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二十多天以後,風塵僕僕的細君公主到了長安城。

漢代長安是在秦朝離宮的基礎之上擴建的,秦朝因爲國家的統一、國力的強盛,宮殿多宏偉壯麗,而經過了漢初劉邦、項羽相爭之後,有些宮殿損壞,在經過了長期戰亂後漢朝復歸統一,尤其是隨着國力的逐漸強盛,建築風格又重現了秦漢時期的氣魄宏偉的特色。“漢代皆沿秦制度”,建築風格也是這樣,作爲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個統一、強大的漢王朝,建築風格在秦朝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長安城的整個佈局,可概括爲五宮、十二城門、八街九陌,東西九市、一百六十閭里等幾項主要建築。

未央宮、長樂宮、桂宮、北宮、明光宮,合稱爲五宮

長樂宮位於東南,宮垣東西約六百丈,南北約七百丈。呂后曾居此,以後成太后居地。未央宮在長樂宮西,位城西南角,東西長七百五十丈,南北長約七百丈米,皇帝居此,爲朝會、佈政之地。桂宮在未央宮北,東西長兩百六十丈,南北長約五百四十丈。這三個宮爲太后、皇后和皇帝內室居地。

未央宮建築在長樂宮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方,公元前200年(漢高帝七年)由丞相蕭何主持所築的皇宮。當時未央宮建造極爲豪華,它建在一個高臺地上,由多個殿宇和臺閣組成,周圍約兩千六百丈。建章宮是由一組龐大的、密密層層的宮殿羣組成的。殿宇臺閣林立,號稱千門萬戶。它平地崛起,殿宇比未央它還高。東西有20多丈高的鳳閾。由於建章宮建築在建章門以西,所以整個建築羣同未央宮隔城相對。

細君公主進了皇宮,第一次見到漢朝中央集權地的龐大、偉聳與輝煌。心中想道這裡比揚州王府大多了,自己就是依託這裡的富裕與強盛,高大與氣派出嫁的。賤薄地生命有如此輝煌的支撐,也不枉爲人一世了。假如父母在天有靈,你們看到了嗎?你的女兒貴爲大漢朝的公主爲你們爭得了榮譽,爲你們洗淨了滿臉罪惡的灰塵,讓今人與後人每每提到你們的女兒之時,也提到你們的名字。

一日,漢武帝劉徹在長樂宮召見了細君公主和她的叔叔廣陵王劉胥。在座的還有皇后、昭儀、婕妤、經娥、容華等嬪妃。這樣的召見不是朝堂上官式的宣見,也不是劉家皇帝家族內部的拜見,而是高於家族拜見低於朝堂宣見的一種見面,既體現出了家族的親情,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提出過分的要求,這些內容都會被記錄在案,起到朝堂上當庭聖旨的作用。所以漢武帝在這裡召見細君公主是經過一番思考的。這一座長樂宮,是皇帝經常處理重要事務的地方,它銘記了張騫從這裡出發開闢了偉大的絲綢之路;今日劉細君在這裡被皇上召見西行和親,擔當起靖邊衛國的大任 ;六十年後,王昭君從這裡自願出塞和親匈奴,祈求邊民平安……。

細君公主對着皇上伏地跪拜道:“劉細君拜見皇上,祝皇上萬歲,萬萬歲!”

“君兒,自你六歲一別,一晃已十載了。擡起頭來,讓朕看一看我大漢朝公主的面容!”細君公主感到頭頂上的聲音洪亮依稀熟悉。只是多了一份滄桑。是了,自己的親叔侄,親兄弟,一個一個離他而去,怎能沒有滄桑?

“孫女遵旨,望皇上恕罪!”說話間細君公主慢慢地擡起頭來,觀看眼前至高無上的皇上和領導後宮的皇后,他們在這雄偉的長樂宮內,在衆多佳麗五光十色衣飾的裝點下,是那樣的尊嚴偉大,皇后是那樣的雍容華貴。使細君公主心中流露出一絲不適應的傷感。

漢武帝劉徹看清了細君公主的面容,面前這一位豆蔻年華,含苞待放,劉家遠房的女流被自己一道聖旨冊封爲公主,爲了大漢朝的一統江山,就要去西域擔負着和親的任務。小女初長成人,臉色還帶着稚氣,心靈更沒有成熟,她能理解朝廷和親的偉大戰略嗎?真的需要這樣一位剛諳世事的初成女人,犧牲一生的青春年華去和親嗎?此時的漢武帝劉徹見到細君公主後倒升起了一絲憐憫之意。但是,他還是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從堅毅的臉色上可以看得出來。

