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挽救危局(一)

對於如何解決這場三十年代裡最大的經濟危機,陳敬雲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考慮,不過那時候還處於經濟繁榮時期,他陳敬雲也不好公然的招來一大幫幕僚商討如何解決還沒有發生的經濟危機。實際上就算陳敬雲如此說那些人也不會相信的,中日戰爭之後的中國經濟發展持續保持高速發展,那時候不管是官員還是經濟學家們又或者是普通民衆,都認爲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發生經濟危機呢。

所以之前陳敬雲都是自己一個人琢磨,而所考慮的方法大多數也是參考後世裡部分國家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

比如以政府爲主導,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不但會直接吸納大量的就業人羣,同樣也會拉動鋼鐵、水泥等工業產品的消費,從而間接其他行業製造就業崗位。這種方式簡單而快捷,說白了就是政府出錢拉動內需從而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這裡面也有着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政府投資興建大量基礎設施的話,那麼錢從哪裡來呢?

要知道中國現今雖然已經開始施行貨幣信用化,但是爲了穩定幣值,中央那邊也不是說可以隨便印錢的,而是根據國民經濟發行適量的貨幣。

直接印錢是不可行的,那麼就剩下另外一個辦法了,那就是發行大量國債,吸納資本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如此一來則是會讓政府備上沉重的債務,到時候別說財政赤字了,估計財政破產都有可能。

所以說政府直接投資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效果不錯,但是也有着它的缺點。

除了至關重要的就業崗位和拉動內需這兩項外,也必須讓國民們恢復對金融業的信任,至少目前這種大規模擠兌的行爲不能繼續下去了,去年一年裡國內已經破產了大小金融機構上百家,甚至連東南銀行都出現了銀根緊張的危機,當年如果不是政府方面緊急給東南銀行提供貸款,並且由財政部出面發表公告,說東南銀行等國內一系列銀行是有着足夠的資本的,勸告民衆不要盲目跟風擠兌。這樣纔是把東南銀行從破產的邊緣給拉了回來。

但是即便國內的這數大銀行都還保持着持續營業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況持續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政府方面必須出臺相應的措施來幫金融業來度過這個難關,否則單單靠企業自身是很難撐下去的,畢竟這場危機如果只是持續幾個月一年的話問題還不大,但是現在都發生一年了,還遠遠看不到結束的盡頭,這讓國內的一羣經濟學家都是相當悲觀。

“按照全球的經濟態勢,這場危機要結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爲這場經濟危機的源頭不是在我國也不是在歐洲,而是在美國,歸根到底還是美國這些年的製造業產能大幅度攀升,而美國國內的建築和汽車市場經過這幾年的膨脹已經接近飽和,加上歐洲那邊幾個國家也是從戰後危機裡恢復了過來,把大量的美國產品排擠出了歐洲市場。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製造業產能嚴重過剩,各行各業的開工率大幅度降低,某些行業甚至降低到了百分十左右。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個充足的市場來消費掉美國那邊的龐大產能,那麼這場經濟危機就一天好不起來,而只要美國經濟一天不好轉,那麼這場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就無法好轉!”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嘆着氣道:“在這種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下,我國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就算能夠出臺一些措施拉動國內經濟,但是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後世人知道美國的經濟是隨便動一動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都會發生地震,而這種情況同樣會發生在二三十年代美國。

在這個美國工業產量佔據了全球半數以上的年代,美國的經濟出現危機後,其他國家根本就無法避免,尤其是和美國有着重要雙邊貿易的國家,興許歐洲國家還能有歐洲市場支撐着,但是亞洲地區的中國和日`本的出口市場卻都是依靠美國的,美國那邊經濟一萎縮,中日兩國立馬就會受到影響。

看着下面人的深沉臉色,陳敬雲道:“這經濟危機的源頭是在美國不假,但是我們也要進行換位思考,現在我國之所以會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最重要的還是出口市場大幅度減弱。只要我們把這一部分產業在其他方面消化掉。那麼這場危機也就迎刃而解了!”

劉大均一聽,心裡苦笑,這位主席說的簡單,從其他方面消耗掉?但是也得找到這個市場才行啊,這年頭的美國市場可是最大的工業產品消費市場,而中國諸多出口商品也是以美國市場爲主,以最重要的生絲爲例子,中國的百分九十的生絲都是銷往美國。另外一項重要的出口產品醫藥業的主要市場也是美國那邊,新興的電氣產品電風扇、收音機這些產品也主要以美國市場爲主。歐洲和日`本里雖然也有一定的市場,但是也絕對無法消耗掉那麼多的產能。

除了這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隨着經濟危機的到來,各國都是相繼提高了貿易關稅,製造貿易壁壘用以保護本國的工商業,美國如此,歐洲各國也都是如此,這種情況下就讓中國的出口業更爲艱難了。當然了中國自己也沒閒着,已經是連續兩次提高了進口關稅用以保護國內的工商業。

