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引火自焚

對此,曹操一方的人自然沒有異議.劉備此時心懸關羽安危,正彷徨無計之時,全沒心腸了,凡事自然由孔明做主.聯軍留此再難有所作爲,動輒有全軍覆滅之危,依孔明的才智豈能看不到這點,事到如今,也只有痛下決心退守襄陽了.

當下兩邊各自歸寨整點軍馬,準備退回襄陽.一邊傳令楊懷加緊率部趕往樊城對岸,在河岸一帶佈防,時刻注意樊城方向趙軍的動靜,又傳令魏延、嚴顏二人速速率部趕往相助楊懷,確保聯軍後路不失.

不出程昱所料,沒過多久,趙信便收到了樊城大捷的消息.消息傳來,滿營歡欣鼓舞,一掃前日幷州兵敗之頹.

"王上,末將請命率部去攻曹劉聯軍,今番必要將其一舉拿下!"歡欣之餘,呂布自然不想讓徐晃、典韋專美於前.

"末將請命!""末將請命!"文聘、樂進等人紛紛出列.

看着麾下衆將躍躍欲試的樣子,趙信笑道:"如今曹劉聯軍已成窮途末路之勢,再也無力堅守此處,只怕此時已經算計着如何甩開我軍退守他處了."趙信所料不差,聯軍此時已經在收拾行裝準備上路了.

話剛說完,探子飛馬來報曹劉兩營的異動.

"王上,決不能讓敵軍從我等眼皮底下溜走,布願率部去追,請王上下令!"

"奉先無需着急,追擊之事需得詳細計議."關節眼上。趙信卻變得婆婆媽媽的,教衆將好不着急!趙信雖然沒有即刻下令出兵追擊,卻仍令三軍整裝待發,準備隨時出擊.

諸將下去整軍,帳中只剩趙信和郭嘉二人.

"奉孝,眼下之事,依你看來。當以何策應付爲上?"

"王上,曹操深通兵法。善於用兵,又兼程昱多謀,孔明更是智計如海,果真有退意,豈能不防追兵,倒是不能輕易引兵去追."

"奉孝所言甚是,此數人者。皆精通兵法,才智過人,倒也未可輕易相欺."頓了一頓道:"不過此等良機又豈能錯失,俗語有云'他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以奉孝之智,足可與敵."誇了郭嘉,他自己卻提也沒提。這些年以來,天下誰人不知趙信智計過人,哪裡還用地着他自己自我標榜.

"王上過獎了,比起王上的雄才偉略來,郭嘉這點心眼又算得了什麼!"

"奉孝今日何其太謙!"轉又哈哈笑道:"奉孝,你我再這樣說下去只怕沒完沒了。還談什麼正事!"

依曹操、孔明的謀略,退兵必有殿後之策,甚至於還會設伏倒打一耙,倒也怪不得趙信、郭嘉小心以對.追敵,就在一個"快"字,要是晚了一時半刻,只怕敵軍早就逃之夭夭了.像趙信這樣不急不緩的,倒也少見.

如今樊城得手,形勢已經完全掌握在趙信手中了,就算曹劉兩家聯軍全身而退。在他趙信看來。亦不能有多大做爲.一得樊城,趙軍南可直指襄陽。西可襲略上庸,進取漢中,主動已完全落入趙信之手.曹劉兩家勢難再向先前一般捆綁在一起,趙軍只要稍lou西顧之意,只怕曹操就再也難以安心待在荊州了.何況當初趙信令徐晃、徐庶率軍襲取樊城,也有斷敵後路之意.在當時的情形下,趙軍已經佔盡了優勢,戰勝兩家聯軍已是早晚的事了,趙信怕就怕曹劉聯軍跑了,故此才遣徐晃領兵去取樊城.

當下趙信便遣人往樊城傳令,讓徐庶等在穩守樊城的同時,儘量設法渡河阻斷敵軍後路.與郭嘉詳細計議一番,便令呂布引三千精騎先行追去,若遇敵軍,可稍戰即退,隨後再整軍追去,文聘、樂進二人各引一萬兵馬一左一右緊隨其後,嚴防敵軍於路設伏,趙信自率大軍隨後趕去.

