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賞花會(上)

天色漸暗,長湖的湖面燈火通明,各色的花船挑着五彩的燈籠在湖面上緩慢的行進,船到之處,在水面上灑下豔紅的光,湖面上飄浮中湖邊花樹上落下的花瓣,滿湖碧綠的水似乎盪漾着淡淡的胭脂香味兒。

長湖的東岸是一個木製的寬闊平臺,定晴細看,才能發現原來這個平臺下是無數的小船,一艘緊靠着另一艘,用鐵索相邊,船上鋪放了一層柚木板,那些柚木板顯是新上了桐油,在傍晚的夕陽下閃爍着耀眼的光輝,每塊的柚木板上都有無數的木隼與旁邊契合,即使細看,竟然連契合的縫隙都不見,真真的巧奪天工。

平臺兩旁一根一根粗大的木杆直聳夜空,中間的木杆上繫着一條粗若纜繩的油繩,油繩上垂掛着數道輕紗帳幔,紗幔下端應是掛有垂物,湖風吹拂,那些帳慢被風吹鼓得如同一面面船帆,平臺左側放了一些高低不同的木架,木架應置物的位置卻空無一物,令人見之疑,而右側卻旁着十數架花,那些花的枝葉自花架頂端垂落,碧綠的葉片中,星星點點的夾雜着大若拳頭的紫花,花得極盛,在暗夜的燈光和河水的反光中,異樣的嬌豔。

平臺下方便是湖水,正奇怪爲何不設座位,卻見幾條精緻的畫舫緩慢的靠近了平臺,在相距平臺同樣距離的水面停住,立刻有人從平臺兩側跑出,接過船上扔來的纜繩,將纜繩系在平臺下方,然後擡出幾塊木板,搭在船頭與平臺之間,這才發現平臺下方還有幾尺寬的邊緣。

船在湖中間,始終沒有駛向平臺,魯小魚覺得驚訝,在船頭不停的走來走去,寧不凡揚了揚眉,似乎想讓她回來,卻始終沒有開口,天黑之後,平臺兩側已停滿了船,只餘中間一個極大的位置。

“爲什麼我們還不過去?”魯小.魚終於跑進了船艙,伸手將寧不凡面前的茶杯捧起,仰頸一飲而盡,“馬上就要開始了。”

“獨孤家是賞花會的主導,獨孤家.的人不到,賞花會便不會開始,”寧不凡皺眉將空茶杯推到一旁,“而且獨孤落日在長湖城中萬人敬仰,那麼早就出現,是否有點兒掉價呢?”

沒想到短短的時日,寧不凡便.能如此的洞悉世事,從前在邊關之時,他只知打仗,對於人心從不曾下功夫去關注,卻不知道,這世間最險惡的,不是戰場,而是人心,嫣然一邊欣慰的笑,一邊又爲寧不凡的迅速成長感到憂慮,凡事有利有弊,不凡的心原來如同冰雪一般的通透,在洞悉了世間的污穢之後,不知……。

震天的彩聲之中,大船緩緩駛向平臺,雖然身處船.艙之中,但是視線極好,平臺上的一舉一動都能盡收眼底,待大船將要到達平臺,獨孤落日突然從頂艙走了下來,對嫣然斂袖行了一禮,“主公,委屈你裝成我的朋友一同上頂艙。”

穿了男裝的嫣然微笑着起身,揮開手中的灑金扇,.神態瀟灑,“能與獨孤公子同行,在下不勝榮幸。”

獨孤落日當前引路,嫣然隨後舉步上了臺階,寧.不凡快步上前跟在她身後,將魯小魚擋在身後,魯小魚急得直踩腳,卻又能無可奈何,只能老老實實的跟在寧不凡後面,儘量快的上了頂艙。

上了頂艙,視線.自然廣闊了不少,許是爲了避忌,兩旁的船都沒有獨孤家的船高,這樣一來,坐在頂艙不僅能將整個平臺收到眼中,兩旁船隻的動靜也看得清清楚楚,獨孤落日當先在正對平臺的座椅上坐下,嫣然隨後坐在他左側,寧不凡和魯小魚站在嫣然身後。

頂艙上很開闊,除了用不透風的幔帳三面圍住案几和座椅外,只有前方左側的一面銅鑼,那面銅鑼極大,幾乎有尋常使用的圓桌那麼大,鑼棒也有小兒手臂般粗細,不知用做何處?

