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緬甸動亂

1941年1月下旬,嚴傲雲從南京返回上海,而回到上海後就是召集了福樂電氣的高管會議,並制定了大規模擴充產能的發展戰略,按照該擴充計劃,福樂電氣下屬的各事業部門都將大幅度提高生產能力,而這種大規模擴充產能的計劃自然是需要耗費龐大的前期資金投入的,福樂電氣雖然號稱是國內第一大企業,但是福樂電氣的資本更多是體現在實體資產上,他們的流動資金也是有限的,所以爲了獲得擴充產能的資金支持,一方面是軍方直接向福樂電氣簽訂各種訂購以及研發合同,並撥付資金,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資金來源則是銀行貸款

和福樂電氣有着戰略合作關係的國內第一大銀行華夏銀行向福樂電氣提供了高達六億華元的貸款,該筆貸款是中國銀行業數十年來的最大規模的商業貸款。除了正常的商業貸款外,國有控股的交通銀行也向福樂電氣提供了高達兩億華元的貸款。

獲得了龐大資金支持的福樂電氣開始全面擴產,而福樂電氣作爲國內龍頭型的企業,旗下的各種產品雖然並不是直接的軍工產品,但是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卻都是各種軍械產品中的核心零部件,而這些核心零部件是各大兵工廠企業擴大產能所必須的。

當福樂電氣擴充產能後,那些兵工廠們也就隨之擴大產能,並最後提高中國的軍械產品的產能大幅度上漲。

和福樂電氣一樣,國內的其他衆多大型企業也都是收到來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軍方的支持,開始全面擴充產能,北方武器公司在華北、東北地區建設了三個全新的工廠,直接僱工人數從之氣的三萬人增加至五萬人,而他們的拳頭產品“1937年式半主動步槍”的產量將會翻倍增加。

該款半自動步槍最開始的研發目標是爲機械化兵力提供更加優良的步兵火力,也就是說當初他的設計目標並不是全面取代1916年式栓動步槍的,而是作爲較爲特殊的機械部隊的裝備使用,和當年的衝鋒槍研發目標是同一個目標。

至於全方面換裝半主動步槍,陸軍的大部分將領對此是保持反對意見的,包括沈綱在內的諸多將領認爲,半主動步槍的火力密度雖然非常高,但是也有着同樣明顯的劣勢,那就是彈藥的消耗量也會成倍的增加,而且半主動步槍的彈藥快速消耗使得了士兵的戰鬥持久力快速下降,同樣的激戰中,使用1916年式栓動步槍的時候士兵攜帶的子彈可以讓他們使用一整天,而換成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話,連幾個小時都用不了。

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前線的彈藥供應量成倍的增加,這種情況如果是指放在一支小規模的部隊裡不算什麼,但是如果把這種情況放大到整個陸軍,以1940年底已經高達五百多萬規模的中國陸軍而言,那麼後勤工作的壓力就非常可觀了。除了後勤壓力的增加外,更直接的就是增加戰鬥成本了,這對國內的工業產能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別看子彈個頭小,造起來也是麻煩的很,尤其是中國因爲銅產量比較缺乏,轉而研發生產鋼殼子彈後,在工藝上要求比鋼殼子彈上高一些,這子彈的產能也是一大問題,要知道一旦打起世界大戰來,消耗的子彈可不是個小數目,而是以數十億甚至上百億來計算的。任何東西的數量放大到這種程度後,那麼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陸軍將領是不太願意全面換裝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但是半自動步槍所帶來的火力密度優勢也是陸軍將領所無法忽視的,尤其是去年的中蘇奧拉夫衝突中,參戰的主力,中國第四裝甲軍的機械化步兵中所使用的半主動步槍帶來了良好的火力密度,爲取勝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上參戰在即,陳敬雲知道全面換裝半自動步槍是遲早的事情,再說從陳敬雲的角度來看,增加步兵的火力比增加其他技術兵種的火力顯然是花費更小,目前中國陸軍的火力在世界範圍來說並不算佔據太大優勢,中國陸軍的優勢實際在於裝甲部隊,而普通的步兵部隊實際上在火力相對於英法德美蘇這些國家的火力而言並沒有什麼優勢。雖然說增加炮兵火力效果更大,可是那花費也更大啊。

