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

“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陛下爲何要對匈奴開戰。”

列尉郡府內的案几後,是一張愁容滿面的臉,距離王莽悍然對匈奴宣戰已過去十日,張湛仍覺得此事不甚真實。

現在人人都知道了,二徵句町失敗導致南中糜爛三郡皆反,西域都護李崇困守龜茲三年盼着朝廷解救,西海、金城也在諸羌躁動下危如累卵。

加上國內叛亂此起彼伏,關東“盜賊”頻繁舉事,在這多事之秋,匈奴反而是最安靜的一方。

王莽卻似乎嫌敵人不夠多,詔令下後,朝野震驚。

“大尹,下吏亦然,只怕再想六十年仍想不明白,或許是聖天子心思,吾等常人無法揣度吧。”

第五倫也覺得糊塗,只好安慰自己:王莽做事,決不能以常理去衡量。

這是他來到這時代一年多最大的領悟,口含天憲卻又愛隨性做事的王莽,舉動總在意料之外,隔三差五就從常安壽成室放出幾隻黑天鵝,攪得天下不安。

縱觀古今,倒是某國大統領行事能得幾分王莽風采。

王莽絕不是說着玩玩,可打仗總得需要錢糧車馬啊。兵法上說得好啊: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王莽號稱要出師百萬這自然是胡扯,但戰爭勢在必行,只是國庫空虛,錢哪來?

這可難不倒王莽,這才幾天,蹭蹭蹭三道詔令下達至郡中,猶如三板斧劈在張湛腦殼上,讓他暈眩不已。

“天子令公卿以下至郡縣黃綬者,皆保養軍馬,多少各以秩爲差。”

張湛神情複雜地說道:“也就是說,我身爲大尹,乃是二千石,要出馬二十匹。”

第五倫看了一眼腰上的黃綬帶:“至於下吏,秩比三百石按三百算,須得出馬三匹。”

這是哪個鬼才想出來的點子?

在王莽看來,黃綬官吏,起碼是郡一級的曹掾,領着朝廷那麼多俸祿,三五匹馬肯定養得起。如今不過是委屈他們步行上班,馬匹則貢獻給國家。一個郡至少能徵得上百匹馬,軍馬問題迎刃而解。

但是,憑什麼?

拿第五倫來說,他們家過去連同花色的兩匹馬都湊不出來,赴宴曾遭人嘲笑。開設產業後日子稍好過些,給家裡新添了三四匹新馬,這就要全交待出去了?

這年頭馬匹很貴,價錢從萬錢到上百萬不等,就以最差勁的挽馬駑馬來算,三匹也意味着三萬錢,相當於第五倫大半年工資——前提是俸祿能發全,這幾乎不可能。

王莽等於是要天下各級官吏,都捐一年總收入來支持一場本沒有必要的戰爭。

張湛忍不住唉聲嘆息,他一貫清廉,二十匹馬,要逼得張郡尹含淚辭退門下所有私從屬吏,掏空家中財帛了。

就在這時,外頭卻來了一羣官吏,拜在堂前。

“張公!”

第五倫和張湛出門一看,卻是郡府中一衆曹掾:功曹掾、五官掾、賊曹、決曹、左右兵曹等官吏,皆佩黃綬,身着官服。

唯獨拜在地上的文學掾羅某脫下冠服,雙手中捧着那枚小小的印綬,滿臉悲慼地說道:“下吏家中清貧,又要豢養妻兒,只能靠不足數的俸祿勉強維持生計,如今竟要捐馬三匹,實在是湊不出,不得已只能辭官,還望郡君允之!”

來郡裡這麼久,同事們各自爲人如何,第五倫早就一清二楚,並記到小本本上。這位新來的文學掾羅某,屬於少數在名單上能打√的人。

他確實是極其稀少的清官,常服布被,蔬食瓦器,恪守着儒士的準則,卻沒料到朝廷來這麼一出。

同樣有辭官意向的還有幾位曹掾,他們多是被張湛親自闢除來的君子,出門寒門。

反倒是平日裡手腳不乾淨的功曹、金曹等,卻對此安之若素。他們已深韻權錢交易之道,去年的反腐都躲過去了,這回不就是出三匹馬麼?只要昧着良心,稍稍運作一番便能回本。

滑稽的一幕出現了,捐馬之事,竟逼得廉吏請辭,貪官則琢磨着將禍患轉嫁到百姓身上甚至從中漁利,王莽這招反廉倡腐確實秀斷腿。

張湛頗爲動容,含淚說都是他這大尹做得不稱職,但這老好人也無可奈何,只能應允。

各位請辭的曹掾前腳剛走,郡尹府大門又被人堵了,喧鬧不已,嚷嚷着要見張子孝討個說法。

張湛只覺得頭疼,又與第五倫出去一看,發現滿目朱紫,不是民衆,而是氣勢洶洶的本郡豪右……

領頭之人,正是當初在長平館有過一面之緣的縣豪樊築。

這位樊噲的後代,今天倒真有點鴻門宴上的氣勢,他瞋目瞪着張湛,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口中大喝。

“張大尹,吾等聽說,郡裡竟要上公以下至地方豪右,但凡家有奴婢者,每個奴婢要繳納稅錢三千六百。真是亙古未聞之事,這天下,還有王法麼?”

