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撫簡懷人 (10)

徐先生於介紹作者之後,朗誦全文一遍。這一遍朗誦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齒的大聲讀一遍,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苟的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裡的蘊藏着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理會到原文的意義的一半了。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分誇張,但必須可以朗朗上口,那卻是真的。

徐先生之最獨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語“清通”“尚可”“氣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長的是用大墨槓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頁整頁的勾;洋洋千餘言的文章,經他勾抹之後,所餘無幾了。我初次經此打擊,很灰心,很覺得氣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謅出來的句子,輕輕的被他幾槓子就給抹了。但是他鄭重的給我解釋一會兒,他說:“你拿了去細細的體味,你的原文是軟爬爬的,冗長,懈啦光唧的,我給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讀讀看,原來的意思並沒有失,但是筆筆都立起來了,虎虎有生氣了。”我仔細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槓子打得是地方,把虛泡囊腫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這刪削之間見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後寫文章還能不多說廢話,還能有一點點硬朗挺拔之氣,還知道一點“割愛”的道理,就不能不歸功於我這位老師的教誨。

徐先生教我許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訴我:“作文忌用過多的虛字。”該轉的地方,硬轉;該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顯着樸拙而有力。他告訴我,文章的起筆最難,要突兀矯健,要開門見山,要一針見血,才能引人入勝,不必兜圈子,不必說套語。他又告訴我,說理說至難解難分處,來一個譬喻,則一切糾纏不清的論難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經濟,何等手腕!諸如此類的心得,他傳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離開先生已將近五十年了,未曾與先生一通音訊,不知他雲遊何處,聽說他已早歸道山了。同學們偶爾還談起“徐老虎”,我於回憶他的音容之餘,不禁的還懷着悵惘敬慕之意。

“但恨不見替人!”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疾革時,宋之問等前去探病,杜審言說:“甚爲造物小兒相苦。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胡適之先生作《白話文學史》寫到杜甫的身世時,也提到杜審言這一段故事,認爲他是一個有風趣的人。他的這兩句話固然頗有風趣,其實也是十分矜誕,因爲就我們所能讀到的杜審言的詩作而言,我們看不出他有什麼理由把宋之問等久壓在下。不過“但恨不見替人”這一句話,不管出自誰口,確是很耐人尋味的。昨夜晚,初聞胡先生逝世噩耗,友朋相顧愕然,有人問我有何感想,我未假思索的說:“死者已矣,但恨不見替人!”胡先生不是一個恃才傲物的人,相反的,他是一個最肯鼓勵後進的人;他樂觀,他相信處處都慢慢的在進步。他本人不會有“恨不見替人”之感,倒是我們客觀的看,他空出來的這個位子短期不易有人能填補上去。

胡先生的位置之所以不易找到替人,是因爲那位置的性質不簡單。第一是他的學問。胡先生曾經屢次的謙虛的說,自己不知專攻的是哪一門學問,勉強的說可以算是研究歷史的。實則他接觸的範圍極廣,對中國的文化與西洋的文化都有真知灼見。現在學問趨向於專門,講究一個部門的深入,像以往所謂學究天人的大儒,於學無所不通,已不可復求之於今日。苟能學貫中西,于思想學術盤根錯節之處提綱挈要見其大者,即屬難能可貴。第二是他的道德。胡先生的學術思想方面的地位太高了,一般人不易認識他在道德方面之可敬可愛。胡先生數十年來所提倡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固已盡人皆知,但這只是一副對聯的上聯,下聯是“認真的做事,嚴肅的做人”。凡是曾列胡先生門牆或曾同窗共事者,多多少少都能舉出若干具體事實證明胡先生爲人處世確實做到“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地步。以學問道德涵濡羣生,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生死無常,事至可悲,但是學問道德並垂不朽,則又有何憾?我們於哀悼震撼之餘,應該平心靜氣的想一想,胡先生所畢生倡導的民主自由的精神,科學懷疑的態度,現在是不是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在這一方向是不是也有一點點貢獻?如果胡先生所倡導的精神態度,能夠繼續努力加以推進,則胡先生雖死猶生。千千萬萬的人,都可說是胡先生的替人了。

悼齊如山先生

精神矍鑠談笑風生

抗戰期間,國立編譯館有一組人員從事平劇修訂工作(後來由正中書局出版修訂平劇選若干集),我那時適在北碚遂兼主其事,在劇本里時遇到許多不易解決的問題,搔首踟躕,不知如何落筆。同人都是愛好戲劇的朋友,其中有票友,也有戲劇學校畢業的,但是沒有真正科班出身的,因此對平劇的傳統的規矩與藝術頗感認識不足,常常談到齊如山先生,如果能有機會向他請益,該有多好。

勝利後我到北平,因陳紀瀅、王向辰兩位先生之介得以拜識齊老先生,談起來才知道齊老先生和先嚴在同文館是同班同學,不過一是德文班一是英文班。齊老先生精神矍鑠,談笑風生,除了演劇的事情之外,他的興趣旁及於小說及一切民間藝術,民間生活習慣以及風俗沿革掌故均能談來頭頭是道,如數家珍。以知齊老先生是一個真知道生活藝術的人,對於人生有一份極深摯的愛,這種秉賦是很不尋常的。

