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沛縣起義

龍天羽臨危不亂,隨口問道:“我那兩位岳父現在何處,薛郡來的秦兵此刻已經到了那裡?”

夏侯嬰回道:“蕭先生此時正在大廳與呂公商議對策,那薛豹由劉賈帶路,夜中抄小徑已將兵臨城下,呂公下令閉門不開,正尋良計,一時尚無應付之法。”

樊噲此時被晨風一吹,酒勁已過,叫嚷道:“薛豹算哪頭鳥,怕他做甚?只要天羽兄弟一句話,秦兵來一個灑家擰掉他的狗頭,來兩個砍下一雙!”

曹參橫了樊噲一眼道:“你這烹狗的,就知道動刀動搶打打殺殺,薛豹有官職在身,殺了他等於造反,何況他身邊又有三百護衛,非同一般混混可比,你能一股腦兒全殺光麼?”

樊噲按耐不住道:“這也不行,那也不通,你倒是出和主意啊,我老樊都快急死了!”

龍天羽從容一笑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我豈能獨自一人逃避而捨棄兄弟們,總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管他來者何人,先去會會,見色不對就先發制人,讓秦兵有來無回!”

衆人一想確是此理,均暗自佩服他的從容不迫,卻哪知龍天羽什麼大場面不曾見過,更不知一心想推翻暴政,欲取天下而代之,怎會將幾百名秦卒放在眼中。

龍天羽一干人等來到大廳時,蕭何正與呂公商議,以蕭何之能,一時亦想不出一個萬全之策;和解固然是好,確深知非是易事,薛豹無事生非,豈會輕易勸解?動武則是謀反,要知暴民按大秦律例禍及九族,誰敢貿然作亂,除非到了窮途末路之時。

廳中尚有呂族的人,年輕的呂澤、呂勝等腰間均懸帶佩劍,面色不善,只有呂臣靜坐一旁,似在回憶着什麼往事,手中端着香茗,顯示出超級高手的風範。

蕭何見龍天羽進入廳內,語帶雙關地問道:“天羽應從夏侯嬰等處得知此刻形勢嚴峻了吧,不知天羽有何打算?”衆人一時目光都落在後者的身上。

龍天羽察覺到話中隱含着某種決定,正希望通過他的絕世身手和智謀來實現,因爲憑蕭何的才智,以及對秦朝政策法制的瞭解,又商討了許久,不可能讓他外來晚輩於迫在眉睫之時,臨時想主意於理不合!

龍天羽暗吸一口氣,豪情萬丈道:“大秦以法治國,苛政猛於虎狼,結果就只有禍及民生,一日不剷除暴秦,天下一日不得安寧;張良先生博浪沙一役,刺殺秦皇,天下無人不知,然則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滅秦之舉來日方長,刺殺始皇只能治表,欲絕其根只有從根本上剷除暴秦,今日秦兵來犯,進退兩難,起義是死,屈服也是死,爲何不轟轟烈烈幹一番大事業,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美名呢?”

衆人聞言猶如晴天霹靂,震得目瞪口呆,面面相覷,顯然被他豪情壯語所折服,畢竟在他們腦海中,至目前爲止的史書上,無論夏商周朝,還是春秋戰國,還未曾有過農民革命起義的先例。

這羣人中蕭何是第一個回過神來的人,伸手拍在龍天羽肩頭,讚許道:“我蕭何雖看得長遠卻仍不及賢婿的高瞻遠矚,正如天羽所言,進退都是死,莫不如孤拋一擲,起義爲天下百姓做一番大事,何況如今時局已變,秦始皇死後,二世胡亥昏庸無能,大肆殘殺朝廷忠臣致使四方怨艾,又無賢臣良將,早已無復當年之勇,而六國舊族蠢蠢欲動正由張子房四處奔走遊說,結合六國力量欲一舉推翻暴秦,我等則正好揭竿而起,一則可以率先爲義軍的旗幟,二來也可度過眼下此劫!”

樊噲心直口快,忍不住說:“大哥說得在理兒,俺老樊是個粗人,不會講些拐彎抹角的鳥理,但早看朝廷不順眼,天羽說怎麼幹,咱兄弟就跟着什麼幹!”

呂公猶豫道:“只怕這是一條不歸路,既便渡過此次薛豹這關,那薛彪定會上報朝廷,調來秦軍包圍沛縣,怕到時天下之大再無我等容身之所。”

諸人無不動容,畢竟舉義謀反,可是誅連九族的重罪,並非呂公怕事,只是在渺茫之下,當然誰都不想把全族性命白白賠上。

龍天羽從容道:“岳丈不必擔心。分合離亂,自古已然,天下人受了幾十年的暴秦之苦,只要沛縣點起星火,必會燃起燎原之勢,到那時四方義軍驟起,六國暴亂反秦,羣雄相逐,聲勢浩大,曠古爍今,該擔心不是我等而是那亡秦!”

