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

?"就煩勞岳父給孩子定名!"趙信微笑着道.?

此話一出,衆人紛紛催促蔡邕快想.蔡邕一捋長鬚,笑道:"且容老夫細思."雖然蔡邕經綸滿腹,可給這孩子起名,也不得不慎重從事.?

看着衆人那個心急的模樣,趙信差點笑了出來,他們好像比他這個父親還着急,出言道:"岳父,此事不急,您也累了半日了,先用些酒菜,等晚些時候,或者明後日您再費神給孩子起個好名字."看來趙信倒很平靜,這起名的事本來就急不的,慢慢來纔好,就算蔡邕這會兒有急智,想出來一個,也未必是最好的.就不說他接待客人接待了半日,還有沒有這個精神了.衆人一想也是,這要是現起一個,也真有點太倉促了.?

還別說,蔡邕畢竟年老了,先是爲蔡琰擔足了心,後又出來接待賓客,還真是沒這個精神了.聞言,朝趙信略微一躬身,退往一旁就席.一時又恢復到先前談笑的情形,所談全都離不開這個孩子.賓主盡歡,酒足飯飽之後,衆人相繼散去.?

次日一大早,蔡邕就興沖沖的過來找趙信,說到給孩子起名叫趙彥.看他那樣子,就知道昨夜沒有休息好,可卻很興奮,大概是初得外孫的喜悅還沒過去吧.雖說事情交給蔡邕了,可趙信昨夜爲孩子的名字也沒少想."彥"字倒是挺不錯的,不過考慮了一夜的趙信也有自己的想法.有心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卻又覺得那對蔡邕未免有點不尊重.把自己定下的跟"彥"字反覆比較起來,還在心中默唸.念來念去,突地一動,對蔡邕道:"岳父,這'彥'字是不是重了琰兒的音了?"越想越有道理,以後要是稱呼孩子和蔡琰可不都得一個音了嘛,這肯定會造成混淆的.?

趁蔡邕一愕的機會,趙信又道:"您看'華'字怎麼樣?"蔡邕本想在想過的當中再選一個的,可趙信既然這麼說了,他也只好認同,誰教他沒想周到呢!況且"華"字也不錯,孩子的名字便這樣定了下來.?

劉備不像劉表,他可是個進取之主.得荊州之後,屢施仁政,又以關羽、張飛二人領兵巡視各地,不久一境皆服.自得孔明、龐統以後,才真正認識到人才的作用.爲了成就大事,廣求人才,在孔明、蒯良等人的指點下,先後請出馬良馬季常、廖立廖公淵、蔣琬蔣公琰三人用事.後陸續有魏延、陳到、霍峻等人歸於帳下,又有朱治之侄朱桓朱休穆來投.?

爲了防範趙信,劉備又在孔明的建議下新招五萬兵馬,合原先水陸兵馬一齊,足有二十餘萬兵馬,除了駐守各地的,其餘盡皆交由孔明訓練.就這,孔明和劉備還大不放心,要不是荊州新經了一場戰亂,只怕會招募更多兵馬.五萬新兵募集好沒多久,便得到了趙信平定河北三州,凱旋而回的消息.趙信這麼快平定河北,對劉備來說可是大大不利,依趙信四處征伐的野心,說不定等到明年春暖花開方便用兵之時便會引兵來犯.眼下新兵又沒練成,原先劉表麾下的兵馬在孔明看來訓練也是遠遠不夠的,憑這二十餘萬兵馬跟趙信爲敵的話,劉備、孔明二人可都沒有幾分信心,尤其是劉備.一得到趙信凱旋的消息後,可謂日夜不得安寧,生怕哪一天趙軍會突然來犯.?

對此,孔明對劉備道:"主公,今趙信滅袁氏,全取青、冀、並三州,威勢正盛,此誠不可輕掠其鋒也.光憑如今區區荊州新得之地,孱弱之兵,決難與之抗衡.唯今之計,只有連結各方勢力共抗之,方爲上上之策."?

這一點劉備也早就認識到了,要想獨力與趙信抗衡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忙道:"軍師有何高見,快詳細道來."情急之情言溢於表.?

孔明稍作沉吟道:"今與趙信接壤者,唯馬騰、韓遂,公孫瓚與主公三家而,公孫瓚遠在幽州,獨力難支,遲早將爲趙信所破.雖如此,主公亦宜遣使連結,一南一北,遙相呼應.能將趙信多拖住一日,對主公大業便有利一分.馬騰、韓遂二人領雍、涼剽悍之兵,據關而立,進退自如,主公正可引以爲絕大臂助,與之結爲永世之盟,共同進退,以抗趙信.近日益州爲曹操所得,其人與趙信有深仇大恨,主公亦宜深結之.有曹操在後爲援,馬騰、韓遂在旁分其勢,三家成鼎足之勢,互相呼應.趙信雖強,亦難耐我何!三家結盟,足以自保."?