“孩子快起來,一家人不必這樣多的禮數,快起來,快起來!”皇后倒是顯得親熱,急忙離座下來用一隻手拉起細君公主,對身後的宮女吩咐道:“看座!”命細君公主坐在自己的身旁,身後的嬪妃竭力的附和着,氣氛顯得親熱無比,從形式上看細君公主已經成爲皇帝大家族中的一員。

皇后拉着細君公主柔軟纖細的手,仔細端量着她嬌嫩的面容,心中暗自思量,孩子,是啊!在你之前,已經有三位公主去外藩和親了,它們都名爲公主,但是哪一位公主是皇帝的親生女兒?不是罪臣之女就是遠房女兒,大漢朝多的就是頭銜和物質,隨便給你個什麼“公主”、“廷尉”的爵銜,對朝廷來說是無用的,對你們這些人來說是受用的。西行之路雖然有諸多艱辛,孩子,你還是去吧!這是朝廷的大事,即便我有博大的母愛也不能改

變眼前的現實,也不能改變你的命運啊!於是,皇后急忙收住思路說道:“孩子,此番前去,你還需要什麼?儘管給我說,我都能滿足你!”

此時,細君公主離座跪伏在皇上和皇后面前說道:“啓稟皇上,此番細君爲國西行和親,萬死不辭!只是……。”

“孫女又有何難處?快快講來!”漢武帝劉徹急忙問道。

“細君此去塞外,路程千里迢迢,遠離皇家故土,即便思念漢朝疆土,也難回鄉拜祭,一是要求皇上經常派人前去探望細君,以慰藉思鄉之心。二若是細君能有寸功之時,請皇上冊封細君,給犯罪已亡的父母掙一個臉面,小女心願足矣。”細君公主望着皇上說着,此時,由於心中離別之情的滾疼和懷念父母的苦楚,她已經哽咽難聲、淚雨滂沱了。

“孩子,你放心前去吧!我一定滿足你的所有請求!每年定期前往烏孫國看你。你若爲國家建功立業,理當彪炳漢史,被後人稱頌。”漢武帝劉徹說話的同時,看到細君公主悲傷不已的表情,也有一絲難言的傷感涌上心頭。心中暗想,罪不該赦的劉建竟然有此明禮大義的女兒,實在難得,他倘若地下有知,也應該瞑目安息了。

“謝皇上,我皇萬歲,萬萬歲!”傷心的細君公主勉強支撐着虛弱的身體,淚流滿面的磕頭謝恩。

“你還有什麼要求?一併說出來,有皇爺我給你做主!”劉徹似乎關心地問道。

“臣女大謝皇上,有您這一句話,此番前去西域,雖然路途遙遠,臣女萬死不辭!”

此時,無法改變命運,無奈的劉細君也清楚地知道,即便自己提出父母親的事情,皇上也不會改變當時的判決,因爲每一名統治者都不希望自己的統治地位受到威脅,篡權欲謀反是重中之重的罪行。另外,自己也不是漢朝遣外和親的第一人,也只能如此了。以前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許多遠嫁的女子都沒有留下姓名,這些女孩子大多都是十多歲,而且都是年輕貌美的時候,可是皇上偏偏卻讓她們遠嫁。這些地位低賤的女兒只能任人擺佈,所以和親的路已經很長了,但是她們的名字確實沒有多少人知道,她們都是代替王公大臣的女兒,作爲和親的使臣,她們肩負的擔子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和美貌讓和平能夠長久穩定下來,這樣做是爲國爲民的大事情。自己這種無奈的舉動,到底是替誰人遠嫁?反正是替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遠行罷了。劉細君想到此,腦海裡一絲有所擔當的快慰閃現出一種義無反顧的無畏感。只是不盡淚水還在義無反顧的流淌着。

此時,細君公主被又起身的皇后雙手從地毯上拉了起來,連聲的安撫道:“公主不哭,公主不哭,我們去後宮休息……”於是,站起身來辭別皇上,率領衆位嬪妃回後宮去了。

細君公主西行的人員和物資數量按照皇上的的諭旨,籌備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行政要員10人,主要負責公主一路的食宿和領導護送的衛隊,制定西行路線和行軍速度;護送衛隊和旗手100人,負責公主和車仗的安全;公主貼身侍女和宮女20人,主要照顧公主的生活起居;廚師、樂師、禮師等20人,主要負責公主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與活動;銀匠、石匠、木匠等各種技術的匠人30人,負責把先進的農牧業和手工業技術傳授給烏孫國;醫生、翻譯、嚮導、馭手等50人、其他僕役、雜工30人;烏孫國迎接人員20餘人;隨行商賈100多人。隨行各種車輛100輛,乘馬、馱馬、轅馬300匹,駱駝200峰,犍牛100頭,專門騎乘駕車,馱載物資;朝廷批准帶到西域的絲綢、麻布、玉石、瑪瑙,金銀器皿,香料等物品已經準備就緒;朝廷已經下旨曉諭沿途各地郡縣和關卡,做好送親隊伍的接待和物資供應,隨時補充水源、給養、草料、牲畜等各種物資。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的三月九日,陽春之風把沉默寂靜一冬的田野叫醒,梳洗打扮後穿上綠色的盛裝,又翻過厚厚的城牆,跨越聳立的樓殿,多情的分開含苞的花蕾,抽出枝碼的嫩葉,樹在春風陽光下青了,草坪綠了,花兒咧嘴了,小鳥歌唱了,就連早已開凍的小溪也彈起了琴絃……。

