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655章 對手

因爲風雪所阻,武都郡的勝利傳到長安,已是武德四年除夕。

第五倫讀完牛邯所獻隗囂《絕命書》後,不由唏噓道:“隗季孟終究還是授首了。”

他將此書示與太常王隆過目:“隗季孟與汝叔父王惠孟(王元)乃故交好友,少保恐怕要傷懷了。”

王隆及其叔父、長陵大土豪王元,是第五倫立足關中早期的重要支持力量,加上王元在第五霸生前經常能獻狗送鬥雞,討得老爺子歡心,所以後來第五倫給了他一個“少保”的虛銜。

王元同樣與隗囂交往莫逆,第五倫與隗囂初見,就是在王家的長平館。當初王元多半還猶豫過,究竟在第五倫和隗囂間選誰?但那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了,第五倫不至於追究算賬。

然而與其叔父不同,王隆卻對隗囂觀感很低,隨手翻完其絕筆信後,搖頭道:“隗季孟庸人也,生於隴右,本當任俠豪橫,卻偏偏以治儒術聞名,五經卻白讀了。”

“天下亂時,隗囂也心生野望,援旗糾族,假制明神,妄圖借復漢之名,成就齊桓晉文之事。然而卻連其叔父宗侄都不能壓制,以漢帝爲傀,自己也成了傀儡,非得其叔父死後,才能掌握隴右。當時陛下已入主關中,政修民附,賢士滿朝,隗囂竟不識明主,而擁兵自固,欲爲六國之計,於是謀臣去之,河西逆之,以至於敗走狄道,最後竟投奔公孫述,勾結戎狄入寇,直到今日身歿衆解,蓋不足怪也。”

在王隆口中,隗囂就是一個沒有王侯命,卻生出了偏霸心思的跳樑小醜,早就該亡了!

第五倫笑道:“那在伯山看來,隗囂比之南方楚黎王秦豐、東方齊王張步如何?”

這兩位先後歸降了第五倫,第五倫也沒殺他們,將秦豐貶爲庶民,看押在幽州,而張步畢竟給第五倫上過貢,待遇好點,今爲“安步男”,在洛陽修了個小宅地關着。

王元竟道:“張步、秦豐雖庸,敗亡之餘,知所歸往,猶能保其後嗣,故隗囂尚不如二人!”

然而御史大夫景丹,卻有不同的看法。

“陛下,臣以爲,太常所言偏頗。”

景丹一直行政溫和,然而今日卻一反常態,爲了這件“小事”與王隆爭論,還真少見。

卻聽景丹說道:“隗囂初據隴坻,一度謙恭下士,使一衆隴右豪傑歸之,他雖不擅長兵略,治國卻有一套手段,最初尚能刑政修舉,兵甲富盛,使隴右安於亂世,方能一時竊據其中,雖不如齊桓晉文,然亦有晉國六卿之風矣。”

“只是隴坻雖隘,非有百二之勢,區區數郡,難御大魏堂堂之鋒,至使窮廟策,竭徵徭,而終於敗亡,不在於其能力不足,而在於未能識得真主,先擁戴劉嬰,又轉投公孫,南轅北轍,就算能耐再大,也難敵大勢。”

景丹進一步提出:“此人雖非王、霸,亦曾割據一方,聽說陛下已令太史令編撰《漢書》,未來還要修一部《新書》,以紀王莽代漢,至大魏武德元年前,這二十年間種種,當給隗囂留一個列傳。”

太史令隸屬於太常,這是王常的活,聽聞景丹此言,頗爲不解,隗囂何德何能可入列傳啊……

然而第五倫卻已表現了傾向:“御史大夫所言甚是。”

第五倫心中暗許景丹,暗道景孫卿亦是一位宰相之才,格局很大啊,他說得很對,隗囂抵抗了第五倫整整七年,也算一度的敵手,若將他貶低太過,顯得連張步、秦豐都不如,放目天下盡是庸人,那第五倫的一統大業,靠誰來襯托?只憑劉秀、公孫述,這兩位雖然還算能打,可還是不夠啊。

