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

自從辛亥後,中國的國內形勢就一直複雜無比,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變化,有些是有的,而有些則是不好的,這個好與不好就得相對於誰來說了,比如說國民軍的崛起,對於袁世凱來說簡直是無法忍受的,但是對於陳敬雲以及依附於國民軍的衆多人來說,這國民軍越強大才是越好的。

去年辛亥至今已經有一年時間了,國內的局勢卻是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甚至可以說變的更加惡劣了。辛亥革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說是一場和平革命,雖然湖北和南京方面都爆發了戰爭,但是相對於整個中國來說,這兩場戰爭只能算是小規模的戰爭,影響的也只有武漢三鎮以及南京附近而已,中國的其他地方基本上都保持了和平穩定,諸多省份都是平穩的過渡到了民國時期。

然而辛亥革命後,全國各省的局勢卻是越來越亂,四川那邊不用說了,亂的基本上沒一處是安靜地方,南方諸省當中的江西,湖南等地也是爆發了多次小規模的內戰,而後閩浙中陳敬雲和朱瑞的大戰徹底打破了南方和平的局面,把國內的動亂暴露到了檯面上。

在各軍閥混戰,大力擴軍的過程中,普通民衆幾乎是苦不堪言,閩浙兩省和北方北洋控制下的數個省份還好一些,儘管生活水平有所降低,但是至少能夠保持正常生活,然而南方其他省份的民衆可就沒什麼好運氣了,他們忍受不知道時候來,什麼時候走的戰爭時,還得爲軍閥們的軍費買單,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江西和四川最甚,四川是因爲諸多軍閥混戰,而江西的話純粹是因爲李鈞烈搜刮的太狠了。這李鈞烈雖然說是一個很單純的革命者,孫文的忠實追隨者,表面上看上去也是有理由有抱負的革命者了,然而他做的事情可半點都沒考慮過普通民衆的死活,前些時候爲了支持南京臨時政府,後來爲了大規模的擴軍,把江西幾乎搜刮了個底朝天,恰好今年江西的年份不太好,大批民衆都快餓死了,而李鈞烈還搜刮了大批糧食囤積着預備當軍糧,後來連孫文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親自給李鈞烈去了電報讓李鈞烈從軍糧中拿出一部分來救濟災民,這時候李鈞烈纔算是開始救濟災民,不過成效也不大。

江西民衆很慘,廣東里頭,尤其是廣州的民衆幾乎是倒了八輩子黴了,辛亥年的時候十萬民軍禍害廣州城,糟蹋了不知道多少良家,殺害了不知道多少良民,這好不容易把民軍給遣散了沒多久呢,又開始鬧兵亂,這一次比去年的時候鬧的還狠。這還不算,等龍濟光的部隊和國民軍相繼到達廣州城後,雙方圍繞着廣州城大戰多日,雙方的軍人傷亡衆多的同時,普通民衆的傷亡更多,只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在意過他們的死活而已。

廣州民衆擔驚受怕了大半天月後,才發現龍濟光被國民軍打跑了,不過現在換了個國民軍進駐廣州城,而有消息靈通的人士已經得知袁世凱任命陸榮廷爲廣東都督,到時候桂軍和國民軍說不定又得打上一場。

以至於廣州稍微平靜了後,有不少的廣州城居民開始外逃,部分去了香港,而部分則是逃到了福建那邊去,他們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避開戰爭。

廣州的民衆開始外逃,南京那邊的居民們也差不多做着同樣的事情,去年辛亥革命的時候,南京居民們就已經感受過一次戰爭了,而現在南北局勢越來越緊張,北洋軍似乎隨時都會南下,而到時候作爲津浦線沿線重要城市的南京肯定會成爲雙方爭奪的重點,所以一些有能力離開的人們開始收拾行裝,打算離開這個暴風雨的源頭,去上海,去浙江,甚至去北京躲避。

畢竟已經有消息說北洋軍的第五師已經離開徐州,沿着津浦線開始南下,現在雖然沒有消息傳來說北洋軍的第五師是不是會來南京但是爲了保住小命,他們依舊逃的飛快。

“唐繼饒那邊還沒有消息嗎?”國民軍司令部那個巨大的會議室中,陳敬雲沉着臉問向秘書處的餘峰。

餘峰知道陳敬雲此時心情不好,所以也沒有多說什麼廢話,直接答道:“唐都督那邊暫時還沒有給我們回電!”

陳敬雲聽罷擺了擺手道:“你下去吧,等會就讓馮參謀長他們進來吧!”

