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六月調整

這章都是軍隊編制數據

參謀部做出的火炮調整計劃中,分爲了三個地區調整,第一個是以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爲一塊,這樣利用海運的話進行火炮調整會方便一些,第二個就是利用長江爲核心,皖南,蘇南的,乃至深入到九江當中進行調整。第三個就是駐紮江西方面的部隊。基本上就是以交通運輸爲主要考慮條件。

國民軍現有的火炮中,大約有兩的營的德造野炮,本來是有三個營的,但是第一師在鎮江之戰的時候損失了很多,加上其他的損耗下來現在就只剩下兩個營了。日`本造的野炮不少,加起來足有九個營,前後雖然戰鬥中有所損失,但是也有部分的繳獲,這一來一去就沒多也沒少。美造野炮現在有六個營,大多數都是最近一年內新買的。這七十五毫米的野炮加起來總數就是在十七個營,約兩百門左右。

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就有些繁雜,包括外購,自產,繳獲的在內,德造山炮有三個營,日造山炮五個營,美造山炮五個營,福州兵工廠自產的有五個營,這些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加起來總數就是十八個營,也差不多再兩百門左右,這山炮裡面繳獲的數量相當多,接近四個營六十門的樣子。

同時還有三個營的六十毫米速射炮,繳獲而來的五十七毫米山炮也是集中起來編練了兩個營。

至於大口徑的一百零五毫米的榴炮團則不再調整範圍內,現在獨立榴炮團已經轄三個105毫米榴炮營,一個105毫米加農炮營。總數高達48門火炮。

這些火炮中,則是分別配屬給各師,而且也不是相同的編制,而是採取了馱馬制和挽馬制兩種編制,馱馬制則是編入兩個山炮營,一個野炮營,機動能力要快速一些,適合山地作戰。而挽馬制則是編入一個山炮營,兩個野炮營,機動要差一些,適合平原以及道路交通較好的地區作戰。除了部隊適應性的緣故外,國民軍的野炮數量和山炮數量差不多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爲國民軍的野炮數量有限,而且還缺乏自造能力,和以往一樣採取兩野炮營配一個山炮營的模式就造成了國民軍的衆多主力部隊野炮營缺編,第六師、第五師這幾支部隊的野炮數量一直都是缺編的。

相對於野炮,國民軍要補充山炮則是要容易的多,福州兵工廠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已經開始量產,月產數量雖然只有十幾門,但是半年下來已經爲國民軍提供了五個營的山炮大量的補充國民軍的火炮損失。另外國民軍擊敗其他軍閥部隊後,除了北洋軍大量裝備野炮外,其他軍閥大多數都是裝備的山炮,這山炮也較容易通過繳獲補充。

簡單說分爲挽馬制和馱馬制是作戰需求也是現實條件的制約。

在參謀部的調整計劃中,並沒有對各部隊的炮兵團進行大規模動作,比如原來就有兩個野炮營和一個山炮營的炮兵團並不會去動,直接劃分爲挽馬制,而只有一個野炮營的部隊就劃分爲馱馬制,補充部分的山炮。比如第一師原先就裝備的德造的野炮和山炮,這一次調整就把原來補充的其他型號的火炮調走,調來德造山炮,重新打造一個完整的德造炮兵團,又如第五師,原來只有一個日造野炮營,一個國產的山炮營,以及少數其他山炮,這次調整的話就直接補充部分的山炮,使其成爲一個完整的一個野炮營,兩個山炮營的山地炮兵團。

另外各混成旅不編入野炮,其所屬的炮兵營統一爲山炮營,編入七十五毫米山炮或者五十七毫米山炮等。

根據這一調整計劃,參謀將國民軍警衛師、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九師劃分爲挽馬制,師屬炮兵團配屬兩個七十五毫米野炮營,一個七十五毫米山炮營。其中第一師爲德械炮兵團,警衛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都是日械炮兵團,第九師則是美械炮兵團。

剩餘的第五師、第六師、第七師、第八師、第十一師都是馱馬制,師屬炮兵團配屬一個七十五毫米野炮營,兩個七十五毫米山炮營。其中第八師和第十一師由於是新組建的部隊,所以其炮兵團爲統一的美械炮兵團,其他的第五師是用了日造野炮營,再配了兩個福州自產的山炮營,第六師、第七師則是美械野炮營再配上了福州產或者繳獲的兩個山炮營。

第十師則是個特殊例子,沒有裝備野炮,暫時只裝備了三個營的60毫米速射山炮,日後也是要慢慢給它換成標準的挽馬制編制,也就是一個七十五野炮營和兩個七十五山炮營,至於那六十毫米速射炮那是用來應急的東西,不能長久裝備。

其他的五個混成旅也都是各配屬一個山炮營,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二混成旅都是配屬的七十五毫米山炮,裡頭有新有舊。正在組建當中的第四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則是準備用繳獲的五十七毫米山炮營。

