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南陽鏖兵

趙信與公孫瓚結連,南北夾攻袁紹,袁紹首尾不能相應,故此敗的這麼快.孔明之計就是派人說服公孫瓚罷兵,破了二人之盟.那時袁紹可全力與趙信周旋,量其必能將趙信拖住,等這邊兩家一出兵,趙信必將顧此失彼.

於是孔明西去長安說馬騰、韓遂,劉表又派人持書北上游說公孫瓚.劉表以黃祖爲大將,領兵五萬出豫章,進取吳、會,蒯越爲其軍中參謀,以劉備爲將,並關、張等人,領兵三萬往襲南陽.從這兵馬的分派就可看出,劉表雖然信任劉備,但也有防人之心.

趙信在鄴與袁紹相持,眼看不用十日就能攻下鄴城,正準備一鼓作氣拿下鄴城,蕩平袁軍.袁術聞知袁紹危急,所謂脣亡齒寒,何況袁術而今依附於袁紹,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趙信收拾完袁紹,再去收拾他,要袁術獨力面對趙信,他可是想都不敢想.便遣人往袁譚處,令其發兵,一同往救鄴城.袁譚只因袁紹事先曾吩咐過不可輕出,今見鄴城危在旦夕,又有袁術在一旁煽風點火,便決定出兵去救父親袁紹.兩處合兵五萬,來救鄴城.並遣使往幷州請高幹一同出兵,高幹亦早有出兵救援袁紹之意,得信之後,起兵三萬來救鄴城.

趙信聞報,不憂反喜.衆將不解,忙問其故.趙信掃視帳中衆人一眼,見郭嘉、龍充二人微笑不已,便知二人或有所得.郭嘉能看清自己的心思趙信倒不以爲意,龍充也能領會卻令趙信吃了一驚.龍充與趙信相處不久,對趙信瞭解遠遠不如郭嘉,這樣看來,龍充是完全憑着才智猜出的,不得不讓人驚歎.趙信有心想試他一試,便微笑着道:"龍軍師想必知我心意,不妨爲衆將詳細道來."

龍充聞言,並不推讓,稍作思量便道:"袁譚等人倘若謹守不出,我軍就算襲破鄴城,也需分兵去取,雖然此數人皆不足慮,可終究需得費上一番手腳.主公圍定鄴城,卻不分兵去取青、並二州,是爲待袁譚、高幹二人引兵來援,趁勢破之,只要再拿下鄴城,則河北可定.誰知左等右等,他們卻不急來援,如今他們終於忍耐不住,引兵來救,豈不正合主公心意!"

衆將暗道原來如此,個個恍然大悟.

趙信讚道:"龍軍師果然見事透徹,入木三分."嘴上雖這麼說,心底卻越發犯疑.就這些日子,派去長沙的人回報,那邊是有龍姓這一宗,龍充也卻有其人,只是龍充卻早在五年前就已經離開長沙他往了.派去北地的人卻根本查不到什麼,想來也是,若龍充真的像他說的遊學四方的話,龍充又寂寂無名,查起來肯定困難重重.若這麼輕易就查出什麼來,恐怕會更惹趙信起疑.這些年來,趙信經歷許多,雖因他的到來改變了一切,但是人物還是與原來三國中相合的,並沒有改變.哪知卻跳出個龍充來,令趙信摸不着頭腦.三國中謀士能與郭嘉比肩的屈指可數,龍充謀略兵法或許不及郭嘉,但其他方面卻足以抵過這點劣勢,由此想來,要麼這龍充真的是趙信所不知的三國中的隱士,要麼……,想到這一點,趙信疑忌更甚,看來不管明查暗訪,怎麼也得把龍充的底細查個明明白白.可卻又從何着手呢?這還真令趙信苦惱.若非龍充表現出非凡的才幹,又是這般突出,趙信才懶得在他身上話心思,畢竟不知名的人物太多,哪能一一顧的上.

正欲商議怎麼收拾袁譚、高幹、袁術三人,流星馬急報馬超領兵五萬出潼關,取道弘農,殺奔洛陽而來;劉備領兵三萬來取南陽,黃祖領兵五萬來取吳郡.在這關節眼上,後院起火,三路兵馬來襲,衆人都驚疑不已.雖說出兵前趙信就已經妥善安排了各處防務,但如今三處都有精兵猛將來犯,趙信自然也有點擔心.尤其是馬超、劉備這兩路,趙信深知馬超之勇,及西涼兵的強悍,太史慈恐非其敵,幸有審配相助,洛陽民心穩固,應該不會有大礙;倒是劉備這一路最令趙信擔心,關、張之勇,再加上諸葛亮之智,守住城池都不容易,文聘又不知諸葛亮才智,恐爲所乘;黃祖這一路趙信卻毫不擔心,黃祖,匹夫而已,豈能是張遼敵手.