卻說呂布奉命引三千鐵騎一路殺奔劉營而來,到得劉備寨外,寨內早已空蕩蕩地,半個人影也無,糧草輜重丟棄無數.呂布見了,一面令人回報趙信,一面率部南下追敵.

一路殺到新野城下,路上半個敵兵也未見到.只見城門大開,但是人影卻也不見半個.呂布兵到,見到這等情形,未敢草率入城,打馬繞城而走,細察城內究竟,復又令人領三百人馬先行入城以作試探.

三百人入城之後,四處查探,並未發現有何不妥,便出城來迎呂布入城.依呂布往昔的心性,只怕早已率部入城了,哪管三七二十一地,若非追隨趙信之後脾性改了許多,此番臨行之際趙信又囑咐他小心行事,哪裡會有這種耐性在城外待這麼久.

呂布進得城來,一邊接管防務,一邊遣人回報趙信和身後的文聘、樂進二人.讓二人趕緊進兵,進駐新野,好讓他騰出身來率部去追敵.城中雖然沒有半個敵兵,一干百姓卻沒走掉幾個,大概聯軍退得太急,百姓們來不及隨同逃走.好在趙軍軍紀嚴明,並無擾民之事發生.

照理說,聯軍如今正值危急之時,即使不分兵殿後,也正可借新野小城拖住追兵,好從容拖去,但事實卻完全相反,呂布一路率軍趕來,不僅毫無阻礙,聯軍甚至連唯一能阻敵的新野城也放棄了,實在是令人想不通.難道聯軍有十足的把握在趙軍追來之前退回襄陽不成!這顯然也不大可能,雖然聯軍早行了半日左右功夫,但十數萬大軍的移動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在退回襄陽之前,只怕決不能甩開呂布所領三千來去如風的鐵騎.

但呂布卻決不會考慮到這些,人在新野。一心想着追敵,在等候趙信軍令的同時,不斷派出探子南下探查聯軍地動向.

趙信和郭嘉事前早就做好了和聯軍鬥智鬥力的準備,聯軍這麼幹脆退去確實有點出其意料之外.趙信和郭嘉先還沒什麼想法,當呂布派人回報輕易拿下了新野這座空城,二人齊感事情有詐.趙信當即便使人急令呂布率兵退出新野,令樂進、文聘加緊趕往接應。以防不測.

呂布期望追敵的軍令沒有到來,卻等來了一條莫名其妙的令諭。讓他全軍退出新野城.呂布不敢有違趙信將令,當即率部退至北門外.

退出城後沒多久,文聘、樂進二人率部趕到.派出的探子也傳回了消息,此時聯軍後隊離新野不過三十餘里路程.得知此事後,呂布不由暗怪趙信太過小心謹慎,否則此時差不多該追上聯軍了.如今卻要莫名其妙的駐在這新野城外,呂布實在想不通趙信到底在想些什麼.

黃昏時刻。趙信領大軍趕到.呂布一再申明城中並無不妥,趙信還是親臨城下,通過那敞開的大門看了看城中地情形.

追隨左右諸將誰也看不出什麼來,只覺城中一切如常,沒有什麼不妥之處.趙信審視良久,也不言語,便即打馬回營.一旁地郭嘉也未有一言半語.

"奉孝,你怎麼看?"

"王上。城中表明看來平靜如常,其中卻暗藏殺機,殺氣重重."

"奉孝此言可有憑據?"

"回王上,這倒是純屬臣下觀感而已."

"孤亦有同感,以敵軍今日之勢,是決不該放棄新野這身後唯一阻敵地屏障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偌大一座新野城,敵軍竟未留下一兵一卒守禦,想來都覺不可思議!若非有詐,還能有什麼解釋!"

"王上,若是有詐,在呂布將軍率軍入城便應發動,爲何呂布將軍這三千兵馬卻能在城內進出自如,此點卻是令人難以釋疑."

"奉孝說的有理,或許是他們看不上奉先這三千兵馬吧!"趙信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

"或是敵方認爲還未到時候也未可知."順着趙信的話郭嘉也接了一句.

"難道敵方地胃口真大到想在這新野城一口將我大軍吞下不成?"