說罷後陳敬雲就是閉上了眼睛,而餘峰看着陳敬雲如此模樣,也是不說話,而是直接出去了。

陳敬雲現在覺得事情越來越有脫離自己掌控的感覺,那一種無力感讓他幾乎要窒息,年初杭州事變的時候,那時候雖然也緊張,甚至一度13團都被包圍了,但是那時候的情況雖然緊急卻沒有威脅到國民軍的根本,就算失敗了但只有撐住了還是能夠邁過去那個坎。然而自從廣州那邊的事情兵亂爆發後,事情的發展就一直脫離了陳敬雲的掌控,以至於只能讓陳敬雲走一步看一步,見招拆招。

比如袁世凱支持龍濟光佔據廣州,那麼他就直接派第三師搶佔廣州,避免袁世凱在自己的腹地裡埋下一把鋒利的刀子。

然而拿下了廣州後,國民軍又出現了桂軍的矛盾,袁世凱一道任命就把陸榮廷推上了廣東都督的位置上,讓國民軍和桂軍之間產生的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誰都知道桂軍和國民軍發生衝突的話是相互不利的局面,但卻是無法避免這樣的衝突。其中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人的野心,陳敬雲想要廣州,陸榮廷也想要廣州,誰佔據了廣州就幾乎佔據了大半個廣東。

如果說廣東方面的事情陳敬雲還能對付的話,那麼因爲廣州兵亂加劇了國民軍和北洋軍之間的矛盾就讓陳敬雲有些窒息的感覺了。

當初杭州一戰就已經暴露了國民軍的實力,而這一次的廣州兵亂幾乎徹底暴露了陳敬雲的野心,上海以及其他地方的一些報紙上甚至直指陳敬云爲了一己權力私慾而置國家一統而不顧,甚至很多人把現在的局勢看成了康熙年間的三番叛亂,而袁世凱是康麻子,他陳敬雲則是被看成了耿精忠,蔡鍔則是被看成了吳三桂,陸榮廷被看成了尚可喜。儘管這個比喻並不恰當,但是某種程度上說的還是很準確的。

但就民間輿論來說,對陳敬雲十分不利,尤其是蔡鍔宣佈在十一月月初將會北上之時,輿論的壓力更是讓陳敬雲感到無力。

儘管國民軍對閩浙兩省內的輿論自從飛鴻號事件後就加強了監管,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質疑,這些質疑大多數來之於知識分子,學者等。這些少數精英階層,而且還是閩浙兩省內的精英階層對陳敬雲的質疑讓陳敬雲感到更加難堪。

如果說這個時候還有誰鑑定站在陳敬雲這一方的話,那麼只有兩個羣體,一個是國民軍體系內的軍政要員,包括國民軍的諸多高級將領,閩浙兩省軍政府的政府高官,這是因爲他們很清楚他們利益是和國民軍以及陳敬雲個人掛鉤的,陳敬雲倒臺了他們的權勢地位也就隨之消失了,可以說支持陳敬雲就是支持他們自己。

而另外一羣人則是閩浙兩省的工商階層,尤其是大商人大富豪基本是和陳敬雲站在一起的,這個主要是因爲陳敬雲一方面對工商較爲寬鬆,然後又利用商業手段聯合了諸多大財富世家,比如福杭紡織公司,這個超大型的紡織企業可是包括了閩浙兩省內的絕大多數紡織巨頭,成爲了一家資產超過兩千萬元,掌控浙江數成生絲出口的聯合企業。再比如哈德門菸草公司,由於閩浙兩省的把菸草視爲和鴉片同一類型的商品,不允許私人經營,只授權哈德門菸草公司獨家經營,一開始只是陳家的獨資產業,但是後來陳敬云爲了聯絡工商,把其中大半部分股權都是轉讓給了閩浙兩省的其他財賦商人。然後還有一個福州和杭州兩地成立的經濟開發區,本來是用來吸引大批美國資金的,但是現在美國商人還沒來,但是閩浙兩省的工商界卻是紛紛投資,雖然都是輕工業之類的但是全部加起來的資產也不在少數。

而不管是福杭紡織公司還是哈德門菸草公司又或者是經濟開發區,這些都離不開陳敬雲的大力支持,可以說陳敬雲那一天倒下了那麼福杭紡織公司和哈德門菸草公司第二天就會被拆分。

可以說,陳敬雲的倒臺與否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而已經是關係到國民軍的整個軍政體系以及閩浙兩省的工商階層。

這一點上倒是和北洋體系有些相同,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不同的是支持陳敬雲的除了軍政要員外,主要是工商階層,地主士紳則是不多。而支持袁世凱的除了北方的軍政要員外,更多的是地主士紳階層,工商則是相對少一些。不過這個所謂階層羣體也是有很大共同性的,不但單純的定義爲工商階層或者地主階層,因爲很多官員同時是富商的,但是家裡還有無數良田的那種。如果非要籠統的分一分的話,那麼將兩者大致可以簡單的分爲北方內陸利益集團和南方沿海利益集團。

說到底,就是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

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961章 低估(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14章 剪辮造反第36章 軍服肩章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208章 空襲(二)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95章 北京兵變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319章 南北,戰!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
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961章 低估(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14章 剪辮造反第36章 軍服肩章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96章 福州體系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208章 空襲(二)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916章 中美對抗升級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28章 購軍械(一)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91章 福州冬日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26章 第一次空戰(二)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95章 北京兵變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1031章 公開軍售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812章 巴爾瑙爾會戰(三)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728章 混亂的1936年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319章 南北,戰!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