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或守或攻

陣勢剛剛擺開,趙軍已到,孔明着人喊話道:"我軍今擺下一座戰陣,可敢來打否?"

趙信等勒馬陣前,早就瞧見劉軍擺下的這座陣法.聞言,趙信問郭嘉三人道:"公等識此陣否?"徐庶對陣法素有研究,卻也不識此陣.趙信也不過是隨口那麼一問,就算衆人不識,也無大礙.趙信原先對陣法可是一竅不通,自徐庶投效麾下之後,從徐庶那裡才略得了點皮毛.陣法克敵制勝不過是造成局部範圍內以多對少和講究配合這兩個法子,這是趙信的個人研究所得.在雙方人數相差不是很懸殊的情況下,依靠陣法是有可能取勝的.倘若雙方人數相差實在太大,就算什麼天王老子陣也不管用.

趙信曾和徐庶就這點確認過,徐庶雖然不是完全贊同趙信的說法,但也沒提出截然相反的看法.自從就此跟徐庶交流過後,趙信就更加確定那些所謂奪天地造化的陣法不過是前人誇大杜撰的,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孔明深知趙信麾下能人不少,所以擺下了這樣一座獨傳的陣法,而且還經他之手改良過了.也不能怪郭嘉、徐庶不識,龍充就算識得也會裝作不識.

既然對方出招了,當然不能示弱,打就打,誰怕誰!趙信估摸着孔明這座陣勢中絕不會超過五千人,一下子就有了兩個方案:一是派出鐵甲連環馬將其踏平,二是派出數倍於其的人馬,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分左右直接衝將過去.趙信雖然有百分之九十九不相信陣法的神奇,但卻還保留着那一分疑惑,他也想借此看看陣法尤其是孔明的陣法究竟是否有傳說的那般神奇.

考慮到鐵甲連環馬人數不多,攻擊方法比較單一,也不靈動,敵方若有準備的話,多半能避開.而自河北大戰過後,趙軍的鐵甲連環馬就揚名四方,各方對其多少有點了解,其破法也不難想到,兩軍交戰,以孔明思慮之周詳,這點想必早就考慮到了.所以趙信棄鐵甲連環馬而不用,遣樂進、徐晃各領五千兵馬分左右衝殺過去.

孔明在陣上遙見對方派了兩隊人馬來打陣,便知其無人能識此陣,心中那一絲唯恐敵方識得此陣的擔心也放下了.雖然此陣操練還只數月功夫,其中還有不盡人意之處,但只要對方不知破法,孔明對其還是充滿信心的.趙信麾下能人雖多,論陣法的造詣,終究還是無人能及他孔明,想到這一點,孔明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微笑.

劉備卻在轉頭一瞥的剎那捕捉到了這縷微笑,看來孔明是成竹在胸,劉備也不由放心了.

趙軍初一出動時,還看不出來這兩隊人的人數,等到一溜衝出本陣時,劉備這邊的人這纔看清.打一座陣怎麼派出這麼多人來,這還叫"打陣"麼,不如說是"蹋陣"更貼切些.只見這兩隊趙軍一左一右直奔陣邊而來,看樣子,根本就沒打算入陣.孔明見了,心裡不禁咒罵趙信,這傢伙真是個"怪物",行事完全不按常理,忙令人揮動令旗,令陣中做好迎戰準備.

兩隊趙軍根本就不入陣,有如兩把鐵犁,從陣勢的兩邊掠過,直將陣勢兩邊的劉兵衝了個七零八落.犁地要一行一行的來,這兩隊趙軍將其學了個十足,衝過去,快到頭時,一個拐彎又沿邊衝了回來.陣法是在運轉,可是人家根本就沒入陣,只在外圍邊上衝來衝去,將好好的一座陣勢攪得亂七八糟的.看着自己苦心操練而成的大陣在趙軍鐵蹄的蹂躪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孔明心中說不出是什麼樣的感受.

再這樣下去,整座陣中的兵馬都要被趙軍蠶食個精光的,孔明當機立斷令人揮動令旗,讓陣勢移向左邊,迎戰一隊趙軍,令關羽領兵五千出陣去敵另一隊趙軍,又讓刑道榮領兵去接應陣中的劉軍.

