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

第1288章 死與復仇(九)

以這種視角來看,他們對於劉鈺的諸多改革,是有他們自己的看法的。

這種作爲“產婆”的國家強力,包括殖民、重稅、國債、保護制度、專營、行政壟斷等等。

而大順這些年的很多改革,全都是圍繞着這幾條所展開的——包括劉鈺在鬆蘇實行的稅改,從不是“重稅改輕稅”,恰恰相反,他是把“農業稅三十稅一拉到了九稅一、甚至八稅一”。

再比如,作爲“國家強力……產婆”一部分的保護制度,大順新學這一派的人,聽劉鈺講的時候,是科爾貝爾主義、是英國的航海條例、是英國摧毀愛爾蘭的羊毛紡織業將其從搓羊毛的變成產羊毛的……

接着,反手劉鈺就在大順展示了一番。

封閉廣東貿易,強制福建茶葉不得私自出口,必須轉運到鬆蘇出口;東北移民,纔在瀋陽試種了棉花,劉鈺反手一波傾銷加他國公身份的強壓,直接幹爆了瀋陽地區的棉花種植業,半強制地拉動了大豆產業發展。

比如戰爭爆發之前的薩克森地區的紡織業發展和欣欣向榮,是以政府的直接投資和補助,而強行拉起來的。

而同樣的事,就是劉鈺搞得貿易公司專營附加義務和條款,靠着政府投資和行政壟斷——要麼買渤海灣新興造船廠的重裝商船,要麼滾,你不幹有的是人幹,不買重裝商船、不培養水手,不準參與日本和歐洲貿易——強制把渤海灣的造船工業拉了起來。當然,也包括蘇北強制圈地種棉,以及免稅和補助等等。

基本上,在新學一派看來,劉鈺這個“產婆”的思路一貫以之,併爲他們指明瞭方向。

因爲,【藉着這種手段,製造業者,被“人爲”製造了出來,獨立的勞動者小生產者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和生產手段,強“人爲加速”資本化了】

似乎,這一切改變,並不涉及到意識形態,所以大順的那些保守儒教寧肯把主要精力,去硬懟顏李學派——這件事上,劉鈺做的很不地道,他拉顏李學派,從一開始就覺得兩邊纔是死敵,但他非要把顏李學派的人拉起來,給自己做擋箭牌,讓顏李學派在前面吸引輸出——而保守儒教對於劉鈺的新學一派,並不怎麼過於重視,只是一種被視作“霸道”的以術爲主的邪路而已,其優先級明顯低於整天喊“復古真儒”和“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的顏李學派。

但是,很顯然,這些新學學派的人,學東西,只學一半,因爲教的人不教另一半。

比如至關重要的一些話,也就是實質上這一次中法之間戰後分歧的根源的那一句話,劉鈺也只教了一半。

全句是:

【工業上的霸權帶來商業上的霸權,商業資本是工業資本的附庸,在機器生產發生之後】

【但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卻是商業上的霸權造成了工業上的優勢,而商業的霸權又是依靠國家強力所實現的,比如殖民、專營、保護等】。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野路子淫祀”,悄悄把自己安置在祭壇上,與舊的偶像並列,隱藏自己的光芒。】

【結果,忽然有一天,這個野路子淫祀神,他用力一推,使所有舊的偶像都轟然倒下、摔個稀碎,他成爲了唯一的真神,然後宣佈,賺錢,貨值,利潤,是人類最終的和唯一的目的】

顯然,劉鈺絕對不會教後面那半段。

因爲那半段,要是教了,說清楚了,那即便有被劉鈺拉到前排抗傷害的顏李學派,新學這一套、以及此時正在變革的許多東西,都將成爲保守舊勢力的優先打擊對象。

神和偶像都換了,價值觀都換了,這還了得?這可比他媽的顏李學派還可怕了,顏李學派那最多就是“由內而外”還是“由外而內”的區別,價值觀是一致的,無非是路怎麼走的問題。

新學這個“野路子神”要把所有的其餘偶像都推倒,換一套新的,這纔是真正大敵。

沒教的後半段,自然不可能教。

教了的前半段,以及此時大順的生產力基礎、生產效率、白銀全球貨幣化的工資水平、人口爆炸之下的人力成本……也就促成了這一次中法之間,仗還沒打完呢,分歧就快要炸了的根本原因。

