草原上,幾匹快馬在奔馳,年輕的軍須靡不停

地用馬鞭抽打着胯下的“草上飛”,帶着衛士們向着夏特城飛奔……。當她走進夏特後宮的時候,可憐的細君公主已經與他陰陽兩地了,他大叫一聲昏死了過去。

對於一個草原上彪悍的男人來講,父王病逝沒有見上一面,爺爺去世也沒有見上一面,如今自己的夫人別離時又未能見上一面……他爲了國家既偉大又可憐,偉大得以公忘私,可憐得遠離了親情。

甦醒過來的軍須靡,悲痛中立即下令,按國葬掩埋細君公主。細君公主的駿馬“白雪”,鹿兒“白花”放歸草原,讓所有的草原人看護和照料。

這真是天山不語,特克斯河垂淚,萬里草原寂靜無聲,在汗騰格里峰腳下,三條山壑彙集的地方,夏特河岸邊的高坡上,一座新墳高高地堆起了,青山峻嶺當做供品,夏特河的清流化作美酒,永遠祭奠這位美麗的公主。

這一天,是細君公主去世的第七天,阿依蘇魯和劉亞洲,哈尼姆和林大河,阿嬋與張寶及公主所有侍女、衛士,他們抱着新生的祈望、長安、賜福(子夫)向公主墓地走來。

遠遠地就聽見一陣琵琶聲和着吟唱聲悽悽切切傳來……。

公主啊!

曾以爲,

你和我

一生一世一家人。

誰料想,

分道揚鑣各自去,

兩韉兩馬兩路程。

公主啊!

曾以爲,

你與我

一師一徒一生情,

誰料想,

葉落枝頭離心痛,

落花流水兩無聲。

公主啊!

你走後—

羣山掛白草含淚,

特克斯河水悲欲停。

你看那——

羣鬆肅立花低首,

白雲不移默無聲。

公主啊!

你看那——

朝霞無紅扯白絲,

天宇不藍泛灰光。

你看那——

蜜蜂振翅嗚咽語,

蝴蝶收翅不梳妝。

公主啊!

你莫忘——

三月揚州花爛漫,

楊青柳綠舞春風。

你莫忘——

邵伯湖的四角菱,

小橋流水笛聲清。

公主啊!

你莫忘——

千里迢迢黃塵道,

一路同行到草原。

你莫忘——

琵琶演繹師生意

陰陽兩界主僕情。

今日裡,

你已西去我安在,

怎敢陽間苟偷生……。

聲落處,阿菱怒摔琵琶,頭觸石而死。山谷中又一陣哀痛的哭嚎迴盪!

(封底)

細君公主——

一位最早歷史上向西域“長征”的女流

一位最早開創邊塞詩先河的公主

一位最早以柔弱負重國家使命的少女

一位最早用琵琶演奏草原讚歌的大師

一位最早用生命書寫悽美愛情的“作者”

親愛的讀者,本書寫完了,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因爲細君公主去世三年後,漢武帝又下嫁了一位解憂公主到伊犁河的烏孫草原,本想接着寫下去。經考慮又覺不妥。細君公主在草原生活五年;解憂公主在草原生活50年,經歷了漢朝的四任皇帝,連嫁了三位烏孫王,生五個子女,七十歲回到長安。所以,只能另外開篇了。不過現在已經動筆了,書名是“解憂公主——《風流草原》”。敬請諸位關注,謝謝!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章2第十五章2第二十一章5第九章1第八章2第九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二十三章3第二十二章5第二十一章4第五章3第二十四章3第五章1第十八章1第二十四章3第十四章1第六章2第二十二章4第十六章2第一章第四章2第十九章3第十六章1第二十章2第二十四章2第八章1第四章2第四章1第五章2第二十三章1第五章4第二十一章1第十五章2第二十三章2第二十二章4第九章1第六章2第十九章2第二十四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二十章3第十三章1第十二章2第十三章2第十三章1第二章2第二章1第三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1第一章第二十三章1第十七章2第五章3第二十四章3第二十一章5第二十四章3第十二章1第十九章2第五章1第十四章1第六章1第二章1序言第二十四章2第十七章1第十三章2第二十一章5第三章1第十九章3第二十四章3第四章1第二十一章4第二章1第十一章2第五章3第二十四章3第四章3第十章1第二章1第二十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章2第十五章1第二十二章1第十六章1第二十一章4序言序言第九章1第二十一章3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3第十一章2第十九章1第五章1第七章1第十六章1第二十一章3
第二章2第十五章2第二十一章5第九章1第八章2第九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二十三章3第二十二章5第二十一章4第五章3第二十四章3第五章1第十八章1第二十四章3第十四章1第六章2第二十二章4第十六章2第一章第四章2第十九章3第十六章1第二十章2第二十四章2第八章1第四章2第四章1第五章2第二十三章1第五章4第二十一章1第十五章2第二十三章2第二十二章4第九章1第六章2第十九章2第二十四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二十章3第十三章1第十二章2第十三章2第十三章1第二章2第二章1第三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1第一章第二十三章1第十七章2第五章3第二十四章3第二十一章5第二十四章3第十二章1第十九章2第五章1第十四章1第六章1第二章1序言第二十四章2第十七章1第十三章2第二十一章5第三章1第十九章3第二十四章3第四章1第二十一章4第二章1第十一章2第五章3第二十四章3第四章3第十章1第二章1第二十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章2第十五章1第二十二章1第十六章1第二十一章4序言序言第九章1第二十一章3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3第十一章2第十九章1第五章1第七章1第十六章1第二十一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