如此一番調整後,國民軍的各部隊對野炮的編制需求就大大下降,而對山炮的需求則是大大增加,現有的數量根本就無法滿足國民軍各部隊的需求,好幾支部隊的山炮營還是個空架子,等着裝備。不過福州兵工廠的山炮產量也已經慢慢上來來,一個月不說多,十幾門還是有的,過上幾個月時間也就能夠把部隊所缺的山炮給配齊了。

如果按照計劃對國民軍所有的部隊完成調整的話,那麼國民軍將會擁有六個挽馬制野戰師,六個馱馬制野戰師,五個馱馬制混成旅,一共有十八個野炮營,二十三個山炮營。

展望這個計劃是美好的,不過也存在了一些具體地方問題,比如第十師的炮兵團要換裝的話,估計要等很久很久,畢竟其他部隊也都等着裝備呢,倒是一些細節上的調整很容易完成,而且也不會影響到部隊的戰鬥力。

趁着皖贛戰事結束後,北洋軍也在調整兵力部署,雙方都處於一個休整狀態的情況下,陳敬雲除了指示參謀部對各師炮兵團進行細微調整,並劃分挽馬制和馱馬制這兩種編制外,同時也正式對國民軍軍級指揮機構作出了重大調整。

國民軍的軍級指揮機構自從設立以來就是問題多多,非但沒有提高作戰的指揮效率,甚至造成了國民軍的指揮機構臃腫,導致部隊指揮不通暢等問題。皖贛戰事中陳敬雲已經嘗試對指揮的方式作出調整,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一場皖贛戰事打下來沒有遇到什麼障礙。如此情況下,陳敬雲也就打算的把軍級指揮機構徹底調整過來,免的夜長夢多,時間越來越久導致越來越僵硬也就越來越難調整。

四個軍級指揮機構不變,人事不變,但是調整他們所管轄的部隊以及負責的防區。

首先是第一軍,轄駐紮上海的第一師、駐紮南京的第二師、駐紮杭州的第四師、駐紮鎮江的第七師,一共四個師。沈綱還是軍長,第一軍指揮部裡的各種機構也不會進行其他的變動,簡單說就是把原來第二軍的第二師和第七師第劃分到第一軍來。第一軍將負責蘇南戰線

第二軍的指揮部則調往皖南地區,轄駐紮皖南的第六師、第九師、第五混成旅,軍長還是馬成,軍部其他機構人事不變。第二軍負責皖南戰線。

第三軍還是待在廣東,轄駐紮廣州的第三師,粵北的第一混成旅。軍長還是林肇民,負責的還是廣東戰線,變化不大。

第四軍指揮部則從福州調往江西,轄駐紮江西的第十師、駐紮宜春的第二混成旅,駐紮南昌的第三混成旅、駐紮九江的第四混成旅。軍長還是林成坤,除了所轄的部隊有所變化和駐地發生變化外,其他的軍指揮部都沒變化,人還是那些人。

陳敬雲的這一番調動沒給人升官,也沒給人撤職,再給那些大將們的軍令也是明顯說,這是對軍級指揮機構的一次調整,不會涉及到人事方面。而這四個軍基本上都是各自負責一個戰線了,隨着國民軍的地盤越來越大,出現這樣情況是必然的,至於部隊忠心和控制問題,那就要靠其他手段了,總不能一直把部隊都握在手裡不放權。

除了這四個軍外,司令部還有幾支直屬部隊,警衛師、第五師、第八師、第十一師這幾支部隊都是。現在國民軍的總司令部已經準備搬遷的南京,同時由於拿下了江西后,福建本省已經沒有外部威脅,內部的鎮壓或者剿匪事宜完全可以交給地方守備隊,而不用浪費主力部隊駐紮在福建了。

所以陳敬雲這次來南京的時候,也就把警衛師給帶了過來,然後已經編練成軍的第八師也從陸路上向浙江進軍,只在福州留下一個還沒編練成軍的第十一師。

這從國民軍現在的軍事佈局來看,明顯是把北洋當成了主要要敵人,在皖南和蘇南地區都部署了重兵,這長江以南的蘇南和皖南地區已經集中了國民軍八個師又一個旅加一個獨立炮團,總兵力已經超過十萬人。相對而言,江西不過是一師三旅,兵力不過兩萬餘,廣東也不過才一師一旅,加起來才一萬多人,這明顯是沒把桂軍的威脅放在眼裡。哪怕是等第十一師訓練完畢成軍後,如果廣東和江西沒有發生什麼變數,那麼也應該會調往蘇南或者皖南地區。

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27章 袁氏復出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94章 軍校演講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352章 蔡凝(三)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4章 花巷所聞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917章 F5對P51(一)第961章 低估(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84章 人事任命第143章 飛鴻號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575章 伏擊戰第133章 籌餉處第760章 xb10項目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3章 臨近生變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
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27章 袁氏復出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358章 蔡家崗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94章 軍校演講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384章 鐵路之憂慮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352章 蔡凝(三)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4章 花巷所聞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917章 F5對P51(一)第961章 低估(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759章 噴氣時代(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84章 人事任命第143章 飛鴻號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575章 伏擊戰第133章 籌餉處第760章 xb10項目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40章 亨利歸來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908章 日軍的反撲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3章 臨近生變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125章 浙江財政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