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戰火又起

孔明不在的這段日子又有呂蒙、丁奉、潘璋三人來投劉備.

在趙信出巡的這段日子裡曹操也在蜀中稱王定王號爲"蜀".消息傳到荊州在孔明等人的推動下劉備也自立爲王建號"漢王".取漢高祖舊號既有以漢滅楚喻今日之事之意又有延續漢統的意思.

趙信一行人渡河南下回到汝南已是六月中了此行費時兩個多月令趙信懸心的幾件事都有了妥善的處理.有些事趙信不親自過問還真不放心走了這一趟之後心裡踏實多了.

一回到汝南三家結盟之事就擺上了趙信的案頭.由於三家刻意隱瞞此事所以趙信走時還沒收到確切的消息但早在得知孔明前往成都之時趙信等就已經有了這種猜測.對此趙信認爲是早晚的事只要曹、劉、馬三家略有見識都會擰成一團來對抗他趙信的.若是三家沒有這樣的動作趙信才覺得奇怪呢!趙信等也不是沒有想過要破壞三家結盟但這三家之中無論哪一家都跟趙信有抹不去的仇怨要從中破壞還不如直接兵戎相見省力一點.

早在趙信平定青、冀、並三州之時公孫瓚就日夜不得安寧擔心趙信會引兵北上襲取幽州.知道憑一己之力絕難與趙信抗衡簡雍還動身沒前往幽州之時公孫瓚便結連了黑山賊張燕、遼東公孫度、烏丸王蹋頓以求自保.簡雍一到把劉備的意思一說公孫瓚求之不得況又與劉備有舊兩家一拍即合.

這對趙信來說也不是個好消息張燕的黑山賊號稱十萬之衆蹋頓麾下亦有數萬鐵騎再加一個威震遼東的公孫度三家與公孫瓚結連一起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現在又與劉備等南北呼應更是令人頭疼.

但在趙信眼裡北面之事根本無需擔心並、冀二州有張郃、趙雲二將在趙信放心的很至於公孫瓚結連的這些個勢力更不在話下他們之間的同盟可不比曹、劉、馬三家的同盟一捅即破.張燕的黑山賊雖有十萬之衆但賊就是賊成不了什麼氣候烏丸蹋頓到時只需些金銀財寶就能打說不定還會倒戈相向公孫度則只需一紙令諭即可令他與公孫瓚劃清界限.可說趙信在聽到此事的同時心底就已經有了這樣的對策了.

倒是曹、劉、馬三家之盟絕難撼動就算要與三家同時爲敵趙信還是自信滿滿的自信絕對能對付得了.

時郭嘉對趙信道:"大王公孫瓚等無非是怕大王引兵相加這才勾連在一起的大王只需按兵不動其盟必將不攻自破."說的比趙信想的還透徹令趙信點頭不已.

在他人看來頗傷腦筋的北面之事在郭嘉這裡卻是一言而決實在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才智.雖如此曹、劉、馬三家之盟還是挺讓人擔心的.如荀彧等深知趙信實力的也對此懷有幾分憂慮.雖說趙信絕對有實力對付結成同盟的三家但三家合在一起的實力也決不能小覷想要破之絕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事這樣一來勢必延誤趙信一統天下的進程.

其時荀彧、龍充、沮授、諸葛謹等人都在荀彧出言道:"大王曹、劉、馬三家連在一起對大王匡扶天下的大業可是大大不利依臣下之見還需設法破了三家之盟爲是!"

龍充插言道:"這三家與大王的仇怨非淺恐非一時所能破的."

卻見沮授起身道:"此言差矣曹孟德、劉玄德皆與大王有大仇馬騰、韓遂卻不然說起來昔日是其無故引兵犯境其屈並不在我也談不上深仇大恨正可從馬騰、韓遂處下手破掉三家之盟.臣聞馬騰之女馬雲璐絕美如今大王后宮尚缺何不遣使求之兩家結成秦晉之好則其盟亦不攻自破矣!"

