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謙卑的修行

天力靈示: 人生的每一種境界,都是修行,修什麼呢。修謙卑。做任何事情,都要謙卑。去觀察宇宙萬物,山要是太有棱角了,石頭太鋒利了,水就要去沖刷它,把它磨平,弄得很光滑。很光滑後,水也好,風也好,再也損傷不到它了。這就是要謙卑,不要太有棱角。做人也是如此。你看水,裝到方形盆子,水成了方形,裝到圓形的,它就成了圓形。這是我們向水學習到的精神。

許多人走上社會後,會覺得到處碰壁,然後抱怨社會不公平。這個碰壁,其實是好事,人要是懂得修正自己,壞事也是好事。不懂得修正自己,好事也是壞事。比如說,一直都很順利的人,他就會驕傲,這樣子就會顛倒。所以,一切順利一定是好事嗎,不一定。

人的一切,都是天地,他人給的。比如說,這個色身,是父母給的,也是天地精華所化。山精鬼魅修行幾輩子,都是爲了得到人身。人得到了,就要珍惜。那不僅色身是別人給的,任何一樣,都是別人給的。用的,吃的,你找不到一樣,是自己可以生產的。所以古人要拜,天地君親師是天地給的,父母的,祖先給的,他人給的,總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別人給的。所以要謙卑。

再比如說名聲。佛在世時,自己並沒有自稱佛,佛是弟子給的。那祖師大德在世時,也沒有自己稱自己爲祖師,是弟子給他的。比如說惠能登上六祖的寶座,也是他的弟子給的。他的弟子叫做神會。所以華嚴經中說,衆生是樹根,諸佛菩薩是華果。因爲有衆生,纔有佛。

謙卑是人一輩子要修行的。越修行越謙卑,才能進步。這個也是很難。比如說,我能寫一寫文字。大家給了好評,我似乎也覺得自己有些境界了。這就是害人。古人講的,人會死在自己的長項上。會游泳的人一般死在水上,會開車的。一般容易在車上遇難。人有一個長項,就會自誇,就有了驕傲的資本。這不是損害自己的修行嗎?做了善事的,會執着自己的善事。唸了幾部經的,會執着自己會念經。吃素的,會執着自己吃素,蓋了廟的,會執着自己蓋了廟。人都覺得自己有些功德,這樣子恰恰是失去了功德。

謙卑是一生的功課,尤其是修行人。要時刻點醒自己。修成了謙卑。什麼都修成了。

願我交往何人時,視己較衆皆卑下,誠心誠意又真摯,尊重他人獻愛心。這句話是告訴我們,無論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間。跟任何一個人相處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什麼樣的心態。

世間人在這些情況下,會是什麼樣的心態呢?譬如,無論事業上也好,學習上也好,如果別人比自己強一點,就會嫉妒、不高興;如果別人與自己不相上下。就會想方設法超過他;如果別人不如自己,就會尋機侮辱對方。剛剛相處的時候,不一定立即看得出來;時間久了以後,這些心態就會慢慢出現。凡夫基本上離不開這樣的心態。

但是大乘佛法卻告訴我們,在和任何一個人相處的時候,要發自內心地認爲。在所有人當中我是最底層的人,我不如所有的人。爲什麼要這樣想呢?這樣我們就不會有驕傲自滿的心態,纔不會去欺負任何一個生命。

不過,這種心態必須發自內心,而不是矯揉造作的。倘若心裡自以爲了不起,卻表面上說自己是最差的、最弱的,只是虛僞地做個樣子給別人看,就不符合大乘精神。

所有的生命,包括螞蟻、蚯蚓等等,對我們的恩德都是很大的,雖然也許在這一生當中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但在整個生命輪迴當中,這些螞蟻、蚯蚓等等卻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利益,而我們又是怎樣對待這些衆生的呢?在流轉輪迴的多世累劫當中,我們有些時候是去殺這些衆生,有些時候是去罵這些衆生,傷害這些衆生,偷衆生的東西等等,就只會這樣對待他們,而不會有其他作爲,哪怕只是在這一生,我們也傷害了很多很多的衆生。

漢地的學佛人很多都不是從小就開始學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學佛的,雖然在此之前,我們不是什麼屠夫、妓女,但現代人的生活,卻總是跟“點殺”等殘忍字眼連在一起的,即使現在我們也學佛了,聽了很多法,學了很多大乘知識,但我們現在有沒有菩提心,有沒有證悟呢?如果什麼都沒有的話,我們不是最差的又是什麼呢?

現代人就是這樣,有了一點錢、一點權、一點學問,連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樣了——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這些做法,有了這樣的心態,就永遠也不會成爲一個修行人。

名利、金錢到了關鍵的時候,能起什麼作用呢?你們可以想想,全世界最富有的富翁倒在病牀上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他的錢可不可以幫他解決什麼問題呢?根本無法解決!那個時候,他和最貧窮的老百姓所面臨的都是一樣的,名利、金錢等等,只是一套用來欺騙我們的騙術而已!