待他們坐定,坐在右側的唐濟民起身,對獨孤落日和嫣然分別行了一禮,滿面笑容的走到船頭,四周的喧譁聲立時停歇了,唐濟民緩步走到艙前的銅鑼旁,舉起鑼棒停在空中片刻,再快速落下,也不見他如何用力,但銅鑼的聲音響徹雲宵。

一聲鑼響過後,無數身穿錦衣的男子舉着不同的樂器從左側走上平臺,在那些木架旁站定後,緩緩坐下,剩餘的男子手中持鼓,他們將鼓拋在在空中翻轉一圈,再穩穩接住,小心的安放在木架上。

待臺上平息,唐濟民又舉棒敲了第二下,平臺的帳幔後出現了影影綽綽的人影,那些人似乎穿了不同顏色的衣裙,帳幔晃動間,只覺得滿目錦繡。

待人影站定,唐濟民手捧鑼棒返身走到獨孤落日面前,雙手舉着鑼棒過了頭頂,躬身行了一禮,獨孤落日對嫣然點頭示意,上前抓起鑼棒,走到鑼前,“各位,按照慣例,賞花會開時的鑼聲應由在下敲響,不過適逢在下多年不見的好友造訪長湖,所以在下想請這位朋友代勞。”

說完,獨孤落日轉身看着嫣然,嫣然愣怔之後,微笑着起身走到獨孤落日身邊,伸手便要接過鑼棒,獨孤落日藉着交棒的功夫,壓低了聲音,“下唐國的國君來了,左邊第二艘畫舫。”

微笑着舉起鑼棒,趁着走近銅鑼的機會,目光快速掃過那條畫舫,倉促間,只看見一個圓桌,圓桌後坐着兩個人,其中一個身穿着紅袍,目不斜視的盯着平臺,那隻正在拈鬚的手,即使相隔這般遠,仍然能看清他拇指上套着的那個玉指環。

輕輕的敲響了銅鑼,將鑼棒放回掛架,藉着走回座位的短短數步,再次看了看畫舫中的人,應該沒錯,下唐國國君的信物與其他國家不同,正是那人拇指上套的玉指環,沒想到這小小的一個賞花會,竟能驚動下唐國君的大駕,更沒想到這位國君竟如此的沉迷玩樂。

從艙中看過去,那個白衣的男子與傳聞完全一致,他面色發黃,目光無神,左邊下骸上有一條醒目的刀疤,正中獨孤落日唯一的朋友餘逸軒,只不過他一向在六國遊走,行蹤不定,不知今日爲何卻突然出現在此?

“文治,”夏問日目不斜視,“你看那男子是否真的是餘逸軒?”

諸葛文治竭力的摒棄熟悉的禮儀,目光斜視,“適才臣也曾仔細觀察過,的確與傳言中一般模樣,他膚色發黃,伸手接鑼棒時露出衣袖的手臂也是同樣的膚色,傳言餘逸軒極好女色,早早兒的就淘空了身子,他走路時腳步不穩,目光散亂,而且敲鑼的時候三心二意,視線一直盯着帳幔之後,他左下骸的刀疤便是燕衛國與人爭搶青樓女子時受傷所致,所有特徵都與傳言一般無二,所以臣覺得那個人就是餘逸軒。”

聽他這般說,夏問日肯定了自己的猜疑,懸在心口的心雖未完全落定,但也安穩了不少,聽聞龍皇與月帝已進入下唐境內,但他們在十日前突然不知去向,最大的憂慮便是來到長湖,而且與獨孤家的人有了聯繫。

獨孤落日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早在六國結盟之初,他就斷言一旦燕衛國派出燕啓,六國結盟將面臨尷尬的境地,事實果真證實了他的猜測,隨後,他又說楚韻歌借假國內叛亂,保全了邊越國的軍力,又一次證實他的先見之明,再過後,便是國庫大開,爲燕啓的愚蠢付出代價,幾次三番,早就明白今時今日將獨孤落日賦閒不智,但是先祖嚴令啓用獨孤家,所以一直都在猶豫,但是若獨孤落日投靠了龍皇和月帝,那無疑是……,即使他不投靠龍皇和月帝,而是投靠了邊越國的楚韻歌,對下唐國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僅僅是因爲他的智慧,還因爲獨孤家的財富,足以敵國的財富。

“皇上,”諸葛文治將手中的一封書信推到夏問日手邊,“這是剛剛截獲的書信。”

書信?夏問日心中一緊,這是半年來的第三封,難道是楚韻歌寫給獨孤落日的?如果是,那麼他應該很肯定的表示願意接收獨孤落日,握緊了拳頭,卻又無計可施,因爲他不可能單憑几封書信就去質問獨孤落日,這些書信上沒有紅蠟封印,當然也不會有獨孤家或者楚家的徽標,這樣的書信拿出去,只會引人嘲笑,所有人都會認爲自己想滅了獨孤家,所以故意找到的藉口,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是楚家的回信,”諸葛文治輕聲道:“楚韻歌在信中邀請獨孤落日在方便的時候去邊越國……。”

果然不出所料,楚韻歌是聰明人,他當然知道得到獨孤家的財富對他會有怎樣的幫助,看來不能再等了,待賞會花過後,即使成爲千夫所指,自己也要對獨孤家下手了,而且必須斬草除根,最好一把大火令長湖城消失,從此下唐國再無內患,只有外憂。

心意一定,夏問日整肅了神情,“文治,待朕離開長湖,你就安排後續事宜吧!”