這時候兩家兵馬來襲,是想趁趙信領軍在外,攻城略地,既收牽制趙信之效,又得實惠.這一點趙信如何不知,只是不知爲什麼這麼巧,兩家不約而同的來攻,說是巧合吧,也難以自圓其說,如此看來,兩家是有意爲之.要說馬騰會先聲奪人,主動進犯,趙信倒還相信,怎麼劉表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有進取心了,比鄰而立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這麼多年來劉表可是一兵一卒都沒敢輕動,看來必然有人在其身後推動此事.此人能慫恿劉表主動出擊,絕不簡單.不知結連馬騰之事是不是出自此人之手,若當真如此的話,就更加不能小看了.遍觀劉表和馬騰的一干手下,找來趙去也找不到這等人物.難道是劉備!一想到劉備,趙信突然眼睛一亮,諸葛亮絕對有這個能耐,看來此事十有八九與他有關,從劉備軍權大漲上就可看出點矛頭來.曹操此時身在漢中,圖謀益州都來不及,哪裡會有心思來對付自己,這樣一來,這深藏幕後推動此事之人呼之欲出.諸葛孔明,竟敢在背後使陰招,好意去請你,卻推三阻四,投了劉備,敢如此看輕我趙信,不給你個厲害瞧瞧,你還不知道什麼叫作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想着想着,趙信心底嘿嘿冷笑兩聲.

眼下情勢不妙,趙信等人也無心商議如何收拾袁譚等人,改議如何退敵之事.適才初聞兩處兵馬來犯,衆人都吃了一驚,連郭嘉這樣人物,也微微變色,可趙信卻偶然瞥見,龍充沒有半分驚色,難道龍充竟有如此定力,趙信心底微一尋思,便覺不對.龍充雖然也表現出訝異之色,可趙信卻明明白白的知道,那決不是在爲後方的安危而擔心,倒像是什麼事出他意料之外似的.趙信暗自將此事記在心底,龍充卻不知這等小節都逃不過趙信的雙眼,卻不知這些年來,趙信的眼光到了何等銳利的地步,等閒人只要一見他眼中的神光,便生拜服之心.

至於怎麼退敵,衆人議論紛紛,有勸趙信暫且罷兵,待退了三處兵馬再圖袁紹,有勸趙信分兵去救的,有勸趙信看看情況再說的,等三處守軍的消息傳來再作打算.趙信神色自若的聽衆人出謀劃策,見郭嘉、龍充二人端坐一旁,一言不發,便知此二人早已成竹在胸.龍充表現出如此才智,令趙信生出無論如何也要令此人死心塌地的爲己效命之心,即便龍充來投另有圖謀,趙信也管不了這許多了.轉而一想,龍充要真是有所圖謀而來,豈不是自投羅網,既然被趙信看中,休想再飛出他的五指山.

衆人羅裡羅嗦的說了一大通,卻發現趙信直到現在連一點表示也沒有,便知趙信心中早有定計,可笑自己等人純屬浪費口舌.

趙信看了看自覺停口的衆人,微笑着對郭嘉道:"奉孝之意若何?"

郭嘉爽朗的一笑道:"主公算無遺漏,早在出兵前就算到有這麼一天,做了安排,雖有三路精兵強將來犯,也不足爲慮."旁邊龍充見趙信看來,也忙點頭示意.

趙信拍掌道:"好,既如此,等我軍掃平河北,再回軍收拾他們不遲."

議定之後,趙信便傳令太史慈、文聘謹守城池,張遼處只有"相機而動"四字.

遠在千里之外的孔明完成說服馬騰的重任,正往回趕,沒來由的心底一顫,不知是怎麼回事,頗有點莫名其妙,不知所謂.此行如此順利,孔明自然高興,僕一出山,就旗開得勝,教孔明如何不自鳴得意.

其實在說服馬騰出兵一事上,孔明根本沒怎麼施展.雍州久經戰亂,衰敗不堪,馬騰、韓遂居此,早有他圖之意,南面漢中地勢太過險要,曹操得漢中以來,遣將分兵守住各處關隘,勢難圖之,剩下只有東、北兩個方向,北面的李、郭二人早已被馬騰之子馬超領兵壓得只餘一點存身之地,苟延殘喘,有如垂暮的老朽,而且再往北更加貧瘠,取之無益,徒耗兵馬,這樣一來,馬、韓二人的眼光就緊盯關東肥沃之地,只是頗有點畏懼趙信之威,故此不敢輕動.馬騰之子馬超新勝敗李、郭二人,志得意滿,加上年少氣盛,自恃勇武,久欲引兵出關與趙信決一雌雄,分個高下,好教天下人都知道他馬超之威,奈何被其父馬騰壓住.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天下皆談趙信而變色,馬超卻有意要與鬥上一鬥,勇氣可嘉.趙信領兵在外,與袁紹相持,二馬一韓便有趁此出兵襲略司隸之意,孔明只一說,雙方一拍即合,得了個強援,可謂意外之喜.當下便整點兵馬,準備出兵洛陽.