劉備大喜道:"軍師妙策,若果得如此,我荊州無憂矣!只此數者皆非易事,怕是難以成事,軍師可有妙法?"?

孔明避開劉備的問題道:"主公放心,三家結盟之事必定可成,如今天下變數非在趙信,亦不在我等三家,只在幽州公孫瓚.我若是趙信,必定先擊公孫,待北方徹底平定之後,再引兵南下,那時再無後顧之憂,則可全力對付我等.如此一來,我們三家只怕很久一段時日內都得保持守勢,想要擊敗趙信更是難上加難,若想進取中原只有看天意了.如若趙信舍公孫而來攻我或者西擊馬騰,則天下大勢尚難定論.只要我三家互相信任,一體同心,擋住趙信,再使公孫瓚領兵擊其後,到時我三家也相機出兵,能破趙信亦未可知!"?

說來說去,劉備是弄清楚了,在孔明這番籌劃下,他的荊州是可保無虞了,一顆懸着的心也就放下.孔明這最後一句話最是有趣,"能破趙信亦未可知",表明對此他自己也毫無把握.三家結盟共抗趙信,已非易事,需得三家全心全意合作才行.又加上一個公孫瓚,這當中變數太大了,稍一有變,事情就難以預料.最怕的是趙信真的如孔明所說的先取公孫瓚,這樣一來,三家就只有守的份了,只能坐着捱打.?

其實孔明沒有點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如果趙信真的舍公孫瓚不取的話,那就只會引兵來犯荊州,馬騰、韓遂二人據關而守,易守難攻,誰也不會舍易求難.一旦戰起,荊州必然飽受凌虐,就算在其他兩家的援助下能守住的話,也必定元氣大傷.那時就算擊敗了趙信,劉備也休想能分一杯羹,只怕到時曹操還會趁火打劫,圖謀荊州呢!所以,對劉備來說,今後的路可是艱難萬分,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俟孔明一說完,劉備便急急的道:"軍師,這幾件大事還宜早圖之."?

孔明微笑道:"主公所言極是,公孫瓚那邊主公只需派人齎禮好言結之即可,成都、長安二處需得我親自去一趟方成."?

孔明對這兩家的重視當然是有道理的,依他的想法,今後三家是要脣齒相依,榮辱與共的,他當然得親自前去,盡言其中利害關係,定下攻守同盟之策.這當中涉及太多的關節,既要說服兩方真心結盟,又要訂下牢不可破的盟約,尤其是後者,真是談何容易,順便還可以一觀兩處人物,一察兩處氣象,別人去孔明還真的不放心.這點劉備也不是不知道,可要辦成這兩件大事非得數月功夫不成,這期間沒有孔明相助,劉備還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便道:"軍師若去了,州中之事何人能助我料理?"?

對此孔明心中是早就想定了,結盟的事雖然重要,荊州這邊也一刻也不能放鬆,好在這段時間有一些人才來投,廖立、馬良、蔣琬三人足可相助劉備料理州事.至於兵馬的操練問題,這些日子孔明早就擬定了一堆練兵之法,有些已經開始施行了,到時交由劉備,讓他和關、張二人主理就是.?

這些都定下之後,孔明又附在劉備耳邊嘰裡咕嚕了一陣.劉備頻頻點頭,等孔明說完,接口道:"軍師放心,此事我定會十分用心的."?

孔明道:"主公,此事若成,……"話未說完,兩人相視會意而笑.於是遣簡雍北上幽州,孔明自攜金帛先往成都,後去長安.?

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68章 狡詐小人第83章 削平吳郡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9章 經營汝南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章 誤回三國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60章 陶商受傷第7章 得見才女第93章 神威無敵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3章 大戰虎牢第26章 貂禪到來第1章 誤回三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99章 道左相逢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27章 袁術奔逃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39章 爲官廬江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81章 大勢所趨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20章 荊州出兵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70章 一戰全功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95章 定計制敵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52章 一破曹軍第88章 事難求全第7章 得見才女第26章 貂禪到來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38章 江中遇險第4章 論交荀攸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1章 汝南練兵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
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68章 狡詐小人第83章 削平吳郡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9章 經營汝南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章 誤回三國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60章 陶商受傷第7章 得見才女第93章 神威無敵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3章 大戰虎牢第26章 貂禪到來第1章 誤回三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99章 道左相逢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27章 袁術奔逃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39章 爲官廬江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81章 大勢所趨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20章 荊州出兵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70章 一戰全功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95章 定計制敵第54章 子龍之威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52章 一破曹軍第88章 事難求全第7章 得見才女第26章 貂禪到來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38章 江中遇險第4章 論交荀攸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1章 汝南練兵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