心領神會的垂首,再擡首時,感慨萬分,獨孤落日有長湖城十七萬百姓陪葬,也算沒有薄待他吧!

第6節 襲擊第2節 暗渡陳倉(中)第1節 初生第6節 防患於未然第4節 懷疑第7節 兵不厭詐(中)第1節 憂思第7節 影子第6節 大試(上)第3節 忠告第4節 鼎足之論第6節 兵不厭詐(上)第4節 懷疑第3節 拒絕第1節 復仇第7節 宿命第1節 遊說第6節 罅隙(中)第6節 防患於未然尾聲第3節 唯心不易第3節 斗轉星移第4節 不忘第4節 說客第6節 拒絕第1節 回家第5節 破釜沉舟第5節 說客(下)第3節 虎符第4節 首戰前夕第3節 災劫第7節 罅隙(下)第3節 忠告第5節 辭官第3節 虎符第3節 魯氏傳人第6節 襲擊第1節 攻城第4節 鼎足之論第2節 爭鋒第2節 世事如棋第3節 拋棄(下)第1節 葉臺第5節 掩護第2節 暗渡陳倉(中)第2節 拒絕第6節 暗殺(中)第2節 算無遺策第5節 破釜沉舟第4節 天將降大任第5節 密旨第1節 兵不厭詐(下)第5節 密旨第4節 烈火焚城第3節 寂寞的皇帝第1節 攻城第5節 辭官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6節 連環套第7節 宿命第7節 初見第4節 烈火焚城第6節 大試(上)第3節 兄弟如手足第3節 兄弟如手足第4節 檀溝之會(中二)第4節 分歧第6節 阻殺(上)第5節 摒棄第3節 拒絕第4節 掛冠第2節 孤單第7節 突變第5節 決心第4節 賞花會(上)第2節 此乃天亡我楚非戰之罪第7節 了無痕跡第4節 陰差陽錯第1節 那時焰火第5節 平靜(下)第4節 禍起蕭牆第5節 星相第7節 屈服第7節 拋棄(下)第6節 灰燼第3節 威脅第6節 隨風而逝(中)第6節 拒絕第3節 解脫第6節 拋棄第3節 唯心不易第7節 山雨欲來第2節 月出正午第6節 反目(上)第5節 忠誠第3節 寂寞的皇帝第5節 說客(下)第6節 大試(上)第4節 投桃報李第2節 月出正午
第6節 襲擊第2節 暗渡陳倉(中)第1節 初生第6節 防患於未然第4節 懷疑第7節 兵不厭詐(中)第1節 憂思第7節 影子第6節 大試(上)第3節 忠告第4節 鼎足之論第6節 兵不厭詐(上)第4節 懷疑第3節 拒絕第1節 復仇第7節 宿命第1節 遊說第6節 罅隙(中)第6節 防患於未然尾聲第3節 唯心不易第3節 斗轉星移第4節 不忘第4節 說客第6節 拒絕第1節 回家第5節 破釜沉舟第5節 說客(下)第3節 虎符第4節 首戰前夕第3節 災劫第7節 罅隙(下)第3節 忠告第5節 辭官第3節 虎符第3節 魯氏傳人第6節 襲擊第1節 攻城第4節 鼎足之論第2節 爭鋒第2節 世事如棋第3節 拋棄(下)第1節 葉臺第5節 掩護第2節 暗渡陳倉(中)第2節 拒絕第6節 暗殺(中)第2節 算無遺策第5節 破釜沉舟第4節 天將降大任第5節 密旨第1節 兵不厭詐(下)第5節 密旨第4節 烈火焚城第3節 寂寞的皇帝第1節 攻城第5節 辭官第6節 長湖落日(中)第6節 連環套第7節 宿命第7節 初見第4節 烈火焚城第6節 大試(上)第3節 兄弟如手足第3節 兄弟如手足第4節 檀溝之會(中二)第4節 分歧第6節 阻殺(上)第5節 摒棄第3節 拒絕第4節 掛冠第2節 孤單第7節 突變第5節 決心第4節 賞花會(上)第2節 此乃天亡我楚非戰之罪第7節 了無痕跡第4節 陰差陽錯第1節 那時焰火第5節 平靜(下)第4節 禍起蕭牆第5節 星相第7節 屈服第7節 拋棄(下)第6節 灰燼第3節 威脅第6節 隨風而逝(中)第6節 拒絕第3節 解脫第6節 拋棄第3節 唯心不易第7節 山雨欲來第2節 月出正午第6節 反目(上)第5節 忠誠第3節 寂寞的皇帝第5節 說客(下)第6節 大試(上)第4節 投桃報李第2節 月出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