大順在好望角以東,尤其是印度地區,是要搞商業霸權的。

也就是:商業資本獲得統治的地區,必然要實行劫奪制度——強制低買高賣、強制種植、強制收購等等劫奪制的統稱。

而在好望角以東,尤其是歐洲地區,其邏輯,是工業霸權。

這倒不是工業霸權就比商業霸權高級……而是商業霸權,是以國家強力爲基礎的,而大順的國家強力,在歐洲主場,連波蘭都夠嗆能打過,因爲運不過去那麼多人,更別提英法這倆玩意兒。

沒有國家強力,就沒有商業霸權。

比如大順在印度,可以強制低價收棉花,因爲大順在印度駐紮着軍隊、艦隊、大炮、火槍、炸藥……

而大順,商人可能跑到英國去強制低價收羊毛嗎?屎不得被人打出來,你寄吧誰呀?憑啥低價賣給你,你又沒軍隊駐紮也做不到不服就殺。

所以,如果只是以商業霸權的邏輯,大順閒的吊疼嗎,非得過好望角?

好望角,就是大順此時軍力所能達成商業霸權的極限,越過好望角,基本誰也打不過。就算打得過,殖民成本也得把大順拖死。

而大順現在的現實,或者說中法聯盟的現實情況,就是大順跑到歐洲去了。

跑到歐洲去幹啥?

自然是以工業霸權的邏輯。

工業霸權的邏輯是啥?

我不管是英國的航海條例,還是法國的航海條例,還是西班牙的航海條例,我反對的只是航海條例,而不是反對某個國家。

任何形式的航海條例——這裡面,和西班牙的談判,是一種妥協讓步,無非是過了個西班牙王室的二道販子,本質上還是大順往西班牙殖民地賣貨。

再往深裡說,大順現在在歐洲遊刃有餘的原因是啥?

因爲歐洲的分裂,不存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霸主。

而關稅保護、產業保護、殖民地商業霸權這些東西,是以國家強力爲基礎的。

是以,對於戰後的格局,大順有自己的看法,並且當然是有利於大順的工業霸權的看法的。

這裡面,雖然劉鈺其實已經提前佈局了許久,試圖切割歐洲,並且試圖讓大順能夠藉助歐洲的勢力平衡——是歐洲的勢力平衡,這裡面不包括大順——從而讓大順得以用有限的兵力,成爲歐洲的仲裁者,確保歐洲各國無力對抗大順的工業霸權。

這裡面最早的佈局,就是北美人蔘貂皮貿易。

如果沒有這件事,站在法國的視角來看七年戰爭,那麼顯然,他們希望扔掉加拿大,保留瓜德羅普等加勒比小島即可。

這裡面,法國也不是沒有高人:

【法屬加拿大的存在,使得北美十三州的英國人,不太可能起來反抗,反倒會促成他們對倫敦的向心力。】

【當英國人從北美趕走了法國、龍蝦兵擊潰了起義的印第安人後,北美殖民地的反抗也就即將到來。】

不得不說,法國政府裡是有戰略家的。

而這種戰略的基礎,就是法屬北美,在劉鈺極力促成人蔘貂皮貿易大發展——以及,大順自己的開國史,前朝末年的心理陰影導致的遼東大移民,和大移民後遼東野生人蔘的快速消失,以及前朝東虜貿易促成的人蔘神話——這些事之前,法國對於北美的態度,真的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是“幾英畝的雪”。

是“不賺錢還他媽得倒貼錢的殖民地”。

除此之外,劉鈺的三觀,使得他能看到北美十三州和英國之間,在經濟上的種種矛盾。

他是以階級、產業、貿易的視角去看的。

所以,他能看到一些東西。

但是,他也看不到一些東西。

而他看不到的東西,恰恰是法國人能看到的。

因爲,他……不是基督徒。

所以,劉鈺只能從階級、產業、貿易的視角去看。

卻不可能理解“新教”、“清教”、“聖公會”、“宗教隱喻”、“應許之地”、“埃及的暴政以及神之選民出埃及”之類的東西。

但是,法國人從這個視角上,可是看的太明白了,因爲法國人的新教舊教問題,折騰了快二百年了。

就像是……此時一個法國人,哪怕是在大順許久的、精通儒學的傳教士,都弄不明白從明末的陽明心學一直到此時顏李學派,這些人到底在爭什麼玩意兒。

同樣的,劉鈺這個對基督教最多算是當故事會看過幾天聖經的人,他就壓根不可能明北美十三州和英國之間的宗教上的矛盾。

用大順這邊的話來說,這“不是簡單的地方叛亂,而是道統、正統之爭”。

或者說,是自東西方教會大分裂成東正天主之後的、再一次的基督教的“天下正統”之爭。

誰是正統?