有了陳敬雲的干預後,中國陸軍的步槍裝備上進一步擴大了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比例,並首次裝備普通的步兵師,而少數幾個重點部隊,比如號稱中國陸軍第一王牌的第九師,則是開始全面換裝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部隊。

全面裝備半自動步槍的部隊在第九師之前那就已經有了,那就是獨立於中國三軍之外的警衛師,警衛師是中國第一支裝備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部隊。

警衛師在中國的軍事力量當中是一支極爲特殊的部隊,自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是作爲陳敬雲的個人近衛部隊來建設,而且一直都是伴隨在陳敬雲身邊,同時爲了保持警衛師的戰鬥力每一次戰爭裡頭,警衛師都會派遣以團爲指揮單位的部隊前往前線參戰。

由於警衛師的特殊性,這也就導致了警衛師的編制非常特殊,編制和普通的機械化步兵師和傳統的步兵師都不一樣,是一支多兵種的合成部隊,而且編制上也不是傳統的三團三營等編制,由於兵種的合成化,尤其更重要的是三十年代中後期警衛師也是進行了大規模的編制擴充,從一萬八千人擴編到了兩萬八千人,而這種規模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師了,稱之爲一個軍也不爲過。爲了解決指揮問題,警衛師是以營爲核心,然後以數個不同的營變成一個團級戰鬥羣,這樣就能夠使得以前的團級編制能夠單獨作戰,並作爲一個戰術指揮單位。因爲從警衛師的以往經歷來說,他們的師級指揮部是不會直接上戰場的,到前線參加戰爭的時候往往都是團級指揮部。

如此一來,警衛師的編制以及指揮模式就有些特殊了,警衛師下,建立了三個團級戰鬥羣,團級戰鬥羣下,轄有數量不等的營級部隊,包括一個坦克營、兩個機步營、一個自行炮兵營、一個自行工程營、一個自行防空營、一個輜重營以及其他通訊、偵查等直屬部隊。而警衛師師一級下將不再設立師屬炮兵部隊、工程部隊。簡單的話,警衛師就是把以前的師屬部隊直接下方到了團,極大的擴大團級編制。

如此一一來,表面上看警衛師是擁有三個坦克營、六個機步營、三個自行炮兵營從表面編制上來看和以往差不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爲了讓三個團級戰鬥羣擁有獨立作戰能力,都給這些團級戰鬥羣配屬了相應的附屬部隊,而這就造成了警衛師的非直接戰鬥人員數量大幅度上漲,而這也是警衛師人數大幅度增加的原因。

雖然警衛師上的編制上,這些團級戰鬥羣依舊稱之爲‘第一警衛團’‘第二警衛團’但是這些團級戰鬥羣和普通的團級部隊是兩碼事,擁有八九千人的團級部隊,其他地方可見不到,實際上這些團級戰鬥羣已經是小師級別的編制,人家蘇聯一個師也才萬人而已。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警衛師內部爲了擴編而採取的曲線方案了,畢竟警衛師從建立的那一天起,警衛師的歷任高層都是想要進行擴編,但是受到了陸軍將領的眼裡反對,沈綱、左玉剛等人更是叫嚷着警衛師作爲一支近衛部隊,等敵人打到南京的時候整個國家都完蛋呢了,到時候警衛師是一萬人還是兩萬人都改變不了任何結局。

而在陳敬雲看來,其實他也不太希望看到警衛師擴編到兩個師甚至三個師,因爲這支部隊是他的近衛部隊,只有控制在一定規模上菜能夠更好的控制,也就是說這支部隊的忠誠遠比他們的數量更重要,正所謂在精不在多。

有着衆多阻礙下,警衛師在每一次陸軍整編計劃裡都要求擴編規模,但是每一次都是沒有得到批准,最後新任警衛師師長林景飛中將卻是不再直接要求擴編了,而是着手編制改革,並提出了多兵種合成團級戰鬥羣的概念,提出把步兵、坦克、炮兵等多個兵種整合到一起,實施精密的聯合作戰,從而達到最大的戰鬥力發揮。

不得不說,林景飛的這個團級戰鬥羣的概念即便是對於陳敬雲來說也是顯得極爲新鮮的,所以就是批准了他的改變計劃,林景飛就是趁着這個機會實現了警衛師二十多年來的首次擴編。