眼看北方大定,一統只是時間問題,該爲這段歷史的陳述仔細想想了,所以對隗囂,對他早年迅速整合隴右,該誇的地方要誇,但對勾結羌胡、錯投公孫,該罵之處亦得狠狠罵!刨了隗氏祖墳亦不足惜。

給隗囂定了性後,第五倫又看了馬援、牛邯的奏疏,思索道:“至於隗囂屍首,就不必送入長安了。”

第五倫道:“隗季孟畢竟是予之故人,當初予身陷五威司命府,他還奉劉歆之命來助。予雖喜隴右徹底安定,但今日若見其容顏,卻也會悵然淚下,想起當年之事,相見不如不見,且將屍身棄於氐羌之地,任胡鷲烏鴉啄食,再將隗囂頭顱在隴右諸郡傳示,讓隴中豪傑看看,勾結外敵,錯投公孫,是何下場!”

隗囂好歹是遂了遺願,但另一位第五倫老熟人的屍首,就沒有這種“故人”待遇了。

“什麼,胡漢僞帝盧芳,被車騎大將軍斬爲十二段,已到長安北門了?”

第五倫第一反應是問旁人:“耿伯昭知道其弟耿廣戰死河西了?”

景丹回稟:“河西奏報才送到長安沒幾日,幷州不至於提前知曉……”

直到裝着盧芳屍骸的馬車駛達未央北闕,第五倫看到小耿的奏疏,才知道他這麼做的原因。

原來,那盧芳作爲第五倫的刀下餘鬼,知道此子狠辣,明白自己肯定會死得很慘,被擒獲後就自斷其舌,然後尋找各種機會以頭撞地,他的傷口感染惡化,又閉口不吃水和食物,眼看這傢伙是沒法活着送到第五倫跟前,耿弇索性將他殺了,並在上奏裡陳述了自己的理由:

“盧芳自稱前漢十一帝庇佑,加上他本人,共有十二條命,頭顱十二顆,所以新莽時安定太守曾經‘斬盧芳頭’,盧芳的屍體卻依然能長出新頭,流亡匈奴,幷州人相信這些胡言的不乏少數。”

幷州地區胡漢雜處,巫風盛行,死人復活本就是當地傳說,第五倫記得自己去新秦中戍守時,偶然讀到過一篇名爲《墓主記》的文章,是戍卒傳抄的故事:戍卒丹因刺傷他人被棄市後掩埋,三年後復活,又四年後能說話了,他便講述了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的見聞,並聲稱自己本不該死,是被司命遣回人間的……

這便是盧芳這騙子立足的土壤,據說不少被俘的胡漢將領稱,他們早就看這個假漢帝不順眼了,但一直顧慮着盧芳死能復活,就算刺殺也沒法一次斃命,所以才心有忌憚。

“於是臣便在新秦中,當着數萬軍民,以及匈奴、胡漢俘虜的面,親斬盧芳!”

據奏疏中描述,盧芳頭顱被砍下後,登時斃命,耿弇特地將屍首在雪地裡放了三天三夜,盧芳並未像他吹噓的重新活過來,眼看這傢伙死透了,耿弇纔將其屍體也斷爲十多截,用石灰和鹽醃好了送來給第五倫過目。

第五倫不想看着臭烘烘的“新年禮物”,讓人去檢校了事,只安排道:“十二截,這數目倒也正好,盧芳縱有十二條命,也全都在此了。”

對這十二份屍塊,第五倫已經想到了最好的安排:“盧芳本三水雜胡,僭稱漢武曾孫,冒充劉氏,其行徑類似河北劉子輿,卻因投效匈奴,對單于稱‘兒臣’,比劉子輿更加卑劣!不但人神共怒,就算前漢十一帝有知,亦會憤懣不寧。”

“漢有十一陵,渭北有高帝之長陵,漢惠之安陵,漢景之陽陵,漢武之茂陵,漢昭之平陵,漢元之渭陵,漢成之延陵,哀、平兩帝亦有義陵、康陵;渭南則是漢文之霸陵,漢宣之杜陵。”

“將盧芳十一份屍身,分別送往以上諸陵,就算是新年祭肉,再告訴前漢諸帝,承襲漢家天命的魏天子,替汝等將這騙子誅殺,可安心血食!”