當初沮授歸順有點突兀依趙信對史上的沮授的認識他是決不會輕易屈服的故此在趙信心底並未十分深信沮授.可沮授如今如此用心爲趙信出謀劃策這條計策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有百利而無一害倒教趙信頗有點看不透了.

雖然趙信心底並不看好此計但卻認爲此計還是有幾分可行的就算以此不能十分取信於馬騰只要真能達成此事其他兩家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疑忌.

沮授話音剛落便聽荀彧道:"大王我看此事可以一試!"

趙信將目光移到郭嘉臉上後者無言的點了點頭又轉到龍充面上只見龍充起身道:"此計雖好我料長安必定有人會看破此計只怕徒勞無益."

雖然不知龍充說這話出於什麼目的但趙信卻深有同感如今有賈詡在馬騰身邊聽說在結盟一事上他也出了一分力想必他定會出言阻止此事.馬騰對他言聽計從他一出言反對的話只怕真的會像龍充說的一樣徒勞無益.

但既然郭嘉和荀彧都表態同意此事沒個爲了他龍充駁了他二人之理這事又不會有害就算不行也可以一試.倒是出使的人選頗值得斟酌此人既不能弱了齊王趙信的威風又要夠份量還要能言善道說服馬騰等人.

"補之說的有理但誠如公達所說的試一試也無妨."趙信一出聲龍充就不好再多說什麼了.問起人選之事沮授自動請纓道:"微臣不才願爲大王效命."

沮授的份量是夠了口才也還過得去憑他的才智想必也不會弱了威風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況且此計是他提出的他這一請纓衆人都覺得非他莫屬.趙信許之多備金銀財帛令郭嘉代爲作書一封致意馬騰撥下五百人護送沮授前往長安求親.

趙信在汝南準備兵馬專等長安傳來消息就出兵荊州討伐劉備.誰知沮授去後卻全無音訊直到七月末兵馬都齊集汝南了卻從長安傳來消息沮授不知所蹤跟去的五百人馬盡被馬騰拘下.

對於沮授的失蹤隨同前往的五百人被困除了派人往長安多加打探趙信等也是無計可施.關係惡劣到這等地步對方公然囚禁了出使的隨員想通過交涉讓馬騰放回這五百人是不大可能的了.雖如此趙信還是不放棄的派人前往長安與馬騰交涉此事.事前趙信決沒料到馬騰會做出這樣的事來所謂兩國交兵尚且不斬來使何況如今兩家並未兵戎相見馬騰卻做出這樣的事來實在是有點出人意料郭嘉等人也沒料到事情會變成這樣.在趙信來說既然到了這種地步也只有盡人事聽天命了.馬騰沒有將這五百人殺了事情說不定還有轉圜的餘地所以纔派人前去交涉的.

好在趙信也沒對此事抱有多大的希望打算出兵之時就有了全盤的準備.於洛陽屯兵十萬取荀攸、陳登、呂曠、呂翔、郝萌、曹性六人往助太史慈守洛陽.又令趙雲嚴密注意北邊公孫瓚的動靜令幷州張郃也嚴加戒備.又在江東屯下十萬重兵讓張遼等隨時準備着時機一到便即出兵進取豫章.使蔣欽領三萬水軍封鎖九江一帶水域助龐德防守九江陳武則繼續操練新募的水軍.

八月趙信在汝南起兵二十五萬征討劉備.這二十五萬兵馬中有在新軍訓練當中淘汰下來的六萬精兵.這些日子這六萬精兵經過稍微的訓練已經成軍了.比起正在訓練中的四萬新軍這支兵馬雖有不如但這六萬人馬也已經是軍中的精銳了趙軍的戰力本就非同一般這支由軍中精銳組成的兵馬的戰力就可想而知了.于禁、高順二將留下繼續訓練新軍典韋和徐晃隨軍出征.

隨同出征諸人有:郭嘉、龍充、呂布、典韋、徐晃、許褚、華雄、樂進又從南陽取來徐庶、文聘.以呂布爲先鋒領兵三千先行文聘引兵三萬合後.留荀彧在汝南總督糧草.