呂公望了龍天羽半晌,此刻打心底裡佩服他的膽識和見解,回想其父當年爲了西秦費煞心思輔佐儲君,著下《呂氏春秋》流傳百世,卻仍落得飲下毒酒,整個連根被拔起的下場,如非自己當年身在外地經營買賣,早已成爲刀下之魂,今日得此乘龍快婿,不如鋌而走險,押上他這回,賭大秦定由此人而亡!

呂公讚歎道:“事到如今,夫子也無話可講,老朽便將女兒的將來以及全族人的性命,統統押在天羽身上,全由賢婿主持大局!”轉身又問向呂臣道:“妹夫意下如何?”雖然呂公爲呂族領頭人,但素來佩服這妹夫的身手和見識,遂問下他的意見,但又怕他從中反對,因此把話說滿,無論他同意與否,已把整個家族的生死權交與龍天羽之手。

呂臣先望了龍天羽一眼,站起身來軒昂道:“單憑天羽這一番精闢的見解,它日必是一代梟雄,兼且正氣凜然,不畏強權,將來即便羣雄並起,也再無此人物。老夫斷言,最後天下勢必天羽掌中之物,呂臣是何其有幸,晚年遇此英雄人傑,足慰平生,起義抗秦,我完全贊同天羽之意!”

龍天羽謙虛地接受對方讚許之言,心中卻是暗暗慚愧,任誰能想到自己機緣巧合之下,因一時激動手刃劉邦,篡改歷史,竟成了現下自己舉事的導火線,那不是豈非超越了陳勝、吳廣二十餘日提前成爲華夏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自己文韜武略或許有機會被後人拿與歷代名君一較長短,而且還有資格獲取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因爲這一切的改變,皆因自己而起,主宰着周圍角色的命運!

呂公點頭道:“卻不知現下該如何應付薛豹的秦兵,不若閉門不出,從縣城中招兵買馬,打造兵器,儲蓄糧草如何?量他區區幾百人並無多大作爲,既無糧餉又無兵將奈何沛縣不得!”

龍天羽疑問道:“不知沛縣守城將領與衙差可是忠心效命大秦朝廷,一旦有事,他們去留動向會如何變故?”

呂公捋着鬍鬚道:“老朽在此隱名爲官十餘載,爲拍朝廷查處身份忽將其罪,早已把沛縣守城與當差的人換成呂府家族的人,忠心上絕對沒有問題。”

龍天羽逐漸放下心來,有了軍隊和糧餉,起義舉事便容易多了,想當年抗美援朝,解放軍小米加步槍都能戰勝機械化設備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何況在兩千多年前的戰爭中,武器設備懸殊不大,又有自己這曾擔任中東、伊朗維和戰爭指揮官,到時候不能力敵秦軍還可以研製飛機、火炮炸死敵軍,何足道哉?想到此處,反倒期望戰事早些來臨。

第一章 山澗春色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七章 收拾殘局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四章 力挽波瀾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九章 得隴望蜀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七章 陰陽冥宗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一章 停戰修書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十一章 多情刺客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十二章 鳳舞豔樓第十二章 劍拔弩張第八章 披甲執銳第十章 反攻時機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五章 韓信練兵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四章 軍魂覺醒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五章 小翎飛刀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七章 浴池悟劍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十二章 俠客之道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三章 善戰非兵第十二章 妻妾成羣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十章 月下美人第十二章 宮廷政變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一章 滅族計劃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三章 蜀鳳終現
第一章 山澗春色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七章 收拾殘局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四章 力挽波瀾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九章 得隴望蜀第六章 乘勝追擊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二章 千古紅顏第七章 伏秦救燕第八章 英雄匹敵第四章 天羽九劍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七章 陰陽冥宗第八章 魔教之行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一章 停戰修書第三章 兵神成長第三章 天羽爭辯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二章 伺機而動第十一章 多情刺客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九章 水乳交融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九章 龍鳳呈祥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十一章 亢龍昇天第七章 項籍何在第七章 幻術難破第十二章 鳳舞豔樓第十二章 劍拔弩張第八章 披甲執銳第十章 反攻時機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五章 韓信練兵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三章 背主議計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四章 軍魂覺醒第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章 插翅難逃第五章 小翎飛刀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七章 浴池悟劍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八章 火藥問世第十二章 俠客之道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三章 此女歸我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三章 善戰非兵第十二章 妻妾成羣第十二章 無形之兵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三章 美人設局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五章 雙雄對決第四章 破圍救趙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十章 月下美人第十二章 宮廷政變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五章 函谷雄關第一章 虎口離別第九章 劍透章平第十章 虎將爭雄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二章 別後新婚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一章 滅族計劃第四章 百家聚會第六章 驗證真理第二章 誓守賀蘭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三章 蜀鳳終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