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邯降楚

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於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其敗也勃。

城外秦楚大軍廝殺過後,橫屍遍野,血肉流滿一地,穢臭逼人,秦川荒漠的蒼鷹在天空飛旋,時不時地飛下來叼食屍肉,兩軍派來不少士兵不斷收回己方死屍,然後焚燒埋葬,煙氣氤氳結成如霧,腥臭氣味傳出十里之遠。

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不過如斯。

夜幕低垂,驪山腳下駐紮章邯所帶的人馬,上戰場二十餘萬,此時只剩六七萬人,死傷慘重,軍營裡外躺滿了傷兵,痛苦聲在黑夜中呻吟不絕。

營帳內章邯、陸漸離、秦劍英、蒙天化十幾位將領悶坐着,章邯一言不發,正想着下一步該如何去走,如今秦朝廷已經無藥可救,連二世陛下也被趙高害死,國將不國談何忠君?謂嘆道:“我與諸位將領忠肝義膽,一心效忠秦王,到了此刻卻欲報國而無門,亂世之際,若不再爲身謀劃,必死不葬身之地,你等意下如何?”

陸漸離、蒙天化等中郎將先軍鋒將面面相覷,不敢妄自提議,均道:“我等唯將軍馬首是瞻,將軍戰,秦軍則戰,將軍和,秦軍則和!”

章邯微微點頭道:“大秦滅亡罪魁禍首就是趙高,若沒有他在朝野蒙惑二世,殘害忠良,亂我朝綱,也不會造成如今義軍反抗的局面,就是咱們早就看不過眼,何況是六國百姓,不起義就怪了。”

陸漸離試探道:“將軍在陣前說要與楚軍議和,不知是否當真?”

衆人目光都注視着章邯,降楚就是叛秦,誅九族的大罪,誰也不敢輕言之。

章邯嘆道:“不錯,我正有此意,秦大限將至,吾等若還抵抗義軍進咸陽便是愚忠,相當於助紂爲虐成爲趙高的爪牙,何況我們那麼將領和朋友都被趙高害死,連陛下也被他殺害,這個仇不能不報,不如與楚軍議和,助他們攻城,爲咱們報仇,到時分封一片土地,仍然不失將相王侯!”

陸漸離奇怪道:“龍天羽此時聲勢如日中天,又是戰無不勝的將軍,在天下百姓中口碑最盛,章將軍爲何選急選項羽,而不等待龍天羽到來。”

章邯臉色大變道:“我弟三弟章豨,死於龍天羽之手,二弟章平在彭城一戰走失,至今生死未卜,此仇不共戴天,我若反投靠彭城義軍,將來又有何臉面去面對黃泉之下的二老,何況當初鉅鹿之戰、彭城會戰,六十萬秦軍都毀在龍天羽之手,吾等昔日戰友死傷無數,豈能相投?”

秦劍英不解道:“那今日楚軍也殺死我們不少人啊!”

章邯嘆道:“這就叫兩權相害取其輕也。”

秦劍英卻疑慮道:“就怕項羽未必肯,要知道咱們將其叔父項梁及八萬江東子弟全部姦殺,今日楚軍便如此仇恨我等,若去投誠反會被害,請章將軍三思而後行!”

章邯也擔心起來,畢竟嶢關一戰繞西的楚軍全被圍殲,並擊殺了項梁,項羽疾惡如仇,說不定會執意替叔父報仇,不肯議和就遭了。

陸漸離想了想,拱手道:“將軍,此時楚軍兵乏糧少,只剩四五萬人,咸陽有重兵把守猶如銅牆鐵壁,項羽想短日內攻克恐怕艱難,再說後方各路諸侯軍長驅直入,很快就能抵達渭水南岸,項羽處境比咱們也好不到哪去,定會先將私仇擱置一旁,畢竟反秦爭天下的大業要緊,即使項羽魯莽,楚軍中必有能人高士出謀劃策勸之,吾等不必深憂!”

他話音剛落,忽然一名侍衛掀簾進入稟告道:“將軍,楚軍有使者夜中造訪,說有重要事務與將軍相商!”

章邯心忖這麼晚了有楚軍使者前來,必有要事,正襟危坐,說道:“快請!”

侍衛轉身出去,不一會從營帳外走入一位中年儒者,長袍大褂,一看就知道是個文書謀士,儒者躬身一禮道:“在下苟春子,乃楚軍亞父範先生部下謀士,拜會章將軍。”

章邯疑問道:“兩軍對壘,深夜派來使者,不知有何貴幹?”