警衛師改組後和其他部隊還有極大不同的是,不但團級-營等各級部隊的詳細編制不同,同時他們的戰鬥人員比例非常低,遠遠低於中國陸軍的平均水平,三個團級戰鬥羣的詳細編制也各有不同,人數從八千到九千不等,而這八九千人中,真正的一線戰鬥人員實際上只有四千人不到,剩下的全都是各種各樣的輔助人員,也就是說,假如警衛師下屬的團級戰鬥羣上戰場的話,真正前頭打仗的實際就那四千人,剩下的都在後頭提供各種志願。

而警衛師的這種模式,也讓陸軍將領諷刺爲‘擡轎子’,也就是說警衛師的戰鬥人員都是老爺,得好幾個僕從擡着轎子上搖搖晃晃上戰場。

事實也是,在二戰時期搞合成兵種,團級戰鬥羣或者旅級戰鬥羣實際上有些脫離現實的,花費巨大的同時,戰鬥力雖然有一定提高但是也有限。

比如一個九千人的團級戰鬥羣要對抗蘇軍一個一萬人的師,真正打起來戰鬥人員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由於戰鬥人員數量遠比其他部隊少,要在戰場上一個戰鬥步兵對抗人家兩個甚至三個戰鬥步兵,那麼就得在火力優勢上做文章了,林景飛中將又是花費了無數口水,說服了陳敬雲提高警衛師的經費,然後爲警衛師採購了衆多的先進武器,爲全警衛師配屬半自動步槍,採購大量的自行火炮、自行防空炮、甚至打算着給三個團級戰鬥羣各自配屬一個航空營,也就是戰鬥機和前線支援轟炸機,當初這個計劃一冒頭,空軍的伍世鐘上將在聯合軍事會議上拍着桌子破口大罵林景飛這是要對空軍宣戰,並當場放出狠話來林景飛要是敢搞航空營,他伍世鍾第二天就提着軍刀直接上他家。

航空營這事以後自然是不了了之的,而從航空營這的計劃就可以看出,林景飛是不甘心警衛師只是一支單純的近衛部隊的,實際上也是,警衛師常年待在南京,裝備坦克還可以理解,但是你裝備那麼多的自行火炮和自行防空炮幹嘛啊,你警衛師又不需要裝甲部隊一樣到處瞎跑,而從這也可以看出來,林景飛就是把警衛師當成了純粹的野戰部隊來建設的。

而陳敬雲也有心把警衛師當小白鼠來試驗各種戰術和新式兵器,一直都是有着優先裝備試驗各種兵器的傳統,他們使用試驗了後反饋各種數據回裝備部以及廠方,然後裝備部根據這些使用數據做出修改或者決定大規模裝備陸軍。警衛師是第一支裝備1935年式衝鋒槍的部隊,也是第一支裝備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部隊,也是第一個裝備自行火炮以及自行防空炮哦的部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警衛師也是一支試驗部隊。

警衛師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它是陳敬雲的個人近衛部隊,它同時也是陸軍各種武器的試驗部隊,而且必要時候也是能夠直接上前線參與戰爭的。

從性價比來說,警衛師是極差的,建立一個警衛師的花費足夠陸軍養三個師了,而戰鬥力絕對比不過陸軍的三個師,不過警衛師的特殊性就註定了不能把他和普通的陸軍部隊相提並論。

警衛師的特殊性讓它成爲了中國第一支全面換裝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的部隊,等警衛師那邊把1937年式步槍的性能摸透之後,中國的幾支機械化步兵師包括第九師在內才陸續少量裝備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並在1940年的上半年中蘇武裝衝突中第一次參與實戰,而那時候第四裝甲軍裝備的半自動步槍數量實際非常少,一個步兵班中,只有兩支半自動步槍而已,其他的人還是裝備1916年式栓動步槍。

中蘇武裝衝突後,陸軍感到有必要增加一線部隊的步兵火力,加上陳敬雲也是大力支持,所以這纔在全陸軍中大規模裝備半自動步槍,但是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每個士兵就人手一支1937年式步槍了,還是沿用機械化步兵師的編制,一個步兵班中只裝備兩支半自動步槍,其他人還是使用傳統步槍。