世界佛教論壇的主題詞——“和諧從心開始”說得很好,一切就是從心開始的。中國聯通的廣告詞——“溝通從心開始”也是這樣,溝通也是從心裡開始的,如果心與心不溝通,心與心不和諧,表面的溝通與和諧實際上都是虛假的、騙人的,這些騙局不但對整個生命沒有好處,而且還會導致很多的不利因素。

雖然大乘佛法並不是說什麼事情只是心裡想想就可以了,僅僅將菩提心停留在口頭上或思想上,而沒有實際的行動是不行的,但真正的菩提心卻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第一步一定要從心裡開始,之後纔是外表上的實際行動。沒有發自內心的一舉一動,都是虛僞的,整個佛法都不歡迎、不提倡這一點!

有了內心的願望以後。行爲方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佛也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度化所有生命,這個佛也做不到,我們更做不到!但是,如果有了這樣的心。根據自己的力量去利益衆生,就基本上達到了佛的要求。

大乘佛法的宗旨,就是真心實意、全力以赴地服務於所有生命——不是全人類,而是所有的生命!這也不是說,從今天起,大乘修行人就不能爲自己做任何事情,不能吃好的東西,不能穿新的衣服,不能住舒適的房間,全部都要過原始生活。佛沒有這樣要求我們,即便是要求了,我們也做不到。佛要求我們,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只要有了利益衆生的發心。基本的、樸素的生活條件自然而然就會具備。不僅如此,如果我們的力量、精力沒有投錯方向,不但自己的事情會成就,衆生的事情也會成就的。

從有史以來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金錢、名利,或者子女、前程等等,但是每個人卻最多隻能得到一個臨時性的結果——短暫的幸福、健康、升官、發財等等。然而,當他們離開人世間的時候,卻不是開開心心、心滿意足地走的,而是在心不甘、情不願的前提下,死不瞑目地走的——他們最終失敗了。因爲他們的力量投錯了方向,所以最後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就像投資商投資錯了。最後一無所獲一樣。投資商的失敗只是錢收不回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而我們所投入的,卻是生命與畢生的精力,假如我們投錯了。就是慘重的損失,巨大的失敗!

最新研究資料發現,人類吃了半個多世紀,並認爲是最有營養價值、最了不起的肉啊,蛋啊等等,原來是一些潛在的健康殺手,是導致現代文明病的巨大頑兇。令人深思的是,爲了人類的這種錯誤,無數的動物卻付出了生命的沉重代價!

現在很多人開始從原來的幻覺中慢慢甦醒過來——不能把健康、發財等等作爲生存的意義,不能把努力的方向搞錯了。佛教徒在這方面,應該是走在前列的先鋒,因爲佛在兩、三千年前早就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如果把我們的力量——慈悲心與智慧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最後一定會成佛!佛是智慧的頂峰、慈悲心的頂峰,達到這樣的頂峰,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人類有史以來,沒有一個人是跟自己鬥爭的,都是兩個教派、兩個國家、兩個種族相互之間的鬥爭,我們要尊重佛,向佛學習,往佛的方向走,就不能往外鬥爭,而應當挑戰自己、戰勝自己——殺掉我們的自私心,剷除我們的煩惱、我慢、我執。《入菩薩行論》裡面有很多這樣的內容,佛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作爲凡夫,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自私心、我慢、我執等清掃得乾乾淨淨,但至少應當有所進步,當出現一些壞念頭的時候,就要馬上意識到:這是不好的想法,我不該有這樣的念頭,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我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有一點錢、有一點權、有一點名利,都沒有什麼了不起,金錢、權利、名望,都是合合離離的身外之物,沒有一個會永遠屬於我。如果因爲這些東西而傲慢,我們就墮入了無明的網。要想真正做一個大乘修行人,就要這樣嚴格要求自己。

雖然很多世俗人也很不錯,看見一些窮人生病了,就掏出錢給別人看病,電視臺、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也會連篇累牘地報道,大家都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當事人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大乘佛法卻不是這樣,後面也會講到,所有的行善——捨己爲人、助人爲樂等等,都應當在不爲人知的情況下悄悄地去做,如果做一點點好事,就馬上大肆宣揚,做很多自我宣傳,把新聞媒體都找來,召開記者招待會等等,就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外表。

大乘佛法反對這些做法。做事情就要實實在在去做,做了以後,也不能認爲自己很了不起,因爲其他人做不到,只有我才做得到,如果這樣,就不會有菩提心。

小乘的經書裡面也提到過這一點。主修小乘的南傳佛教,到現在都十分強調修四禪八定。小乘的止觀修法,也即修四禪八定。當禪定修到非常好的階段,即修到色界四禪的時候,如果突然間冒出一個念頭——只有我纔有這樣的禪定,其他人都不會有這樣的禪定,我是很了不起的——坐禪者的心相續立即就像一條河被攪渾了一樣,這個禪定從此以後就是煩惱定,會變成沒有用的東西。既然連小乘佛法都是這樣要求,大乘佛法就更不用說了。

