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

當國民軍在上半年調動兵力,並採用一系列的迷惑手段進行渡江計劃的前期準備時,北洋軍也沒有閒着,袁世凱手段頻出先是整編各省地方部隊,整編出三到四個師作爲中央陸軍輔助兵力使用,儘管這一番整編計劃並沒有徹底改觀各省地方軍的戰鬥力差的問題,但是多少也算是統一了番號,把這些地方部隊納入到了北洋軍體系當中來,尤其是安徽、湖南、湖北三省的地方部隊更是擔當了部分主要的作戰任務,配合幾個北洋軍進行作戰。

從這一點來說袁世凱對這幾個省份的地方軍隊的整編是相當成功的,有效了擴大了北洋軍附屬部隊的數量並擔任一些次要戰線的任務,從而讓北洋軍主力部隊能夠騰出來更多兵力和國民軍進行決戰。

除了整編個省地方軍外,袁世凱還利用善後大借款這一批龐大的軍費,把處於南方前線的那些北洋軍主力進行補充,尤其是蘇南戰事中損失極大的第三師和第五師以及第七師。至於張勳的第八師雖然頂着中央陸軍第八師的番號,但是實際上算是張勳的私軍,聽從袁世凱的調遣不是代表着第八師就是袁世凱的嫡系部隊了,所以軍費撥給上基本和其他一些省軍一樣,只有極小一部分而已,大部分軍費還是依靠張勳從地方搜刮而來,這也是第八師遲遲不能恢復原有編制,至今只有一個步兵連一個炮兵營的根本原因所在。然而第三師這些袁世凱的嫡系部隊卻是得到了充足的軍費和軍械,在第三師進軍安徽之前就已經全師恢復了滿編制,並且還編練了一個獨立團,等進駐安徽後這個獨立團就直接擴編爲一個獨立旅了。

補充主力師編制之餘,袁世凱仿效第二混成旅以及南方國民軍混成旅的模式,組建了一批混成旅,短時間內極大的擴充了北洋軍的直屬兵力,讓更多的主力部隊空出手來南下和國民軍作戰,其中第二十師、第二十三師就是如此才能從東北地區抽身出來,直隸、山東地區並視情況準備繼續南下。至於袁世凱這兩年裡新組建的第十師和第十一師,原本就是用於南下作戰的,早就已經南下了。

儘管如此,袁世凱還是說深感兵力不足,他知道南方的軍隊也不是那麼容易就打下來的,沒有兵力優勢是不可能輕易擊敗國民軍的,所以兵力還是需要越來越多的。另外,辛亥年後他深感手下的將領們越來越驕橫,尤其是馮國璋,自從出任淮南宣撫使擔任第二軍軍長以來,就沒有回過北京,哪怕是去年春節時袁世凱招他回來,都藉口說前線軍情緊急不便抽身,這馮國璋是在江北待久了,在江北他可是萬人之上,無人在他之上,而回了北京縱然還是萬人之上,但是上頭總歸有着一個袁世凱呢。

權勢這個東西,一旦嘗試過了他的甜美滋味,能夠放棄就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不但是馮國璋,就連袁世凱最爲倚重的曹錕、段芝貴等人何嘗不是如此,儘管袁世凱現在還能指揮得動他們,但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得心應手的,很多時候袁世凱都不得不和前線將領們用着商量的語氣,比如準備進攻安徽然後從蕪湖到安慶一帶渡江南下的計劃就是和馮國璋等幾個人商量出來了,並不是他袁世凱一人獨斷而行。

對於手下的這些將領們權勢越來越大,袁世凱也採取了相應的手段,最直接的就是成立新部分和提拔年輕將領了,第十師、第十一師就是這樣情況下的產物,唐天喜的升遷和徐樹錚的任命也是袁世凱的有意爲之。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前面一年這兩個師正在組建,以及部署在京畿地區的時候還好,但是今年一外調到江蘇山東地區,就重演了以前那些北洋軍主力部隊的舊路。唐天喜還好,由於是駐紮在蚌埠、滁州一線,上面有着馮國璋和曹錕壓着,唐天喜面對袁世凱的可以拉攏也是很積極,試圖擺脫馮國璋和曹錕兩位老上司的壓制。