這邊兵馬一動,趙信在陣上望見,毫不猶豫的令人揮動令旗,揮大軍衝上.孔明見了,也忙指揮兵馬上前應戰.混戰一起,趙軍的戰力就顯示出來,才半個時辰不到,趙軍就已經牢牢佔據了上風.對於這種情形,孔明早就料到了,未出寨前就做好了準備.但適才趙軍衝上時卻有一標軍馬立於本陣,看樣子是趙信的直屬兵馬,護着趙信,紋絲未動.這支兵馬足有數萬之數,令孔明不敢輕動.而趙軍的鐵甲連環馬到現在也還沒出動,對鐵甲連環馬孔明雖然早有應付之策,卻也頗爲忌憚.

形勢越來越不妙,再容不得孔明顧忌什麼,忙令人回寨傳令張飛、魏延二人出兵.二將得令,各引兩萬兵馬從左右殺出,直插趙軍之肋.

趙軍此番出動兵馬足有二十萬之數,護着趙信的那一支兵馬就是那六萬精銳.今日趙信親自領軍而來,原本是打算強攻敵寨的,配合夜間的行動,不讓劉軍有片刻安寧,劉軍的出戰倒頗有點出乎趙信的意料之外.以二十萬對十五萬本就佔了人數上的優勢,而趙軍的戰力又強於劉軍.劉軍這邊若非有孔明這等能人在調度一切,只怕情況會比眼下更糟.

趙信早就料到以孔明爲人,必然會留有後手,見張飛、魏延兩支兵馬殺出,臉上笑容微露,當即令許褚、華雄各領兩萬兵馬殺出.留下三千兵馬和一千鐵甲連環馬保護郭嘉三人,以郭嘉代替他發號施令.綽槍便要親自出戰,大有今日必要一戰拿下劉軍之勢.雖然如今戰局對己方大大有利,趙信在這萬七兵馬的保護下,即使出戰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郭嘉三人還是勸了又勸.趙信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親自上陣了,自然有點手癢,看得出今次郭嘉三人的神情不是很堅決,趙信便把握住這個機會,執意親自出戰.亮銀槍一指,領兵直指劉備王旗.

在混戰當中,孔明精心操練的陣勢已經全無章法可言,陣已不能稱之爲陣,其中的劉兵各自爲戰,陣勢已經完全散了.

趙軍這五萬多精兵一投入戰場,趙軍便完全掌控了整個戰局.劉軍雖也有四萬生力軍加入,論其精銳,不如趙軍,人數也處於下風,根本挽回不了戰局.

孔明與劉備正立在王旗之下觀戰,只見一標趙軍如銀山壓地一般捲了過來,其氣勢之盛,軍容之整,前所未見.一路有如乘風破浪,直奔劉備王旗而來.衆劉軍無人敢掠其鋒,諸將或被敵將纏住,或陷身戰陣之中,根本無暇分身領兵來阻這隊趙軍.

不多時,這隊趙軍就一路衝殺過來,只見其隊中一將銀盔銀甲,手持亮銀槍,身跨照雪白龍馬,紅纓紅絛,極爲英勇,所過之處,劉兵望風披靡.身周衆將士緊緊跟隨,嚴密扈從.

劉備一指其人對孔明道:"軍師,此人就是趙信!"劉備不過是不自覺的說出,其實孔明早就從旗號上猜出來了,只輕輕哦了一聲.

這等危急關頭,劉備卻還在說這些無關緊要之事,一旁的蒯良急道:"王上,軍師,眼下形勢不利,還是趕快收兵吧!"

聞言,劉備不由的看向孔明,後者也道:"王上,收兵吧!"

趙信等還沒衝到劉備跟前,對方就鳴金退兵,劉備等人率先退入寨中,其餘兵馬也一擁退入寨中,趙軍緊着追殺一陣,直到寨下,爲弓箭所阻,這才退去.趙信沒追到劉備,率整隊人馬就地打橫,朝場上其餘的劉軍殺去,倒殺了個痛快.