"王上。據呂布將軍探得。當其率兵退出新野之時,敵軍已在新野之南三十餘里外。這新野小城就算伏有敵兵,又需瞞過我軍耳目,又能伏有多少兵馬,想要以此圖謀我大軍,只怕是癡人說夢吧!況且以曹操、孔明的精明,豈能算不到我大軍今夜便可開到新野,在城中設伏只怕全然無濟於事.就算我軍失於大意中計,彼時敵方大軍遠在三十里之外,又能給我軍造成多大點損失呢?"

趙信也就那麼隨口一說,說出口後他自己都覺得有點荒唐.經郭嘉這麼一分析,趙信心中更加篤定了,暗笑自己實在有點多心了.話雖如此,但城中地暗藏的殺機卻無從解釋.對此,郭嘉、趙信二人是怎麼也想不明白.以二人適才所見,城中多半伏有敵軍,但依郭嘉的推斷,聯軍又決不可能不自量力在城中伏下兵馬.既然城都棄了,難道還想憑那點伏兵破敵不成,這顯然不合常理.而且孔明、曹操如果真的在城中伏有兵馬的話,那也未免太小覷趙信了吧,以他二人這段時間和趙信交手的經驗,應該不會用這等淺薄的計謀.

伏兵皆因借勢破敵,這"勢"不外水火二途,趙信突地想起此事,正要出言,卻聽郭嘉搶先一步道:"火!"只簡簡單單一個"火"字,卻將他心中所疑盡數道出.

趙信讚了一聲道:"火需借風勢,奉孝看今夜可會起風?"

二人一同出帳,只略看了看天,便證實了心中所疑.

大軍既屯在城外,對於火又有什麼好怕的,二人放心不少.纔剛回帳坐定,趙信忽道:"不對!事情只怕並非你我二人推想地那般."

郭嘉驚問其故,趙信答道:"奉孝,若是你我來施此計。會不會將這新野城徹底棄了,引起敵方地懷疑?就算這新野再小,也能阻敵一時,又何必棄城而去,何況此舉還會引起我方地懷疑!"趙信一下子就指出了問題地關鍵所在.郭嘉亦無言以對.

"奉孝,不若你我來推想一下,原本敵軍足可憑新野城阻我大軍一阻。得以從容退軍,此刻卻一反常理。棄守新野城,非是別有圖謀,又是爲何!這圖謀除了阻擋追兵和破敵之外,別無第三種可能.但阻敵的可能卻與棄守新野自相違背,以此看來,是不大可能的.剩下地就只有破敵一種可能了,但依雙方現下的實力對比。孤認爲,在一般情形下,曹劉聯軍絕難撼動我軍,除非出現了非常之勢,形勢大大有利於曹劉聯軍,此事纔有可能."

趙信這一番話又回到先前的火攻地推斷,但這火攻推斷卻又與棄城之舉矛盾,實在令人想不通.大概是孔明和曹操並未分兵殿後之事出了趙信和郭嘉意料之外。二人難免對新野這不合常理之事分外重視起來.

此時探子傳回來的消息卻是曹劉聯軍已在四十里開外.

帳中二人對視一眼,似乎都在爲自己地多疑而感到好笑.趙信笑道:"奉孝,這或許只是他們的疑兵之計而已!"趙信這麼一說,郭嘉也大感有此可能.

趙信正覺自己和郭嘉純屬少見多怪,疑心病太重,只聽郭嘉突地擊掌叫道:"庶幾忘卻一件大事."不等趙信發問。郭嘉接着又道:"王上,新野西面臨水,大軍屯於北門,一旦敵方掘動河水,我軍危矣!"昔日大軍在新野之北與曹劉聯軍相持,安營紮寨之時早已注意到了這點,今日提兵追敵,倉促間倒還真沒防範到.而在趙信大軍到來之前,呂布就已經在此安營紮寨了,這事要怪倒也怪不到趙信和郭嘉的頭上.這不是水淹樊城的翻版麼。可要是敵方在新野行此計策的話。新野滿城百姓必遭其害,那孔明不用說。劉備難道能"狠"地下這個心麼,要真出了這樣地事,他日後還怎能標榜自己地仁義!

趙信雖然懷疑此事地可能性,但究竟有無可能只要察看一下河水的狀況便知,倒無需費神去想,聽了郭嘉之言後,便即刻遣人去河邊察看.

