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呂妃掌權

淳于婉兒離開王城之後,朝廷大權分別由呂雉和柳詩詩代掌,除較大決策要快馬送往前線要婉兒王后親自批閱決定外,其它大小事則由二女連同丞相蕭何、太傅張良、御史大夫趙堯三人共同商議。

由於代權時間較短,因此不涉及任職等較大事宜,只是日常奏章和各地縣丞上奏來的新政推行情況,柳詩詩負責禮部、工部還有興漢學院的摺子,呂雉負責吏、戶、兵、刑四部的決策,手握生殺大權,使她整個人的視野開闊了許多。

淳于王后親率曹參、樊噲大軍離開已兩日,消息沒有一絲外漏,整個漢中城依舊繁華如常。

黃昏之下,整個漢中城邑蒙上一層朦朧面紗,漸漸家家燈光亮起,街道通明。

內廷議會過後,呂雉坐着鳳輦回到呂府省親,由於呂家當初在沛縣起義的時候,對龍天羽的支持最大,因此隨着龍天羽的聲勢壯大,呂族跟着水漲船高,在彭城時儼然已成爲一大家族。

此次搬遷漢中,呂家旁系的子弟也都遷了過來,仗着呂家有了王妃,狐假虎威的事沒少幹,呂祿三豹就是一個最好例子,只是呂雉久居王宮,對這些事瞭解卻不多。

“呂王妃駕到~”

呂公率領府內家族子弟,以及家將和婢女迎駕,這是王室禮儀,呂公等家族子弟雖然有呂雉的長輩,但在封建等級面前,一樣要跪拜了王妃。

呂雉在宮女的侍奉下,移駕進入大廳內,屏蔽跟隨的太監和宮女在門外,只留下一位貼身丫鬟,呂雉轉向呂公福身一禮,爲其父請安,外面衆人行的是禮,禮儀規矩,現在她行的是孝,倫理孝道,各行各的,並不衝突。

“雉兒給父親大人請安!”

呂公笑得合不上嘴,趕緊謝禮道:“雉兒王妃,不必多禮了,今晚怎麼有空出宮省親了?宮內不是規定半年才能回家省親一次麼,日子還差三個月啊。”

呂雉微笑道:“爹爹,這次是雉兒在宮內待悶了,特意向漢王請求,才得以出宮的,王宮的規矩可真多,現在可沒有以前未嫁時清閒自由了。”

呂公搖頭笑道:“這話說的,雉兒現在可是漢王妃了,記得你小時候,常喊着要嫁給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能傲世天下的大豪傑,看咱們的漢王,那可是名動天下的人物,你能嫁給他,也算是咱們呂家幾世修來的福分,沒落的呂族終於要再度興起了。”

周圍幾個呂族重要人物,呂臣等人都是臉色一動,似乎回想到了往事,不勝感慨,幾十年前,咸陽的呂家何等威風,權力曾一度凌駕於諸君之上,手握秦國軍政大權,家主呂不韋更創下了《呂氏春秋》流傳於世;只可惜任何凌駕於王權之上的家族註定要破滅,這時歷朝歷代的君王最無法忍受的,功高蓋主,不聽王命,所以最後呂族沒落了。

這呂公正是呂不韋直系子弟,算起輩分還是呂不韋的侄子,後來呂不韋嫡系一家死在了峽谷,抄了九族,只有少數在外行商的子弟避到西域和關外才躲過一劫,秦統一後,呂族子弟大多隱姓埋名回到中原,居住在豐沛泗水之地,而呂臣則正是呂不韋的女婿,卻以家臣自居命名。

“素兒,過來,讓姐姐親近近親,幾個月沒見,可想死姐姐了。”呂雉一眼看到佇立在一旁的小女孩,頓時大喜地笑道。

“素兒見過姐姐!”一個十一二的小女孩,明眸皓齒,清麗伊人,嬌俏秀美,長長地睫毛微微閃動,鮮紅地小嘴彷彿新生地櫻桃一般嬌豔欲滴、紅潤,她臉上似是打了一道薄薄地胭脂,帶着微微地粉色,豔如三月地桃花,惹人喜愛。

呂雉拉着呂素的小手,淺笑道:“好妹妹,越長越漂亮了,以後肯定十個大美人,比姐姐還要好看幾分呢!”