天色已然不早,劉備又閉門不出,兵馬大戰一場,也疲累了,不宜再戰,趙信當即率兵回營去了.

劉備等敗回營寨,着人清點兵馬,折損了將及兩萬兵馬,傷殘更是數不勝數.滿寨之中都瀰漫着哀傷憂愁的氣氛,直令人透不過氣來.今日之敗責任多半在孔明身上,本來以今日劉軍的狀態,誰都會避而不戰的,孔明卻迷信自己的陣法,又急着以此一挫趙軍銳氣,所以纔會出寨迎戰的.其實也不能怪孔明,時至今日,劉軍的士氣實在是太低落了,敵軍兵臨寨下,要還是閉門不戰的話,只怕士氣還會大受影響.加上諸將皆欲與之一戰,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劉軍是不得不出戰.

各種善後事宜處理了個大概,劉備升帳,愁容滿面的問道:"諸位,如今該怎麼辦?"

"王上,形勢於我軍不利,不如暫且退回襄陽,憑堅城御之,待曹操兵來,裡應外合,必可退敵."這是蒯良的聲音.要退守的話,當然只能退守襄陽了,新野城小,難以拒敵.

"此非上策,大軍一旦退回襄陽,新野必將落入趙軍手中,到時雖能退卻趙軍,新野卻再難奪回.新野雖是小縣,卻地當要衝,一旦爲趙軍所得,屯兵於此,其兵旦夕可至襄陽,於我大大不利.如今還是謹守此處爲上,我軍雖然受挫,也未必不能堅守,待曹操和馬騰出兵接應,必能退敵,況且趙信北面還有公孫瓚等,聞知趙軍與我軍相持於此,豈有不趁機出兵之理!就算趙軍再強,趙信再能,也只有退兵一途."廖立也有他的考慮.

孔明卻在一邊不說話,劉備不由問道:"軍師,你怎麼看?"

孔明徐徐道:"所謂驕兵必敗,趙軍在趙信的統領下雖然不能稱之爲一支驕兵,其自成軍以來,少嘗敗績,其心卻是驕傲的.今番又勝了一陣,只怕驕心更甚.我軍數敗,是爲哀兵,兵法有云哀兵必勝,只要施法得當,我軍未必沒有取勝之機!"孔明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到了這個地步,還想取勝,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信心.

"軍師之言有理,趙軍今日勝了一陣,必然鬆懈無備,今夜往劫其寨,必能奏功."

"文長所言不無道理,但趙信不可以常人度之,其人久經戰陣,深通兵法,豈能防備不到這點!"孔明一頭冷水潑下來,將魏延急切立功之心給一下子澆滅了.

孔明先前的一番話,表明他心中已有了定計,這點衆人都看出來了,他人都有耐心,惟獨張飛等不得,放開嗓子道:"軍師,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麼辦法就快說出來吧!"

孔明接下來的一番話一下子就改變了帳中的氣氛,掃去了衆人心頭的陰霾.

相對於劉軍寨中的陰沉,趙軍寨中卻是一片歡聲笑語.收兵回營之後,趙信重賞三軍,設宴慶功.宴罷,徐庶進言道:"大王,可防劉軍今夜來劫營."

"誰都可以想到我軍必定不會無備,劉軍應該不會來劫營吧!"

"大王,正因如此,對方亦會料到我等料定其不會來劫營,說不定會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趙信心中一震,道:"元直所言甚是,看來需要加強防備."

"那今夜是否繼續派兵前往擾敵?"

"凡事可一不可再,孔明對此必然已有防備,今夜劉軍又有可能前來劫營,擾敵之事就不好安排了."趙信口中的安排,不過是先前定下的誘敵之計,先設法將劉軍擾得不堪忍受,再設法引其來攻,伏兵擊之.今夜劉軍既有前來劫營的可能,那伏兵自然是不太好安排了.於是令樂進、徐晃各引一萬精兵分左右伏於寨旁,呂布、典韋各引一隊人馬伏於寨中,前寨偃旗息鼓,寨上並不撥人把守,分撥已定,專待劉軍前來.