年逾七十健壯如常

齊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劇本、道具、樂器、圖書、行頭等等,抗日軍興,他爲保護這一批文獻頗費了一番苦心,裝了幾百只大木箱存在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勝利之後才取了出來。這時節“中國國劇學會”恢復,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個展覽的地方。我記得是在東城皇城根一所宮殿式的房子,原屬於故宮,有三間大殿作爲展覽室,有一座亭子作爲客廳。院裡有漢白玉的平臺和臺階,平臺有十來塊圓形的大石頭,中間有個窟窿,據說是插燈籠用的,我看有一塊妨礙行路,便想把它搬開,豈知分量甚重,我搖撼一下便不再嘗試。齊老先生走過來就給搬開了,臉不紅氣不喘,使我甚爲慚愧。還有一次在齊先生書齋裡,齊先生表演“打飛腳”,一個轉身,一聲拍腳聲,乾淨利落,我們不由的喝彩,那時在座的有老伶工尚和玉先生,不覺技癢,起身打個飛腳,按說這是他的當行出色的拿手,不料拖泥帶水倚裡歪斜的幾乎跌倒,有人上前把他扶住。那時候齊先生已有七十多歲,而尚健康如此。

提倡國劇不遺餘力

中國國劇學會以齊先生爲理事長,陳紀瀅、王向辰和我都是理事,此外還延請了若干老伶工參加,如王瑤卿、王風卿、尚和玉、侯喜瑞、蕭長華、郝壽臣等,徐蘭沅也在內。因爲這個關係,我得有機會追隨齊老先生之後遍訪諸位伶工,聽他們談起內廷供奉,以及當年的三慶四喜,梨園往事,真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由於我們的建議,後來在青年會開了一次國劇晚會,請老伶工十餘位分別登臺隨意講說他們的演劇的藝術,這些老人久已不與觀衆見面,故當時盛況空前。我們爲國劇學會提出了許多工作計劃,在齊先生領導之下,我們不時的研討如何整理、研究、保藏、傳授國劇的藝術。

我在一九四八年冬離平赴粵,隨後接到齊老先生自基隆來信,附有紀遊小詩二首,我知道他老先生已到臺灣,深自爲他慶幸,也奉和了兩首歪詩。一九四九年我到臺灣,因爲事忙,很少機會趨候問安,但是經常看到他的寫作,年事已高而筆墨不輟,真是慚愧後生,最近先生所著《國劇藝術匯考》出版,承賜一冊,並在電話中囑我批評,我不敢有負長輩厚意,寫讀後一文交《中國一週》,不數日而先生遽歸道山!

鑽研學問既專且精

先生對於國劇之貢獻已無需多贅。我覺得先生治學爲人最足令人心折之處有二:一是專精的研究精神,一是悠閒的藝術生活。

我們無論研究哪一門學問,只要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即有可觀,這點道理雖是簡單,實行卻很困難。齊先生之於國劇是使用了他的畢生的精力,看他從年輕的時候熱心戲劇起一直到倒在劇院裡,真是始終如一的生死以之。他搜求的資料是第一手的,是從來沒經人系統的整理過的,此中艱辛真是不足爲外人道,而求學之樂亦正在於此。齊先生的這種專精的精神,是可以作我們的楷模的。

享受生活隨遇而安

齊先生心胸開朗,了無執著,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當做藝術來享受,所以他風神瀟灑,望之如閒雲野鶴。他並不是窮奢極侈的去享受耳目聲色之娛,他是隨遇而安的欣賞社會人生之形形色色。他有閒情逸致去研討“三百六十行”,他不吝與販夫走卒爲伍,他肯嘗試各樣各種的地方的小吃。有一次他請我們幾個人吃“豆腐腦”,在北平崇文門外有一家專賣豆腐腦的店鋪,我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這等的一個地方,果然吃得很滿意。他的兒媳黃瑗珊女士精於烹調,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於齊先生的指點。齊先生生活豐富,至老也不寂寞。他有濃烈的守舊的鄉土觀念,同時有極開通的自由的想法,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不欽佩他的風度。

老成凋謝,哲人其萎,懷想風範,不禁唏噓!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大約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裡表現的情感”。我很幸運的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着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爲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爲他是雲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爲他的學術文章對於青年確有啓迪領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吒風雲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這一篇講演稿,後來收在飲冰室文集裡。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的寫在寬大的宣紙製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裡坐滿了聽衆,隨後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長袍,步履穩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啓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着而有力,有時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約二十餘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衷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後,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的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着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處,便成爲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衷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於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於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

憶冰心

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15章 世相百態 (4)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6章 世相百態 (5)
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13章 世相百態 (2)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15章 世相百態 (4)第47章 撫簡懷人 (14)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28章 老饕漫筆 (3)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45章 撫簡懷人 (12)第39章 撫簡懷人 (6)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2章 觀心悟語 (2)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23章 世相百態 (12)第22章 世相百態 (11)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14章 世相百態 (3)第35章 撫簡懷人 (2)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44章 撫簡懷人 (11)第11章 觀心悟語 (11)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12章 世相百態 (1)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30章 老饕漫筆 (5)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7章 撫簡懷人 (4)第43章 撫簡懷人 (10)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24章 世相百態 (13)第33章 老饕漫筆 (8)第40章 撫簡懷人 (7)第36章 撫簡懷人 (3)第38章 撫簡懷人 (5)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16章 世相百態 (5)第20章 世相百態 (9)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19章 世相百態 (8)第6章 觀心悟語 (6)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21章 世相百態 (10)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17章 世相百態 (6)第32章 老饕漫筆 (7)第26章 老饕漫筆 (1)第42章 撫簡懷人 (9)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18章 世相百態 (7)第7章 觀心悟語 (7)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41章 撫簡懷人 (8)第48章 撫簡懷人 (15)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9章 觀心悟語 (9)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29章 老饕漫筆 (4)第1章 觀心悟語 (1)第5章 觀心悟語 (5)第31章 老饕漫筆 (6)第34章 撫簡懷人 (1)第25章 世相百態 (14)第16章 世相百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