殺人,還要誅心?這大冬天的,盧芳早成凍肉了,哪還有什麼血啊,但衆人想想似乎還有點道理,連忙安排人手去辦,這些漢陵頗爲分散,不趕快點可要錯過正旦之祭。

“至於頭顱……”第五倫沉吟之際,王隆等人提議:“盧芳胡種也,當懸其頭於北闕,以示萬里。”

這是漢朝就有的保留節目了,每個皇帝不掛幾位蠻夷戎狄君上的腦袋上去就不舒服。

然而那是前朝的規矩,到第五倫這就不同了。

“懸頭於藁街蠻夷邸,便足以威懾氐羌雜胡。”

他輕蔑地冷笑道:“區區盧芳,跳梁醜類,也配懸於未央?”

第五倫將漢朝的標準提高了,魏朝的未央宮門,可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掛上去的。

他望向太陽升起的位置:“東門蒼龍闕,乃是未央正門,面向堂堂中夏,芸芸百姓,故而只掛過一人頭顱,那便是‘暴君’王莽!”

第五倫決定了,從現在,直到魏朝滅亡那天,東闕都將是王莽的專屬地,不管是二百年,還是三百年、五百年,都不容其他腦袋涉足。下一個被人們掛上去的,第五倫希望是不肖子孫“魏末帝”的腦袋,最好是被憤怒的人民,用他殺王莽的“斬龍臺”砍掉的。

“北門玄武闕,要留着給匈奴單于,有朝一日他會來的,要麼稽首稱臣,要麼便上去陪着玄武龜蛇。若是他日車騎大將軍、後將軍擒殺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也只配掛在蠻夷邸。”

第五倫投袂而起,踱步至殿中,回首而顧,目光瞥向另外兩處:

“予已下令,讓工匠爲吳、蜀二主,在長安修建宅第,若二人最終歸順來降,可安樂其中,坐享關中風物,必不思念吳蜀。”

但以第五倫對這兩位的瞭解,他知道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比起盧芳、隗囂這些雜魚,這二人才是他的對手,尤其是劉秀!

“若違抗到底,那西門白虎闕、南門朱雀闕,便是公孫子陽、劉文叔的最終歸宿!”

第297章 第五漢第509章 斧頭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74章 虎牙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421章 五德第55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547章 換馬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268章 王司徒第517章 再見第346章 貴賤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30章 新朝雅政第259章 西涼軍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93章 齊卸甲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395章 大公第302章 破釜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608章 養蠱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405章 公孫帝第540章 倫秀(上)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478章 溫酒第58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498章 打援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456章 謀刺第227章 起立第258章 飄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557章 還鄉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331章 釘子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385章 持久第579章 飛將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224章 入關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422章 北京第614章 帝鄉第486章 良善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17章 懷哉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269章 兒皇帝第488章 蟲子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95章 那沒事了第98章 匈奴漢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7章 雙兔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38章呼吸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45章 諸君!第670章 赴會第242章 舉不舉?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505章 鶡鳥第393章 上洛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39章 你配嗎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258章 飄第177章 武安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22章 老王第236章 斧鉞!
第297章 第五漢第509章 斧頭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447章 六盤山上高峰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674章 虎牙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421章 五德第55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547章 換馬第278章 另起爐竈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604章 陸地行舟第268章 王司徒第517章 再見第346章 貴賤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30章 新朝雅政第259章 西涼軍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93章 齊卸甲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395章 大公第302章 破釜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608章 養蠱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405章 公孫帝第540章 倫秀(上)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478章 溫酒第58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498章 打援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456章 謀刺第227章 起立第258章 飄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557章 還鄉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640章 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第331章 釘子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385章 持久第579章 飛將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151章 道德綁架第224章 入關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422章 北京第614章 帝鄉第486章 良善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17章 懷哉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269章 兒皇帝第488章 蟲子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95章 那沒事了第98章 匈奴漢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7章 雙兔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295章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第338章呼吸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45章 諸君!第670章 赴會第242章 舉不舉?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481章 大公無私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505章 鶡鳥第393章 上洛第454章 怎麼是你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39章 你配嗎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258章 飄第177章 武安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19章 猶豫,就會敗北第122章 老王第236章 斧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