今天是細君公主出嫁的日子,剛到辰時,長樂宮高翹的廊檐下已經是大紅燈籠高懸,紅綢吊掛,鮮花滿階,大紅地毯從長樂宮門臺階一直向南,經過長樂前殿、長定殿、長秋殿、長壽殿、永寧殿、臨華殿、神仙殿、溫室殿、椒房殿、建始殿、廣陽殿、中室殿、月室殿、大夏殿、長亭殿、金華殿、承明殿,一直延伸到宮外。各個殿臺階的兩廂,安排的樂隊,慢慢地吹奏着歡快的樂曲,在春風裡盪漾迴響。彰顯着紅色,寬寬的地毯兩邊,站滿了文武官員及他們的家眷侍女,官員們人人官服整齊,朝靴乾淨,嬪婦們濃妝豔裹,各顯姿色,都是爲着皇帝家的公主出嫁而來。這是破天荒公主出嫁,這是歷史上亙古未有的送行,這是一個出名的女人叫響那個

時代婚姻嫁送,皇帝要出面,皇后要出面,後宮的三宮,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要參加。換一句話說,當今皇帝老子要嫁孫女出門,文武百官及家眷們誰敢不來慶賀?

巳時一刻,漢武帝劉徹走出了長樂宮的高門,接着,皇后、三宮、嬪、世婦、御妻按級別魚貫而出,只有皇后並排坐在劉徹的身旁,其他嬪妃分別站在漢武帝劉徹和皇后身後大殿的廊檐下紅地毯上。

隨着一名太監“皇上駕到——”高喊聲,一聲接一聲的傳到了長樂宮的大門以外。大門外護送車仗的衛士、侍從、馭手和其他人員頓時精神起來,他們知道離出發的時間不遠了。

“陽春三月,天宇碧透,四海安寧,國泰民安,值此風和日麗,萬物昇華之際,細君公主婚嫁辭別皇家宗族儀式——開始!”一名禮賓大臣高聲喊道。

“鳴炮奏樂!”禮賓大臣喊完話後,隨即象徵着細君公主十六歲的十六聲鐵炮接連響起,所有的鼓樂也響起來了。

“文武大臣列隊向皇上叩拜賀喜!”兩邊大臣和嬪婦們紛紛跪下來連連叩頭,齊聲喊道:“祝賀皇家大喜!祝賀皇家大喜!”

“同喜,同賀!”劉徹擡起手來又說道:“諸愛卿平身!”於是文武大臣們站立起來又分兩邊站下。

“婚嫁公主劉細君辭別皇家宗族最高族長——!”禮賓大臣又清亮的喊道。

只見細君公主從臺階下側面走出來,在衆位宮女跟服下款款走到紅地毯的中央,身體稍微站定,微微擡頭向上看了一眼皇帝和衆位後宮嬪妃,右手輕輕的握着左手指微微下蹲,彎曲了一下腰肢,接着雙膝跪到了地毯的軟墊上,後面隨行的宮女們也都一起跪了下去。細君公主輕輕叩頭清楚地說道:

“皇爺在上,細君感謝皇宮多年養育之恩,今日拜辭,就要遠別,懇請皇爺和後宮長輩們保重龍鳳之體!”

“我的公主快起,今日相別,就要遠行,你到西域烏孫之後,要處處以皇家聲譽爲重,事事以漢朝利益爲要,不要辜負朕的一片苦心!”劉徹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說道。

“臣女謹記皇爺教誨,就此拜別了。只是請求皇爺莫忘遠在邊疆臣女,我到烏孫國以後,會寫書信遞送給皇爺的”細君公主說完話又拜了下去。

“朕賜細君公主書信直達皇案特權,書信八百里加急快遞的特權!”劉徹在感受辭別儀式時,心中升起了凡人所具有的離別傷感之情,聽到細君公主話說到“書信”之事,破例特許她的書信像邊疆告急文書一樣可以特快專遞。以便慰藉一個小女孩爲了國家犧牲自己的忠心。