但是徐樹錚這個號稱北洋軍中最年輕有爲的中將師長一率部抵達滁州,就是暴露出年輕驕橫的狀態了,不但學着第三師一樣對自己的第十一師進行擴編,還對袁世凱的調令多有推遲,遲遲不肯離開徐州進駐蚌埠。要知道那時候唐天喜的第十師已經離開蚌埠南下到滁州一線,他的第十一師是需要及時進駐到蚌埠接替駐防的。可是徐樹錚一直拖到了七月末才陸續派遣了一團南下蚌埠,而國民軍在八月初發起渡江作戰後,纔是在蚌埠進駐了一個旅,然而第十一師主力任舊留在滁州。

這種情況讓袁世凱是看在眼裡罵在心裡!

所以當八月初國民軍發起渡江作戰之時,袁世凱除了關注前線戰事外,已經是打起重新編練一支部隊的想法,而這一次袁世凱是決定徹底拋棄掉北洋原有的體制,希望直接掌控編練出來的這支新軍隊,並且初步撥給了第十二師、第十三師的番號,準備籌建一支新部隊,而建這支部隊的時候,袁世凱已經是打定了主義,就仿效日`本近衛師團和國民軍的警衛師,建立一支身邊的近衛可靠力量,軍中主要將領不要那些才華出衆的,事實證明才華太出衆的那如徐樹錚這樣的人總歸是拉攏不了,一不小心就回過頭來違抗袁世凱的命令了。袁世凱已經是打算任命親朋子弟去掌控這支親衛軍,憑什麼他陳敬雲就能夠用自家弟子組建一支警衛師,他袁世凱就不能用親朋子弟組建一支親衛軍啊?

這個念頭一生出來後就無法熄滅了,袁世凱當即就派了自己兩個年僅十五的兒子前往日`本陸士留學,分別是五子袁克權、六子袁克恆,準備讓他們學了一兩年回來後就進入軍中任職。並且還讓長子袁克定爲第十二師和第十三師的籌辦官,袁克定這會還在德國治療他的那條傷腿呢,去年的時候他在河南項城老家騎馬不慎摔斷了腿,被袁世凱送到了德國去治療,遠在德國的袁克定接到了袁世凱這個有些奇怪的任命後,也是覺得有些奇怪,要知道他袁克定雖然從小跟着袁世凱四處奔走,也是歷任了諸多重要官職,但是畢竟不是職業軍官出身,真要帶兵的話困難不小,但是心思活躍的他一下子就猜到了袁世凱的心思。當即是一邊在德國繼續治療,然後又是委託了德國選送了一些軍事方面的教官來教他,算是異國進修的另外一種方式了,並且積極參觀了德國的軍事,對德國的那些巨大成就自然是極爲羨慕的。想起中國已經共和了,但是卻依舊沒能富強起來,反而是軍閥割據,有着陳敬雲這樣的大軍閥頭子阻礙着國內統一,那麼這樣一來共和是否和那些革命黨人口中說的一樣有用呢?如果共和無用,那麼何不妨學德國呢,他們用帝制可是讓他們成爲了最爲強大的列強之一。

帝制,再一次讓袁克定的心中盪漾起來。

袁世凱、袁克定的諸多心思都暫時影響不到南方前線戰事,八月十號,第二軍的第五師企圖穿越含山地區進抵仙蹤的時候,遭遇了北洋軍千餘人部隊的阻擊,由於處於山地丘陵地區,第五師的部隊展開不便,以至於第五師空有上萬兵力,但是真正能夠投入前線作戰的只有一個營而已。