而中國陸軍目前的規模已經達到了五百餘萬,而且還在大規模增擴張中,這裡頭所需要的1937年式步槍的數量就非常龐大了。而且對於陳敬雲來說,現在暫時還無法全面普及半自動步槍,但是隨着戰爭的持續,全面半自動化是肯定的,只是需要多久的問題,兩年還是三年或者四年。歷史二戰中德軍和蘇軍在戰爭後期陸續半自動化,而作爲陳敬雲的頭號假想敵美國,參戰的時候就已經是全面半自動化了,陳敬雲知道要和美國人比拼火力優勢是比不了的,兩者的工業規模差距就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像美國陸軍那樣奢侈,但是差距也不能太大不是,至少要勉強保持火力均勢,然後依靠人力數量上的優勢形成整體上的優勢。

中國陸軍全面擴充,使得國內的各大兵工廠都獲得了數量龐大的訂單,北方武器公司的擴產只是其中的一換而已,甚至是較爲次要的一環,更重要的還有坦克、火炮方面的擴充。

爲了增加各種自行兵器的產量,國家軍事委員會已經責令蕪湖特種機械公司等數個專業兵工廠向國內的數大汽車公司以及機械公司轉讓技術授權,以便讓國內龐大的產能轉換爲坦克、自行火炮等產能。

畢竟國內的這些專業兵工廠的產能也是有限的,在和平時期還可以,但是陸軍進行了大規模擴張後,考慮到戰爭時期的消耗,就必須要求國內的民間企業也加入進來。

國家軍事委員會作出的初步預計中,號稱全面進行戰時經濟後,中國的坦克年產量將會超過一萬五千輛,很顯然要達到這個產量,僅僅依靠蕪湖特種機械公司是不可能辦到的,必須讓國內的其他企業也參與進來,尤其是汽車產業也參與進來。

正是考慮到戰時需要利用各大汽車企業的產能,這也是中國陸軍爲什麼始終在坦克上使用汽油發動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坦克工業實際上是建立在中國的汽車產業上的,尤其是極爲重要的發動機一項上,蕪湖特種機械公司自身是沒有研發發動機的能力,蕪湖特種機械公司作爲中國最專業的坦克設計和生產企業,所做的實際上是整合設計,各種核心零部件實際上是由各大企業提供,包括坦克炮、發動機、裝甲鋼這些都是由其他企業提供,蕪湖特種機械自身不可能親自生產這些東西,要是什麼都生產的話,那麼蕪湖特種機械公司就得建立全面的工業體系了。

其中的發動機就是由各大汽車企業提供,而各大汽車企業中研發重心是在汽油發動機上,對柴油發動機的研發很不上心,主要原因就是這年頭的柴油發動機市場有限,震動、噪音各方面和汽油發動機相比實際差距非常大,限制了柴油發動機在民間汽車市場上的使用,而且研發一款發動機也是要錢的,建立一條新式發動機的生產線更是花費巨大,他們更願意在民間市場需求重大的汽油發動機研發上投入重資,而坦克上所使用的汽油發動機對於他們來說,通過簡單的技術改進就能夠提供一款合格的發動機給陸軍使用,完全沒有必要投入重資。

縱然這兩年陸軍通過實驗也證明了柴油發動機具備了不小的優勢,尤其是扭矩之大讓陸軍倍感興趣,但是國內的數大發動機供應商近乎一致的對柴油發動機不感冒,陸軍就算想用柴油發動機也是辦法。

這種情況和美國極爲相似,陸軍要想從汽油機全面換成柴油機是不太現實,這不是坦克使用汽油發動機的性能優劣問題,而是受限於國內工業體系的限制所造成的成本問題。

不過中國的汽油發動機技術不差,比蘇聯和日`本強多了,大規模生產起來便宜又實用,完全沒有必要在大戰臨近的時候花費巨資研發柴油發動機,然後再投入重資專門建設柴油發動機的生產線,這裡頭涉及的成本是陸軍所無法接受的。

也就是說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一個國家的軍隊使用什麼樣的武器,是由戰略理論和國內的工業基礎來決定的,而不是說什麼東西看上去好就用什麼,更不用說實際上也好不了多少的東西了。

中國陸軍裝備的多種武器都是經過了取捨的產物,理論上中國能夠生產性能更爲優越的裝備,但是成本問題使得這些性能看似先進的武器完全不能大規模使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陸軍曾經研發過的一款試驗坦克,那款試驗坦克從性能上遠遠超過中國任何現役以及研發中的坦克,但是造價也遠遠超過這些坦克,弄幾輛試驗還可以,要想大規模裝備的話估計得十幾年後了。