……

列尉郡人口最熾盛處便是長陵、陽陵兩地,漢朝時安置了大量開國功臣後代,雖然家道沒落,但個頂個都是豪強:長陵有蕭鄉侯蕭氏、樊氏爲首的十一家;陽陵則有留侯張良的後代張氏等十二家。

這些前朝遺老遺少的財富和土地,佔了本郡泰半。

而如今,王莽的第二板斧,不偏不倚,就砍到他們頭上。

地方的豪強、富農與有產之家豢養奴婢極其普遍,第五倫家都有七八個,作爲家中私奴,需要晨起早掃,飲食洗滌,做各種雜務。田僮則要爲主人下地耕作,奴婢的日子好不好,純看遇上怎樣的主人。

其他豪右擁有奴婢更多,數十上百隻是尋常,像邛成侯王元家,數量多達幾百。

第五倫估算,目前全國奴婢數量,起碼佔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眼看樊築情緒激動,只差上來揪着張湛討個說法了,第五倫連忙勸下他們:“樊君,這確實就是王法……”

“每個字,皆是朝廷頒佈詔令,絕非郡府妄言,若樊君不信,大可派人去常安納言府打聽。”

難怪蕭鄉侯家沒來,想必是得知了內幕,知道回天乏術,樊築愕然,只掙扎道:“過去怎麼從未有這等法令?從我記事起,奴婢一直是各家財產,不計入戶口,不必交稅啊。”

“前朝是前朝,今朝是今朝。”張湛畢竟是朝廷命官,板起臉呵斥道:“更何況,漢哀帝時,亦曾下達限奴令,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本朝亦有王田私屬令,然而豪右所挾奴婢卻不減反增,惹怒了陛下,終有今日之事。”

張湛仍是相信王莽的,在努力爲他圓上此事。

樊築嘟囔道:“那怎麼辦,我家奴婢多達百數,難道真要交數十萬稅錢?”

所謂百餘人,已是隱匿後縮水的數字,但樊築仍叫苦不迭。朝廷這是往豪強身上動刀割肉,而且誰知道會不會成爲常態,若是年年上繳,可不得要了他們的命?

樊築心裡暗暗算了一筆賬:“小奴二人直錢三萬,大奴大婢一人直錢二萬。大奴大婢幹活多,確實值得交錢,但小奴婢就不必了,不如……”

一衆豪強都是心狠手辣的主,民間貧農爲節省一年幾十文錢的口賦,甚至會做出溺嬰之舉,何況是這麼大一筆數目?

恐怕從下月起,豪強家的老弱病殘奴婢,多會“病死”,亦或在冬日裡遭無情驅逐。對無法自食其力的人來說,不能做奴隸,比做奴隸的生活更慘。

第五倫連忙道:“詔令還說,若是不願繳錢,也可將奴婢交給官府,成爲官奴!”

“這不是強取豪奪麼!”樊築再度憤慨起來,明白朝廷的真正目的,可這次,輪到他們變成抗議無效的魚肉。

天下除了私奴外,還有許多官奴,主要被分配到鍾官、少府從事繁重的手工作業,還會被臨時徵發築城、戍守。

漢元帝時,少府、水衡都尉的官奴多達10萬餘人,西北各郡養馬的官奴則有3萬人。王莽時,更將10萬多私鑄錢的犯罪百姓貶爲官奴,正是這羣人,默默創造了皇莊皇田少府工坊的大量財富。

這就是王莽打的好算盤:通過收取蓄奴稅,獲得大量錢帛,打仗開支便有了。

若豪強們不捨得爲奴隸交錢,就將他們交給國家,如此養馬奴和作戰時運糧往前線的民夫便都齊活了。

一場大規模戰爭的物資經費,全靠衆籌,也是沒誰了。

“也只能如此了。”

樊築等豪強再囂張,也不敢在京畿地區和朝廷對着幹,不甘心地散夥回家,但心中,遺老遺少們卻不由思念起前朝來。

曾經對漢家覆滅無動於衷的他們,此刻紛紛含着淚暗道:“還是大漢好啊,從高皇帝到孝成皇帝,待吾等祖先如親人一般,從沒對奴婢徵過稅!”