發自內心地服務衆生,是我們的義務,做一點利益衆生的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像從傳統的角度來講,父母撫養兒女是天經地義的義務,誰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偉大一樣。我們第一天進入大乘佛法行列的時候,就發誓要度化一切衆生。既然要度化一切衆生,那我們今天做一點利他的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

發現衆生好的一面,我們纔會產生感恩、報恩的念頭,而報恩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佛,這樣我們纔會發菩提心,這樣的心態既利他、也利己,二利都可以成辦,這是一個非常理性、聰明的選擇。

我們以前總是看自己好的一面,即使自己有再大的過失,都視而不見、忽略不計,甚至把自己的缺點當成是優點,卻非常細緻地去觀察別人的過失,對別人吹毛求疵,哪怕其他衆生有一點點過失,都會絞盡腦汁地去挖掘、去宣傳,這樣就使我們變成了凡夫當中的凡夫。

除了在學校裡所學的知識,我們還能有什麼呢?也許在銀行裡有一些存款,當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吃、可以穿、可以住的時候,我們在學校裡學的知識,我們辛苦一輩子掙的錢還是有點用,但是,當我們離開人世的時候,當我們再也不能吃、不能穿、不能住的時候,這些知識、這些錢都沒有用了。你們從頭到尾、裡裡外外、從上到下再三地思維,我們能帶走的、真正屬於我們的是什麼呢?死的時候,除了業力以外,無論是所學的知識,還是其他的身外之物,全部都要放棄,沒有什麼可以帶走的。

我們已經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很優越了,但我們還想創造更優越的條件,然而,當我們走的時候,卻什麼都沒有,那需不需要爲來世創造什麼條件,需不需要爲死亡作一些準備呢?這就是一個問題,你們自己回去思維,並把這種思維延伸到所有衆生身上——因爲我需要這樣,所以衆生也需要,我必須爲衆生服務!我們要從頭開始,發自內心地把所有衆生當作很殊勝的對境,要珍愛所有的衆生!

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36章 讀書會2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1章 與宇宙的連結第34章 布財陣1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2章 職業倦怠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20章 真相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42章 心理諮詢師心中的道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30章 靈性覺察力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3章 這個家族還有誰在?第35章 讀書會1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112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4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49章 理想國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20章 愛的教育第111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3)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5章 不再評判第25章 不再評判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123章 成熟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28章 參禪開悟第4章 選擇第32章 這個世界已然不一樣了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5章 活在當下2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4章 活在當下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4章 誰是傷我最深的人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13章 渡6第58章 內在的豐盛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87章 平行宇宙2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59章 吸引高靈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3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第54章 成長空洞第18章 輪迴(2)第3章 佛陀3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36章 布財陣3第8章 渡1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4章 夢魘2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7章 合作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30章 人間好時節
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18章 靈性修煉與從商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16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3第36章 讀書會2第91章 進入當下有意識的覺知第11章 與宇宙的連結第34章 布財陣1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1章 成長一個教師,幸福千萬個家庭和孩子!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2章 職業倦怠第96章 與父母和解第46章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第23章 幸福無需外求第20章 真相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42章 心理諮詢師心中的道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經驗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30章 靈性覺察力第5章 畫在紙上的花第3章 這個家族還有誰在?第35章 讀書會1第7章 得與失的修煉第67章 體重過重來自於心事太重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3章 農村奇異的野丫頭第10章 世間所有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第112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4第39章 天地人合一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9章 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49章 理想國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44章 給孩子正能量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63章 放下、尊重和接納第20章 愛的教育第111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3)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5章 不再評判第25章 不再評判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25章 自性本空第114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2第123章 成熟第54章 今生爲何會承受背叛之苦第28章 參禪開悟第4章 選擇第32章 這個世界已然不一樣了第7章 我的指導靈第5章 活在當下2第29章 被接納的喜悅第4章 活在當下第80章 心淨國土淨2第4章 誰是傷我最深的人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99章 接納孩子的叛逆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13章 渡6第58章 內在的豐盛第32章 太極高手楊師傅第34章 合一 創造性的能量的來源第87章 平行宇宙2第36章 淨土情懷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7章 財由心收1第59章 吸引高靈第8章 終歸大海作波濤第75章 心靈環保2第3章 活着到底爲了什麼第54章 成長空洞第18章 輪迴(2)第3章 佛陀3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36章 布財陣3第8章 渡1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4章 夢魘2第32章 共同的約定第17章 絕不能讓枯燥進入課堂第33章 沒有觀察者的觀察第63章 做禪意父母第78章 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2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這樣來過第29章 讓現實與內在邂逅的契機三例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13章 幸福之旅4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26章 處理情緒之痛2第37章 合作第21章 與天力的第一次會面第30章 人間好時節