雖然第五師很快就展開了戰鬥姿態,下屬部隊離開官道分散進軍,很快就是繞過了前線北洋軍的狙擊,雖然還利用兵力優勢進行了包圍,不過對面的北洋軍也不傻,很快就是撤退,第五師雖然重創了這股北洋軍,消滅了至少四五百人的北洋軍,但是第五師卻是爲此浪費了將近一天的時間。

而這一天時間已經足夠讓武崗的北洋軍繼續向西行軍十幾公里甚至更多,第二天第五師接到了空中情報,說北洋軍前鋒已經抵達江莊地區,距離仙蹤已經不足十公里。這讓第五師師長林飛泰極爲震驚,如果第五師不能夠先一步抵達仙蹤地區,並且設立相關防線的話,那麼就很難掩護第五混成旅穿越仙蹤而差到巢湖後方。

甚至還可以被北洋軍堵在含山地區無法前進,這樣一來第二軍意圖圍殲巢湖內數萬北洋軍的計劃可就落空了,甚至到時候都可能無法通過硬攻的方式攻佔巢湖,而無法攻佔巢湖的話,談何攻佔合肥。

當即林飛泰就是命令前方的51團直接輕裝連夜行軍,務必敢在北洋軍之前搶佔仙蹤,並堅守到第五師主力抵達。現在已經是顧不上輕裝部隊能不能抗住重裝的北洋軍了,搶先攻佔仙蹤建立防線纔是第五師現在最重要的任務。

第二軍指揮部裡的馬成也是接到了林飛泰的彙報,面對第五師即將遇上的困局,馬成也是一頭莫展,看如今的情況,第五師已經沒有太大的把握在掩護第五混成旅從仙蹤地區通過了,如果按照預定計劃不變的話,很有可能第五混成旅也得耗在那裡,這是不允許發生的。馬成也是個果斷的人,當即道:“命令第五混成旅即可轉向西方行軍,繞過含山、仙蹤一帶,直接攻佔巢湖北面地區!”

身邊的第二軍參謀長司徒鈞皺了皺眉道:“軍座,如此的話第五混成旅恐怕很難及時趕到啊,現在第五混成旅還在胡莊一帶,要繞過含山和仙蹤地區的話,就要翻過沿途的山林丘陵地帶,這些地區無法攜帶重武器,而後勤物資的補給也會相當困難。另外由於路途延長,單單是地圖上的距離就足有三十五公里以上,部隊實際行軍的距離將會接近五十公里,如此的話就算第五混成旅速度再快,至少也需要三天時間才能抵達啊,而且就算即使抵達恐怕士兵的體力消耗也相當大,戰鬥力下降很多後如此守住巢湖敵軍的反攻?”

司徒鈞所說的這些顧慮是事實,而馬成也是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明知道很難,但是卻不得不去做。

“如果不改變計劃的話,參謀長認爲我軍是否能夠突破敵軍在仙蹤地區的防禦,進而切斷巢湖守軍的退路,如果沒能夠把巢湖守軍圍殲,就算攻下了巢湖的話,這些北洋軍退守合肥,到時候敵軍依靠堅城重兵而守,我軍如何快速攻克合肥?合肥久攻不下的話到時候如何面對衆多的北洋軍援軍?”馬成嘆氣着,但是眼中卻是露出剛毅。

“告訴郭成東,只要他的第五混成旅及時抵達巢湖側並配合我軍主力圍殲巢湖敵軍,我親自向大帥爲他請功,有了這份功勞戰後,一枚白銀雙劍勳章是跑不掉的,戰後要升到師長也不是難事!”馬成輕聲說着。

司徒鈞嘆氣一聲,也只能是轉身出去傳令了!

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502章 大會戰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32章 陳府景象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33章 喜與憂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891章 趙臨東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46章 丫頭換裝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7章 林家有女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302章 遷移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35章 岑春煊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
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502章 大會戰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32章 陳府景象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765章 緬甸動亂第233章 喜與憂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891章 趙臨東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3章 所謂漂亮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46章 丫頭換裝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7章 林家有女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730章 通用機槍MG34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302章 遷移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235章 岑春煊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