……

“說好了買來新馬,便給我騎一匹的,如今全沒了。”

再次離開郡城時,第五福看着前方拉車的兩頭老牛抱怨連連,第五倫讓他將家中三匹馬交付郡吏,看着親養的馬兒拱手送人,他心有不甘。

第五倫靠在牛車上笑道:“不趕路時,我反而更喜歡牛車,拉得穩重,不似馬車那般顛簸。”

他已經換下了一身官服,改着常服出行,天下躁動,第五倫卻難得鬆閒,從此以後,就不必爲了上命公務趕時間了。

牛車才進入臨渠鄉境內,也不知是誰看到傳了出去,等他們抵達第五里附近時,便從幾個裡涌來了大批農夫,攔在第五倫車前,被太陽曬得醬赤的面孔滿是悲憤和絕望。

“宗主,還望宗主替吾等做主!”

雖然第五倫從去年臘祭後就合七族爲一宗,但各族的普通百姓,對他認可度卻沒那麼高,多是有事時,這聲“宗主”才叫得勤勉。

第五倫讓這羣人裡領頭的大個子上前,卻是第一氏的族人,一看就是好莊稼把式,名叫第一雞鳴,大概是雞鳴時分出生的。

雞鳴力氣大聲音也大:“宗主,早上來了郡吏,告知村裡的里正,說是皇帝有詔,要對天下吏民徵稅,訾(zī)三十取一!相當於家家戶戶都得再交一次算賦,可是真的?”

第五倫嘆了口氣,應道:“確有此事!”

這就是王莽砍下的第三板斧了,前兩項針對的是官吏、豪強,那這一擊,則是針對在座所有人。不論階層身份,都得乖乖將相當於家產三十分之一的糧食拿出來,爲戰爭做貢獻。

第五倫證實此事後,百姓們頓時譁然,罵罵咧咧者有之,當場坐在地上痛哭流涕者有之。

“繳納算賦口賦已經賤賣了糧食,口糧所所剩無幾,如今又要增收一道,這不是要吾等的命麼?”

“冬日裡我家孩兒要餓肚子了。”

“青黃不接時該怎麼過?”

除了第五里的衆人靠借義錢繳賦還留着糧食外,其餘各里貧民都掙扎在溫飽線上,忽然增加的新稅,讓他們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倒是雞鳴不慌,來攔第五倫車駕的主意就是他提的,自然想好了辦法,遂又上前一步,大聲道:“可宗主是戶曹掾啊,管的就是賦稅定訾!”

“原來如此!”農夫們又燃起了希望。

雞鳴一揮手道:“宗主只用在薄冊上輕輕一改,將吾等家訾改少些,便能讓吾等省下許多口糧!對不對!”

“對!求宗主救救吾等!”

哪那麼容易,第五倫搖搖頭,在牛車上站立起來,對他們拱手道:“諸位昆父鄉親,我已不再管賦稅定訾之事!”

“什麼?”

第五倫張開雙臂,露出了空空如也的腰間。

“我已交還印綬,向大尹辭去了戶曹掾之職!”

……

PS:求推薦票。

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令公卿以下至郡縣黃綬皆保養軍馬,多少各以秩爲差;吏盡復以與民。——《漢書王莽傳》

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75章 雲夢第276章 北狩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15章 他急了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271章 打拳第75章 地皇元年第85章 剿匪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499章 強渡第421章 五德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章 改名狂魔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522章 殉道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443章 故事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97章 大意了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231章 兵諫第504章 飛天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269章 兒皇帝第112章 爭個屁第282章 皮骨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341章長楊第34章 大學城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457章 今日長纓在手!第329章 無題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329章 無題第674章 虎牙第643章 懂了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682章 豆渣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396章 烏托邦第162章 赤眉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561章 武安第175章 大腿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335章借貸第335章借貸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455章 孤膽第94章 千里馳援第115章 三顧第260章 不中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210章 這河裡第581章 騎步第250章 廣廈第394章 南渡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56章 天變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629章 烽火第110章 跟我上第64章 大司馬第107章 烽火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685章 大決戰第62章 降奴服於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459章 體面第444章 二王第452章 越塔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580章 午時已到
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29章 渭水不洗口賦起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75章 雲夢第276章 北狩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215章 他急了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271章 打拳第75章 地皇元年第85章 剿匪第435章 末代皇帝第499章 強渡第421章 五德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章 改名狂魔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522章 殉道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443章 故事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97章 大意了第33章 你也配叫劉秀?第231章 兵諫第504章 飛天第118章 地皇二年第269章 兒皇帝第112章 爭個屁第282章 皮骨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341章長楊第34章 大學城第5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啊第580章 午時已到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457章 今日長纓在手!第329章 無題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329章 無題第674章 虎牙第643章 懂了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682章 豆渣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396章 烏托邦第162章 赤眉第219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漢第561章 武安第175章 大腿第298章 不破不立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335章借貸第335章借貸第252章 國家怎麼成了這個樣子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455章 孤膽第94章 千里馳援第115章 三顧第260章 不中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210章 這河裡第581章 騎步第250章 廣廈第394章 南渡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56章 天變第627章 千里之堤第629章 烽火第110章 跟我上第64章 大司馬第107章 烽火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685章 大決戰第62章 降奴服於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459章 體面第444章 二王第452章 越塔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191章 安排上了第580章 午時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