《五月花》的“人造神話”——這一點,和荷蘭的巴達維亞神話一樣,都是人造的民族神話——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劉鈺看不懂。

大順新學一派的人,也都看不懂。

或者說,他們看到的,只是他們以爲自己看懂的東西,順着自己的經驗和傳統,去瞎雞兒解讀的玩意兒。

但是,法國人看的相當懂。

《五月花》的神話,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

埃及法老,見以色列民日漸衆多,怕影響自己的統治,就設計害他們。法老奴役他們,讓他們從事工商業。勞苦的工商業反而使得希伯來人口更加的增多。法老命凡是以色列人生下來的男丁都要扔到河裡淹死……(清教徒、分離派遭到迫害)。

於是摩西在神的指引下,前往應許之地。但是在前往應許之地途中,很多人懷疑,於是神罰他們在曠野中漂流四十年……(清教徒1608年離開英國,前往荷蘭,一直到他們離開荷蘭之前,對應的都是神罰他們在曠野中漂流)。

最終,在曠野的漂流苦痛之後,神的選民簽訂了契約,終於抵達了應許之地——一羣復古原教旨派的清教徒,必須要以色列復國且存在,因爲預言中,以色列復國且存在,是“末日審判、天啓降臨”的前置條件。

如果沒有,那麼就按照出埃及記,再造一個新的“應許之地”。

大順這邊,新學一派中,自認爲自己看懂的,不過是“鄉約”、“契約”之類的玩意兒。

實際上,此時法國人可能要說一句:你們看懂了個錘子。你們這個禁絕基督教的國家,怎麼可能看懂?

你們懂基督教嗎?

比我這個囚禁過教皇、發過新教徒赦令、新教徒敕令、參與過三十年戰爭還他媽站新教一邊的天主教國家更懂嗎?

這是正統之爭。

而法國一貫以來的態度,從來都是相當明確的:天下?基督教的天下?關我屁事,我只想當霸主,不想有基督教天下的天子。東正教不行,羅馬教皇不行、聖公會不行、新教也不行。拆個稀碎,沒有正統,或者都自認正統,這纔是法國的態度。

既是傳統,能和奧斯曼結盟瀆聖,能把教皇抓起來。

也是啓蒙,說把聖母院砸了,轉身就改爲理性聖殿了。

法國寧可讓美洲崛起個新的“正統”,和歐洲傳統正統們打擂臺,因爲就現在看來,問題不大。

可大順這邊,並不喜歡這樣。

至少,從劉鈺開始引導人蔘貿易開始,對美洲的思路,就是再造一個分裂的歐洲,四國瓜分,勢力均衡,方便渾水摸魚。

(本章完)

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349章 死國矣第1024章 割裂(二)第322章 五月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77章 入吾彀中第247章 海參崴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808章 閹黨(中)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163章 備戰(二)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736章 機遇(上)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932章 覺醒(四)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226章 開戰(五)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437章 分歧(三)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57章 老婆本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030章 氛圍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700章 反圍城
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824章 海牙慘案(一)第527章 作孽則心憂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349章 死國矣第1024章 割裂(二)第322章 五月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909章 南洋大開發(四)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281章 專業行賄第77章 入吾彀中第247章 海參崴第1421章 事已畢(中)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808章 閹黨(中)第997章 量身定製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1163章 備戰(二)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736章 機遇(上)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932章 覺醒(四)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1章 廷議菜市場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425章 掩耳盜鈴的新境界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1226章 開戰(五)第644章 細思恐極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437章 分歧(三)第748章 巴達維亞新政(九)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57章 老婆本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086章 破立之困(三)第1030章 氛圍第232章 工業還是金融地產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89章 理藩學(下)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520章 科班與草莽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700章 反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