苟春子從長袖中取出一支竹簡,上呈道:“範軍師思慕章將軍才識義膽,特寫下一封書簡與將軍,章將軍看過自然分曉在下來意。”

章邯點了點頭,吩咐侍從賜他木椅入座,另一名侍從接過苟春子手中書簡,呈遞給了章邯。

帳內燭光搖曳,衆人凝神屏息,目光一時都注視着上將軍和楚軍使者。

章邯攤開竹簡,上面三段小篆歷歷在目:“白起爲秦將,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殺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數,而最後竟然賜死。蒙恬爲秦將,北逐匈奴,開闢榆中幾千裡的地域,最終竟然斬於陽周。爲何?功勞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羅織罪名,用國法殺死他們。”

“現在將軍爲秦將三年了,所損失的士卒以十萬計,而諸侯軍同時並起,越來越多。那個趙高一向諂諛,爲時己久,眼下形勢危急,也怕二世殺他,所以打算用法殺死將軍,藉以推卸責任,另外派人替代將軍,以此來擺脫禍患。將軍在外時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與你有隔閡,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況且天要亡秦,無論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全都知道。”

“如今將軍在內不能直言規諫,在外爲即將滅亡的國家的將領,孑然孤立而想長期存在,豈不可哀!將軍何不倒戈與各路諸侯聯合,簽訂和約,共同攻秦,割地爲王,南向而坐,稱孤道寡;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殺,哪個比較好一些呢?若將軍尚有睿智識得時務,應儘快背離西秦,歸附楚軍聽從項將軍調遣,以前私仇大恨統統一筆勾銷,如何?望儘快答之。”

顯然楚軍還未得到消息,二世已在幾個時辰前被趙高害死了。

章邯看了一遍,又大聲宣讀一遍,最擔心的地方解決了,疑慮盡去,降楚勢在必行,朗聲道:“各位將軍,認爲該如何答覆楚軍使者?”

衆人答曰:“將軍之意便是吾等之意!”

章邯又道:“明日正午,與楚軍議和在鴻門轅外,誰還有異議?”

衆將齊聲答道:“吾等無異議!”

章邯毅然道:“那好,就這麼決定了,明日正午鴻門轅外,我軍與楚兵議和,互爲盟友共同討伐國賊趙高,誅殺趙族滿門,以報秦皇提攜之恩,趙高一除,咱們就再也不屬於秦人了!”

衆將霍然起身,拱手齊道:“吾等遵命!”

苟春子臉上肌肉抽動,微笑道:“如此乃兩軍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也。”

從這一刻起,章邯下定決心反叛朝廷統治,歸附項羽麾下,推翻暴秦分得諸侯王稱號,再掉過頭來集合關中秦兵對付後面的龍天羽,好爲自己兩位親兄弟報仇雪恨!

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九章 圖謀楚業第九章 內殿定計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五章 收服蒼軍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章 雲夢山行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五章 兵神佈陣第五章 破北盟軍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一章 敗中有勝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七章 婉兒修真第五章 兵臨山下第三章 三大劍宗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十二章 虎嘯龍吟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十章 古玄激戰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六章 沼地患難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十一章 落雁死峽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七章 婉兒修真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十章 近水樓臺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二章 馬革裹屍第九章 渭關大捷第十二章 火藥威力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
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七章 悲傷愛情第九章 圖謀楚業第九章 內殿定計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五章 收服蒼軍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第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章 雲夢山行第四章 宿敵交手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七章 多情自惱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五章 兵神佈陣第五章 破北盟軍第六章 分秒奪城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六章 路見不平第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章 臥龍之地第一章 登基大典第十一章 毒計在後第三章 入室伴狼第一章 敗中有勝第一章 深霧夜襲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三章 草原女神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二章 二擒韓信第六章 爭女風波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一章 釋放精氣第十二章 六大劍門第七章 湖心傾談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七章 婉兒修真第五章 兵臨山下第三章 三大劍宗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七章 虎父嬌女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十二章 虎嘯龍吟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十章 古玄激戰第八章 追殺千里第十一章 紅顏知己第八章 月下辭行第六章 韓信登場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一章 拂曉鏖戰第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二章 婉兒密函第六章 沼地患難第十一章 琴動紅顏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五章 死守關口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二章 收攬羣雄第十章 驚世謎團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十二章 突破劍宗第六章 陣前決鬥第十一章 落雁死峽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四章 報仇雪恨第六章 再次突破第四章 天圓地方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九章 山澗邂逅第七章 婉兒修真第七章 井陘之戰第五章 諸子後裔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十二章 以身相誘第三章 東征在即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十章 近水樓臺第一章 大軍出征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二章 馬革裹屍第九章 渭關大捷第十二章 火藥威力第十章 魚水之歡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八章 才女雙飛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十一章 早朝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