呂素有些靦腆道:“姐姐,素兒長大了,也能住進王宮當王妃嗎?”

呂雉哦了一聲,饒有興趣地說道:“你也想嫁給諸侯王啊?行啊,到時候姐姐給你做主,相中了哪個諸侯王的太子,就嫁過去,以後說不定還是王后呢。”

呂素搖了搖腦袋瓜,辯解道:“不,素兒要像姐姐一樣,嫁給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要做漢王的妃子,又能和姐姐不分開了。”

大廳內呂公、呂臣等人一愣,姐妹侍一夫,可有點違反常理了。

呂雉伸手颳了一下呂素的鼻子,笑着說:“才這麼大就想嫁人了,也不知羞,等過幾年,你出落成才貌京華的閨秀女子後,姐姐再考慮向漢王進言吧,現在還早呢。”說着伸臂攔住素兒的肩膀,親暱一番,這樣可愛的小妹子誰見誰愛啊。

這時從大門走了三人,大搖大擺來到大廳口,見到廳內呂雉後,也不跪拜,只稍微彎身一禮道:“聽說雉王妃回族內省親,呂祿特與二弟、三弟前來向王妃請安!”

呂雉轉過神來,見到呂祿三人禮節淺薄,有些傲慢,心中不喜,皺眉道:“你們消息倒很靈通,只是此次省親,純乃哀家思念父親大人和妹子,並非正式回門,因此無須知會家族所有子弟,三位堂兄若有公務繁忙,可早些退去。”

呂祿聞言心中微怒,不就是個王妃嗎,擺什麼架子,漢王的妃子十多人,你也不見得多受寵,而且漢王玩物喪志甘願蝸居在此,又一個月不上朝會,沉溺後宮女色奢糜爛生活,能有多大成就?等我與楚國使者商議妥當後,幹一番大事,到楚國封個王侯不成問題,在這隻能做個小小都尉,太屈才了!

“回雉王妃,我等正從都騎衙門出來,有一事關重大,呂祿苦於無法面見漢王,只好向王妃稟告,最近街巷百姓都在傳聞漢明關外有數十萬大軍進攻邊戍,形勢嚴峻,漢中岌岌可危,然而漢王卻數十日不上朝會,也不出面安撫民心,使城內許多百姓產生了疑慮,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呂祿也想問下王妃,漢王是否不在漢中呢?”呂祿目光一閃,盯着呂雉躬身問道。

呂雉也是聰明伶俐之人,而且心機不可謂不深,淡淡地看了呂祿三人一眼,捕捉到了一些貓膩,不動聲色地說道:“漢王就在漢中,只是一直在苦心撰寫一部書籍,要將政法、自然、改制等方面重新鑽研一番撰入書冊,供漢室官吏和百姓研讀,自古聖賢之人,莫不是立功、立德、立言,漢王正在著書立說,影響千秋大業之事,便暫停一段時間朝會,但奏摺卻每日批閱不曾延誤,至於漢明關一戰,早已在我漢室掌握之中,你們以爲邊關會破、楚軍會勝嗎?至於謠言嘛,流言止於智者,只要將散播的主要人逮捕起來,審問是不是它國派來的間隙,便會明瞭,等過些日子漢王在城外召開大典,一切謠言自然不攻自破了。”

她將以前龍天羽的撰書的想法引用在此當作藉口,堵住了呂祿等人的疑慮,隨機應變,侃侃而談,不得不說,這呂雉也是號了不起的巾幗人物。

呂祿三豹心中驚訝,顯然有些拿不準她的話是真是假,只得回道:“既然漢王早有遠慮,運籌帷幄,那我等做屬下就放心了,因公務在身,不能久留,我等這就告退。”

呂雉點了點頭,並未說話,一旁的呂臣也皺起了眉頭,察覺出這三人的反常。

呂祿三人走出呂府後,呂雉支開了其它族內子弟和侍女,只留下呂公、呂臣、呂素三個人敘話,同時派出兩名侍衛前去跟蹤呂祿三兄弟的去向和行蹤,她隱隱覺得這三人行爲舉止越來越有些可疑。

雉王妃道:“臣叔,你也在朝廷中任要職,掌管城內四分之一的禁衛軍,常在城內走動,結交朝廷官吏,不知現在城內氣氛如何?又漢王久不上朝可有異議?官員和百姓對我呂家評價如何?”