這麼多兵馬的調動動靜哪裡小的了怎麼也瞞不過荊州的探子.消息傳到襄陽之日劉備一面會齊諸將整兵以待一面遣人往成都、長安二處告急又遣人前往幽州報知公孫瓚.雖然對公孫瓚並沒抱多大的希望但他說不定還能在關鍵的時候拖一拖趙信的後退對劉備來說只要公孫瓚對趙信稍作牽制就心滿意足了.在孔明的調度下以關平、呂蒙、田豫守江夏黃忠、蒯越、伊籍、華歆、丁奉守豫章在襄陽起兵十五萬會同關羽、張飛、魏延、陳到、刑道榮、蔡瑁、張允、廖立、蒯良等人屯兵新野以拒趙信以馬良、蔣琬、霍峻、向朗等留守襄陽.

趙信領兵一路南下將到新野忽然想起一事忙問道:"前面是何處地界?"左右答道:"啓稟大王前面是博望地界."一聽"博望"這個詞趙信不由想起孔明火燒博望坡大敗曹軍一役來雖說到如今這三國已被他趙信攪得面目全非了但孔明善用火攻再來個火燒博望也不是沒有可能.想到此點當即傳令大軍慢行着先鋒呂布引三千兵馬就地駐紮多派探子往博望坡一帶哨探.這邊請來郭嘉、徐庶、龍充三人商議.

三人正爲趙信所下之令疑惑呢無緣無故的幹嗎勒住兵馬停在此處.只聽趙信道:"南道狹窄多山林容易伏軍我軍遠來敵軍豈能無備宜防伏兵."

三人恍然大悟徐庶道:"大王所慮甚是."

趙信又道:"我已遣人去前面哨探了不久必有結果."

郭嘉道:"大王若果有伏兵正可趁勢破之."

"奉孝有何破敵良策?"

"此時言之過早等證實了前方確有伏兵再說."

"奉孝說的是."

一個時辰不到一干探子盡數回來.原來博望地界上有一支劉軍攔住去路無法前往博望坡查探.聽到這個消息趙信在心底大罵自己蠢材怎麼把這茬給忘了.孔明如若真的安排下伏兵的話必會遣人引兵來誘敵.如今看來這支兵馬必是來行誘敵之事的由此可以推斷前面多半會有伏兵.如今天乾物燥的正可用火要真有伏兵的話孔明必用火攻之策.

"奉孝你怎麼看?"

"大王依探子適才所說這支兵馬停留在那裡不知所爲何事?"只因趙信下令呂布一部就地駐紮纔會導致那支前來誘敵的劉軍停在哪裡無所事事所以郭嘉纔有點想不通.

趙信笑着道出自己的猜想郭嘉等一想也是這支劉軍肯定是沒等到趙軍所以纔會滯留在那一帶的.趙信又問起郭嘉之前所說的破敵之計聽了之後趙信連連稱妙.

徐庶卻掃興的道:"大王我大軍停在此間敵方多半已經察覺其中異處只怕多半會改變策略."果然徐庶話音剛落就有探子來報前方那支劉軍已經退去.這個破敵良機看來就要這麼生生的錯過了.

那支劉軍乃是魏延所部的兩千兵馬依孔明的計策前來迎敵的卻左等右等趙軍不來.魏延有心想引兵往前進又怕違了將令只得將這情況回報孔明.孔明一得知此事當即令魏延回軍.看來孔明也知道自己計謀多半已經爲對方看破曾有人用"孔明用兵惟一生謹慎"這句話來評價孔明可知其用兵的謹慎既然有了這個推斷爲謹慎起見孔明纔會令魏延退兵的.

卻聽趙信笑道:"兵法有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元直所言固然有理可說不定敵方明知我等看破其計料定其會變更主意卻故意仍施此計也不一定!"

郭嘉接着道:"大王之言不差如今那支兵馬既已退去可令探子再往一探此番應能探個虛實到時再作定奪不遲."衆人一齊稱善便又派出探子前往查探.