三處戰事,南陽起的最早.孔明趕回,劉備已整頓兵馬完畢,只等孔明到來.孔明片刻也不停留,便和劉備點兵往南陽而來.

探馬早報入城中去,文聘得知,一面遣人飛報趙信,一面準備應戰.此時趙信也剛剛收到消息沒多久,令文聘謹守城池之命尚未發出.

聞知劉備兵至,在城外搦戰,吩咐衆將謹守各門,作好接應的準備,文聘便領三千兵馬出城應戰.兵馬出城一字擺開,文聘立馬帥旗之下,遙見劉備軍容整齊,暗讚一聲.

到了戰陣之上,劉備便將大權盡付孔明.孔明因這是出山以來第一戰,故此分外重視,也知要打好此戰,才能徹底的在衆將當中豎立威信.先前衆將對孔明必恭必敬,只不過是看在劉備臉上而已,說不上對孔明有多少佩服,雖然孔明訓練兵馬極有一手,兵馬一經他手,面目全新,可沒有真刀真槍的上過戰陣,領兵實實在在的戰勝敵軍,衆將多少都有點不服氣.顧戰前孔明就問劉備要了印綬、令箭,及劉備佩劍,掌生死大權,意欲一戰立威.

見文聘出戰,孔明便遣周倉上陣.周倉得令,拍馬舞刀往文聘而來.文聘見敵陣出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戰將,微生惱怒,拍馬直取周倉,口中高呼道:"來將通名,文聘刀下不斬無名之人."周倉直呼道:"爺爺周倉是也."文聘大怒,驟馬搶來,兩馬相交,戰不數合,發現周倉這名不見經傳的人卻有幾分本事.文聘本欲立斬周倉立威,看來是不大可能了.兩人都是用刀的,所謂棋逢敵手,將遇良才,交戰十餘合,文聘佔得上風,正欲奮起全力,施展絕藝,將周倉斬於馬下.周倉撥馬便退,文聘不捨,縱馬趕去.冷不防對面一將驚天動地般驟馬迎上,望之卻是關羽,文聘便棄了周倉,來戰關羽.

兩馬相交,關羽二話不說,揮刀直劈文聘.這一刀氣勢驚人,文聘不敢大意,雙手握刀,使出全力,一刀朝青龍偃月刀磕去.青龍刀微微一蕩,關羽斜引大刀,攔腰斬向文聘.文聘豎握大刀,以刀柄抵住,只覺雙手微微一震,手心發燙.關羽見文聘可堪爲敵,戰意提升,刀法有如暴雨狂風般施展開來,攻勢如潮.文聘見了,不得不打起十分精神來應付.三十合轉眼即過,文聘吃力,知道再戰下去決討不了好,奮起餘力,猛地一刀劈出,逼開關羽,撥馬迴歸本陣.關羽急催坐騎趕去,雙手高舉青龍刀,只待趕上,便將文聘一刀結果.文聘陣上一將見關羽追趕甚急,偷偷取下弓箭,彎弓搭箭,突地一箭朝關羽射去.敵陣施放冷箭,關羽措不及防,連忙閃身避過,那箭堪堪落空.那將兀自不罷休,又射出一箭,這箭取馬不取人.關羽剛挺直身體,敵方冷箭又來,關羽大怒,揮刀去磕,誰知用力太大,一刀將那箭揮成兩段,箭尖毫不停頓,依舊往關羽坐騎射去,直中馬眼.那馬吃痛,狂躁起來,前蹄高舉,嘶鳴驚人,狂扭亂竄,直欲將關羽掀下馬來.

關羽猛地一夾馬腹,緊提鞍轡,欲恃神力降伏此馬.文聘聞得動靜,一不做二不休,轉身來取關羽.關羽正被坐騎弄得狼狽不堪,根本顧不上文聘,沒幾合,坐騎太過狂躁,使得關羽破綻百出,差點傷在文聘刀下.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關羽猛地一提鞍轡,撥轉馬頭,那馬或跳或奔的趕回本陣.文聘欲待追去,卻見敵陣中又閃出一將來接應關羽,卻是關平,文聘見好就收,迴歸本陣去了.