呂臣眉峰粗濃,斜插入鬢,鬍鬚半黑,雖然到了花甲之間,卻身體仍然魁梧壯實,雙眼凌厲有神,臉龐如刀削剛毅粗獷,渾身透着一股如劍鋒利的氣息,據說當年在咸陽也是少有的劍術高手,只是一連三次比劍都輸給了同一人,呂家敗勢後,心灰意冷,只想平淡過完後半輩子,劍術一直沒有再突破,仍是劍宗後期巔峰,未突破到大劍師境界。

此刻呂臣道:“漢王久不上朝,的確對官吏和百姓造成一些影響,特別是幾十萬大軍壓境,鏖戰邊關,當地百姓有些害怕楚軍殺入漢川內,會像以前那樣屠殺降卒,強掠明奪,因此使軍心有些搖動,不過等漢王一現身,流言自然不了了之!至於我呂家,目前乃郭家之下較大的家族之一,但多是旁系子弟,而且仗着皇親國戚,狐假虎威,常欺壓其它貴族子弟和城內百姓,尤其那呂祿三兄弟在漢中城內素有呂族三豹之稱,聲名狼藉,卻不自知,反以爲榮。”

呂雉眸光帶着幾分威嚴,冷淡道:“總有一些人影響家族的興起和名聲,他們還以爲這是三十年前的呂相家族不成,這天下還未安定,中原尚未統一,我呂族的子弟竟然有人先墮落喪志了,哼,家族要重新崛起,這些絆腳石就要踢開。”

就在這時,前去跟蹤呂祿去向的侍衛回來一人,入室稟告道:“啓稟王妃,呂都尉三人齊去‘攬月樓’赴宴,對方几人行爲可疑,似是楚國的奸細……”

呂雉哦了一聲,芳軀輕震,雙眼寒光一閃,心中果斷做了一個決定——

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一章 殺機重重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七章 人定勝天第八章 城中兵變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三章 善戰非兵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四章 亡秦川論第六章 沼地患難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一章 重逢墨蘭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四章 戰略部署第七章 陰陽冥宗第二章 平定漢亂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四章 殺伐戰場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三章 決戰秦宮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一章 奇兵突現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六章 千古罪人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二章 楓林巧遇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一章 雲夢山行第七章 蕭縣告急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九章 仙子迎夫第十章 春色滿帳第十章 天羽鋒芒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八章 定計滅匈第五章 苦思良計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二章 鬼谷宗主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十二章 宮廷政變
第十章 借刀殺人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六章 破處梅花第一章 殺機重重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二章 北渡黃河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十二章 胯下之辱第七章 人定勝天第八章 城中兵變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九章 宴會爭寵第三章 善戰非兵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四章 亡秦川論第六章 沼地患難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十一章 重逢墨蘭第十二章 伐旦嬌妻第四章 戰略部署第七章 陰陽冥宗第二章 平定漢亂第三章 烽煙將起第四章 殺伐戰場第六章 伐衛部署第八章 蓋聶出關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一章 燕丹勇士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十章 回到漢中第十一章 橫掃北國第九章 火燒棧道第三章 決戰秦宮第三章 蜀鳳終現第七章 營地遭襲第八章 大江東去第九章 賀蘭關破第三章 慘烈鏖兵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章 弄巧成拙第八章 軍用雷管第九章 劍氣出體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二章 月瑤安危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十一章 垂死掙扎第十一章 疑陣惑敵第一章 奇兵突現第五章 身敗名裂第六章 千古罪人第一章 歸返師門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三章 以死殉情第五章 才女心碎第二章 楓林巧遇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二章 姬兒入懷第五章 鬥智鬥力第三章 雙修之約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吸精之法第一章 雲夢山行第七章 蕭縣告急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九章 仙子迎夫第十章 春色滿帳第十章 天羽鋒芒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八章 定計滅匈第五章 苦思良計第十二章 革鼎機構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十二章 鬼谷宗主第六章 雙修之境第四章 龍虎對峙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六章 出兵高麗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十二章 盟軍潰敗第八章 奔襲匈奴第五章 苗疆聖女第十二章 霸王雄起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十二章 宮廷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