“感謝皇爺愛戴!皇爺萬歲、萬萬歲!”伏地叩頭的細君公主聲淚俱下地謝道。

“拜辭儀式結束,送細君公主啓程!”禮賓大臣高聲說完。漢武帝劉徹站起身來,右手前伸,從形體上做了一個請公主起身上路的動作。皇后起身走下臺階,代表皇上把嬌小玲瓏的細君公主拉起身來,又在耳畔耳語了什麼,向前送了幾步,就被其他的嬪妃代送了。

“文武百官恭送細君公主啓程!”禮賓大臣又一聲清亮的喊聲。

隨即,文武百官們默默站立,低首拱手,靜靜的恭送細君公主從面前人牆形成的通道中走了過去,只有少數女眷們偶爾擡頭看清了細君公主離別的傷感和滿臉的淚花。

細君公主似乎無奈的向前走着,從眼前連自己都不知道也沒有走過的路上走着,她似乎是人到中流,無力靠岸也無力回頭,只能順着大漢朝社會潮流和輿論強大的推力向前,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只有義無反顧,沒有一點停靠的希望和要停靠的灘塗。

細君公主被人簇擁着向前行走着,從這一條象徵着喜慶熱烈,兩面擺滿鮮花的長長的紅地毯上面走着,她的名聲隨着今天盛大的慶典得到空前顯赫和昇華,她用青春年華的綻放給本來雄偉的皇宮又鑲嵌了一顆耀眼的明珠,以至於這顆明珠在漢朝的歷史上都大放異彩。

細君公主豪邁的向前走着,她十六歲的心雖然像一隻展翅欲飛的小鳥,但是這一隻小鳥已經被過多責任的囹圄豢養,需要她幼稚的生命勉爲其難的擔負起國家的責任,儘管她力不從心,她也無力卸掉責任,只能勇往直前。

長樂宮門外,細君公主被人簇擁着,帶領兩名貼身宮女登上了最大的一輛紅頂黃色的幃車,隨即幾百名隨從人員各就崗位,隨着三聲炮響,鼓樂齊鳴,笙瑟相和,人聲鼎沸,呼聲相應。在掌聲、樂聲、笑聲中的世界裡百姓頻頻祝福;在鮮花、禮花、胸花的海洋里人們揮手相送。

在朝廷委派特使張疆域帶領下,隨從官員、樂隊、雜工以及侍女等三百多人,帶着大量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陪嫁妝奩,護擁着細君公主經過大街向西進發。一路上浩浩蕩蕩,旌旗蔽日,鼓樂喧天,十分壯觀。長安城萬人空巷,沿街百姓兩旁站立,笑臉注目相送,相送細君公主遠行。

(本章完)

第九章2第十六章2第九章2第二十三章4第十三章2第十七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二十三章4第十四章1第二十二章2第二十三章1第二十二章2第十六章2第二十三章1第十五章1第八章1第五章4第十二章2第二十三章3第二十一章3第十八章1第八章1第五章1第十七章2序言第九章2第六章2第十一章2第二十章2第九章1第十章1第三章3第五章1第二十一章2第十章2第七章2第十一章2第十七章1第八章2第三章1第十九章3第二十三章2第二十二章2第十五章1第二十四章3第十章2第二十四章2第二十二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2序言十四章2第十九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四章3第三章1第六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1第二十四章3第十一章2第四章3第十三章2第二十二章5第二十一章5第二十四章1第三章2第五章3第十章1第九章2第二十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二十二章5第十九章2第十一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四章2第十二章2第二十四章2第十六章1第二十四章2第四章3第二十二章4第十二章1第十九章3第十章1第八章1第二十一章2第八章2第十六章2第十四章1第二十二章5第十五章1第二十三章4第十六章2第二十二章1第十八章2
第九章2第十六章2第九章2第二十三章4第十三章2第十七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二十三章4第十四章1第二十二章2第二十三章1第二十二章2第十六章2第二十三章1第十五章1第八章1第五章4第十二章2第二十三章3第二十一章3第十八章1第八章1第五章1第十七章2序言第九章2第六章2第十一章2第二十章2第九章1第十章1第三章3第五章1第二十一章2第十章2第七章2第十一章2第十七章1第八章2第三章1第十九章3第二十三章2第二十二章2第十五章1第二十四章3第十章2第二十四章2第二十二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2序言十四章2第十九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四章3第三章1第六章2第二十二章3第五章1第二十四章3第十一章2第四章3第十三章2第二十二章5第二十一章5第二十四章1第三章2第五章3第十章1第九章2第二十章1第二十二章1第二十二章5第十九章2第十一章2第二十三章4第二十四章2第十二章2第二十四章2第十六章1第二十四章2第四章3第二十二章4第十二章1第十九章3第十章1第八章1第二十一章2第八章2第十六章2第十四章1第二十二章5第十五章1第二十三章4第十六章2第二十二章1第十八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