孔明見關羽出師不利,令旗一揮,便摧動大軍殺來.文聘見了,毫不猶豫,揮兵接戰.關羽回到本陣,換了坐騎,重又殺向陣中,直取文聘.文聘仗着軍士比敵軍強悍,以寡敵衆,與劉備大軍混戰開來.瞥見適才接應關羽的那員小將勇力過人,已有數人喪命於其人刀下,文聘便親自來戰關平.

關羽在陣中往來衝突,欲待殺開一條血路奔文聘而去.

孔明本欲令衆將詐敗,以驕文聘之心,早已伏下張飛一軍以待文聘,誰知文聘卻不中計,也是因爲關羽跟文聘殺得太久,將文聘壓得還手無力,深知不是關羽敵手,這才分外小心.孔明早就吩咐關羽稍戰即退,誰知關羽一到戰陣之上就將孔明的囑咐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過差點就弄假成真了.戰況一時難分難解,孔明不欲與文聘多做糾纏,便令張飛率軍殺出.

文聘與關平戰得正酣,耳聞城中鑼響,舍了關平,率兵退回城中.關羽父子不捨,領兵趕到城下,城上箭如雨下,不得不退.

張飛興沖沖的率兵趕至,卻連根鳥毛都沒撈着,不由垂頭喪氣.

文聘回到城中,便問適才爲何鳴金,副將答道遠遠見左側又有一軍殺來,故此令人鳴金,文聘釋然.

孔明收兵回寨,在大帳之中大會諸將,孔明坐在劉備主位上,劉備反而坐在一旁,關羽一進入大帳,孔明即喝左右將關羽拿下.關羽欲待甩開執着他的二人,卻見劉備使眼色制止,只得強忍火起.剛欲喝問孔明,孔明先發奪人道:"關羽,你可知罪!"

關羽傲然的道:"末將不知!"

孔明變色道:"戰前我曾吩咐你什麼來着,爲何不尊我令,誤我大事!"

關羽這纔想起孔明事先真的曾吩咐他戰不數合便詐敗下來,高傲的腦袋頓時耷拉下來.

孔明請出劉備佩劍、印綬,欲斬關羽,衆將告饒,劉備也在一旁道:"陣前斬將不利,還望軍師看備薄面,容雲長戴罪立功!"

孔明順風旗扯得十足,面子上也過去了,也就見好就收了,只是卻對自己不能在戰陣上立威,倒要藉此來立威,苦笑不已.

經此一戰之後,文聘便謹守不出.不數日,趙信遣使至,令文聘堅守,文聘遂不出戰,只以堅守爲念.孔明令張飛、關羽輪番在城外挑撥,文聘只不出戰.欲待揮兵強攻,卻非明智之舉.眼看大軍在城下遷延日久,了無寸進,孔明和劉備都焦急不已.趙軍經營南陽日久,比之原先袁術手中的南陽相差何止前往裡,就算數倍敵軍來攻,也能堅守,何況劉備只區區三萬兵馬,比之城內兵馬,也只不過多了一萬而已.

急也無用,孔明想了數日,思得一計,遣關羽引兵一萬,繞過南陽城,殺奔汝南,倘文聘出城來追,便可就中取事,如若不然,便以手中三萬兵馬將汝南攪個底朝天.孔明可沒有天真到憑手中三萬兵馬去取汝南,汝南乃是趙信的大本營,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都在趙信一方,引兵劫掠一番倒還有門,以之拿下汝南,簡直是癡心妄想.

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80章 初戰袁紹第6章 名震洛陽第6章 名震洛陽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27章 袁術奔逃第9章 經營汝南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67章 趙信之變第47章 詐敗取城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41章 驚險異常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42章 大權誰掌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88章 事難求全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6章 喜得二城第85章 斬草除根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26章 貂禪到來草船借箭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50章 人生快事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82章 東山再起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50章 人生快事第8章 進兵汝南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3章 初進洛陽第87章 鳳雛初出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21章 智放文聘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47章 詐敗取城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9章 合肥攻略第73章 傷折二股第51章 救援徐州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80章 初戰袁紹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
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80章 初戰袁紹第6章 名震洛陽第6章 名震洛陽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27章 袁術奔逃第9章 經營汝南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67章 趙信之變第47章 詐敗取城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41章 驚險異常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42章 大權誰掌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88章 事難求全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6章 喜得二城第85章 斬草除根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26章 貂禪到來草船借箭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50章 人生快事第24章 幕後黑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82章 東山再起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50章 人生快事第8章 進兵汝南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3章 初進洛陽第87章 鳳雛初出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21章 智放文聘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47章 詐敗取城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9章 合肥攻略第73章 傷折二股第51章 救援徐州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80章 初戰袁紹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