不多久,遣去的人飛馬回報,河水果然淺了許多.聞言,趙信出了一把冷汗,要不是郭嘉提起,還真忘了這等大事.河水變淺,必是上游有人截住河水,蓄水爲何,不想而知.從時間上推斷,敵方截河蓄水之舉恐怕也就這一兩天時間而已,憑這一兩天積蓄的河水,顯然還派不上大用場,但趙軍若沒識破此計的話,到時曹劉兩家聯軍只要把河一掘,引水來灌,再反身引兵來戰,反敗爲勝亦未嘗沒有可能,就算不能竟功,亦能憑之將趙軍拖住.至於掘河的時機那就完全憑其掌握了.趙信還真沒想到曹操、孔明等人會這麼快仿效其水淹樊城之計來.

到了這時候,事情是越來越明朗了.既已看破敵方水攻之計,趙信和郭嘉自有應對之策.當下便連夜移師地勢高處,又遣文聘、呂布趁夜率兵進城,進城之後,呂布率部藉機離城,取道南門,繞到上游,去掃清上游那支不知具體位置的敵軍.

俟掩護呂布出城後,文聘就按照趙信地吩咐行事.

是夜三更,這戰亂下頗爲寧靜的新野城突然之間就起了火.一時間,城中四處火起,吶喊聲四起.一干百姓於睡夢中驚醒,只要沒有遭火殃及的,全都躲於房內,不敢外出,這也是亂世之中百姓們的保命之道.

新野火起之時,趙信和郭嘉二人就在帳外,遙遙見到城中的火勢,趙信出言問郭嘉道:"如何?"

"回王上,此時卻還難以看出究竟來."

從二人的對話可以聽出,這把火絕對是趙信令人放地.其意不過試探城中究竟有無伏兵而已,依郭嘉和趙信日間在城外的所見,直覺城內定然有伏兵.當二人對所有事都豁然貫通之後,想到用這個辦法試探一下城中究竟有無掩藏較深的伏兵.至於時間的問題,選擇三更,不過純屬二人的猜測而已.反正趙信曾吩咐文聘選一些無人之處放火,想來不會於百姓們造成多大的傷害.若引不出伏兵來,便將火救下,若引出伏兵來,自然引兵擊之.

見到城中的火勢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大,城東、城西俱都傳來緊密的鼓聲,趙信、郭嘉胸中瞭然.即遣樂進引兵殺進城去接應文聘,令許褚、華雄各引一軍分別殺奔城東、城西,以拒敵方接應兵馬.

城中火勢越來越大,又兼風起,火勢漸成不可遏制之勢.火勢初起之時,文聘見城中其餘各處亦有火起,便果斷的下令滅火,自己人放的火是控制住了,但敵方放地火卻越來越大,風借火勢,蔓延開來,波及整個新野城.!~!

第45章 兵發九江第40章 桅檣之下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77章 漢祚難續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2章 聲威初振第73章 傷折二股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3章 大戰虎牢第2章 北海結義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25章 求才大計第81章 無功而返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9章 合肥攻略第91章 賢士未名第87章 鳳雛初出第46章 堅守不出第94章 大敗袁紹第87章 鳳雛初出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30章 臨淮魯肅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26章 貂禪到來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3章 初進洛陽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3章 初進洛陽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7章 得見才女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93章 神威無敵第77章 漢祚難續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83章 削平吳郡第37章 出巡各地第99章 道左相逢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68章 狡詐小人
第45章 兵發九江第40章 桅檣之下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77章 漢祚難續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7章 高官厚祿第12章 聲威初振第73章 傷折二股第40章 桅檣之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3章 大戰虎牢第2章 北海結義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25章 求才大計第81章 無功而返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9章 合肥攻略第91章 賢士未名第87章 鳳雛初出第46章 堅守不出第94章 大敗袁紹第87章 鳳雛初出第63章 見義勇爲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30章 臨淮魯肅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上)第76章 人算天算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73章 將星隕落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35章 喜得麟兒(上)第26章 貂禪到來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3章 初進洛陽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3章 初進洛陽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7章 得見才女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93章 神威無敵第77章 漢祚難續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83章 削平吳郡第37章 出巡各地第99章 道左相逢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68章 狡詐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