性價比永遠是軍方最爲注重的因素。

陸軍正在緊張施行十個裝甲師的計劃,要求在現有的五個裝甲師、四個裝甲旅的基礎上,將四個裝甲旅擴編爲裝甲師,另外新建一個裝甲師。這十個裝甲師中,六個是常規裝甲師、一個重型裝甲師、三個輕型裝甲師。常規裝甲師和重型裝甲師是預備部隊到北方部隊,而輕型裝甲師則是部署在南方以及東部地區。

而整個擴軍計劃外,還包含了數種衆多的獨立坦克營,這些獨立坦克營將會廣泛部署到各地區,根據作戰地區的不同而配屬不同的坦克。

而整個計劃將需要增加四千輛以上的坦克,計劃完成後中國陸軍的坦克總數將會達到近萬輛。

陸軍擴張的同時,空軍和海軍也都在擴張中,1941年的上半年,中國的海陸空三軍在充足的軍費支撐下,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擴軍。

剩下的就是,中國什麼時候參戰了。

1941年3月,希特勒再一次派遣秘密特使抵達南京面見陳敬雲,重申了中德結盟的必要和好處,並稱如果中國能夠加入德國一方,假如和蘇聯爆發戰爭後,在中德的夾擊下萬惡的蘇俄將會被徹底打垮,屆時德國就可以和中國平分蘇俄領土,德國佔領蘇俄歐洲部分,而中國佔據蘇俄亞洲部分,甚至連高加索地區都可以給中國。而且德國將會前面支持中國佔領東南亞以及印度地區。

“亞歐大陸將會出現兩個偉大的國家,歐洲的德國、亞洲的中國!”這是德國秘密特使所帶來的希特勒親筆信中的原話。

而在另外一方面,爲了配合特使的外交,希特勒在柏林發表公開演講中稱:“陳敬雲總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中國人和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兩個民族。”

希特勒發表了這份幾乎是公開想要和中國結盟的演講後,英國人也是生怕陳敬雲腦子一個發燒就和希特勒真結盟了,如果真這樣了對於英國來說是巨大的災難,丘吉爾甚至發來了署名密電,重申英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友誼,聲稱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是有着悠久歷史傳統的。

並且英國駐華大使也是適當的表示了,英國願意就香港問題和中國進行談判,並且對陳敬雲說:“英國隨時可與中國就香港問題舉行談判!”

整個3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拉攏攻勢已經是公開化,德國在華的外交人員甚至德國僑民們天天喊着中德友誼萬歲,一些有着德國人背景的報紙也是開始頻繁登刊中德友誼之類的文章,大力鼓吹中德結盟。

而英國爲了避免中國加入德國聯盟,也是進行着緊張的外交拉攏,英國在華外交人員幾乎天天都和中國的軍政權貴們舉行外交酒會。

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3月下旬,緬甸爆發大規模民族獨立武裝叛亂,緬甸人民軍從去年的萬人不到規模幾乎是一夜之間就膨脹到了十餘萬的規模,並且不知道從哪裡得到了大批武器,有中國製造的也有日`本製造的,不過這背後是誰支持的全世界人民閉着眼睛也能夠猜得出來,除了中國誰還有心情在緬甸搞事啊。

一夜時間,緬甸全面陷入混亂。

就當緬甸局勢混亂的時候,中國國家軍事委員會下達了第二十六號命令,要求部署在兩廣、雲貴地區的部隊加強警戒,於此調集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部隊開始進入這一地區,如此大規模的調動根本就瞞不了各國間諜。

中國突然在南方集結兵力,再加上德國那邊天天叫嚷着中德聯盟,就不得不讓英國和美國以及日`本和蘇俄方面懷疑,中國已經和德國秘密結盟了。

三月二十九號,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公開演講稱:“目前亞洲局勢混亂,希望我們的中國朋友保持必要的理智!”

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621章 陸小曼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337章 渡江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314章 D5系列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597章 爆發(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14章 剪辮造反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960章 低估(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833章 直升機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191章 伍世鍾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91章 伍世鍾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621章 陸小曼第889章 新加坡(一)
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621章 陸小曼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214章 雙劍勳章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337章 渡江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314章 D5系列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777章 家事天下事第597章 爆發(二)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85章 續 暗殺風雲(二)第14章 剪辮造反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960章 低估(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833章 直升機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964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二)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191章 伍世鍾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191章 伍世鍾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621章 陸小曼第889章 新加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