孔明是小心謹慎之人在傳令魏延退兵的當兒就已經決心放棄此計了.此時博望坡一帶的伏兵早已退的乾乾淨淨盡數退回劉軍大寨去了.劉備大軍就在新野城北要道下寨分立左、中、右三寨每寨皆五萬兵馬相互呼應以拒趙軍.

劉軍既已退去郭嘉的奇謀是用不上了.趙信盡提大軍往新野而來離劉備營寨十餘里下寨.

在趙軍下寨的當日關羽於劉備跟前獻計道:"趙軍遠來趁其疲憊今夜正可劫寨."關羽大概在趙信手裡虧還沒吃夠竟然想出這麼幼稚的計謀來.不等孔明出言反對張飛早已叫囂起來:"二哥所言甚是大哥你就下令吧殺趙信個屁滾尿流."說着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劉備不由看向孔明後者拿眼看了關、張二人一眼輕輕道:"不可趙信多謀豈能無備!"一句話說的關羽的心立馬就冷了也知道自己太過莽撞了一拉張飛兄弟二人退往一邊.

劉備不由出言道:"軍師那該如何退敵?"

"彼軍兵馬遠勝我軍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其軍遠來士氣正盛我軍不妨避其鋒銳三日過後再行出戰定要一戰挫其銳氣再圖堅守之策."

前次的計謀流產了關、張二人對於孔明說的話就不那麼以爲然了.前日害他兄弟二人白白費了半天的勁現在想起來張飛心中還有氣呢關羽也好不到哪裡去.聞言張飛鼻孔裡重重哼了一聲.孔明也不理他繼續道:"俟曹操兵來馬騰兵出潼關到時趙軍必然退去."這是他們三家的約定若是趙軍來攻荊州的話曹軍支援荊州西涼兵出關奔襲洛陽;若是趙軍叩關攻雍州的話那曹軍就去支援雍州而劉軍則出兵攻南陽.雖然有這樣的約定但誰也不知整個過程中會不會出什麼差錯或者出兵晚了或者不肯出大力這些都是問題.這種不確定的因素多少都會存在的孔明也只好相信其他兩家不至於做出這樣的事來這是關乎他們的生死存亡的事想必他們不會愚蠢至此.

兵馬稍作休整趙信便遣呂布領兵前往敵寨搦戰.哪知劉軍卻高掛免戰牌謹守營寨不出.劉備等人這點心思哪裡能瞞過趙信之所以不出戰無非是相等成都、長安兩處兵馬來援.

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92章 鐵甲顯威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44章 追殺孫策第6章 名震洛陽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56章 二破曹軍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章 誤回三國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32章 籌劃水軍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71章 兵發兗州第58章 子矛子盾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37章 出巡各地第31章 誅殺董卓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7章 得見才女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3章 初進洛陽第82章 東山再起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9章 經營汝南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4章 論交荀攸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78章 一場鬧劇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77章 漢祚難續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25章 求才大計第70章 一戰全功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26章 貂禪到來第63章 見義勇爲第31章 誅殺董卓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68章 狡詐小人第30章 臨淮魯肅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8章 一場鬧劇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47章 詐敗取城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67章 趙信之變第8章 進兵汝南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6章 喜得二城
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92章 鐵甲顯威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44章 追殺孫策第6章 名震洛陽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56章 二破曹軍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章 誤回三國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32章 籌劃水軍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71章 兵發兗州第58章 子矛子盾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37章 出巡各地第31章 誅殺董卓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7章 得見才女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3章 初進洛陽第82章 東山再起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9章 經營汝南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4章 論交荀攸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72章 伏擊程普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78章 一場鬧劇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77章 漢祚難續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25章 求才大計第70章 一戰全功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26章 貂禪到來第63章 見義勇爲第31章 誅殺董卓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68章 狡詐小人第30章 臨淮魯肅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78章 一場鬧劇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6章 多多益善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47章 詐敗取城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67章 趙信之變第8章 進兵汝南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6章 喜得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