是夜,魏延領孔明之命引三千兵馬先行,行至半路,使人探查趙軍寨中有無人馬出寨而來.原來,孔明亦曾想到今夜趙軍有可能還會來攪擾,故此預先定下了兩套方案應對.故此魏延行進到半路時纔會使人探查,確知趙軍並未出動,魏延使人報知其餘各路人馬.衆將俱都依計行事.

三千人馬,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悄然來到趙軍寨外.遙見寨上燈火昏暗,一片死寂.魏延奇之,領兵小心靠近一看,偌大個營寨,並無一人把守.左右或曰:"將軍,莫非趙軍已然暗自退去!"魏延不答,趙軍怎麼可能退去!這等情形只能說明敵方已然料到今夜劉軍會來,多半已經佈下什麼圈套.雖然心中驚疑不定,魏延還是依照孔明的吩咐行事,撥一百馬軍撥開鹿角,衝入寨中,四處放火,其餘人馬就在寨外,朝寨內投擲火把,射火箭.

一百馬軍纔剛入寨,寨外的纔剛點火,只聽寨中鼓聲大作,呂布、典韋各引一軍從寨內殺出,樂進在左,徐晃在右,各領一萬精兵從寨旁殺出.

魏延可顧不上寨中的一百馬軍,火光中看見趙軍大隊人馬從寨內殺出,忙令士兵將手中的火把,燃着的草束等盡數傾瀉在寨門附近,領着人馬轉身便走.

那寨內的一百馬軍還不夠呂布、典韋二人塞牙縫的,一下子就湮沒在大隊趙軍的潮水之中.二人齊奔出寨,各領一隊人馬幾乎是肩並着肩朝魏延遁去的方向追去.

等徐晃和樂進殺到,別說是劉軍的影子,就連呂布、典韋二人所部的兵馬也去的遠了,遙遙的只能看見火光,依稀能聽見人聲.二人正猶豫着要不要也趕去,趙信領着郭嘉三人到來.

"大王,如今看來,敵軍非爲劫營而來,恐怕別有詭計,呂、典二位將軍冒冒然追去,只怕會中計,還是令徐、樂二位將軍引兵去接應爲是."這是郭嘉的聲音.

"奉孝放心,我已吩咐二人不可深追."說雖如此說,趙信還是附耳吩咐了徐、樂二將幾句,然後遣二人領軍前往接應.

呂布、典韋二將領人綴在魏延身後追去,看方向,魏延竟然率人一路往東而行,這方向根本就不是往劉軍營寨的方向.追出數裡,想起趙信的吩咐,二人不敢違逆,勒兵回營.前隊變後隊,兵馬纔剛要行,魏延卻領兵反身殺了過來.彼時呂布、典韋二人所部兵馬已經合成一隊,典韋與呂布正並轡而行,身後動靜傳來,轉頭看見魏延殺來,典韋瞄了呂布一眼,一言不發,一提繮繩,驟馬直取魏延,生怕呂布跟他搶似的.

呂布動作也不慢,一夾坐騎,撥轉馬頭,如飛趕去.赤兔馬深有靈性,與主人配合的極爲默契,幾個縱躍就趕上了典韋.看到呂布又仗着馬快趕到自己前頭,典韋大急,猛打坐騎,口中高喊道:"那員敵將是俺老典的!"

二人都白忙活了一場,魏延一見趙軍轉身殺來,勒兵就退,跑得飛快,連呂布有赤兔馬代步也趕不上,只能擊殺幾個落在最後的劉兵出氣.

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55章 糜府之戰第27章 袁術奔逃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3章 大戰虎牢第53章 神箭揚威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章 誤回三國第79章 兵敗吳郡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3章 大戰虎牢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45章 兵發九江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草船借箭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96章 南陽鏖兵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6章 喜得二城第94章 大敗袁紹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37章 出巡各地
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55章 糜府之戰第27章 袁術奔逃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3章 大戰虎牢第53章 神箭揚威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29章 蝶翼雙雙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章 誤回三國第79章 兵敗吳郡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3章 大戰虎牢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45章 兵發九江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45章 兵發九江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草船借箭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96章 南陽鏖兵第27章 袁術奔逃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37章 出巡各地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6章 喜得二城第94章 大敗袁紹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37章 出巡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