“歐洲那邊的市場也不大,消化不了那麼多的產品啊!”劉大均說着。

但是陳敬雲卻是不同意他的說法,因爲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把解決危機的希望放在歐洲那邊的市場,他還是那個想法,那就是擴大內需。

既然無法出口,那麼就內部消化掉,前些年國家爲了收集更多的外匯,一直都是致力於把生絲等產品用於出口,反而對國內消費的話會收取高額的稅收。同樣一個福樂電氣生產的收音機,出口到美國後,哪怕加上了橫跨太平洋的運費,哪怕是加上了關稅,但是價格也遠比國內的便宜,而生絲也同樣如此。

之所以國內賣的更貴,自然不是說這些產品質量會更好或者成本更高,而是因爲國家對內銷的這些以出口爲主的產品徵收了高額的稅收,相當於人爲的壓制了國內對這些奢侈品的消費。

不過這有個問題了,那就是國內受到這一次經濟危機的波及,居民的收入普遍下降,連帶着農民的現金收入也在下降,這種下降幅度雖然整體上不大,但是放大到全國範圍的時候就影響巨大了,民衆收入縮減,危機意識濃厚的民衆們自然就會縮減開支,而這也就造成了內需下降。在國內需求本來就已經逐步降低的時候,還把原本用於出口的產品轉化到國內消化,這自然也就更難了.

不管如何,陳敬雲從始至終都是抱定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出口市場既然不行,那就擴大內需。

現在的問題是,要怎麼擴大內需!

“和美國那邊比起來,我們的工業產量是很小的,而我國的人口要遠遠超過美國和歐洲國際愛。但是現在我國的人口優勢並沒有轉化爲工業優勢,但是哪怕我們拉高一小部分,也足以消化掉我國的工業產能了!”陳敬雲見其他人都不提意見,就只好自己說了。

“要擴大國內的消費水平,一方面是需要提高國民對經濟發展的信任,平緩他們的危機意識,儘量讓他們把收入消費掉,而不是存起來!”民衆把大部分收入存起來實際上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言是很不利的,這也是爲什麼不但企業想盡了辦法要從民衆口袋裡掏錢,就算是國家也是想盡了辦法讓民衆把錢花出去。

對於整個經濟體系而言,錢只有流通了纔是錢,存起來藏起來不過是一堆廢紙而已。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提高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解決失業人羣的就業問題!”陳敬雲如此說着的時候,已經是站了起來。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單單是給企業一些政策上的扶持甚至大量的貸款資金都是不可行的,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政府出面直接投資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拉動鋼鐵、水泥、化工等一些基礎行業的發展,再一次爲基點影響其他產業,達到拉動整個國內經濟發展的需求!”

聽到陳敬雲這麼說旁邊的財政部總長馬寅初就是臉色一變,身爲財政部總長,別人或許不清楚陳敬雲口中的這個大規模投資基礎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但是他僅僅是心理略微一猜測就是能夠大概的估算出來。

沒有十幾億元砸下去,根本就不可能有效的提高全國民衆的收入水平,而不提高民衆的收入水平自然也就談不上提高內需了。

而這筆錢要怎麼來?不但馬寅初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旁邊政務院院長莊楠同樣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直接從政府財政收入裡拿出來是絕對不現實了,1928年底做出的1929年財政預算裡雖然預測1929年的中央政府財政收入會突破四十億的關口,但是經濟危機席捲中國之後,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是應聲而跌,不但沒能突破四十億的大關,甚至連1928年的水平都很難維持了,只有三十六億而已。

幾乎只是一年裡,就讓中國從每年高達百分之十五以上的高速度增長完全停止,這種情況下1930年的財政收入預算也是不敢再提四十億了,而是隻有三十八億元,哪怕是這個數字按照現今的經濟狀況來看也是虛高的。

而基礎設施裡需要高達十幾億元的投入,單單靠財政收入無論如何也是無法拿出來的。

等下還有,拉票!!!!

第302章 遷移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394章 蔡秘書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429章 ‘抗菌素’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835章 h1直升機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775章 演講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章 光復餉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38章 英國領事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865章 慘烈(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36章 軍服肩章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82章 左將軍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14章 剪辮造反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51章 胡陳之爭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75章 伏擊戰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040章 秋熱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358章 蔡家崗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
第302章 遷移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394章 蔡秘書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429章 ‘抗菌素’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835章 h1直升機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775章 演講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章 光復餉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38章 英國領事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97章 航空工業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865章 慘烈(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36章 軍服肩章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82章 左將軍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14章 剪辮造反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51章 胡陳之爭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75章 伏擊戰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040章 秋熱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358章 蔡家崗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